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早期预后。方法选择入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和阿托伐他汀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钙片20mg.d-1,连续治疗6个月),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治疗后3个月检测血脂、C反应蛋白(CRP)、双侧颈动脉B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对伴有颈动脉斑块的脑梗死患者测量斑块面积及斑块Crouse积分,并在治疗6个月进行生活自理量表(ADL)评分。结果 (1)阿托伐他汀组治疗1个月后比治疗前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CRP的水平降低(P均<0.05),对照组CRP水平也比其治疗前降低(P<0.05),但阿托伐他汀组降低更明显(P<0.05)。阿托伐他汀组治疗3个月后比治疗前TC和LDL-C及CRP水平降低(P均<0.01),阿托伐他汀组治疗3个月后比治疗1个月后TC、LDL-C和CRP水平降低(P均<0.05),但治疗3个月后CRP水平在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治疗1个月后与治疗前IM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阿托伐他汀组治疗3个月后比其治疗前、治疗1个月后IMT均降低(P均<0.01);两组斑块面积在各时间点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阿托伐他汀组治疗3个月后Crouse积分较其治疗前及治疗1个月后均降低(P均<0.05)。(3)阿托伐他汀组治疗6个月后较对照组ADL评分增加(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在早期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有降脂和抗炎的作用,并能稳定或逆转颈动脉斑块,改善患者早期预后。  相似文献   

2.
宋文彤  贾岩 《中国厂矿医学》2011,(12):1097-1099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对脑梗死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脂、颈动脉粥样硬化影响。方法将123例伴有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脑梗死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氯吡格雷组(61例)和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组(62例)。观察治疗8个月后2组血清hs-CRP、血脂水平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颈动脉斑块面积的变化及脑血管病复发率。结果氯吡格雷组治疗前后血脂无明显变化,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组血脂水平下降明显(P均〈0.05)。2组患者治疗后8个月血清hs-CRP、IMT均显著下降,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缩小(P均〈0.01);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组CRP下降幅度、IMT变薄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缩小较氯吡格雷组更明显(P均〈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联用氯吡格雷应用于脑梗死患者能更有效地降低血hs-CRP浓度,使IMT变薄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缩小,更有利于抑制炎症、稳定斑块及降低卒中发病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和血塞通胶囊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血脂水平影响的临床疗效。方法: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120例,分西药组和中西药组各60例。两组均给予阿托伐他汀片,中西药组再给予血塞通胶囊,疗程为6个月。结果:①西药组和中西药组中的血脂(TC、TG、LDL-C)均显著降低(P〈0.05);②不稳定斑块组颈动脉IMT、斑块积分有明显下降,有统计学意义(P〈0.05);稳定斑块组未见到明显变化(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片可降低不稳定斑块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降低颈动脉斑块积分;阿托伐他汀片和血塞通软胶囊临床结合使用效果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瑞舒伐他汀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轻度增高的高血压病患者动脉硬化的疗效。方法选取 LDL-C轻度升高的高血压患者189例,随机分为瑞舒伐他汀组、阿托伐他汀组及对照组,每组63例,其中对照组仅给予降压治疗,其余2组在降压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相应他汀药物治疗,观察3组患者给药前1周,给药后3个月、6个月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的变化。结果给药后3个月3组患者的颈动脉 IMT变化无明显差异(P〉0.05),给药后6个月各药物组颈动脉 IMT 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药物治疗组之间颈动脉 IMT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 LDL-C轻度升高的高血压患者应用瑞舒伐他汀及阿托伐他汀治疗均可显著改善颈动脉硬化的发生,两者他汀药物之间疗效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 采用颈动脉超声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对无症状性颈动脉斑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对参加我院健康体检时经彩超检查发现有颈动脉斑块的观察病例64 例,分为低剂量组(阿托伐他汀10mg/d),高剂量组(阿托伐他汀40mg/d),共服药6个月,观察用药前、3个月和6个月时血脂变化情况、内-中膜厚度(IMT)及药物的副作用。结果 两组观察者一般临床情况无显著性差异。与治疗前比较,10mg阿托伐他汀治疗3个月后,LDL-C呈显著性下降(P<0.05),而TC、IMT 无明显变化;6个月后TC、LDL-C下降呈显著性差异(P<0.05),且LDL-C水平比3个月时也呈显著性下降差异,而IMT下降没有显著性差异;服用40mg阿托伐他汀3个月,TC、LDL-C即呈显著性下降(P<0.05),IMT下降虽然没有显著性差异,但呈下降趋势;6个月后,TC、LDL-C及IMT下降均呈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之间比较,3个月时高剂量治疗组LDL-C、IMT下降有显著性差异(P<0.05),6个月时TC、LDL-C、IMT下降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高剂量治疗组中有1例观察者于6个月后出现肝脏转氨酶轻度增高,但未达两倍。结论 低剂量的阿托伐他汀的治疗强度是不够的,只有坚持服用高剂量的阿托伐他汀,可以在降脂的同时,达到稳定与消退斑块的作用,同时也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6.
赵耀 《当代医学》2013,(25):145-146
目的分析脑心通胶囊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福州市第二医院2010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74例脑梗死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脑心通胶囊。6个月之后观察两组患者的总胆固醇(TC)、血清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以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的大小。结果两组患者的TC、TG、LDL-C水平均较服药前有所降低,HDL-C较治疗前升高,IMT、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明显缩小。但是治疗组的变化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脑心通胶囊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脑梗死颈动脉粥样硬化比单纯应用阿托伐他汀治疗效果更好,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7.
马璟曦  蔡敏 《重庆医学》2013,42(16):1835-1836,1840
目的观察普罗布考联合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脂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方法将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阿托伐他汀单独治疗(对照组)和阿托伐他汀联合普罗布考治疗(观察组),对照组使用阿托伐他汀20mg,每天1次;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使用普罗布考0.25g,每天2次,共治疗6个月。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6个月测定患者血脂和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后6个月较治疗前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明显降低(P<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增高(P<0.05),颈动脉IMT明显降低(P<0.01)。治疗后6个月观察组较对照组TC、LDL-C、TG及颈动脉IMT明显降低(P<0.05),HDL-C增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普罗布考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脑梗死具有协同降脂和降低颈动脉IMT作用,能有效稳定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相似文献   

8.
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方法:将脑梗死住院患者10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50)和研究组(n=52)。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100mg/d,睡前口服,研究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20mg/d口服,6个月为1个疗程。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计算斑块面积和数目。结果:两组治疗前的颈动脉IMT、斑块面积、斑块数、不稳定斑块和稳定斑块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对照组颈动IMT、斑块面积减小(P〈0.05),而研究组颈动脉IMT、斑块面积显著减小(P〈0.01);研究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方面,对照组治疗后不稳定斑块、稳定斑块数量基本不变;研究组的不稳定斑块数减少29处、稳定斑块数增加22处、斑块数减少7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具有减少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IMT和面积,稳定斑块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大明胶囊联合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脂和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治疗作用。方法:急性脑梗死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9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阿司匹林及改善血液循环药物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大明胶囊,疗程3个月。结果:两组组间血脂变化差异具有显著性( P<0.05)。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ntima media thickness,IMT)及颈动脉斑块大小均较治疗前缩小,但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大明胶囊联合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调脂、稳定斑块及降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疗效优于单用阿托伐他汀治疗。  相似文献   

10.
瑞舒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李莉  张鸿举  丁少娟 《当代医学》2010,16(36):140-141
目的评价瑞舒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血脂、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方法对65例冠心病伴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口服瑞舒伐他汀一日10mg,每晚1次,治疗6个月,分别测定其治疗前及治疗后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高敏C反应蛋白的水平及颈动脉中内膜厚度(IMT),并计算颈动脉斑块积分。结果瑞舒伐他汀治疗后6个月,患者TC、TG、LDL-C、CRP显著低于治疗前水平(P〈0.01),HDL-C水平明显升高(P〈0.01)。颈动脉IMT及颈动脉斑块积分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差异(P〈O.05)。结论瑞舒伐他汀通过降低血脂、降低hs-CRP水平,从而改善冠心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  相似文献   

11.
陈雁斌  冯丙东 《医学综述》2012,(18):3093-3094
目的探究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内脂素水平的影响。方法将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同期选择无脑血管病患者40例为正常组,比较观察组与正常组的血清内脂素水平,探讨该指标对急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对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分别行阿托伐他汀联合常规治疗和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血清内脂素水平。结果观察组内脂素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内脂素水平是急性脑梗死发病的危险因素;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阿托伐他汀可有效降低血清内脂素水平,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蔡敏  马璟曦  罗春阳  彭雪梅 《重庆医学》2012,41(7):656-657,660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方法将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对照组(基础治疗,n=30)和治疗组(基础治疗及阿托伐他汀治疗,n=30),共治疗6个月,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检测患者血脂和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结果治疗后6个月,治疗组患者血清总胆固醇(TC)、血清低密度脂蛋白(LDL)、血清三酰甘油(TG)水平及颈动脉IMT较本组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6个月明显降低(P<0.05),而其血清高密度脂蛋白(HDL)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通过稳定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而对急性脑梗死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周永  林森  赵连东 《安徽医学》2015,36(9):1100-1102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S100B水平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探索大剂量阿托伐他汀对脑梗死急性期治疗的益处。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9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Ⅰ组、对照Ⅱ组。治疗组服用阿托伐他汀40 mg/d,对照Ⅰ组服用阿托伐他汀20 mg/d,对照Ⅱ组服用阿托伐他汀10 mg/d,其余治疗均相同。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7、14 d后检测患者血清 hs-CRP和S100B水平,评价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结果治疗7 d后,治疗组 hs-CRP水平明显下降(P<0.05),对照Ⅰ、Ⅱ组hs-CRP水平下降均不明显(P>0.05)。治疗组S100B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对照Ⅰ、Ⅱ组S100B水平变化不明显(P>0.05)。治疗14 d后,治疗组hs-CRP水平进一步下降(P<0.05),对照Ⅰ、Ⅱ组血清hs-CRP水平有明显下降(P<0.05)。治疗组S100B水平进一步下降(P<0.05),对照Ⅰ组S100B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对照Ⅱ组S100B水平变化不明显(P>0.05)。治疗后,3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均较治疗前有不同程度改善(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改善更明显。结论相对20 mg/d、10 mg/d的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脑梗死,40 mg/d的剂量可更明显降低hs-CRP、S100B蛋白水平,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有益于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钙预防高危患者急性脑梗死复发的临床药理疗效,观察阿托伐他汀钙对脑梗死患者血脂、血清炎性因子及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以指导临床用药。方法:156例首发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n=66)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n=90)加服阿托伐他汀钙20mg/d,疗程6个月。全部患者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均测定血脂、炎性因子水平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情况。结果: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血脂、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及IMT、颈动脉斑块面积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或0.01);观察组6个月脑梗死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5.56%vs.21.2%,P<0.01)。结论:阿托伐他汀钙能够显著改善脑梗死患者血脂、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稳定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促进斑块逆转,降低脑梗死复发风险。  相似文献   

15.
刘颖 《中外医疗》2016,(14):146-147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钙在急性脑梗死(CI)并高脂血症(HPL)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CAS)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整群选择2013年6月—2015年6月该院收治的急性CI并HPL与CAS患者84例,将其平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降血糖、降血压、抗血小板等药物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应用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结果研究组治疗后颈动脉IMT(1.0±0.5)mm与血脂TG(1.5±0.4)mmol/L、TC(4.1±0.7)mmol/L、LDL(1.7±0.3)mmol/L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6±0.3)mm、(1.8±0.5)mmol/L、(5.8±0.7)mmol/L、(3.4±0.6)mmol/L(P<0.05),HDL(2.1±0.5)mmol/L高于对照组(1.7±0.5)mmol/L(P<0.05)。两组未见明显的药物不良反应。结论阿托伐他汀钙在急性CI并HPL与CAS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显著,适于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预防脑梗死复发的疗效.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首发脑梗死口服阿托伐他汀+阿司匹林的患者进行总结分析,并设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的血脂水平、急性脑梗死复发率等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血脂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P < 0.05;对照组血脂水平治疗后与治疗前无明显差异,P > 0.05;观察组脑梗死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 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预防脑梗死复发的临床疗效肯定,不良反应轻微,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李萍  苏涛 《河南医学研究》2012,21(2):170-171,174
目的:观察替米沙坦及他汀类药物对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并探讨替米沙坦及他汀类药物可能的保护机制。方法:68例进展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与对照组(3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替米沙坦和阿托伐他汀钙治疗。结果:治疗组治疗第14天、第28天神经功能评分低于对照组;两组在第28天时与治疗前相比较,评分均显著下降。结论:替米沙坦及阿托伐他汀钙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前列地尔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伴颅内动脉狭窄的疗效及对相关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80例老年急性脑梗死合并颅内动脉狭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观察组给予阿托伐他汀钙片联合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炎性因子(IL-2、IL-6、IL-8)水平及血脂指标(TG、TC、HDL-C、LDL-C)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IL-2、IL-6、IL-8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并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TG、TC、LDL-C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HDL-C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前列地尔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合并颅内动脉狭窄患者,可显著改善患者血脂水平,降低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9.
阿托伐他汀对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鸣凡 《当代医学》2011,17(16):141-142
目的探讨阿托他汀类药物对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9年1月~2010年1月收治的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两组采取常规治疗,其中对照组采用川穹嗪注射液治疗,观察组采用阿托伐他汀治疗,均以14d为1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及神经缺损评分。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1.7%(55/60),对照组为80.0%(48/60),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的ADL、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阿托他汀类药物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钙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的影响。方法将三台县人民医院100例发病72 h 内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钙10 mg/d 口服,连用14 d。于治疗前、治疗后14 d 检测两组患者血清 IL-6水平,并比较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两组治疗14 d 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治疗组改善程度较对照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清 IL-6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 <0.05),且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对照组治疗后血清 IL-6降低不明显(P >0.05)。结论阿托伐他汀钙能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 IL-6水平,从而改善其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