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比较持续靶控输注 (TCI)和人工控制输注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诱导和维持对血流动力学、糖代谢的改变。方法 :5 2例腹腔镜择期手术患者 ,ASAⅠ~Ⅱ级 ,随机分为靶控 (T)组和人工控制输注 (R)组 ,每组 2 6例。T组靶控输注丙泊酚 ,靶浓度设定为 4 μg/ml,诱导和维持连续输注 ;R组泵注 1%丙泊酚 ,负荷剂量 2mg/kg ,再以 6mg/kg·h-1连续输注。记录术前至术毕不同时点的血压、心率、BIS和血糖值。结果 :与基础值对比 ,诱导后行气管插管 ,两组的收缩压、舒张压波动不明显 ,CO2 气腹时有显著上升 (P <0 .0 5 )。T组可较快恢复正常 ,R组需加大丙泊酚的输注量 ,但心率呈进行性减慢 ,大多需注射阿托品治疗 ,与T组比较呈显著差异 (P <0 .0 5 )。血糖在气管插管、手术及CO2 气腹后逐渐上升 (P <0 .0 5 )。结论 :靶控输注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能较好地维持心血管功能的稳定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靶控输注丙泊酚在人工流产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将120例人流者随机分为靶控组(A)和手推组(B),每组各60例。A组:TCI泵推注丙泊酚,靶浓度设定为7μg/mL,宫颈扩张完成后停止输药;B组:手推注药,诱导量丙泊酚2~2.5mg/kg,在60s左右推完,手术期间根据情况追加丙泊酚50mg左右。分别观察两组诱导、苏醒时间、总药量、麻醉效果及诱导前后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的变化。结果:A组诱导、苏醒时间、用药量均低于B组(P<0.01),两组诱导后血压、心率、血氧均低于术前(P<0.05),B组下降更严重。结论:靶控输注丙泊酚麻醉用于人工流产手术可以减少麻醉用药量,缩短麻醉诱导、苏醒时间,有较好的麻醉效果。  相似文献   

3.
支撑喉镜下操作可引起血浆儿茶酚胺急剧升高,导致严重心血管反应,甚至严重并发症,且手术时间较短,要求患者迅速达到一定的麻醉深度,同时又能快速清醒,术毕喉部反射尽快恢复以免误吸。丙泊酚靶控输注(TCI)是一种新的静脉麻醉方法,在临床中已得到广泛应用,根据药代动力学三室模型以血浆浓度或效应室浓度来反馈控制的输注系统。本研究通过比较靶控输注与微量泵输注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探讨TCI麻醉方法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丙泊酚恒速输注和靶控输注(targetcontrolledinfusion,TCI)对全麻诱导及维持的作用,探讨恒速输注丙泊酚是否能够替代其靶控输注。方法:60例全麻手术患者随机分别使用丙泊酚恒速输注(A组)和靶控输注(B组)诱导并维持,监测麻醉中及结束后血压(bloodpressure,BP)、心率(heartrate,HR)、血氧饱合度(pulseoxygensaturation,SpO2)及脑双频谱指数(bispectral,BIS)。结果:全麻诱导及维持中,两组间血流动力学指标、Sp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诱导期间A组较B组BIS变化幅度小,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择期全麻手术丙泊酚恒速输注和靶控输注的麻醉深度均能满足手术要求,麻醉期间生命指征平稳,苏醒迅速。  相似文献   

5.
丙泊酚靶控输注麻醉在瓣膜置换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丙泊酚靶控输注(TCI)静脉麻醉和异氟醚静吸复合全麻在瓣膜置换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24名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丙泊酚组(n=12)气管插管后经右颈内静脉泵入丙泊酚,靶浓度2μg/ml,体外循环(CPB)期间0.8μg/ml,CPB后1μg/ml;异氟醚组(n=12)采用大剂量芬太尼复合吸入异氟醚全麻。以收缩压(SBP)≤80%基础值为反馈指标。监测SBP、心率(HR)、中心静脉压(CVP)等指标,比较术后恢复情况。结果:两组围术期血流动力学稳定,丙泊酚组清醒快,气管导管拔除早,在抑制心肌应激方面优于异氟醚组。结论:在瓣膜置换术中应用靶控输注丙泊酚辅以喉麻和硫酸镁,可大幅减少芬太尼用量,术后恢复快,该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解翔彬  陈霞 《临床医学》2011,31(3):19-20
目的研究丙泊酚靶控输注复合芬太尼全麻在宫腔镜检查及手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ASAⅠ或Ⅱ级择期行宫腔镜检查或手术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靶控输注组(I组)和持续输注组(Ⅱ组),每组30例。记录麻醉前,麻醉后5、10 min和停药后10 min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脉搏血氧饱和度。记录患者手术时间、苏醒时间、离室时间,丙泊酚用量,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Ⅱ组患者在麻醉后5、10 min的SBP和DBP下降较I组明显(P〈0.05)。Ⅰ组患者苏醒时间和离开手术室时间较Ⅱ组短(P〈0.05)。结论靶控输注丙泊酚复合芬太尼全麻应用于妇科宫腔镜手术,苏醒迅速,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丙泊酚靶控输注(targetcontrolledinfusion,TCI)与持续输注两种方法在无痛胃镜下取胃石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40例胃石患者随机分为丙泊酚靶控输注组(Ⅰ组)和丙泊酚持续输注组(Ⅱ组),每组20例。监测6个时点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及血氧饱和度(SpO2)变化,记录患者体重、用药总量、操作时间、诱导时间、唤醒时间、不良反应和操作者满意度。结果:Ⅰ组的诱导时间、唤醒时间较Ⅱ组明显缩短(P<0.05),分别为(40.2±6.3)svs.(58.5±10.1)s,(3.9±1.3)svs.(7.1±1.8)s。Ⅰ组患者丙泊酚总量少于Ⅱ组[(255.3±15.4)mgvs.(309.2±14.3)mg,P<0.05]。Ⅱ组的操作者满意率比Ⅰ组低(95%vs.100%)。Ⅰ组患者麻黄素使用率低于Ⅱ组,不良反应发生例数少。结论:丙泊酚TCI法更适用于无痛胃镜下取胃石术。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丙泊酚闭环靶控输注镇静镇痛麻醉在脂肪抽吸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8年3月—2020年3月在该院做脂肪抽吸手术的患者118例,将患者按照麻醉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59例,麻醉时人工调节丙泊酚靶浓度,观察组59例,进行丙泊酚闭环靶控输注镇静镇痛麻醉.对比两组患者手术中深度麻醉传感器(bispectra...  相似文献   

9.
靶控输注在镇静镇痛方面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靶控输注(target controlled infusion.TCI)是以药动学和药效学原理为基础。以血浆或效应室的药物浓度为指标,由计算机控制给药输注速率的变化.达到按临床需要调节麻醉、镇静、镇痛深度的目的。TCI在麻醉过程中已得到广泛研究和应用。随着PC机的发展、新型静脉药物的诞生、对静脉麻醉药的药动学及药效学概念的更新与发展,使TCI的应用及研究更广泛。本文在简介TCI系统的组成及特点的基础上.对TCI近年来在镇静镇痛方面的研究应用进展进行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脑肿瘤手术实施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麻醉的效果。方法 72例脑肿瘤手术患者按照麻醉方法分为观察组38例(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麻醉)和对照组34例(异氟烷麻醉),对比两组患者麻醉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麻醉时间与对照组患者麻醉时间对比,P0.05,而观察组清醒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清醒时间(P0.05),麻醉后观察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比对照组患者更为稳定(P0.05)。结论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麻醉在脑肿瘤手术中具有良好的麻醉效果,血流动力学稳定。  相似文献   

11.
丙泊酚靶控输注(TCI)用于无痛拔牙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丙泊酚靶控输注 (TCI)在门诊拔牙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6 0例门诊拔牙患者 ,随机分为靶控输注 (TCI)组、人工输注 (MCI)组和对照组 ,记录两组丙泊酚的平均用量 ,意识消失的时间及恢复时间及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 ,同时记录血压、心率、镇静深度。结果 :患者意识消失所需要的时间TCI组显著低于MCI组 (P <0 .0 5 ) ,意识消失时所需的丙泊酚剂量TCI组大于MCI组。整个手术过程丙泊酚的平均用量TCI组略低于MCI组 ,意识恢复时间TCI组也比MCI组缩短 (P <0 .0 5 )。TCI组与MCI组在MAP、HR、SpO2 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血流动力学维持平稳 ;但对照组MAP、HR在手术过程中波动明显 ,有显著性的统计学差异。结论 :伍用丙泊酚麻醉明显优于常规局麻下拔牙 ;丙泊酚靶控输注 (TCI)与人工丙泊酚输注 (MCI)相比 ,诱导迅速 ,苏醒快 ,麻醉维持更加平稳。  相似文献   

12.
目的以平均动脉压(MAP)为反馈变量,探讨丙泊酚闭环靶控输注用于颅脑手术麻醉的可行性。方法46例择期行脑肿瘤切除患者,随机分为闭环组和靶控组,各23例。闭环组MAP反馈值设为70mmHg,两组丙泊酚血浆靶控浓度为3.0μg/ml,舒芬太尼0.3μg/(kg·h)持续静脉输注。记录两组麻醉前、插管即时、插管后5min、切皮、锯颅骨、切开脑皮质、切肿瘤1h、缝头皮等时间点的MAP、心率(HR)、心率变异指数(HRVI)、脑电双频指数(BIS)变化,计算丙泊酚的用量。结果在插管后5min、脑皮质操作、切肿瘤1h等时间点靶控组MAP下降较闭环组明显(P〈0.05)。两组患者的HR减慢,变化接近;在各观察时间点,靶控组HRVI低于闭环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BIS大多处于低值区,在颅内操作期靶控组明显低于闭环组(P〈0.05)。闭环组丙泊酚用量(825.9±270.4)mg明显少于靶控组(1302.6±321.5)mg(P〈0.01)。结论以MAP为反馈变量调控丙泊酚闭环靶控输注麻醉可安全用于颅脑手术麻醉,术中循环稳定,减少丙泊酚维持所需用量。  相似文献   

13.
14.
异丙酚靶控输注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彦俊  刘斌 《华西医学》2005,20(2):382-383
异丙酚自1982年首次报道被应用于全身麻醉的诱导的维持以来,由于其优良的药代及药效动力学特性,如起效快、血浆清除率高、麻醉苏醒快而完全、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低等优点,很快被人们所认同,并迅速的推广到临床麻醉的各个领域中去。随着对异丙酚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先进输注系统不断涌现,异丙酚静脉麻醉技术不断得以提高,由最初的间断推注,到人工控制输注(manually controlled infusion,MCI),再到目前结合了异丙酚药代动力学和微机控制技术的靶控输注系统(target controlled infusion.TCI),使静脉麻醉药的应用更加合理、完善。  相似文献   

15.
目前尚无一种静脉麻醉药单独应用就能满足所有手术麻醉的需要。临床麻醉中往往同时使用几种不同的药物,以增强麻醉效能,降低不良反应,但较难准确掌握各种配伍药物的合适剂量。氯胺酮具有良好的体表镇痛作用,可是容易出现精神症状和兴奋心血管系统。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效应室靶控(TCI)丙泊酚用于患心血管疾病老年患者胃肠镜检查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合并一种以上心血管疾病的拟行择期胃镜+结肠镜检查的患者40例(年龄60-80岁),分为TCI组和TIVA组(n=20),分别以效应室浓度2.5 μg/ml靶控输注和1-1.5 mg/kg初始量+5 mg/kg/h恒速输注丙泊酚.记录术中循环情况,苏醒时间,并发症,丙泊酚用量和患者满意度.结果 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检查,TCI组术中循环波动幅度小,用药量少,术中体动、低氧等并发症少,两组患者在苏醒时间上无差异,而均未出现术后恶心呕吐和术中知晓.TCI组的苏醒时效应室浓度为0.96±0.23μg/ml.结论 Ce=2.5 μg/ml的效应室靶控模式输注丙泊酚用于合并心血管疾病老年患者胃镜+肠镜联合检查麻醉效果确切,维持剂量少,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在逆行胆胰管造影术(ERCP)检查中采用丙泊酚靶控输注的麻醉效果,并与人工输注丙泊酚麻醉进行比较。方法选择ASAⅠ-Ⅱ级60例拟行ERCP检查的住院病人,随机分为人工输注丙泊酚组(M组)与靶控输注丙泊酚组(T组),每组30例。记录麻醉前、睫毛反射消失时、内窥镜置入时、Oddis括约肌切开时、造影时、术毕和苏醒时的SBP、DBP、HR、SpO2的变化,记录意识消失时间、苏醒时间及丙泊酚总量。结果T组与M组患者在注药后SBP、DBP、HR、SpO2成V字型变化,睫毛反射消失时较注药前SBP、DBP、HR、SpO2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P〈0.05),其后则基本维持稳定,2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T组意识消失、恢复时间明显短于M组(P〈0.01),而丙泊酚的总量显著少于M组。结论靶控输注与人工输注相比,因其个性化的给药方式不仅使患者的循环、呼吸更加更加平稳,而且诱导迅速、苏醒完全,因此使麻醉更加精确、简便,提高了麻醉的整体质量。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探讨丙泊酚靶控输注(TCI)在心脏手术中实施快通道麻醉技术的可行性。方法选择30例6~45岁ASAⅡ~Ⅲ级择期心脏手术患者,麻醉诱导采用TCI模式,维持脑电双频指数(BIS)在45~55,术中根据血流动力学变化和BIS值适当追加芬太尼和维库溴铵,观察并记录BIS值、血流动力学变化、血管活性药使用情况、清醒拔管时间、ICU停留时间。结果目标BIS麻醉诱导丙泊酚浓度为1.8μg/ml,术中维持2.0~2.5μg/ml,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术后可较快((3小时)清醒拔管,ICU停留时间较短((18小时)。结论丙泊酚TCI可以安全有效地用于心脏手术时实施快通道麻醉技术。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在小儿扁桃体切除术中应用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靶控输注维持麻醉的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6年11月至2017年11月收治的择期行扁桃体切除术患儿91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5例)和观察组(46例)。对照组给予瑞芬太尼联合七氟醚吸入维持麻醉,观察组给予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靶控输注维持麻醉。观察比较两组患儿的血流动力学状态、相关观察指标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气管插管即刻、扁桃体切除时、拔管时观察组患儿平均动脉压[(86.88±0.70)、(85.00±0.20)、(87.00±0.21)mm Hg]、心率[(110.32±12.22)、(106.65±13.30)、(107.27±10.47)次/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平均动脉压[(80.40±0.40)、(78.80±0.16)、(77.10±0.12)mm Hg]、心率[(95.60±2.11)、(91.23±12.50)、(90.00±10.40)次/分],观察组患儿警觉/镇静评分[(4.83±0.36)分]也明显高于对照组[(4.43±0.29)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拔管时间[(5.03±1.88)min]、清醒时间[(5.62±1.62)min]及不良反应总发生率(2.17%)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94±2.12)min、(6.42±1.79)min及26.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小儿扁桃体切除术中应用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靶控输注维持麻醉效果明显,能够有效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减少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可有效缩短患儿拔管时间及清醒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