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经肛门Ⅰ期结肠拖出术治疗新生儿及婴幼儿先天性巨结肠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介绍经肛门Ⅰ期结肠拖出术治疗新生儿及婴幼儿先天性巨结肠的初步经验。方法 患儿全麻后取截石位,扩肛后,牵开肛门。在直肠齿状线上0.5cm处游离直肠粘膜,形成粘膜管后,继续向近端游离,达腹膜返折后环形切断肌鞘一周,劈开肌鞘后壁,并切除部分肌条。进入腹腔后,直视下游离直肠、结肠的移行段和扩张段,妥善结扎系膜血管,达正常结肠后切断,拖出结肠浆肌层与保留肌鞘间断固定,结肠断端及直肠齿状线切缘缝合固定。结果 7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90min-100min,出血约15ml~30ml,术中均未输血。7例均经病理证实为先天性巨结肠症,平均切除肠管13cm~25cm。1例于术后6d出现小肠结肠炎,治疗后好转,其余6例恢复顺利。术后2周开始扩肛,全部病例随访2个月—1年,每日排大便2~4次,无便秘复发、腹胀,无吻合口狭窄,无污粪,无肛周感染、肠管同缩等并发症。结论 经肛门Ⅰ期结肠拖出术治疗先天性巨结肠,具有手术创伤小、操作简单、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适用于新生儿及婴幼儿短段型及普通型先天性巨结肠的治疗。  相似文献   

2.
先天性巨结肠微创化手术治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先天性巨结肠微创化手术治疗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07年1月本院收治的68例先天性巨结肠患儿的病例资料。年龄2个月至3岁,其中短段型12例,普通型40例,长段型10例,全结肠型6例。手术方式包括直肠肌条切除术、单纯经肛门结肠拖出术、腹腔镜辅助下巨结肠根治术。结果7例行直肠肌条切除术,35例行单纯经肛门结肠拖出术,20例行腹腔镜辅助下巨结肠根治术,6例行开腹手术。均治愈出院,出院后随访4个月至4年,63例排便正常,5例仍存在便秘。结论进一步规范儿童先天性巨结肠的微创治疗,制定儿童先天性巨结肠微创化治疗标准是提高儿童先天性巨结肠疗效的保证。  相似文献   

3.
腹腔镜辅助小切口在新生儿长段型巨结肠根治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新生儿长段型先天性巨结肠的微创手术方法。方法采用腹腔镜辅助经脐小切口拖出病变肠管,于直视下处理肠系膜,经肛门Soave术一期根治新生儿长段型先天性巨结肠。结果9例患儿均一期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100~120min,切除病变肠管26~40cm。其中3例行升结肠翻转术。全部病例于术后第3d进食,第10d扩肛后出院,脐部切口隐蔽,无明显疤痕。结论腹腔镜辅助经脐小切口根治新生儿长段型先天性巨结肠,具有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切口小而隐蔽等优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改良Soave根治术治疗婴儿和新生儿先天性巨结肠的手术体会。方法对27例10d ̄3个月的先天性巨结肠患儿行改良Soave根治术,其中14例常见型巨结肠经肛门直接拖出,4例因根治术前肠穿孔行结肠造瘘术。腹部不切开肠管亦不剥离肌鞘,而是转至会阴部操作,保留肌鞘后壁距齿状线0.5cm,前壁距齿状线2 ̄3cm。结果术后无内括约肌征候群及肌鞘感染,每月随访1次,无便秘、腹胀及失禁现象,大便控制良好。结论改良Soave根治术应用于小婴儿和新生儿先天性巨结肠,创伤小,恢复快,减轻了患儿痛苦,术后可获得良好的排便控制功能,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5.
小婴儿Ⅰ期经肛门巨结肠根治术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 研究分析Ⅰ期经肛门治疗小婴儿先天性巨结肠的临床效果。方法 12例患先天性巨结肠小婴儿,11例Ⅰ期经肛门完成根治术,手术年龄32d~158d。手术采用截石位或俯卧位,于直肠后壁齿状线上0.5cm~1.0cm,前壁齿状线上1.5cm~3.0cm切开直肠粘膜,向近端游离直肠粘膜达腹膜返折,环形切开肌鞘,游离近端结肠,拖出正常结肠与肛门斜形吻合。结果 平均手术时间95min,均于12h内排便,无术中术后并发症。随访2个月—1年,临床效果良,无污便。结论 Ⅰ期经肛门巨结肠根治术安全简单,临床效果好,适于在小婴儿中开展。  相似文献   

6.
先天性巨结肠经肛门术后结肠形态及排便功能观察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前治疗小儿先天性巨结肠(Hirschsprung’s disease,HD)一个跨越性的进步是非开腹腹腔镜辅助下经肛门结肠拖出或直接经肛门结肠拖出治疗先天性巨结肠。对术后结肠形态变化、肛门括约肌的恢复与排便功能的关系需进一步观察。我院自1999年10月~2002年3月经肛门拖出治疗先天性巨结肠19例,术后1周、3个月、1年分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分析I期经肛门治疗小婴儿先天性巨结肠的临床效果。方法12例患先天性巨结肠小婴儿,11例I期经肛门完成根治术,手术年龄32d~158d。手术采用截石位或俯卧位,于直肠后壁齿状线上0.5cm~1.0cm,前壁齿状线上1.5cm~3.0cm切开直肠粘膜,向近端游离直肠粘膜达腹膜返折,环形切开肌鞘,游离近端结肠,拖出正常结肠与肛门斜形吻合。结果平均手术时间95min,均于12h内排便,无术中术后并发症。随访2个月~1年,临床效果良,无污便。结论I期经肛门巨结肠根治术安全简单,临床效果好,适于在小婴儿中开展。  相似文献   

8.
先天性巨结肠又称Hirschsprung’s—Disease病(HD),是常见的小儿先天性消化道畸形,治疗方法很多,并发症较多。1998年,墨西哥小儿外科医生De la Torte报道了I期经肛门结肠拖出术治疗5例新生儿及小婴儿先天性巨结肠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9.
经肛门Ⅰ期巨结肠根治术方法改进探讨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 研究经肛门Ⅰ期巨结肠根治手术并发症的预防措施,探索改进手术方法,提高其治疗效果。方法 10例先天性巨结肠及2例继发性巨结肠经肛门Ⅰ期根治手术,采用粘膜、环肌、纵肌梯度分离推进,从直肠侧方腹膜返折处先进入盆腔,经手术中和术后观察及3~18月(平均13.2月)随诊综合分析。结果 10例经肛门Ⅰ期根治的先天性巨结肠、2例继发性巨结肠病儿,手术时间缩短,术后反应轻。肛门无狭窄,排便每日1~2次,无污粪发生。结论 经肛门Ⅰ期巨结肠根治手术,采用粘膜、环肌、纵肌梯度分离推进式进入,从直肠侧方腹膜返折处先进入盆腔,可避免尿道及其邻近器官损伤,达到与经腹切口或腹腔镜下巨结肠根治术同样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10.
先天性巨结肠(Hirschsprung’s diseace HD)是一种常见的肠道发育畸形,又称先天性肠无神经节细胞症,是引起小儿便秘的常见原因之一。本文介绍本院应用经肛门一期Soave拖出术治疗先天性巨结肠的临床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