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吉兰-巴雷综合征(Guillain-Barre syndrome,GBS)是一种自身免疫性、多发性周围神经神经病,以脱髓鞘反应为主,可累及运动神经、感觉神经和自主神经。GBS合并植物神经功能障碍属于GBS变异型,在临床上并不罕见,但以麻痹性肠梗阻为首发症状起病的GBS病例临床实属少见,现将收治的1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胃肠碘液造影在急腹症疑难病例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徐发明  蒋霞  杨德顺 《西部医学》2006,18(3):346-347
目的探讨并评价胃肠碘液造影在急腹症疑难病例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56例急腹症疑难病例进行胃肠碘液造影检查和诊断结果进行分析总结。结果胃肠碘液造影诊断单纯性小肠梗阻31例,绞窄性肠梗阻11例,动力性肠梗阻5例,胃肠穿孔2例,小肠穿孔、结肠吻合口瘘各1例,均经手术证实或药物保守治愈;诊断未见明显异常5例,其中1例结核性腹膜炎致轻度粘连性不全性肠梗阻漏诊。结论改进后的胃肠碘液造影检查方法能明确诊断和鉴别诊断消化道梗阻的部位和性质,能明确诊断消化道穿孔的部位和鉴别膈下游离气体与假性气腹。对于急腹症疑难病例是一种更安全、及时、有效地检查方法,具有重要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糖尿病高渗性昏迷误诊为肠梗阻一例第三临床学院内二科杨岚,顾春梅,姚文华河南石油勘探局职工医院丁汉元〔病例〕患者.男,45岁,因恶心,呕吐、阵发性腹痛四天诊断为“肠梗阻”而收入外科治疗、给予抗炎、胃肠减压治疗2天后病情好转,家属经胃管给病人进食奶粉、麦...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生长抑素在不能行手术切除的晚期腹部恶性肿瘤所致肠梗阻治疗中的作用。方法:近2年来收治晚期肿瘤合并肠梗阻患者14例,观察应用生长抑素联合综合治疗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治疗前后胃肠减压量、电解质及腹部平片变化情况。结果:14例患者中,肠梗阻解除4例,症状明显缓解10例;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胃肠减压量、电解质及腹部平片变化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生长抑素在治疗晚期肿瘤合并肠梗阻病人取得较好的近期疗效,临床应用前景好。  相似文献   

5.
所谓“假性”肠梗阻是特殊类型的急性麻痹性肠梗阻,患者通常具有一般肠梗阻的典型症状,包括腹痛、腹胀、呕吐和便秘。X 线腹部平片显示胃肠充气扩张和积液。Dudley 1958年报告13例,并偶用“假性肠梗阻”一词。他将此种肠梗阻分为三类:一类病因不明;一类继发于已知疾病,如心脏病、肾脏病、肺炎等;另一类由于持久的低血压或缺氧引起。文献中也有报导因肾功能不良、尿毒症引起者。近年来,由于神经节阻滞药在临床上广泛应用,继发于大剂量应用此类药物的急性肠麻痹在文献中屡见报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腹部手术后早期肠梗阻的病因及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 2 1例腹部手术后早期肠梗阻病例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情况。结果 :2 1例中 18例 ( 85 .7% )经禁食、抗炎、解痉、胃肠减压等保守治疗痊愈 ,缓解时间平均 11天。 3例再次手术 ,1例为内疝 ,2例为肠袢团块状粘连。结论 :术后早期肠梗阻以炎症性肠梗阻为多见 ,可通过非手术治疗缓解 ,对不可逆梗阻应及早手术。再次手术宜从简 ,以解决梗阻为目的。  相似文献   

7.
假性肠梗阻     
某些急性麻痹性肠梗阻其临床表现酷似机械性肠梗阻。患者通常具有腹痛、腹胀、呕吐、暂时性排便,排气停止,X线腹透显示有液平,积气扩张等,但它不是机械性肠梗阻。对此Dudley首先倡用“假性肠梗阻”一词。近年来国外对假性肠梗阻的报导增多,尤其以慢性假性肠梗阻较多,而国内只有少数报道。本组收集36例假性肠梗阻病例中,13例以机械性肠梗阻进行手术探查。其中  相似文献   

8.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32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方法在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特征,在肠梗阻一般治疗的同时辅以中药治疗。结果:32例患者经胃肠减压、抗炎,应用生长抑素、肾上腺皮质激素、全胃肠外营养并结合中药等治疗,全部病例均治愈,平均治疗时间为14 d,无1例发生肠坏死。结论:术后早期炎症肠梗阻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保守治疗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9.
以剧烈胸痛起病,尤其是达到疑似“心绞痛”、“胰腺炎”程度的剧烈疼痛起病的吉兰一巴利综合征(GBS)尚未见报道,本院最近收治1例,现将病例资料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腹部X线平片中孤立或局部小液平在肠梗阻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总结120例腹部X线平片中非特征性孤立或局部小液平的临床及影像特点.腹部影像中典型梗阻表现者不在此列.结果:全组病例中诊断肠梗阻及不全性肠梗阻40例,胃后壁穿孔1例,肠套叠5例,腹部脓肿2例,不明原因描述性诊断建议随诊复查72例.结论:腹部X线平片中孤立或局部小液平非肠梗阻特征性表现,不能做为肠梗阻的确诊依据,必须密切结合临床资料、检验、CT等其他检查才能作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11.
临床资料患者,男,34岁,因反复腹痛1年余,又发2天于2003年7月12日入住急诊科。患者于1年前出现中下腹部疼痛,疼痛剧烈,有时呈绞痛,并出现恶心、呕吐、肛门停止排气2天,腹部X线平片见多个液平面,诊断“肠梗阻”,经禁食,胃肠减压,抗感染等治疗症状缓解。此后1年患者又发作剧烈腹痛  相似文献   

12.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临床上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随着病程的加长,病变可累及感觉神经、运动神经和自主神经、以下肢感觉神经病变最常见。但并发格林-巴利综合征(GBS)的病例报道较少,而GBS是一种周围神经脱髓鞘疾病,也能侵犯脊神经及自主神经,容易造成误诊。现将临床上遇到的1例糖尿病肾病合并GBS的病例予以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1病例报告 例1,男,60岁。2002年9月15日以“高位胃体溃疡”住本院外科病房。9月24日行胃大部切除术,毕罗Ⅱ式吻合。病理检查示:(胃角)符合良性溃疡。术后第七天停持续胃肠减压后,始进全流饮食时,出现腹胀、频繁呃逆、恶心呕吐。经再次持续胃肠减压及补液,对症治疗5d,效果不佳。急行胃肠造影,提示存在吻合口梗阻现象,诊为“不完全性粘连性肠梗阻”。遂邀中医会诊,并做好第二次手术探查的准备。  相似文献   

14.
申阳  谢建峰  周长虹   《中国医学工程》2007,15(3):298-299,302
目的探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处理方法和预防措施。方法回顾分析该院31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特点及治疗结果进行分析。结果31例均行经胃肠减压,应用生长抑素、肠外营养等支持疗法,平均治愈时间为16d,无1例再手术。结论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多发生在术后2周,可表现为典型的肠梗阻体征,多由小肠无菌性炎症致广泛肠黏连引起,多数病例采用保守疗法可治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传统胃肠减压法、肠梗阻导管、肠梗阻导管结合生长抑素3种方法对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治疗效果,为临床治疗方法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选择90例粘连性肠梗阻的患者,排除其他梗阻因素,按入院时间、患者经济情况结合本人意愿分为3组,A组为对照组,应用传统胃肠减压方法,B组为肠梗阻导管组,C组为肠梗阻导管结合生长抑素组,比较3组患者腹痛腹胀缓解时间、自主排气时间、第1个24h胃肠减压量、肠鸣音恢复正常时间、腹平片液气平面消失时间、开始进全流食时间、中转手术率和平均住院时间,评价3种方法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C组患者的肠鸣音恢复正常的平均时间[(2.30±1.50)d]明显短于A组[(5.00±2.03)d]和B组[(3.90±1.87)d](P<0.05),腹平片液气平面消失平均时间[(2.20±1.42)d]明显短于A组[(7.00±2.25)d]和B组[(3.50±1.65)d](P<0.05),开始进食平均时间[(2.40±1.66)d]明显短于A组[(7.00±2.80)d]和B组[(3.90±1.85)d](P<0.05),其他各项指标C组均优于A和B组(P<0.05)。结论:应用肠梗阻导管结合生长抑素治疗粘连性肠梗阻,可明显加快恢复进程,降低中转手术率,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1 病例摘要 患者女,22岁,主因"间断腹痛伴呕吐半个月"于2012年9月29日就诊于本院. 现病史:患者半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腹胀、腹痛,为阵发性全腹绞痛,无放射,以脐周为著,持续约1小时可自行缓解,伴排气排便减少,大便为黄色稀便,不成形,无脓血,间断伴有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无发热、皮疹,无头晕、头痛,无四肢及关节肿胀、疼痛等表现.就诊于外院,诊断为"肠梗阻",给予胃肠减压、静脉营养以及对症支持治疗症状可暂时缓解,但仍有反复发作,外院拟行结肠镜检查未成功,为进一步治疗转来本院急诊,行腹平片示多发气液平,肠梗阻可能,留观后继续予胃肠减压、营养支持等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危重病患者麻痹性肠梗阻床旁腹部平片的影像学特征 方法 以发生麻痹性肠梗阻的3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行床旁腹部平片检查,统计发生麻痹性肠梗阻的病因,分部位统计肠腔积气、积液、肠管扩张等麻痹性肠梗阻的影像学特征的发生率。结果 全部患者中胃、小肠、结肠、直肠具有积气征的患者27例(79.4%),具体病例中仅2~3个部位积气。肠管扩张患者6例(17.6%),扩张程度小。仅1例(2.9%)可见气液平并见肠黏膜影呈弹簧状。7例(20.6%)患者全消化道无积液积气征象。 结论 危重病患者麻痹性肠梗阻不具有典型麻痹性肠梗阻的X线征象,判读腹部平片时应结合临床症状、体格检查、病情的连续观察以及CT等检查的排除性诊断。  相似文献   

18.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并发症常见的为出血、胆道损伤等 ,而术后并发早期肠梗阻少有报告。1 995年 6月至 2 0 0 0年 6月 ,我院共发生 4例 ,占同期 78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 0 .51 % ,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例 1 男性 ,72岁。因慢性结石性胆囊炎在本院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简称 L C术 )。术后次日肛门恢复排气 ,进食后无不适 ,术后第 4天出院 ,7d后出现腹痛、腹胀并进行性加重 ,伴恶心、呕吐 ,以肠梗阻再次入院。经胃肠减压 ,纠正水、电解质平衡保守治疗 4d无缓解。腹部 X线平片示腹腔小肠广泛积气 ,有多个气液平。CT检查示肠梗阻 ,升结肠占位…  相似文献   

19.
宋宇 《中外健康文摘》2009,6(33):200-200
目的 探讨术后早期炎症性肠梗阻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对2002年5月~2004年5月间收治的28例术后早期炎症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8例患者症状发生于术后4~8天,均有典型机械性肠梗阻临床表现,并经腹平片证实.均经胃肠减压,应用抗生素、生长抑素、肾上腺皮质激素、胃肠外营养等治疗治愈,平均治愈时间13天,无l例再手术.结论 术后早期炎症性肠梗阻的特点有:(1)多在手术后4~7天左右出现肠梗阻症状,多由腹腔内炎症所致广泛粘连引起;(2)症状以腹胀为主,腹痛相对较轻,较少发生肠绞窄;(3)治疗应首选非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及其诊断、治疗原则。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32例均经胃肠减压、TPN、静脉滴注红霉素、应有生长抑素等保守治疗措施治愈。平均治愈时间13天,无1例发生肠坏死、肠瘘等并发症。结论: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多数病例采用保守疗法可治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