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郄占军  吴丹  刘霞 《宁夏医学杂志》2011,33(10):977-979
目的应用斑点追踪成像技术(STI)定量评估急性心梗患者择期PCI术后左室短轴近-中期内节段心肌径向应变、应变率及位移变化的可行性与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运用STI对32例急性心梗患者分别于择期PCI术前、术后1、3个月测定左室径向运动指标-收缩期峰值径向应变(SR)、应变率(SRs)、径向位移(DR)。结果 PCI术后1、3个月各梗死节段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3个月左室壁梗死节段总峰值SR、SRs、DR在二尖瓣、乳头肌水平均高于术前,且部分节段高于术后1个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STI能够定量评价急性心梗患者PCI术后的局部心肌功能恢复情况,为临床评价PCI术后患者的左心功能变化提供了一个有效、无创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应用斑点追踪成像技术(STI)评价急性心梗患者支架置入术(PCI)左室短轴径向收缩功能变化情况,了解PCI术对急性心梗患者再灌注治疗的短期疗效。方法应用STI对28例急性心梗患者分别于PCI术前(1~3)d、术后(29±3)d、术后(90±6)d测定左室径向运动指标收缩期峰值径向应变(SR)、应变率(SRs)、径向位移(DR)。结果 PCI术后1个月左室壁部分梗死节段SR、SRs、DR较术前有所改善(P<0.05),术后3个月各梗死节段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P<0.01);术后3个月左室壁梗死节段SR、SRs、DR总峰值在二尖瓣水平、乳头肌水平及心尖水平均高于术前及术后1个月相应数值(均P<0.01)。结论 STI能够定量评价急性心梗患者PC I术后的节段性室壁运动变化情况,为临床评价PCI术后患者的左心功能变化提供了一个有效、无创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应用超声斑点追踪技术(STI)评价急性冠脉综合征支架植入(PCI)后左室短轴径向收缩功能的变化情况,了解PCI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再灌注的疗效.方法 选择32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应用STI检测术前、术后3个月左室径向运动指标应变率(SRs)、收缩期峰值径向应变(SR)、径向位移(DR).结果 术后3个月,LVEF、ESV、EDV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V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心尖、二尖瓣、乳头肌水平各梗死节段总峰值SRs、SR、DR均较术前增加,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STI是评价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术后节段性室壁运动变化情况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应用超声斑点追踪技术(STI)评价急性冠脉综合征支架植入(PCI)后左室短轴径向收缩功能的变化情况,了解PCI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再灌注的疗效。方法选择32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应用STI检测术前、术后3个月左室径向运动指标应变率(SRs)、收缩期峰值径向应变(SR)、径向位移(DR)。结果术后3个月,LVEF、ESV、EDV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V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心尖、二尖瓣、乳头肌水平各梗死节段总峰值SRs、SR、DR均较术前增加,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STI是评价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术后节段性室壁运动变化情况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应用二维应变超声心动图(2DSE)技术检测心梗大鼠左室壁的径向、周向应变及应变率,以组织学上心肌梗死面积为标准,探讨2DSE技术对评价梗死心肌的价值。方法开胸制备17只大鼠急性心梗模型,于术前24 h、术后4周分别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应用2DSE技术分析左室短轴乳头肌水平各节段收缩期峰值径向、周向应变及应变率,心肌梗死后4周心脏标本行组织学染色后计算梗死心肌面积。结果(1)与术前相比,术后4周各节段径向、周向应变及应变率均显著降低,以梗死区降低最为显著(P〈0.05);(2)2DSE的径向、周向应变及应变率指标与梗死面积均呈显著负相关,以径向应变〈10%判断节段心肌梗死面积〉30%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84,0.98。结论2DSE技术可用于评价心肌梗死大鼠局部心肌功能,对判断节段心肌梗死面积〉30%有较高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6.
朱睿  刘霞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09,31(3):311-314,F0004
目的 应用二维超声心动图斑点追踪成像(STI)技术检测心肌梗死患者短轴室壁的应变,评价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的价值.方法 对30例经临床证实的心肌梗死患者及对照组30例正常人,记录胸骨旁左室短轴二尖瓣、乳头肌、心尖水平18个室壁节段高帧频二维灰阶图像.应用GE Echo PAC软件测量左室短轴各室壁节段收缩期峰值径向应变(SR)、收缩期峰值圆周应变(SC).结果 正常人的径向应变曲线为正向峰值曲线、圆周应变曲线为负向峰值曲线.正常人SR呈现乳头肌水平最高,心肌水平最低的变化趋势.心肌梗死患者梗死节段SR、SC均较对照组减低(P<0.05).结论 STI能够准确评价左室短轴切面局部室壁运动异常,为临床评价心肌梗死患者左心收缩功能提供无创性新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超声斑点追踪技术(STI)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支架植入后左室心肌功能的定量作用。方法选择4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应用STI检测术前、术后1个月左室基底水平、乳头肌水平及心尖部水平18个室壁节段收缩期峰值径向应变(SR)和周向应变(CS),并进行比较。结果与PCI前相比,PCI后心尖水平的室间隔CR值,基底水平前间隔、前壁CR值,乳头肌水平前间隔、前壁CR值均较PCI前明显提高,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尖水平的前间隔CR值,基底水平前间隔、前壁CR值,乳头肌水平前间隔、前壁CR值与PCI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TI是评价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支架植入术后左室心肌功能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超声斑点追踪技术(STI)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支架植入后左室心肌功能的定量作用.方法 选择4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应用STI检测术前、术后1个月左室基底水平、乳头肌水平及心尖部水平18个室壁节段收缩期峰值径向应变(SR)和周向应变(Cs),并进行比较.结果 与PCI前相比,PCI后心尖水平的室间隔CR值,基底水平前间隔、前壁CR值,乳头肌水平前间隔、前壁CR值均较PCI前明显提高,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尖水平的前间隔CR值,基底水平前间隔、前壁CR值,乳头肌水平前间隔、前壁CR值与PCI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TI是评价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支架植入术后左室心肌功能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CTA)和速度向量成像技术(VVI)联合诊断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前后左室局部心肌功能的变化,判断手术疗效。方法 28例CABG患者,于术前7d分别完成多层螺旋CTA及VVI技术检查,同时,根据有无心肌梗死病史和室壁运动情况将全组患者分为2组:心肌梗死12例,非心肌梗死16例。并于术前7d,术后7d、3个月测定左室各节段的收缩期应变率(SRs)。同时分析CTA与相应室壁节段VVI的相关性。结果无心梗组术后SRs明显增加(P<0.05),心梗组术后SRs与手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A与相应室壁节段SRs比较具有很好的一致性(γ=0.963,P<0.05)。结论多层螺旋CTA和VVI技术联合使用,互相补充,可方便、全面、无创地评价CABG术前检查及术后长期随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心肌应变率显像SRI技术在评价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前后局部左心室收缩功能的应用价值。方法:20例冠心病患者分别于CABG术前1天、术后10天、1个月、3个月及6个月测量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参与供血的6个室壁节段的收缩期应变率(SRs)。结果:CABG术后1个月开始左前降支搭桥节段心肌SRs不同程度增大,前壁基底段、前间隔中间段和后间隔中间段各时间点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增大最明显。结论:SRI技术可准确识别缺血心肌节段,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可有效改善缺血心肌供血,提高心肌发生变形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胡彬  魏茜  刘霞 《宁夏医学杂志》2010,32(2):114-116,F0002
目的应用斑点追踪成像技术(STI)评价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左室心肌应变、应变率及其与早期重构的关系。方法分析健康对照组30例与30例急性心肌梗死PC!术后患者左室LVESV、LVEDV、LVEF与峰值收缩总应变(GLS)和应变率(GSLR)的相关性。结果急性心肌梗死组左室各心肌节段峰值收缩长轴应变、应变率均不同程度低于对照组(P〈0.05),且以延迟PCI术后患者为著(P〈0.01);心尖两腔、三腔、四腔切面GLS、GSLR与LVESV、LVEDV和LVEF相关良好。结论用STI可测定左室心肌的应变、应变率及心肌重构情况,从而获取大量有关心肌应变方面的信息,能够快速、敏感和准确地进行心脏功能的评价。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STI)技术的心肌扭转与旋转指标对评价急性前壁心肌梗死(AMI)的意义。方法 49例患者PCI术前和术后72 h内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进行常规超声参数及STI参数测定。结果常规超声指标仅LVEF值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壁心尖段术后局部扭转速度与解旋速度较术前提高,扭转时间与解旋减半时间较术前减少,左室基底段和心尖段的整体解旋角度术后均增加(P﹤0.05)。结论 STI技术的左室扭转解旋指标可定量评价心肌梗死患者术后左心整体与节段舒缩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利用实时三维斑点追踪技术(3D-STI)评价中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后心肌各节段应变、左室整体应变及左心室整体收缩功能,阐明其PCI术后早期心肌应变改变特点及其临床价值。方法:选取因左前降支病变行PCI术患者30例作为病例组,同期选取健康中老年人30名作为对照组,常规获取二维超声资料后,运用3D-STI对2组受试者进行心肌运动及收缩功能检测,收集左心室各节段及整体纵向应变(GLS)、径向应变(GRS)、圆周应变(GCS)和面积应变(GAS)值以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值。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病例组患者整体应变值低于对照组对应节段,各节段应变值中,病例组左心室9/16节段的纵向应变(LS)值减低,8/16节段的圆周应变(CS)值减低,5/16节段的径向应变(RS)值减低,11/16节段的面积应变(AS)值减低(P<0.05);应变值减低节段主要集中于前壁基底段、前壁中间段、前壁心尖段、前间隔基底段、前间隔中间段、后间隔基底段、后间隔中间段、后间隔心尖段。病例组GLS、GAS和GCS与LVEF呈负相关关系(r=-0.819,r=-0.897,r=-0.807,P<0.0001),GRS与LVEF呈正相关关系(r=0.862,P<0.0001)。结论:3D-STI能够定量分析AMI患者PCI术后早期左心室心肌应变及心功能的变化,可作为PCI术后疗效评估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应用超声斑点追踪成像(STI)技术,测量正常人左室短轴收缩期径向应变(RS)峰值。方法 50例健康人,应用超声心动图诊断仪获得左室短轴二尖瓣、乳头肌及心尖3个水平高频二维动态图像,使用Qlab8.1工作站进行脱机分析,将左室短轴3个水平心肌等分为心内膜下层、心外膜下层及整体心肌为感兴趣区,应用超声STI分析感兴趣区收缩期RS峰值。结果①正常人左室短轴心内膜下层心肌各节段收缩期RS峰值均高于心外膜下层各节段(P<0.05),各水平间各节段收缩期RS峰值相比,二尖瓣和乳头肌水平均>心尖水平(P<0.05),二尖瓣及乳头肌水平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正常人左室短轴各水平间各节段整体心肌收缩期RS峰值相比,乳头肌>二尖瓣>心尖水平(P<0.05)。③正常人左室短轴各水平间各节段心外膜下层心肌收缩期RS峰值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STI不受声束角度的限制,可以准确地评价左室心肌各节段收缩期RS,为测定局部和整体心肌收缩功能以及心肌疾病的定位诊断提供新方法。  相似文献   

15.
彭四萍  陈军 《医学综述》2012,(18):3009-3011
急性心肌梗死后胶原的数量及分布发生改变,引起心脏间质纤维化,限制心肌活动,降低心室的顺应性,使心室结构和功能发生改变(即心室重构)。心室重构是引起心力衰竭的重要原因,影响急性心肌梗死预后。急性心肌梗死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可对心肌间质胶原代谢产生影响,使间质胶原含量及分布发生变化,从而有效抑制急性心肌梗死后左心室重构,改善心功能。现就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心肌间质胶原与左心室重构的关系研究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与择期PCI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人左心室功能和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首次发作AMI且发病24 h内未行静脉溶栓病人43例,其中行急诊PCI病人29例(急诊组),择期PCI病人14例(择期组)。分别于PCI术前和术后1、3个月,行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2组病人左心室舒张末期前后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前后径(LVESD)、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分析各指标前后变化。结果:2组病人PCI手术成功率均为100%。与术前比较,术后1、3个月急诊组的LVEDD、LVESD、LVEDV、LVESV指标均下降(P<0.05~P<0.01),LVEF明显升高(P<0.01);择期组LVEDD、LVEDV、LVESV均下降(P<0.05~P<0.01),LVESD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VEF明显升高(P<0.01)。2组病人术前LVEDD、LVESD、LVEDV、LVESV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诊组病人术后1、3个月的LVEDD、LVESD、LVEDV、LVESV均低于择期组(P<0.05)。结论:急诊PCI可改善AMI病人左心室重构,抑制左室收缩功能进一步降低,对AMI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重组脑利钠肽对急性心梗患者介入术后疗效的临床研究。方法60例急性心梗介入术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均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重组脑利钠肽组(研究组)于术后静脉应用重组脑利钠肽;硝酸甘油组(对照组)使用静脉持续滴注硝酸甘油。观察治疗前后生命体征、心功能分级、血清脑利钠肽、心梗指标和液体出入量。结果两组术后血浆BNP浓度、心肌酶谱、出入量均有明显差异。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组脑利钠肽对急性心梗患者介入术后疗效较好,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18.
沈桂彬 《黑龙江医学》2013,37(5):324-326
目的探讨血浆C-反应蛋白(CRP)浓度在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左心室重塑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测定首次AMI患者发病后血浆CRP的浓度,并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定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根据计算出的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增加率(△LVEDVI)将患者分为左心室重塑组和无左心室重塑组。结果 AMI后左心室重塑组血浆CRP的峰值水平为(122±43)mg/L,高于无左心室重塑组的(68±32)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心室重塑组血浆CRP的峰值水平与△LVEDVI呈正相关(P<0.01),与LVEF呈负相关(P<0.01),且其相关性高于无左心室重塑组。结论 CRP水平可作为评价AMI后左心室重塑的一种简单易行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