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扩散加权成像(DW I)和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对病毒性脑炎和脑低级星形细胞瘤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28例病毒性脑炎和27例脑低级星形细胞瘤在治疗前或手术前接受了常规MR I、DW I检查。病毒性脑炎经临床及治疗随访证实,脑低级星形细胞瘤病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测量并计算两组病例DW I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和相对表观扩散系数(rADC)值。结果病毒性脑炎平均ADC值和rADC值分别为(1.07±0.19)×10-3mm2/s和(1.26±0.21)×10-3mm2/s,脑低级星形细胞瘤平均ADC值和rADC值分别为(1.60±0.28)×10-3mm2/s和(2.04±0.41)×10-3mm2/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DW I的ADC值和rADC值能较好地鉴别病毒性脑炎和脑低级星形细胞瘤。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扩散加权成像和MRS对病毒性脑炎和脑低级星形细胞瘤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19例病毒性脑炎和21例脑低级星形细胞瘤在治疗前或手术前接受了常规MRI、DWI及MRS检查。病毒性脑炎经临床生化检查及治疗随访证实,脑低级星形细胞瘤病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测量和比较两组病例DWI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Cho/Cr,NAA/Cr和Cho/NAA。结果病毒性脑炎和低级别胶质瘤的平均ADC值分别为(1.471±0.032)×10~(-3)mm~2/s和(1.079±0.201)×10~(-3)mm~2/s(P0.01),Cho/Cr值分别为(2.4 4 2±0.6 4 8)和(3.992±0.965)(P0.01),Cho/NAA值分别为(3.623±1.221)和(6.585±2.52)(P0.01)和NAA/Cr值分别为(2.088±0.484)和(1.292±0.465)(P0.01)。结论 DWI和MRS对鉴别病毒性脑炎和脑低级星形细胞瘤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可作为常规MR检查重要的补充。  相似文献   

3.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在肝脏疾病诊断中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分析肝脏常见良恶性病变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影像特点,探讨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在肝脏占位性病变的价值。方法对肝正常25例及94例肝脏占位性病变患者进行扩散加权成像,并测量ADC值。结果在扩散敏感系数(b值)为600s/mm^2的DWI上,正常肝组织ADC值为(1.52±0.24)×10^-3 mm^2/s。肝囊肿、肝血管瘤、肝细胞癌、肝转移瘤ADC值分别为(4.04±0.64)×10^-3 mm^2/s、(2.57±0.47)×10^-3 mm^2/s、(1.43±0.51)×10^-3 mm^2/s、(1.76±0.76)×10^-3 mm^2/s,肝脏恶性肿瘤与肝囊肿、肝血管瘤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分析扩散加权成像及测量ADC值对肝脏占位性病变诊断及鉴别诊断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应用弥散加权成像(DWI)结合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分析超急性、急性期、亚急性期缺血性脑梗死患者半暗带的范围和演变过程。方法测量38例(超急性期10例、急性期16例、亚急性期12例)脑梗死患者梗死灶中央区、边缘区、周围区平均ADC值,计算相对ADC(rADC)值。对不同分期、不同区域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超急性期、急性期缺血灶平均ADC值(3.83±0.89)×10^-4mm。/s、(4.92±0.18)×10^-4mm^2/s,明显低于对侧正常区域(8.29±0.54)×10^-4mm^2/s、(7.86±0.63)×10^-4mm^2/s(P〈0.05),而亚急性期病灶区与对侧正常区域无明显差异(P〉0.05)。超急性期、急性期、亚急性期病变中央区rADC值减低最明显,病变外周区(边缘区和周围区)rADC值下降少于中央区,从梗死中心到周围rADC呈阶梯状升高。结论超急性期、急性期脑梗死缺血灶周边区存在缺血半暗带;DWI结合ADC能快速准确诊断超急性、急性期脑梗死,反映脑组织损伤程度,判断缺血半暗带的范围。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扩散加权成像(DWI)在儿童四脑室区常见肿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6月至2012年10 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2例儿童四脑室区肿瘤的MRI及临床资料。所有病例均进行了 DWI。结果:42例中,毛细胞型星形细 胞瘤(I级)5例,星形细胞瘤(II级)9例,室管膜瘤12例(I级2例,II级6例,II级4例),髓母细胞瘤16例。在DWI合成图上,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呈等或低信号,星形细胞瘤呈等或稍高信号,室管膜瘤呈稍高或明显高信号,髓母细胞瘤呈明显高信 号。肿瘤实质部分的ADC值由高到低依次为低级星形细胞瘤(I?II级)、室管膜瘤和髓母细胞瘤,分别为(1.48±0. 16) ×10^-3 mm2/s、(l. 11±0. 12)×10^-3 mm2/s 和(0. 73 ± 0. 09 ) ×10^-3 mm2/s,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以 ADC值0. 82×10^-3 mmVs和1.32×10^-3 mm2/s作为阈值的诊断正确率为95. 2 % (40/42)。结论:DWI在低级星型细胞瘤、 室管膜瘤及髓母细胞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在乳腺肿瘤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及表观扩散系数(ADC)在乳腺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50例临床疑似乳腺癌的患者术前行常规MR、STIR及DWI扫描,术后行组织学诊断,另选取20例乳晾正常女性作为对照组,分别测量肿瘤区域与正常乳腺组织的ADC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50例患者中有26例为浸润性导管癌,12例为非浸润性导管癌,另外12例为良性病变。ADC值测量结果示,良性病变为(1.35±0.28)×10^-3mm^2/s,恶性病变为(0.97±0.35)×10^-3mm^2/s,正常腺体组织为(1.87±0.36)×10^-3mm^2/s,恶性病变与正常腺体组织、良性病变有显著性差异,诊断阁值为1.21×10^-3mm^2/s。DWI诊断乳腺疾病的敏感性为94.7%(36/38),特异性为75.0%(9/12),准确率为90.0%(45/50)。结论DWI及ADC值的测定可用于乳腺病变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正常前列腺、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和前列腺癌(Pca)的MR扩散加权成像(DWI)和表观扩散系数(ADC)图表现以及ADC值对前列腺癌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正常前列腺15例、BPH32例、前列腺癌22例进行MR扩散加权成像,分析DWI和ADC图表现.测量不同b值(b=400、500、700、800、1000s/mm^2)下前列腺癌区域、BPH及正常前列腺的中央腺体(CG)及外周带(PZ)的ADC值,并同时测量膀胱区域的ADC值.结果DWI和ADC图能清晰地显示正常前列腺的中央腺体和外周带;BPH在DWI和ADC图上外周带信号较均匀,中央腺体信号欠均匀;b=700s/mm^2时,前列腺癌在DWI图上表现为高信号,ADC图上表现为低信号.b值越高,ADC值越低.b值相同时,各组间膀胱ADC值无统计学差异.正常前列腺中央腺体与外周带的平均ADC值分别为:(1.602±0.275)×10^-3 mm^2/s;和(1.884±0.378)×10^-3 mm^2/s;BPH组中央腺体增生结节与外周带的平均ADC值分别为:(1.514±0.326)×10^-3 mm^2/s和(1.816±0.473)×10^-3 mm^2/s;前列腺癌组前列腺中央腺体非癌灶区与外周带癌灶平均ADC值分别为:(1.499±0.345)×10^-3 mm^2/s和(1.118±0.484)×10^-3 mm^2/s.前列腺癌的ADC值低于正常前列腺及BPH的ADC值,Pca组与正常前列腺组组间差异及Pca组与BPH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9.909,P=0.00),正常前列腺组与BPH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29).结论MR扩散加权成像可用于前列腺的检查,能反映病变的病理变化,提供定量诊断信息.前列腺癌的ADC值低于正常组织及BPH的增生组织,ADC值可用于前列腺癌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病毒性脑炎的核磁共振成像(MRI)和扩散加权成像(DWI)表现。方法71例病毒性脑炎患者,28例颅内有病灶者为A组,43例颅内无病灶者为B组;100例正常成人作为对照组。3组均进行常规MRI及DWI检查,比较病毒性脑炎与正常成人的额叶白质、颞叶白质、侧脑室旁及基底节-丘脑区的平均表观扩散系数(ADC)值的差异。结果 A组病毒性脑炎患者额叶白质、颞叶白质、侧脑室旁及基底节-丘脑区的平均ADC值分别为(1.070±0.21)×10-3mm2/s、(1.110±0.21)×10-3mm2/s、(1.080±0.19)×10-3mm2/s、(1.030±0.18)×10-3mm2/s;B组病毒性脑炎患者额叶白质、颞叶白质、侧脑室旁及基底节-丘脑区的平均ADC值分别为(0.789±0.05)×10-3mm2/s、(0.813±0.04)×10-3mm2/s、(0.789±0.04)×10-3mm2/s、(0.779±0.03)×10-3mm2/s;正常成人的额叶白质、颞叶白质、侧脑室旁及基底节-丘脑区的平均ADC值分别为(0.7961±0.04)×10-3mm2/s、(0.805±0.05)×10-3mm2/s、(0.785±0.03)×10-3mm2/s、(0.770±0.02)×10-3mm2/s。A组的平均ADC值较B组及对照组均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B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DWI及ADC可反映病毒性脑炎病变组织的微观结构变化信息,是常规MRI非常有价值的补充,与临床诊断相结合,有助于病毒性脑炎的诊断。但在病毒性脑炎早期尚未形成可见的颅内病灶者,MRI包括DWI及ADC对病毒性脑炎的诊断受到限制,尚需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9.
蔡志伟  陈兵 《吉林医学》2012,33(18):3829
目的:探讨扩散加权成像(DWI)和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对脑低级星形细胞瘤的鉴别诊断应用价值。方法:对27例脑低级星形细胞瘤病例进行MRI平扫加DWI检查。在病灶部位及对侧相应正常脑组织分别进行ADC值测量,比较两侧部位的ADC值大小,探讨脑低级星形细胞瘤病灶部位的与对侧正常脑组织ADC值的差异。结果:脑低级星形细胞瘤病灶ADC值较对侧相应正常区域明显升高。结论:DWI能为常规MRI检查提供补充信息,对脑星形细胞瘤其临床诊疗和评估也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三向同性扩散加权成像(DWI)表观扩散系数图(ADC mapping)在不同时期脑梗塞的诊断以及在判断脑梗塞的转归和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单次激发平面回波三向同性扩散加权成像(DWI)和常规MRI平扫对90例脑梗塞患者进行检查,其中超急性期30例(起病至检查前时间〈6 h),急性期30例(7~72 h),亚急性期30例(3~10 d),在ADC图上测量梗塞灶ADC平均值,同时测定对侧相应区域ADC值,并由此计算相对ADC值(rADC=病变区ADC/对侧相应区域ADC×100%),分析梗塞不同时期rADC值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结果:超急性期、急性期脑梗塞灶在DWI上表现为高信号,其ADC值较对侧相应区域明显下降,平均ADC值分别为超急性期:0.342×10^-3mm^2/s,急性期:0.462×10^-3mm^2/s,对侧相应区域ADC值分别为超急性期:0.744×10^-3mm^2/s,急性期:0.817×10^-3mm^2/s。超急性期,急性期病灶rADC值最低,分别为超急性期:45%,急性期:59%,随时间延长rADC由低到高,即rADC值与时间具有显著相关性。结论:梗塞灶ADC值具有特征性演变规律,结合DWI、T2WI,ADC图可以对脑梗塞进行分期诊断,还可以动态观察进行疗效评价。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星形细胞瘤播散性皮层抑制的MR扩散加权成像(DWI)与病理学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2012年9月到2016年2月选择在我院诊治的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星形细胞瘤患者84例,病理分级为低级别星形细胞瘤30例(WHOⅠ级10例,WHOⅡ级20例),高级别星形细胞瘤患者54例(WHOⅢ级44例,WHOⅣ级10例),都进行常规MRI检查与播散性皮层抑制的MR DWI检查分析。结果MRI常规检查显示低级别星形细胞瘤呈等长T1、T2信号的结节或肿块影,瘤周无明显水肿带,边界清晰,无明显占位效应;高级别星形细胞瘤呈稍长T1、T2信号结节影或肿块影,瘤周水肿带明显,占位效应明显,边界模糊;经过判定,MRI对于星形细胞瘤的病理分级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为93.3%、90.7%、91.7%。播散性皮层抑制的MR DWI显示低级与高级星形细胞瘤相比,前者瘤体和瘤周的r ADC、ADC值均要高一些,对比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星形细胞瘤播散性皮层抑制的MR扩散加权成像能有效反应病理分级情况,能够提供更多的功能信息,提高诊断率,是对常规MRI检查的有益补充,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成人病毒性脑炎的MRI表现及其扩散加权成像(DWI)的特征。资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临床确诊成人病毒性脑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常规颅脑MRI和DWI图像,观察患者DWI、ADC图及T2WI的表现,并分析病灶的影像特征。结果 38例成人病毒性脑炎表现为多发病灶30例(79%),单发8例(21%),常呈对称性;按发生的部位可分为两大类型:(1)主要侵犯颞叶、边缘系统以及额叶20例。(2)主要累及顶叶皮层及皮层下、侧脑室周围白质以及基底节-丘脑18例。脑部病变区主要呈稍长T1稍长T2信号,DWI呈高信号,ADC图呈低信号,且多数病灶(23例)在DWI较T2WI信号高,而且病变范围更清楚,其中3例DWI显示为高信号而T2WI未能显示病灶。结论成人病毒性脑炎急性期病灶DWI常呈高信号,多数病灶DWI信号较T2WI高,DWI对成人病毒性脑炎的早期诊断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运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 (MRDWI)评估近似弥散系数 (ADC)在星形细胞瘤的细胞密度和病理分级中的作用。方法 :术前进行MRI和MRDWI检查且经手术病理证实的 3 4例星形细胞瘤患者 ,其中Ⅰ~Ⅱ级 (低级别 ) 2 6例 ,Ⅲ~Ⅳ级 (高级别 ) 8例。在MRI上计算瘤体的ADC值 ,运用AdobePhotoshop 7.0软件分析星形细胞瘤的细胞密度 ,用SPSS 10 .0软件对资料进行处理。结果 :高级别星形细胞瘤的ADC为 ( 7.3 4± 2 .95 )× 10 -4mm2 /s ,低级别星形细胞瘤的ADC ( 13 76± 3 3 1)× 10 -4mm2 /s ,两者之间差异有显著性 (t =4 913 ,P <0 .0 0 1) ;高级别星形细胞瘤的细胞密度为 ( 19 81± 9 73 ) % ,明显大于低级别星形细胞瘤的细胞密度( 4 74± 2 96) % (t =4 3 2 ,P <0 .0 0 3 ) ;星形细胞瘤的ADC值与细胞密度呈显著负相关 (r =-0 5 3 5 ,P =0 .0 0 1)。结论 :星形细胸瘤的细胞密度对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中的ADC值贡献很大 ;MRDWI对星形细胞瘤的细胞密度的预测和评价很有价值 ;MRDWI磁共振散加权成像具有对星形细胞瘤的良、恶性程度进行预测的潜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星形细胞瘤周围水肿区行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 weighted imaging,DWI)和氢质子磁共振波谱(proton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1H- MRS)检查,探讨周围水肿区的DWI和1H- MRS表现在星形细胞瘤术前分级的应用价值.[方...  相似文献   

15.
陈首名  李光纪  罗鹰  何志兵  马方伟  左斌 《吉林医学》2013,34(13):2424-2426
目的:探讨病毒性脑炎的常规磁共振(MRI)及弥散加权成像(PWI)的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确诊的21例病毒性脑炎患儿的常规MRI及DWI表现,比较病毒性脑炎和对侧正常脑组织的表观弥散系数值(ADC)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结果:18例患儿病灶主要累及皮层及皮层下、基底节、丘脑以及中脑;呈斑片状或大片状稍长T1、稍长及长T2信号,T2FLAIR呈稍高信号,增强扫描16例呈轻度斑片样强化;3例患儿常规MRI未见明确异常,仅增强扫描局部轻度强化。DWI呈稍高信号8例,高信号13例,患侧ADC值[(0.54±0.17)×10-3mm2/s]较对侧正常脑组织[(0.92±0.16)×10-3mm2/s]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WI能够早期发现病毒性脑炎病灶,应该常规作为病毒性脑炎检查序列,DWI结合传统MRI能较好诊断病毒性脑炎。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弥散加权成像(DWI)与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在低级别胶质瘤及脑梗死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低级别胶质瘤及55例脑梗死患者(均处于急性或亚急性阶段)的DWI表现,并分别测量低级别胶质瘤实性部分、脑梗死病灶中心部分及对侧正常的脑组织的ADC值、相对表观扩散系数(rADC)值、指数表观扩散系数(EADC)值、相对指数表观扩散系数(rEADC)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0例低级别胶质瘤患者,13例DWI表现为稍高信号,7例呈等或稍低信号;52例脑梗死患者DWI序列均呈较均匀高信号,3例信号欠均匀;低级别胶质瘤与脑梗死患者病灶之间平均ADC值、rADC值、EADC值及rEADC值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DWI ADC值、rADC值、EADC值及rEA DC值均能较好的鉴别低级别胶质瘤及脑梗死。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对脑星形细胞瘤术前分级诊断的价值。方法分析3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脑星形细胞瘤患者的磁敏感加权成像(SWI)的影像表现,对瘤内磁敏感信号(ITSS)级别进行分级并判断肿瘤的高、低级别,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 11例低级别组星形细胞瘤中,ITSS评分0级6例,1级5例。28例高级别组星形细胞瘤中,ITSS评分1级2例,2级7例,3级19例。高低级别组星形细胞瘤的ITSS级别有统计学差异(Z=-4.986,P〈0.01),ITSS级别与星形细胞瘤的病理级别呈正相关(r=0.958,P〈0.01)。结论不同级别脑星形细胞瘤内ITSS级别有明显差异,ITSS级别对星形细胞瘤术前分级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小儿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HFMD)脑炎的MRI表现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9例HFMD脑炎患儿临床及磁共振成像(MRI)资料,并与15例病毒性脑干脑炎进行比较。结果:HFMD脑炎临床症状重,意识障碍、呼吸循环衰竭发生率高(P<0.05),累及延髓的概率远大于病毒性脑干脑炎组,而发生在中脑的概率远小于病毒性脑干脑炎组(P<0.05),病变范围局限,呈稍长T1、长T2斑片状信号,DWI呈高信号,边界欠清。结论:小儿HFMD脑炎MRI表现具有特征性,MRI能明确脑炎脑损害的真实情况,对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影像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