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心脏瓣膜病合并巨大左心室(LVEDD≥70mm)是心脏瓣膜置换治疗中的高危因素,此类患者手术难度大,危险性高,术后症状改善缓慢,病死率高。但随着心肌保护和围术期护理技术的进一步提高,患者的手术疗效和远期效果有了提 相似文献
2.
3.
目的 探讨心脏瓣膜病合并巨大左心室围术期处理的新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3年1月24例巨大左心室患者心脏瓣膜手术的临床资料以及围手术期的处理.结果 本组24例病人,术后恢复均顺利,术后24例病人无低心排、室颤并发症,且与术前相比,患者术后1月的LVEDD与LVESD显著性地减少(P<0.05),而LVEF显著性地提高(P<0.05).对其术前手术指征的评估,术前改善心脏功能的治疗,术后早期的处理等围手术期的处理的特点进行了总结.结论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围术期正确处理是提高这类巨大心室患者心脏瓣膜手术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研究围术期心脏瓣膜病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旨在提高心脏瓣膜病患者的康复效果。方法:选择86例需要接受心脏瓣膜置换手术的患者作为护理研究的对象,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氧疗护理,并且在术后对患者的循环功能和呼吸功能进行监护,同时做好引流管、术后抗凝与术后饮食等方面的护理。结果:经过精心的护理,86例心脏瓣膜病患者中只有1例死亡,其余85例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良好的护理有利于患者手术的成功,并帮助患者迅速康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重症心脏瓣膜病的护理模式及其效果.方法对30例重症心脏瓣膜病人实施了新的护理模式.结果效果良好,且与同期20例患者相比在监护室观察时间、住院时间、血管活性药用量、并发症及死亡率无差别.结论该护理模式安全、有效,可作为重症心脏瓣膜病的综合治疗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6.
巨大左心室(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70 mm)是重症心脏瓣膜病的诊断标准之一。巨大左心室心脏瓣膜病手术风险大,病死率及并发症发生率高,心脏瓣膜置换术是治疗该病的有效手段。要取得较好的术后治疗效果,围术期的治疗是至关重要的。随着对巨大左心室心脏瓣膜病认识的不断深入,完善的术前准备、手术时机的选择、术后心肺支持及并发症的防治为越来越多的临床医师所重视,成为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我院 1 9 9 0年 3月至2000年 12月共收治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合并脑栓塞患者 2 0例,20例患者均在体外循环( C P B)下行心脏直视手术,由于该类病人思想负担重、术后容易出现并发症,我们通过加强住院期间各个环节的护理工作,积极配合医疗工作,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现就该类疾病的护理要点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合并脑栓塞患者20例,其中男性11例,女性9例.该组病例年龄最小者21岁,最大者64岁,在CPB下行MVR15例,在CPB下行DVR术5例.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重症心脏瓣膜病的外科治疗结果,探讨提高早期生存率的围术期处理措施。方法自2002年1月~2009年1月,对58例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施行瓣膜替换术。二尖瓣置换30例,二尖瓣carptetier成形环成形2例,主动脉瓣置换8例,二尖瓣及主动脉瓣置换18例,同期行三尖瓣成形32例,左房折叠11例,左房血栓清除9例,冠状动脉搭桥术1例。结果本组术后早期死亡3例(死亡率5.17%),低心排综合症、心律失常、多器官功能衰竭各死亡1例。结论对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改善术前心功能,掌握手术时机,注重术中心肌保护,术中合理纠正瓣膜病变,加强术后监护,预防术后并发症,可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9.
合并巨大左心室的心脏瓣膜病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合并巨大左心室的心脏瓣膜病的外科治疗效果,总结该类疾病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本科2003年1月-2006年12 月连续施行合并巨大左心室(左室舒张未内径(LVEDD)>70 mm)的心脏瓣膜替换手术19例,其中二尖瓣替换术4例,主动脉瓣替换术6例,双瓣膜替换术(DVR)9例,其中保留二尖瓣瓣下结构者11例,三尖瓣成形术12例.结果:术后出现并发症者13例(68.42%),经内科治疗后均治愈,全组无早期(术后3个月内)死亡,与术前相比较,术后1周、3个月和6个月时测定LVEDD、左室收缩末内径(LVESD)均显著缩小(P<0.01),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短轴缩短率(LVFS)在术后1周时明显下降(P<0.05),3个月时恢复至术前水平(P>0.05),6个月时明显优于术前(P<0.05).结论:更为完善系统的术前准备,完善的术中、术后处理,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合并巨大左心室的心脏瓣膜病患者的外科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巨大左心室心脏瓣膜手术的麻醉策略及围术期处理要点.方法 选择126例合并巨大左心室的心脏瓣膜病患者接受手术.均采用全凭静脉方法,持续泵注异丙酚维持麻醉,并根据血流动力学及脑电双频指数(BIS)监测,间断静注舒芬太尼及哌库溴铵,保证BIS< 50.结果 全部患者麻醉诱导平稳,顺利度过手术期.术后早期发生室性心律失常46例(36.5%),多器官功能不全26例(20.6%),低心排综合征14例(11.1%).本组患者围手术期死亡4例,病死率3.2%.2例死于继发于低心排综合征的多脏器功能衰竭,2例死于室颤.结论 巨大左心室危重心脏瓣膜病应积极采取左心功能辅助,以及加强对室性心律失常的防治.术后早期左心室即开始明显回缩,但左心室收缩功能较术前降低. 相似文献
11.
目的:回顾性总结重症心脏瓣膜病瓣膜置换术围手术期处理的经验。方法:对2006年2月-2011年3月共28例重症心脏瓣膜病行瓣膜置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总结分析。结果:围术期死亡3例,死亡率10.7%;并发症:早期出现低心排综合8例,其中1例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出现室性心律失常6例,其中1例因顽固室性心律失常死亡。心包、纵隔引流多二次开胸止血或(和)延迟关胸3例。术后感染性心内膜炎伴肾功能衰竭1例。术后脑梗死1例死亡。结论:注意重症心脏瓣膜病外科治疗的围手术期处理和手术时机选择对减少术后并发症和提高手术成功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巨大心脏瓣膜换术围手术期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巨大心脏(CTR〉0.70)瓣膜替换术的手术疗效,作者回顾性分析了33例病人的围手术期治疗经验及随访结果,33例病人中,心功能Ⅲ级22例,Ⅳ级11例,其中属心源性恶液质7例,巨大左室(EDD〉70mm)11例,手术方式:二尖瓣替换术(MVR)17例,主动脉瓣替换术(AVR)3例,AVR+MVR13例,并行三尖瓣成形术11例,术后早期死亡2例,(6.1%),长期生存的31例中,心功能I级13例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分析心脏瓣膜病合并冠心病患者手术治疗效果。方法选取44例心脏瓣膜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患者均在全麻、浅低温体外循环下实施手术治疗,观察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患者手术主动脉阻断平均时间为(124.51±1.04)min;体外循环平均时间为(174.52±1.03)min;围术期间,6例呼吸衰竭,7例严重心率失常,1例再次开胸止血,6例低心排综合征,2例死亡;随访3个月期间,没有出现死亡现象。结论依据心脏瓣膜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具体情况实施相应的手法治疗,可有效降低患者死亡率,提高患者心功能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高龄心脏瓣膜病围手术期处理经验,提高患者治愈率。方法对2001年6月至2009年8月的125例65岁以上的高龄心脏瓣膜病瓣膜置换术围手术期处理要点进行分析。结果本组患者早期生存117例(93.6%),死亡8例(6.40%)。出院后随访时间6个月-3年,临床症状改善。结论对高龄心脏瓣膜病患者只要注意围手术期处理、制定合理手术方案。可有效降低死亡率及并发症,提高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总结重症瓣膜病手术的围术期处理经验,探讨提高重症心脏瓣膜病手术生存率的措施。方法:对53例重症心脏瓣膜病病人施行瓣膜置换术,占同期瓣膜置换手术31.5%。男21例,女32例;年龄18~69岁,平均47±11岁。其中风湿性心脏病47例。二尖瓣病变者49例(合并主动脉病变23例)。其中48例合并中度以上三尖瓣功能性关闭不全,3例曾行二尖瓣闭式扩张术,11例合并左房血栓。术前心功能Ⅲ级者13例,Ⅳ级者40例,术前X线胸片心胸比例〉0.70者48例,心电图示:51例合并心房颤动。心脏彩超多普勒示左室舒张末径〉65mm者21例,EF〈0.40者45例。MVR22例,AVR14例,DVR17铡,合并三尖瓣病变、冠状动脉病变同时行三尖瓣成形术、冠状动脉搭桥术。结果:本组术后并发低心输出量综合症15例,严重心律失常6例,肺功能不全4例,肾功能衰竭2例,无死亡率。结论:对重症心脏瓣膜病例,充分的术前心功能调整、选择恰当手术时机及合理的手术方式,术中加强心肌保护,术后严密监护、注意围术期各环节正确处理,是提高手术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风湿性瓣膜病合并心脏恶液质的围术期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病程长,可达十数年或数十年,心脏功能严重不全,并继发其他脏器损伤,可伴有内分泌、代谢,营养,凝血机制的改变,表现为体重明显减轻、肝脾肿大,胸腹水,严重者出现肝、肾、肺等多脏器的功能不全?体外循环术后科学的围术期监护,护理,将明显提高手术效果:本文总结近8年来我院收治的31例风湿性心脏病合并心脏恶液质综合征的护理经验,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讨重症心脏瓣膜病的营养支持治疗效果,降低手术风险和死亡率,减少并发症,笔者在408医院参与对30例重症心脏瓣膜病人实施的较为正规的营养支持治疗,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