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间歇脱机抽液洗胃法在口服中毒患者抢救中的应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防止洗胃过程中误吸等不安全因素发生,以提高洗胃质量。方法将62例口服有机磷农药实施自动洗胃机洗胃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1例,试验组采用间歇脱机抽液洗胃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法,就两组洗胃液量、时间、洗胃术中、术后6h内呕吐和并发症的发生进行比较。结果两组的洗胃液量、时间、洗胃术中呕吐和胃黏膜损伤发生情况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间歇脱机抽液洗胃法可减少洗胃液量、缩短洗胃时间、减轻胃黏膜损伤并能防止洗胃术中呕吐的发生,明显优于传统洗胃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护理学基础     
071469间歇脱机抽液洗胃法在口服中毒患者抢救中的应用/金丽萍…//中华护理杂志.-2007,42(3).-253~254将62例口服有机磷农药实施自动洗胃机洗胃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1例。试验组采用间歇脱机抽液洗胃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法,就两组洗胃液量、时间、洗胃术中、术后6h内呕吐和并发症的发生进行比较。结果:两组的洗胃液量、时间、洗胃术中呕吐和胃黏膜损伤发生情况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间歇脱机抽液洗胃法可减少洗胃液量、缩短洗胃时间、减轻胃黏膜损伤并能防止洗胃术中呕吐的发生,明显优于传统洗胃法。表2参6(原文摘要)0714…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间断推压胃脘部抽液改良洗胃法的效果,提高洗胃质量。方法将110例口服中毒实施电动洗胃机洗胃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5例。实验组采用间断推压胃脘部抽液改良洗胃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法。比较两组洗胃质量。结果在洗胃时间和洗胃液总量、洗出液顺畅、误吸、术后1h内呕吐、胃黏膜损伤情况方面,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间断推压胃脘部抽液改良洗胃法可更有效地减少洗胃液量、缩短洗胃时间、减轻胃黏膜损伤,并能防止误吸及术后呕吐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杨蔚  何雯  早然  陈雯  帕提古丽  李娟 《护理研究》2011,25(2):143-144
[目的]防止洗胃过程中误吸等不安全因素发生,提高洗胃质量。[方法]将90例口服中毒实施自动洗胃机洗胃的病人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5例,试验组采用间歇小容量球囊洗胃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洗胃法,观察两组洗胃液量、时间、洗胃术中及术后6 h呕吐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洗胃液量、时间及洗胃术中呕吐、胃黏膜损伤、上腹部不适等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间歇小容量球囊洗胃法可减少洗胃液量、缩短洗胃时间、减轻胃黏膜损伤、防止洗胃术中呕吐及上腹部不适的发生,明显优于传统洗胃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灌洗球囊洗胃法在口服中毒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109例口服中毒实施自动洗胃机洗胃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58例和对照组各51例,试验组采用灌洗球囊洗胃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法,就两组洗胃液量、时间、次数、洗胃术中、术后6h内呕吐等并发症的发生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的洗胃液量、时间、次数、洗胃术中呕吐、胃黏膜损伤、上腹部不适等发生情况的比较,试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灌洗球囊洗胃法可减少洗胃液量、缩短洗胃时间、减少洗胃次数、减轻胃黏膜损伤、防止洗胃术中呕吐及上腹部不适的发生,明显优于传统洗胃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高辉 《护理研究》2011,25(20):1816-1817
[目的]探讨足三里穴位电刺激联合间歇脱机抽液对减轻洗胃不良反应的效果。[方法]将100例服毒需洗胃的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实验组在洗胃前3 min开始持续经皮足三里穴位电刺激,洗胃过程中间歇脱机抽液,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观察两组洗胃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发生呕吐、胃黏膜损伤及洗胃总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足三里穴位电刺激联合间歇脱机抽液洗胃法可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缩短洗胃时间。  相似文献   

7.
电动洗胃机改良洗胃法在抢救口服中毒患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电动洗胃机洗胃法进行改良,以提高洗胃质量。方法将86例口服有机磷农药实施电动洗胃机洗胃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3例。实验组采用改良洗胃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法。对两组间洗胃质量进行比较。结果两组在洗胃时间和洗胃液总量、洗胃过程顺利与否、胃黏膜出血情况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改良后的洗胃法可更有效固定胃管、清除毒物、缩短洗胃时间,并能防止洗胃术中及术后呕吐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电动洗胃机洗胃方法进行改良,实现最佳洗胃效果。方法将51例急性安眠药中毒(服毒)患者实施电动洗胃机洗胃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A组)26例和对照组(B组)25例,观察组采用改良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法,进行效果对比观察。结果总洗胃时间:A组比B组缩短5min(P〈0.01);洗胃中出现血性液体,上腹部不适、胃内容物自口鼻腔涌出,A组比B组低,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改良后的洗胃方法达到洗胃速度快,洗胃液引流通畅,对胃黏膜刺激、损伤小,不良反应轻,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9.
岳瑞改 《护士进修杂志》2009,24(20):1869-1870
目的探讨两种洗胃方法对食物中毒病人洗胃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以提高护理质量。方法将48例食物中毒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24例和对照组24例。实验组采用丙泊酚麻醉联合间歇脱机抽液洗胃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洗胃方法,对两种洗胃方法产生的不良反应及并发症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实验组洗胃方法产生的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食物中毒患者采用丙泊酚麻醉联合间歇脱机抽液洗胃法,能降低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的发生率,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防止洗胃过程中出现呕吐、误吸,提高洗胃质量.方法 将96例急性中毒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观察组应用间歇抽吸法洗胃,配合腹部逆时针方向揉腹;对照组采用常规洗胃法.对2组洗胃时间、洗胃液用量及不良反应(术后2 h呕吐、术中胃内容物自口鼻溢出、胃黏膜损伤等)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洗胃时间、洗胃液用量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间歇抽吸法洗胃能缩短急性中毒患者的洗胃时间,减少洗胃液用量、减轻胃黏膜损伤,并能防止洗胃过程中呕吐、误吸.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经改良洗胃器在小儿中毒洗胃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3~11月收治的106例中毒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将其分成两组,每组53例。其中观察组采取经改良洗胃器洗胃,对照组采取传统注射器洗胃法洗胃,对比两组患儿洗胃时间以及洗胃过程中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进液时间、出液时间、每升洗胃液洗胃时间、洗胃总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儿胃黏膜损伤、灌洗液反流、患儿哭闹不合作发生率分别为5.66%、3.77%、9.43%,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经改良洗胃器应用于小儿中毒洗胃中可有效缩短洗胃时间,减少洗胃液用量,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丙泊酚麻醉联合间歇脱机抽液对洗胃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洗胃是一项侵入性护理操作技术,胃管留置对咽喉部的刺激;洗胃过程中反复抽吸胃液,对胃肠道的刺激;洗胃时出入液量不平衡等因素都会给患者带来各种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的发生.基于人性化服务的理念,2008-02~2008-10,我们在洗胃过程中优化操作方式,实施静脉注射丙泊酚,使患者处于睡眠状态,做到了无痛洗胃,并联合间歇脱机抽液洗胃法,减少胃液反流,防止误吸的发生,收到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洗胃造成药物中毒患者胃黏膜损伤的相关因素。方法:对156例口服药物中毒患者,按常规方法使用全自动洗胃机洗胃,洗出液呈血性改变者33例。将洗胃患者与洗出液呈血性改变患者的一般资料、洗胃情况进行比较,采用构成比和百分率描述。结果:胃黏膜损伤的发生与中毒药物的种类、洗胃时胃的状态、服药后开始洗胃的时间和连续洗胃液量有关(P〈0.05),与患者的意识状态无关(P〉0.05)。结论:药物中毒洗胃造成的胃黏膜损伤,除了与药物中毒的种类有关外,还与连续洗胃液量、服毒后开始洗胃的时间、洗胃时胃的状态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电动洗胃机洗胃方法进行改良,实现最佳洗胃效果。方法将51例急性安眠药中毒(服毒)患者实施电动洗胃机洗胃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A组)26例和对照组(B组)25例,观察组采用改良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法,进行效果对比观察。结果总洗胃时间:A组比B组缩短5 min(P<0.01);洗胃中出现血性液体,上腹部不适、胃内容物自口鼻腔涌出,A组比B组低,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改良后的洗胃方法达到洗胃速度快,洗胃液引流通畅,对胃黏膜刺激、损伤小,不良反应轻,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5.
洗胃是一项侵入性护理操作技术,如胃管留置对咽喉部的刺激;洗胃过程中反复抽吸胃液,对胃肠道的刺激;洗胃机对病人的感官刺激以及洗胃出入液量不平衡等因素都会给病人带来各种不良反应及并发症[1].基于人性化服务的理念,2007年10月-2008年12月,对30例口服中毒病人实施改良洗胃方法,洗胃操作过程中,实施针刺足三里穴位联合间歇脱机抽液洗胃法洗胃,收到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改良密闭式输液洗胃法在救治急性口服中毒患者中的效果。方法将2015年5月-2016年4月我院急诊科收治的采用全自动洗胃机洗胃的口服中毒患者73例设为对照组;2016年5月-2017年5月采用改良密闭式输液洗胃法的口服中毒患者75例设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救治相关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洗胃时间、阿托品化时间、胆碱酯酶活性恢复50%时长及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洗胃总液量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口鼻溢出液、洗出血性液体、上腹部不适/腹痛、胃黏膜损伤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75、9.482、9.367、7.101,P0.05)。结论采用改良密闭式输液洗胃法有助于迅速恢复急性口服中毒患者血清胆碱酯酶活性,缩短住院时间,且降低口鼻溢出液等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低压吸引器应用于小儿洗胃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低压吸引器进行小儿洗胃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56例误服毒物小儿随机分为两组,各28例,观察组采用低压吸引器进行洗胃,对照组采用传统洗胃方法。结果 洗胃时间、洗胃过程、洗胃液入出量、残留液量、胃粘膜损伤程度及小儿合作程度均存在显性差异,P<0.01。结论 低压吸引器洗胃法明显优于传统洗胃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中毒患者洗胃的最佳方法.方法 对128例口服药物中毒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8例和对照组60例.观察组采用改良法,去枕左侧卧位,并使用塑料口咬协助捕管.置管成功后再延长插入胃管长度10-15 cm,采用低压少量洗胃液反复洗胃;对照组采用传统洗胃法,观察比较2组一次插管成功例数.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对结果比较分析.结果 2组一次插入胃管成功例数观察组比对照组高,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观察组比对照组降低.结论 洗胃时采用去枕左侧卧位,使用甥料口咬协助插管,延长捕胃管长度,并采用低压少量洗胃液反复洗胃的方法,较传统洗胃法一次插胃管成功率高,洗胃速度快,洗胃液引流通畅,对胃黏膜刺激、损伤小,不良反应轻,并发症少,洗胃效果好.  相似文献   

19.
赵艳敏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33):8105-8105
目的探讨电动洗胃机洗胃时不同体位对洗胃效果的影响。方法将100例口服药物中毒患者分成两组,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实验组采取头低足高左侧卧位(抬高床尾10°)和对照组采取平卧位两种不同体位进行洗胃,对比两组方法所得结果。结果实验组洗胃平均所用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出液量明显多于对照组。结论采用头低足高左侧卧位法洗胃缩短了洗胃时间,增加了出液量,提高了洗胃效果。  相似文献   

20.
改进胃管插管方法和插入长度对洗胃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改进胃管插管方法和插入长度对洗胃效果的影响。方法:将164例口服药物中毒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83例,对照组81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插管方法;观察组采用头低脚高左侧卧位并使用塑料口咬协助插管,置管成功后再延长插入长度10~15cm,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一次置管成功所需时间、洗胃耽搁时间、总洗胃时间及不良反应、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置入胃管所需时间、洗胃耽搁时间、总洗胃时间比较,观察组比对照组缩短,不良反应、并发症发生情况,观察组比对照组降低。结论:洗胃时采用头低脚高左侧卧位,使用塑料口咬协助插管并延长插入长度的方法,较传统方法洗胃速度快、洗胃液引流通畅,对胃黏膜刺激、损伤小,不良反应轻,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