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了解营养支持对有营养风险胃肠恶性肿瘤病人有无改善临床结局和成本-效果比的影响.方法:2014年12月至2015年8月,以连续抽样方式对胃肠道恶性肿瘤病人营养风险发生率、临床结局和医疗费用进行资料收集. 结果:共纳入244例病人,在有营养风险者中,营养支持组总并发症率(31.94% vs 57.89%,P=0.04)以及非感染性并发症的发生率(25.00% vs 52.63%,P=0.02)显著低于无营养支持组.另外,肠内营养组在非感染性并发症风险的减少方面有绝对优势(16.67% vs 52.63%,P=0.03).多因素分析确认营养支持改善病人总并发症发生率的结论稳定(OR =0.62,95%CI =0.37 ~0.81,P<0.01).存在营养风险且接受营养支持病人的总费用比未接受营养支持者高,两组成本-效果比分别为8 175.9和7 184.9,增量成本-效果比为3 819.2. 结论:对胃肠恶性肿瘤有营养风险的病人给予营养支持,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和缩短住院时间,其成本-效果比水平高.  相似文献   

2.
《临床医学工程》2015,(8):1036-1037
目的通过对结肠癌患者进行术前营养风险分析,探讨营养状况对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10月至2014年9月我院收治的结肠癌患者92例,根据NRS-2002评分标准将患者分为有营养风险组(NRS-2002≥3分,50例)和无营养风险组(NRS-2002<3分,42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切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和完成化疗次数等情况。结果有营养风险组和无营养风险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切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和接受化疗次数相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肠癌术前有营养风险的患者特点是男性比例高于女性,肿瘤多位于右侧且分期多为Ⅲ、Ⅳ期,患者平均年龄也较高,而且此类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切口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均高于无营养风险患者,接受化疗次数也更少。  相似文献   

3.
评价一种筛查工具的预测有效性(validity),需观察经该工具筛查阳性的患者接受治疗后,能否改善临床结局。尤其在临床营养中,仅基于观察性研究所获得的工具,其筛查阳性结果不足以反映对不良结局的预测。因为在许多疾病过程中,营养不足和并发症常常相伴而行,且营养不足未必是导致这些并发症的因素。因此,开发一种可供医院和其他诊疗机构使用的、具备良好有效性的营养风险筛查工具绝非易事,因为迄今为止仅有很少的随机对照研究(RCT)是基于与结局相关的营养筛查而纳入患者的。另外,针对患者诊疗质量管理以及针对营养制剂报销制度的政策均依据营养风险筛查。过去10~20年也出台了几种筛查工具,而到底该选用何种工具存在较大困惑。笔者指出,“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 2002)是有效性最佳的筛查工具,理由如下:(1)包括了所有被广泛认同的疾病相关营养不足的评分指标,及因营养不足未经治疗而导致并发症的风险。该评分系统既包括了营养状况评分,如体重指数(BMI)、近期体重下降和近期摄食量减少。(2)将上述指标纳入数值评分系统。(3)其有效性已在观察性结局研究、系统文献分析、随机对照研究和大规模前瞻性队列研究中获得证实。笔者就NRS 2002的预测有效性与其他筛查或评定工具进行比较,着重评价其在癌症患者和老年住院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并在新近国际共识的框架下,就疾病相关营养不足的诊断进行论证。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孕期营养干预对产科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12月在本院产科接受护理的147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选题同期在本院接受检查的500例孕妇作为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模式,研究组患者采用孕期营养干预.探究两组护理方式对产科结局的影响.结果:研究组患者的妊娠期糖尿病率以及产后出血率发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妊高征的发病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巨大胎儿以及低体重新生儿发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胎儿窘迫的发病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孕妇行孕期营养支持,可以降低妊娠期糖尿病、产后出血、巨大胎儿以及低体重新生儿的发病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5.
研究表明,肠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PN)可降低有明显营养不良(不足)患者的非感染性并发症,对营养不足的患者应用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可以减少感染性并发症并缩短住院时间,对营养状况基本正常患者的结局则无明显改善。欧洲肠外肠内营养学会营养风险筛查专题组在对128个关于营养支持与临床结局随机对照研究报告分析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营养风险及营养支持对胃癌住院患者临床结局的影响分析。方法:对2019年5月至2021年5月在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的70例胃癌患者进行营养风险筛查,并调查发生营养风险的影响因素、对具有营养风险的胃癌患者给予营养支持的治疗情况。结果:70例胃癌患者中存在营养风险的有44例,占62.86%;不存在营养风险的患者有26例,占37.14%。男性患营养风险的比例为60.00%,女性患营养风险的比例为68.00%,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60岁与年龄<60岁的患者患有营养风险的概率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前患者营养状况评分为(9.35±2.18)分,干预2个月后为(7.23±2.43)分、3个月后为(6.40±1.40)分、6个月后为(4.31±1.22)分,营养状况评分逐渐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44例有营养风险的胃癌患者分成两组,应用营养支持的有28例,未应用营养支持的有16例;应用营养支持患者的住院时间(12.45±3.18) d显著短于未应用营养支持患者的(18.85±6.79)d,差异有统...  相似文献   

7.
住院病人营养风险筛查及营养支持对临床结局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应用欧洲营养筛查方法(NRS 2002)分析住院病人营养风险,并探讨营养支持的效果和合理性。方法:选取694例住院病人采用NRS 2002进行营养风险调查,依据病人是否接受营养支持和营养支持的类型,分析营养支持对病人临床结局的影响。结果:在694例住院病人中,营养不良率和营养风险发生率分别为为14.0%和27.5%。有营养风险的病人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高于无营养风险的病人(P0.01)。有营养问题的病人中接受营养支持者占总支持人数的81.7%,而无营养风险的病人中接受营养支持者占总支持人数的18.3%。在营养风险病人中,给予营养支持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减少,缩短了住院时间。在营养风险病人中,肠内营养(EN)病人并发症的发生率也明显低于接受肠外营养(PN)者。结论:采用NRS 2002对住院病人营养风险和营养支持率的调查,可有效地鉴别住院病人的营养风险,并为营养支持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 调查广州市部分医院肾脏内科住院患者的营养风险、营养不足发生率以及营养干预状况,为指导肾脏病患者营养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 2002)工具,对广州市部分医院378例肾脏内科住院患者进行营养风险筛查,以NRS 2002评分≥3分为有营养风险,体重指数(BMI)<18.5 kg/m^2(或白蛋白<30 g/L)为营养不足,并调查营养干预情况,分析营养风险与营养干预之间的关系.结果 378例肾脏内科患者营养不足和营养风险的发生率分别为21.7%和41.3%,其中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营养不足和营养风险发生率最高,分别为24.3%和60.7%;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营养风险发生率为42.3%.378例患者中,102例(27.0%)接受了营养支持,其中有营养风险患者的营养支持率为50.0%(78/156),无营养风险患者的营养支持率为10.8%(24/222).结论 广州部分医院肾脏内科住院患者中营养风险或营养不足的发生率较高,营养干预存在不合理性,应引起关注并规范营养干预指南以改善此状况.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医学营养干预对妊娠期糖尿病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 计算机检索2005年1月至2015年1月Pubmed、EMBASE、OVID,Cochrane 图书馆、中国知网及万方数据库知识服务平台等数据库中探讨医学营养干预对妊娠期糖尿病临床结局影响的文献,同时进行手工检索和参考文献回溯。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对检索到的文献进行严格筛选。依据干预措施是否涉及胰岛素,所有纳入文献被分成两组(单纯营养干预组和多重干预组)进行分析。采用Cochrane手册推荐的偏倚风险评估工具对所纳入文献的偏倚风险进行评价。两组人员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厦门市孕妇孕期营养状况,分析日常饮食对体内营养素的影响,评价营养干预措施的效果,为制定合理的孕期膳食计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06年1月~2008年8月间,在厦门市妇幼保健院营养科接受营养咨询的孕妇571例,分别在孕20周前、孕26~27周、孕35~36周进行3次前3天的膳食调查,同时检测体内营养素水平,探讨日常饮食与体内营养素变化的关系,评价孕期营养。随机选取同一时期在本院分娩、孕20周前正常者,但未接受孕期营养指导的产妇254例,作为对照组。追踪随访两组孕妇的妊娠结局,评价营养干预措施的效果。结果:①两组孕妇在日常膳食中,脂肪摄入占总能量的比例均达营养素推荐摄入量(RNI)的要求,88.3%的孕妇摄入过高,超过了RNI的要求。孕中、后期,孕妇钙、铁的摄入不足,尤其是孕末期,钙、铁摄入量达到RNI的孕妇分别占29.8%及8.5%。孕中、晚期,锌、维生素C、维生素A、维生素B1、维生素B2摄入量达到RNI的孕妇分别占40.9%、36.2%、44.8%、22.7%、45.9%。②孕期同时增加补充铁及维生素C,能较好地延缓血清铁蛋白浓度下降的趋势(P0.05),增加维生素B2的摄入是孕期胆固醇水平升高的保护因素(P0.05),而脂肪摄入过高,则是危险因素(P0.05)。③孕期能量摄入水平控制在1900~2600kCal/d,蛋白质摄入水平控制在70~115g/d时,新生儿出生体重异常的发生比例最低。④孕期接受过营养知识健康教育和指导的孕妇,其孕期营养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剖宫产率、新生儿出生体重异常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厦门市孕妇膳食结构有待于进一步改进,建议孕妇注重蛋白质、各类矿物质和维生素补充,减少脂肪摄入,能量与蛋白质摄入应在适宜范围内。同时大力提倡孕期营养咨询与指导,要加大孕期营养知识健康教育力度,普及营养知识,提高孕妇营养知识水平,改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1.
12.
社区2型糖尿病营养干预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 探索对社区中老年 2型糖尿病的营养干预措施 ,更加有效地控制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 ,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方法 从某社区选取已确诊的非住院 2型糖尿病患者 60例 ,采用配对设计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除给予药物治疗外还采取膳食指导、健康教育、营养干预等措施 ,对照组为单纯药物治疗组。用配对t检验、χ2分析对资料进行处理。结果 干预前两组糖尿病人群三餐热能分配比不合理、动物性脂肪摄入偏高、膳食纤维摄入较少。均存在钙、锌、视黄醇、维生素B2 摄入不足 ,分别低于RDA的 50 %、2 7%、54 %和 46 %。采取营养干预措施后干预组与对照组比较 ,营养缺乏和营养比例不平衡问题得到改善 ;空腹血糖、餐后 2小时血糖、糖基化血红蛋白、血清胆固醇、甘油三酯等指标均有显著降低。结论  2型糖尿病病人膳食结构不合理 ;营养干预对防治 2型糖尿病有效 ;本干预方案可在社区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重症肺炎住院患儿营养风险,探讨其与临床结局相关性,为临床营养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儿童营养风险及发育不良筛查工具对236例于2016年9月-2018年2月在枣强县人民医院儿科住院的1~14岁重症肺炎患儿进行营养风险筛查,根据筛查评分分为低营养风险组、中度营养风险组和高度营养风险组。空腹抽血检测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和血红蛋白水平,同时记录机械通气时间、感染并发症、住院时间、住院总费用和营养支持应用情况等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低营养风险患儿有28.4%(67/236),中度营养风险的有48.7%(115/236),重度营养风险的有22.9%(54/236)。1~2岁组和3~5岁组高度营养风险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两个年龄组(P<0.05);6~10岁组中度营养风险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三个年龄组(P<0.05);11~14岁组低营养风险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三个年龄组(P<0.05)。有14.0% 接受全肠外营养支持,25.5%接受肠外结合肠内营养支持,24.5%接受全肠内营养支持,36.0%没有给予任何营养支持。高度营养风险组患儿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和血红蛋白均低于低营养风险组和中度营养风险组。高度营养风险组感染性并发症、住院时间以及住院总费用均明显高于中、低度营养风险组(P<0.05)。结论 重症肺炎患儿营养风险和临床结局密切相关,在临床上应引起重视尽快给予合理营养干预。  相似文献   

14.
营养风险理念解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营养风险是指与营养因素有关的出现临床并发症的风险,而不是出现营养不良的风险。通过发现患者的营养风险,预测患者的临床结局,监测患者使用临床营养支持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缺铁性贫血对妊娠及其结局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 了解孕妇缺铁性贫血 (IDA)的程度和主要相关因素 ,探讨其对妊娠结局的不良影响和补铁后的效果。方法 膳食调查、血液铁水平测定及补铁效果、妊娠结局观察的临床对照研究。结果 育龄妇女在妊娠前、后血红素铁摄入量较低 ;孕中、晚期IDA发生率分别为 14 3%,2 8 3%,其中Hb >10 0 g/L者占 94 3%;IDA孕妇组子痫前期发生率及分娩时宫缩乏力率、宫内发育迟缓和低出生体重发生率均显著高于正常孕妇组 ,IDA孕妇经补铁后 ,其血液铁水平和妊娠结局均有所改善。结论 孕期轻度IDA对母儿均有影响 ,妇女孕前应进行营养教育和指导 ,对孕期IDA应及时防治。  相似文献   

16.
住院患者营养风险筛查及营养支持状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住院患者的营养风险、营养不足发生率以及临床营养支持的应用状况。方法采用定点连续抽样方法,对2005年8-12月在第一医院消化内科、肾内科、呼吸内科、普通外科、胸外科868例住院患者进行营养筛查,并调查其营养支持应用情况,分析营养风险和营养支持之间的关系。结果868例患者中,发生营养不足和营养风险分别为183,329例,分别占21.1%,37.9%;5个专科中,181例消化内科患者的营养不足和营养风险发生率均最高,分别为52,96例,分别占28.7%,53.0%;全部患者中,212例进行营养支持,占24.4%;其中329例有营养风险患者中,122例进行营养支持,占37.1%;539例无营养风险患者中。90例行营养支持,占16.7%。结论住院患者中存在较高比例的营养风险或营养不足;肠外肠内营养临床应用存在不合理性。  相似文献   

17.
Patients with rheumatoid arthritis (RA) and spondyloarthritis (SpA) experience several nutritional challenges and are prone to develop malnutrition. This observational study aimed to perform a comprehensive nutritional assessment of outpatients diagnosed with RA and SpA, as well as to evaluate methods to identify nutritional risk. Nutritional status was investigated by anthropometric measures, body composition (DXA, dual 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 and handgrip strength (HGS). Nutritional risk was classified by Nutritional Risk Screening 2002 (NRS2002) and malnutrition was defined by the Global Leadership Initiative on Malnutrition (GLIM) criteria and fat-free mass index (FFMI; kg/m2, <16.7 (M), <14.6 (F)). Out of 71 included patients, 46 (66%) were abdominally obese, 28 (39%) were obese in terms of body mass index (BMI), and 33 (52%) were obese in terms of the fat mass index (FMI; kg/m2, ≥8.3 (M), ≥11.8 (F)). Malnutrition was identified according to FFMI in 12 (19%) patients, according to GLIM criteria in 5 (8%) patients, and on the basis of BMI (<18.5 kg/m2) in 1 (1%) patient. None were identified by NRS2002 to be at nutritional risk. Our study revealed high prevalence of abdominal obesity and low FFMI. Waist circumference was a good indicator of FMI. BMI, NRS2002, and HGS did not capture patients with malnutrition identified by DXA.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个性营养干预对肝硬化患者病情的影响。方法于2006年1月—2010年7月无锡市传染病医院收治的77例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39例,对照组38例,进行营养状况评估,为试验组制定个性营养支持方案,观察比较2组患者症状、生化指标和预后。结果干预治疗后12周,试验组患者乏力、食欲不振等症状及血红蛋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胆红素、白蛋白、前白蛋白、凝血酶原时间、胆固醇(Hb、ALT、TBIL、ALB、PA、PT、CHOL)等生化指标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且并发症明显减少(P<0.05)。结论合理营养治疗可改善肝硬化患者全身营养状况,减少原发性腹膜炎、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上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营养干预对肝炎后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的改善。方法52例肝炎后NAFL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29)和对照组(n=23),两组给予相同的药物治疗,观察组另给予为期6个月的营养干预,对照组则自主选择食物。结果观察组经营养干预后人体各项测量值,天冬氨酸转移酶、丙氨酸转移酶、甘油三脂、血糖和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0.01),高密度脂蛋白较对照组明显上升(P<0.05),而总胆红素的水平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B超结果显示,观察组干预后有17例患者脂肪肝得到改善,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合理的营养干预可以稳定肝炎病情,并使患者脂肪肝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20.
Background. Between 34.5% and 69% of the patients with lung cancer are at risk of malnutrition. Quality of life (QoL) and physical status assessment provides valuable prognostic data on lung cancer patients. Malnutrition is a prognostic parameter for clinical outcome. Therefore, the identification of significant factors affecting the clinical outcome and QoL is important.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evalu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nutritional status and outcome, i.e., overall survival, time to tumor progression, and QoL, in lung cancer patients. Materials and methods. We performed a systematic search of the Pubmed/MEDLINE databases per the Cochrane guidelines to conduct a meta-analysis consistent with the PRISMA statement, using the following keywords: “lung cancer,” “malnutrition,” “nutrition,” “quality of life,” “well-being,” “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 and “outcome.” Out of the 96 papers identified, 12 were included in our meta-analysis. Results. Our meta-analysis shows that patients with a good nutritional status have a better QoL than malnourished patients in the following functioning domains: physical (g = 1.22, 95% CI = 1.19 to 1.46, p < 0.001), role (g = 1.45, 95% CI = 1.31 to 1.59, p < 0.001), emotional (g = 1.10, 95% CI = 0.97 to 1.24, p < 0.001), cognitive (g = 0.91, 95% CI = 0.76 to 1.06, p < 0.001), and social (g = 1.41, 95% CI = 1.27 to 1.56, p < 0.001). The risk of death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malnourished than in well-nourished patients (HR = 1.53, 95% CI = 1.25 to 1.86, p < 0.001). Nutritional status was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with survival, indicating that patients with a poorer nutritional status are at more risk of relapse. Conclusions. Nutritional status is a significant clinical and prognostic parameter in the assessment of lung cancer treatment. Malnutrition is associated with poorer outcome in terms of overall survival, time to tumor progression, and QoL in patients treated for lung cance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