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通常称为多动症,是儿童青少年中比较常见的一种障碍,其主要临床症状有注意涣散、活动过多和冲动。对于ADHD的治疗尚存争议,争议焦点就在于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效果的争议。近年来兴起了对于ADHD的综合治疗措施,将药物和非药物治疗合理恰当地综合起来,其效果往往优于单一治疗方法,为ADHD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段堃 《中华医学研究杂志》2005,5(8):725-725,728
通过对20例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患儿家长的面谈, 对儿童行为的观察,Conners父母问卷的测定进行诊断,经过认知行为治疗对父母提供一些教育的方法(行为矫正、认知训练),取得一些疗效。 相似文献
3.
感觉统合训练治疗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疗效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表现为注意力集中困难,容易分心,大多伴有手眼协调障碍及知觉问题。虽然大多智力正常,但却存在学习上的障碍[1]。感觉统合(SensoryIntegration)即是经人体各种感觉器官传入大脑的感觉刺激信息在中枢神经系统进行有效的组合,完成身体内外知觉并作出反应。这一理论涉及了脑功能及发展、学习及学习障碍和治疗这三部分[2]。由于感觉统合失调儿童约有11%伴有注意缺陷、多动及学习困难[3]。故本文作者应用感觉统合训练方法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进行治疗。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个性特征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了解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的个性特征。方法使用DSM-Ⅲ-R有关ADHD的诊断标准、注意力缺陷测试仪和神经精神检查等手段确定ADHD病例组,按照病例对照1:1确定对照组;两组儿童使用EPQ(J)进行个性测定。结果ADHD儿童与对照组儿童个性倾向存在差异:ADHD的儿童,在个性外向/倾向外向的等级上相对较少,在情绪稳定/倾向稳定的等级上相对较少,在精神质/倾向精神质的等级上相对较多(P〈0.05)。 相似文献
5.
杭荣华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2,34(6):798-800
<正>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医学模式的转变,儿童心理行为问题日益突出,其中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简称ADHD)的发病率逐年增加,已成为最常见的儿童心理行为疾病之一。据统计,美国学龄期儿童ADHD患病率为3%~5%[1],国内儿童ADHD 相似文献
6.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的个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虞琳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19(2):153-153,155
用艾森克个性问卷儿童版分别对67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儿童与67名健康儿童进行测试,以了解ADHD儿童的个性特征,试图探讨本病的病因,并对预防的对策提供依据,结果表明,ADHD儿童在精神质,神经质和内倾性得分高于对照组,掩饰性低于对照组,转换为T分后,ADHD儿童在内倾外倾(E),神经质(N)维度上倾向异常人数所占比例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3~7岁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的发病情况,寻求一套适合学校、家庭共同早期干预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方法,为今后的工作提供依据。方法2005年对我校幼儿园和小学一年级的3~7岁儿童进行Conners父母用症状问卷(PRQ)调查。结果共调查309例儿童,男178例,女131例。其中有16例患有不同程度的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病率为5.18%,男13例,女3例,男女比例为4.33:1。经过6个月的行为干预,3例因家长不配合干预失败,3例行为量表总分下降明显,行为量表总分等于或小于20;10例行为量表总分下降不明显,行为量表总分虽有所下降但仍大于20。结论学校和家长应重视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是影响ADHD预后的重要因素。通过对儿童进行PRQ调查,可以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早治疗ADHD。ADHD的治疗必须由患儿、家长、教师、医师4方面互相配合,从药物、心理、行为干预等多方面综合治疗,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9.
目的 探索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儿童的平衡功能与注意力之间的相关性,指导临床干预和训练ADHD.方法 采用Sunlight公司生产的Tetrax平衡仪,对124例6.0~ 14岁ADHD儿童及对照组进行平衡功能测试,同时采用持续操作性测试(CPT)评估儿童注意力情况,分析平衡功能与注意力的相关性.结果 (1)ADHD儿童平衡功能与正常儿童有差异.小学低年级组ADHD儿童在F1、F2-F4和F5-F6频段的傅立叶参数数值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小学高年级组ADHD儿童在F2-F4和F5-F6频段的傅立叶参数数值高于对照组(P<0.05);初中组ADHD儿童在四个频段的傅立叶参数与正常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2)ADHD儿童平衡功能与注意力的相关性:小学低年级ADHD儿童综合注意力商数与F2-F4、F5-F6、F7-F8存在负相关(P=0.018,0.009,0.010;rs=-0.146,-0.203,-0.189),视觉注意力商数与F1、F2-F4、F7-F8存在负相关(P=0.043,0.039,0.046;rs=-0.062,-0.071,-0.112);小学高年级ADHD儿童综合注意力商数与F5-F6、F7-F8存在负相关(P=0.015,0.033;rs=-0.217,-0.172),视觉注意力商数与F1、F7-F8存在负相关(P=0.037,0.045;rs=-0.051,-0.101);初中组ADHD儿童视觉注意力商数与F7-F8存在负相关(P=0.038;rs=-0.114).结论 ADHD儿童的平衡功能比正常儿童差,ADHD儿童平衡功能逐渐发育成熟;ADHD儿童平衡功能与注意力(尤其是视觉注意力)存在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针对教师和家长的医教结合模式对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的干预效果。方法 采取分层抽样的方法抽取本辖区内6所公立普通小学1~3年级(6~11岁)学生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所有学生进行ADHD筛查,将诊断为ADHD的患儿及其家长、教师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患儿给予口服短效盐酸哌甲酯片并对其家长进行常规健康教育,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对患儿家长及教师进行系统授课培训。观察培训前后家长和教师对ADHD知识的知晓率变化情况,采用《斯诺佩评估量表》(简称SNAP-IV量表)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效果。结果 对照组纳入ADHD患儿71例、家长71对、教师31名,试验组纳入ADHD患儿68例、家长68对、教师34名,两组患儿、家长及教师的一般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干预前,两组教师及家长对儿童ADHD知识的知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对照组教师对ADHD知识知晓率状况较干预前无明显变化,但对照组的家长与试验组教师和家长对ADHD知识知晓率状况较干预前均明显改善;且试验组的改善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儿的SNAP-IV量表得分均有明显下降,且试验组的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试验组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教师和家长的医教结合模式对儿童ADHD具有较好的疗效,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1.
儿童多动症(ADHD)是临床常见的儿童精神行为障碍疾病之一,临床表现主要为过度活动,注意力不集中,可伴有学习困难和情绪障碍,预后不一。随着中医对儿童多动症发病机理认识的不断深入,中医中药在治疗儿童多动症方面逐渐凸显出其独特的优势,为探索更规范、更有效的治疗儿童多动症的方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此文综述了近10年来中医药治疗儿童多动症的临床资料,并对目前中医药治疗儿童多动症方面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展望。 相似文献
12.
13.
结合临床经验对中医药治疗儿童多动症进行思考:重视非药物的综合治疗、探索中医药治疗多动症的起始年龄、框定中医药治疗多动症的时间窗。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应用文献计量学和可视化分析国际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运动干预效果,探究相关的研究热点主题与前沿内容,以期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并为后续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方法 检索1992年至2020年Web of Science核心集收录的注意缺陷多动障碍运动干预相关研究。采用Web of Science创建引文报告和分析检索结果功能进行计量学分析,采用CiteSpace软件进行可视化分析。
结果 共检索849篇文献。发文量呈逐年递增趋势,历经基础发展期、快速发展期、高速发展期;美国、加拿大、德国是发文量最多的国家;研究机构由欧美地区的不同类型高校所组成,高产作者形成了相对紧密的合作团队,但跨地域和跨机构间的合作网络却并不明显;多学科交叉融合已成为该研究领域的主要表征之一,研究成果主要涉及心理学、精神病学、神经学、儿科学、体育科学等学科理论与视角;研究方法多采用随机对照试验、横断面研究、系统分析、meta分析
结论 研究主题围绕注意缺陷多动障碍运动干预机制及干预效果两大核心主题而展开;研究热点聚焦于认知能力、运动功能、社会行为、注意力、学业成就及生理机制,呈现出热点多元化、内容精细化、主题深入化的研究趋势;研究对象主要针对儿童、青少年及成人患者,其中“男孩”和“儿童”的突显性较高;未来研究将融入更多的交叉学科视角,多种运动干预方法交叉联合在改善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方面具有非常大的优势和潜力。 相似文献
15.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是一种好发于学龄儿童的行为障碍综合征,严重影响到患儿的学习、生活,受到家长和社会的广泛重视。目前对该病的诊断多采用量表和问卷,缺乏客观性。从ADHD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临床诊断及神经成像等方面对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研究进展进行回顾及综述,为ADHD的早期诊断及有效治疗开辟一条崭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与发育性运动协调障碍之间的关系。方法对我院门诊的60例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进行评估,以发育性运动协调问卷(DCDQ)评定发育性运动协调问题。结果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DCDQ得分低于正常儿童,差别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中20.0%同时存在发育性运动协调障碍,33.3%为可疑发育性运动协调障碍。其中25.0%的注意缺陷型、20.0%的多动-冲动型和22.2%的混合型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同时存在发育性运动协调障碍,三种亚型与发育性运动协调障碍的共病率间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与发育性运动协调障碍密切相关,且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三种亚型与发育性运动协调障碍均存在共病,这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儿童多动症的治疗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是学龄前儿童最常见的心理卫生问题,治疗手段多种多样。现将近几年来有关药物治疗、心理社会治疗、感觉统合训练、脑电生物反馈、平衡仪治疗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张帆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4):26-28
不同亚型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患儿有不同的中医病理及证候特征。儿童多动-冲动型多表现为痰火扰心证;注意缺陷型多表现为心脾两虚证;混合型多表现为脾虚痰蒙,心肝火旺证;智力障碍者多见肾虚脑亏证。认识不同亚型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中医病理特征,对中医药规范治疗该病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中药复方安神定志灵对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模型大鼠自主活动、焦虑及空间学习能力的影响.方法 将SHR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阳性对照托莫西汀组、安神定志灵低中高剂量组,每组8只,另将8只WKY大鼠设为正常组,灌胃4周.分别在给药前,给药3周后行旷场实验、高架十字迷宫及水迷宫.结果 旷场试验中安神定志灵低剂量组(P<0.05)及托莫西汀组(P<0.01)可减少大鼠总活动路程,Morris水迷宫实验中均可增加穿越平台次数(P<0.01),同时安神定志灵组可减少大鼠进入开臂次数及停留时间(P<0.01).结论 安神定志灵可减少大鼠自发活动,缓解焦虑行为,改善大鼠空间记忆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