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肝毛细胆管标志物CD25在鉴别诊断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与转移性肝癌(metastatic hepatic carcinoma,MHC)中的价值.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CD25分子在HCC、MHC和良性肝病肝组织中的表达,并与癌胚抗原(CEA)作对比.结果 免疫组化结果示CD25标记的毛细胆管经DAB显色在良性肝病和肝细胞肝癌标本中均有特异性表达,在转移性肝癌组织中则无表达.此方法显色明显优于CEA.结论 CD25标记人肝毛细胆管能较好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肝细胞肝癌和转移性肝癌.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磁共振动态增强(DCE-MRI)对肝细胞肝癌伴门静脉癌栓(PVTT)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本院 2020年 1 月至 2022 年4 月收治的 72 例肝细胞肝癌伴PVTT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接受DCE-MRI及MSCT检测,观察患者MSCT、DCE-MRI检查影像学表现,统计肝细胞肝癌伴PVTT发生情况,并以临床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析MSCT、DCE-MRI对肝细胞肝癌伴PVTT的诊断效果.结果:72 例肝细胞肝癌患者经病理确诊 29 例伴PVTT(40.28%).肝细胞肝癌伴或不伴PVTT患者在DWI、ADC及动脉期强化上信号比较无明显差异,但肝细胞肝癌伴PVTT患者ADC值明显低于无PVTT患者(P<0.05).肝细胞肝癌伴PVTT患者动脉期高密度比例及门静脉期低密度比例均显著高于无PVTT患者(P<0.05).DCE-MRI检查对肝细胞肝癌伴PVTT的诊断AUC值为 0.832(95%CI:0.766~0.899),比MSCT检查的AUC值均显著提高(AUC=0.594,95%CI:0.495~0.693)(P<0.05).结论:DCE-MRI检测可提高临床诊断肝细胞肝癌伴PVTT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相关的凋亡诱导配体(TRAIL)及核转录因子κB(NF-κB)在大鼠肝癌发生过程巾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二乙基亚硝胺(DEN)诱发的大鼠肝癌发生过程中TRAIL及NF-κB的动态表达进行检测.结果:二乙基亚硝胺诱发的肝癌为肝细胞癌,大鼠肝癌癌变过程大致经过肝细胞损伤期、肝细胞增生-硬化期和肝细胞癌变期3个阶段.在正常大鼠肝、损伤期及增生硬化期偶见少量肝细胞呈TRAIL阳性表达,进入癌变期,TRAIL阳性细胞数量增多,主要位于癌结节内.在正常大鼠肝,偶见少量肝细胞呈NF-κB阳性表达,随着肝癌发生发展,阳性表达细胞逐渐增多,至诱癌晚期,可见大量NF-κB阳性表达细胞,均比正常肝组织表达高.结论:TRAIl及NF-κB可能与肝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肝细胞肝癌为常发癌症,发现时多属中晚期,进展快,治疗效果差,死亡率高。^(18)氟-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18)F-FDG PET/CT)能够发现早期病灶,对肝细胞肝癌患者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有着重要影响,尤其是在对转移灶的检出和复发的监测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但^(18)F-FDG PET/CT显像存在肝细胞肝癌显像效果欠佳、诊断率较低等不足,充分认识^(18)F-FDG PET/CT显像的优势和局限性,才能够为肝细胞肝癌患者提供更好的临床诊断和治疗依据。本文就^(18)F-FDG PET/CT显像在肝细胞肝癌诊治中的研究与应用作一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制备高特异性和高亲和力的抗人肝细胞肝癌(HCC)的单克隆抗体(MAb),为肝癌的靶向诊断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用人肝细胞肝癌细胞株HepG-2经"尾静脉.脾脏联合方法"免疫BALB/c小鼠.取其脾脏细胞与同源小鼠骨髓瘤细胞SP2/0-Ag14融合,经ABC免疫组化初筛抗体、有限稀释法亚克隆化、染色体分析、免疫组化鉴定抗体特异性、共聚焦显微镜扫描技术(LSCM)进行组织定位、ELISA分析鉴定抗体的亚型及荷人肝癌裸鼠牛物分布等进一步鉴定其生物学特性.结果 (1)获得一株分泌抗人肝细胞肝癌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该抗体与肝癌组织结合的特异性高达98.5%(67/68);(2)注射131I-MAb后瘤部位放射性分布有逐渐增加的趋势,血液、肝脏、肾脏和肺脏放射性有逐渐减低的趋势,72 h肿瘤/血液和肿瘤,肝脏比值分别为15.76±3.28和7.23±1.70.结论 成功制备抗人肝细胞肝癌的单克隆抗体,具有较好的肝癌特异性、靶向性,对原发性肝癌有潜在的诊断及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d ultrflBound,CEUS)在肝细胞性肝癌(hepatocellular caFcino-ma,HCC)与肝硬化增生结节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Sono Vue实时灰阶超声造影,对32例肝硬化背景下的16个肝细胞性肝癌结节与29个肝硬化增生性结节进行超声造影检查,造影时记录并观察其动脉相、门脉相和实质相的动态造影变化及TIC曲线变化,并与手术或穿刺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对照.结果:肝细胞性肝癌患者中93.75%(15/16)的病灶具有造影剂的快进快出的特点,超声造影剂在肝细胞性肝癌中快进快出,即动脉相快速增强,门脉相或实质相快速消退.肝硬化增生结节患者中89.66%(26/29)造影后可根据动脉期无明显增强,实质期无明显退出的诊断标准排除恶性.结论:超声造影在肝硬化增生结节与肝细胞性肝癌的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肝细胞肝癌为常发癌症,发现时多属中晚期,进展快,治疗效果差,死亡率高。~(18)氟-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18)F-FDG PET/CT)能够发现早期病灶,对肝细胞肝癌患者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有着重要影响,尤其是在对转移灶的检出和复发的监测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但~(18)F-FDG PET/CT显像存在肝细胞肝癌显像效果欠佳、诊断率较低等不足,充分认识~(18)F-FDG PET/CT显像的优势和局限性,才能够为肝细胞肝癌患者提供更好的临床诊断和治疗依据。本文就~(18)F-FDG PET/CT显像在肝细胞肝癌诊治中的研究与应用作一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细胞角蛋白7、19(CK7、CK19)和AFP在原发性肝癌组织中的表达,评估其在肝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原发性肝癌组织中CK7、CK19和AFP的表达,观察3种表达产物在肝癌不同组织类型中的表达。 结果: 106例肝癌组织中,CK7表达阳性率分别为:肝细胞癌29.4%(25/85),胆管上皮癌58.3%(7/12),混合型肝癌66.7%(6/9)。CK19表达阳性率为:肝细胞癌23.5%(20/85)、胆管上皮癌50.0%(6/12)、混合型肝癌55.6%(5/9)。CK7和CK19共同表达阳性率为:肝细胞癌9.4%(8/85),胆管细胞癌41.7%(5/12),混合型肝癌55.6%(5/9)。CK7、CK19、CK7/CK19在混合型肝癌和胆管上皮癌表达阳性率高于肝细胞癌。AFP表达的阳性率为:肝细胞癌56.4%(47/85)、胆管上皮癌25.0%(3/12)、混合型肝癌33.3%(3/9),AFP在后两者的表达阳性率低于前者。 结论:CK7和CK19在混合型肝癌和胆管上皮癌表达阳性率高于肝细胞癌。而AFP在肝癌组织的表达与之相反。联合检测CK7、CK19和AFP可能对肝细胞癌和胆管上皮癌的鉴别诊断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本实验采用口喂二乙基亚硝胺(DEN)诱发大白鼠肝癌,在肝癌模型建立过程中观察其癌变过程和肝癌组织的结构特点。1.口喂 DEN 诱发肝癌,在总剂量达96.1±1.61毫克至185±0毫克;致癌日期90±1.73天至195±0天时可使体重146±25.8克雄性大白鼠全部获得肝细胞肝癌。2.口喂 DEN 总剂量达96.1±1.61毫克,致癌日期90±1.73天可获得 A 型(嗜酸性)肝癌组织;总剂量达123±2.35毫克,致癌日数123±3.81天起可获得 B 型(嗜硷性)、A 型和 M 型(混合型)三型肝癌组织与肝癌的转移材料。3.采用 PAS 反应法,在显微镜下很易鉴别增生结节和肝癌结节,因前者呈强阳性而后者呈阴性。在某些增生结节与肝癌结节中均存在一些 PAS 反应呈弱阳性的肝细胞(或肝癌细胞)。4.肝细胞癌变过程中的特点是糖原下降最后消失,嗜硷性物质(核糖核酸)和去氧核糖核酸增加。  相似文献   

10.
在亚撒哈拉沙漠的非洲和东亚,肝癌是一种常见的癌症,但是我们对于肝细胞分子结构却一点也不清楚。通过对非洲的十个肝癌患者肝细胞的研究和中国启东地区(江苏启东县)肝癌患者的资料的调查表明了肝癌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JAK/STAT信号通路在肝细胞性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196例肝细胞性肝癌组织标本,以正常肝脏组织标本20例作为对照,应用SABC免疫组化方法检测JAK-1蛋白和STAT-3蛋白的表达,分析二者与肝细胞性肝癌的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及预后的关系。结果:JAK-1蛋白和STAT-3蛋白在肝细胞性肝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均高于正常肝脏组织(P=0.02,0.01);肝细胞性肝癌中JAK-1蛋白和STAT-3蛋白的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有无肝硬化均无显著相关;包膜不完整(P=0.01,0.008)、出现门静脉癌栓(P=0.02)、分化未成熟(P=0.01,0.009)、临床III~IV期(P=0.02,0.008)的肝细胞性肝癌组织中JAK-1蛋白和STAT-3蛋白的表达明显高于有完整包膜、未出现门静脉癌栓、分化较成熟及临床I~II期的组织。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表明JAK-1蛋白和STAT-3蛋白均为影响肝细胞性肝癌预后的危险因素。结论:JAK/STAT信号通路的过度活化在肝细胞性肝癌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可以作为评价肝细胞性肝癌恶性程度及预后的重要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12.
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诊断小肝癌的影像学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肝细胞癌(heID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亚洲人肝脏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临床出现症状时往往已是中晚期.早期肝癌的手术切除率高,晚期肝癌多已经失去手术机会,预后极差.因而早发现、早治疗是关键.  相似文献   

13.
乙型肝炎是发病率较高的传染病,长期以来临床上检测乙型肝炎病毒( HBV)的感染情况和判断肝细胞损伤情况主要依靠传统的HBV血清标志物和肝功能.近年来随着对乙肝病毒表面大蛋白(LHBs)研究的深入,人们逐渐认识到LHBs的重要性.LHBs存在于HBV颗粒上,由表面抗原基因编码,在内质网上形成,通过高尔基体分泌.LHBs在HBV的感染和复制方面起重要的作用,LHBs还可以引起肝细胞凋亡,检测LHBs可以反应肝细胞损伤的程度,更重要的是LHBs有促发肝癌的能力,尤其是突变的LHBs,LHBs引起肝癌的机制也为临床上预防和治疗肝癌提供了新的思路.因此,LHBs的检测在临床上应该得到重视.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转录辅抑制因子CtBP1在肝细胞肝癌中的表达状况及对其靶基因E-cadherin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肝细胞肝癌组织芯片中CtBP1及E-cadherin的表达。结果 CtBP1在肝细胞肝癌组织中表达阳性率为79.69%(204/256),其表达与分化程度相关(P=0.049);E-cadherin在肝细胞肝癌组织表达率为20.31%(52/256),与肿瘤分级相关(P=0.027);CtBP1在肝细胞肝癌组织中表达与E-cadherin呈负相关(P=0.036)。结论在肝细胞肝癌组织中,CtBP1和E-cadherin可以作为肿瘤诊断的分子标记;同时转录辅抑制因子CtBP1对其靶基因E-cadherin的表达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检测NY- ESO -1和LAGE- 1癌症睾丸抗原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探讨其作为肝细胞癌免疫治疗靶标的可行性及其与肝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 -PCR)和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二步法检测30例肝细胞癌新鲜标本NY ESO -1和LAGE -1的表达;另将191例肝癌石蜡组织制成芯片观察NY- ESO- 1蛋白在肝癌中的分布和表达。结果NY- ESO -1和LAGE -1基因mRNA在肝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是33. 3% (10 /30)和16. 7% (5 /30),至少表达1种基因mRNA者为36 7% (11 /30);NY- ESO -1蛋白主要分布在肝癌细胞胞质,有效标本中NY ESO 1表达13 8% (24 /174),小肝癌、中晚期肝癌、发生转移肝癌中的阳性表达率逐渐升高,分别为6 8% (3 /44)、16 2% (21 /130)、23 1% (12 /52),不发生转移的肝癌仅为9 8% ( 12 /122 ),其中转移组与无转移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全部病例癌组织与癌旁组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1)。NY- ESO-1蛋白的阳性表达与肿瘤大小无关,所有癌旁肝组织均未见NY -ESO -1和LAGE -1的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论 NY -ESO- 1 /LAGE- 1在肝细胞癌组织中的特异性表达提示其可作为肝细胞癌特异性免疫治疗潜在的靶标;NY -ESO -1在肝癌早期出现,随病情进展表达率逐步增高,转移患者最高,提示N  相似文献   

16.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人体可引起从急性肝炎到肝细胞癌的一系列临床表现.细胞凋亡(apoptosis)是由基因控制的细胞自主性死亡过程,是HBV感染相关性肝病中重要的调节因子.本文从乙型肝炎、肝细胞癌等方面就细胞凋亡在HBV感染所致肝炎、肝癌发病机理中的作用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7.
杨曦  杨良  孙洋 《解剖科学进展》2021,27(4):489-492
目的 探究肝癌细胞自噬环节中Polo样蛋白激酶4(PLK4)的调控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 利用TCGA数据库探索PLK4在肝癌组织与癌旁组织中表达.Real-time PCR检测PLK4在肝癌细胞及正常肝细胞中的表达差异情况.采用小干扰RNA(siRNA)下调肝癌细胞中PLK4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自噬相关...  相似文献   

18.
肝细胞肝癌免疫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肝细胞肝癌是当前危害人类生命与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尤其我国是病毒性肝炎高发国家,以肝炎为背景的肝细胞肝癌近年来发病率有增高趋势.随着分子生物学和分子免疫学的迅速发展,根据免疫识别和效应机制而产生的免疫治疗已成为研究的热点.现就肝细胞肝癌免疫治疗研究现状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肝脏组织中Patched(Ptc)蛋白的表达,探讨其在肝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利用二乙基亚硝胺(diethylnitrosamine,DEN)制备诱发性肝癌模型;在此模型的基础上,经苏木精-伊红(HE)染色后观察肝组织的形态学变化特点,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Ptc蛋白的表达。结果根据形态学观察将诱癌过程分为肝细胞损伤期、肝细胞增生-硬化期和肝细胞癌变期。胆管上皮、卵圆细胞、癌周组织中的细胞和少量癌细胞上均可见Ptc蛋白阳性表达,在对照组、肝细胞损伤期、肝细胞增生-硬化期和肝细胞癌变期的阳性表达率分别是0%、23.33%、63.33%和75.00%(χ2=37.46,P<0.05)。结论Ptc蛋白阳性表达率随着肝癌的发生发展有逐渐增高的趋势,Ptc蛋白的异常表达在肝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正>目的:检测肝细胞肝癌组织中Ebp1与P53蛋白的表达情况,并探讨肝细胞肝癌组织中P53与Ebp1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为肝细胞肝癌的靶向基因治疗提供有利的客观实验依据。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P法)检测66例肝细胞肝癌组织及其癌旁正常组织中P53蛋白与Ebp1蛋白的表达。结果:肝细胞肝癌组织中P53和Ebp1蛋白的阳性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