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绚  陈军  屈艳格  蔡宝昌 《医学教育探索》2011,42(12):2484-2488
目的 考察马钱子碱、马钱子总生物碱和优化马钱子总生物碱凝胶剂经皮给药后在小鼠体内的药动学过程。方法 建立测定小鼠血浆中马钱子碱质量浓度的HPLC法,比较含相同剂量(10.8 mg/kg)马钱子碱各凝胶剂经皮给药后,马钱子碱的血药浓度,并对结果进行药动学拟合。结果 经皮给药后马钱子生物碱类成分的药动学行为均符合二室模型。优化马钱子总生物碱凝胶剂能显著增加马钱子碱的体内吸收,相对生物利用度显著提高,AUC0→t是马钱子碱凝胶剂的1.74倍,是马钱子总生物碱凝胶剂的1.89倍,其他药动学参数无显著差异。结论 以优化马钱子总生物碱经皮给药,可有效改善单体马钱子碱和总生物碱的体内药动学行为,有利于对马钱子碱的减毒增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马钱子碱聚乳酸纳米粒 (Bru-PLA-NPs) iv 注射给药后在家兔体内的药动学行为。方法 建立 HPLC 法测定家兔血浆中马钱子碱浓度。色谱柱为 Kromasil C18(250 mm×4.6 mm, 5 μm);流动相为乙腈-水 (23∶77),水中含庚烷磺酸钠 1.01 g/L,磷酸二氢钾 1.36 g/L,加磷酸调节 pH 至 2.8;体积流量为 1 mL/min;检测波长为 265 nm;柱温为 25 ℃。采用 3p87 软件计算马钱子碱药动学参数。结果 单剂量 iv Bru-PLA-NPs (4 mg/kg)后马钱子碱在兔体内的药动力学数据符合三室模型,单剂量静注马钱子碱溶液 (4 mg/kg) 后符合二室模型;与马钱子碱溶液相比,Bru-PLA-NPs 给药后,马钱子碱的消除半衰期 (t1/2β)提高6.6倍;生物利用度提高8.7倍。结论 与马钱子碱溶液相比,Bru-PLA-NPs iv 给药后马钱子碱在家兔体内的药动学行为发生了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马钱子生物碱类成分(马钱子碱、马钱子总生物碱和马钱子优化总生物碱)ig给药后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过程。方法 大鼠ig给药后取血,以石杉碱甲为内标,HPLC法测定大鼠血浆样品中马钱子碱,DAS 1.0程序拟合房室模型并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 马钱子生物碱类成分ig给药后马钱子碱的药动学行为均符合二室模型;与马钱子碱单体给药相比,马钱子总生物碱与马钱子优化总生物碱能显著增加马钱子碱的体内吸收,其他药动学参数无显著差异。结论 ig给以马钱子生物碱类成分后,马钱子其他生物碱类成分对马钱子碱有吸收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考察马钱子碱脂质体静脉推注给药后,家兔血浆药物浓度随时间变化趋势和药代动力学参数,并与游离马钱子碱溶液进行比较,评价马钱子碱脂质体药动学特性.方法 建立HPC检测家兔血浆中马钱子碱含量的方法,采用3p97药代动力学计算软件模拟房室模型并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 马钱子碱脂质体家兔耳静脉单次给药符合三室模型,而游离马钱子碱溶液符合二室模型.马钱子碱脂质体的消除半衰期(T1/2β)是同剂量游离马钱子碱溶液的6.6倍,AUC较游离马钱子碱溶液增长了2.5倍.结论 马钱子碱脂质体在家兔体内的药动学特性与游离马钱子碱溶液比较发生了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5.
目的:开展骆驼蓬有效成分骆驼蓬碱、去氢骆驼蓬碱两种给药途径的小鼠急性毒性比较研究。方法:采用Bliss法测定小鼠经口灌胃和静脉注射给药骆驼蓬碱、去氢骆驼蓬碱的LD_(50),同时观察小鼠中毒症状及中毒反应的起止时间。结果:骆驼蓬碱经口灌胃的LD_(50)及其95%可信区间为118.9 mg/kg(105.8~133.9 mg/kg),静脉注射的LD_(50)及其95%可信区间为80.3 mg/kg(60.6~146.1 mg/kg);去氢骆驼蓬碱经口灌胃的LD_(50)及其95%可信区间为250.3 mg/kg(210.0~293.3 mg/kg),静脉注射的LD_(50)及其95%可信区间为74.1 mg/kg(67.2~83.1 mg/kg)。小鼠经口灌胃给药时,骆驼蓬碱小鼠死亡时间早于去氢骆驼蓬碱小鼠死亡时间;小鼠静脉注射给药时,去氢骆驼蓬碱小鼠死亡时间早于骆驼蓬碱小鼠死亡时间。结论:小鼠经口灌胃给药骆驼蓬碱毒性去氢骆驼蓬碱毒性,小鼠静脉注射给药去氢骆驼蓬碱毒性骆驼蓬碱毒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建立大鼠血浆中瑞香素的测定方法,观察瑞香素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行为。方法 将大鼠随机分组,分别 ig 瑞香素溶液 250、312.5、375 mg/kg,尾 iv 瑞香素溶液 50、62.5、75 mg/kg,HPLC 测定不同时间间隔的血药浓度,运用 DAS 1.0 药动学程序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 大鼠 ig 给药后符合单室开放模型;iv 后也符合单室开放模型。结论 瑞香素在大鼠体内能快速分布并消除,两种给药途径瑞香素的体内药动学过程不同,静注和口服给药各有优势。  相似文献   

7.
采用小鼠热板法:马钱子碱与可乐定两药合用显著提高痛阈,呈剂量依赖性;每天小鼠 ip 马钱子碱12mg/kg 和可乐定100μs/kg,连续给药8天,镇痛作用不产生耐受性。采用小鼠跳跃试验:结果揭示马钱子碱和可乐定两药合用不产生身体依赖性;两药与吗啡合用时,不能阻止吗啡的身体依赖性产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五加皮Age蛋白的药动学特征。方法采用氯胺T法用125I标记Age蛋白,形成125I-Age复合物。S180荷瘤小鼠iv给药后,采用同位素示踪法结合SDS-PAGE电泳测定血浆中Age蛋白质量浓度。用3P87药动学软件分析血浆中Age蛋白的药动学参数。结果小鼠iv125I-Age后,Age蛋白在体内的代谢符合二房室分布模型。按剂量50、100、200μg/kgiv后,测得Age蛋白分布相半衰期(t1/2α)分别为0.34、0.45、0.26h,消除相半衰期(t1/2β)为14.13、16.49、17.42h,全身清除率(CLs)为0.0454、0.0491、0.0533mL/(h·kg)。结论Age蛋白在荷瘤小鼠体内药动学行为符合线性二室模型,在体内的分布和消除均较慢。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超细粉体技术对马钱子药物动力学参数的影响。方法 用苛物累积法测定普通马钱子粉与超细马钱子粉ig时的表观药动学参数。结果 两种粉末均符合一室开放型模型,测得Tmax分别为1.30h、0.31h;Cmax分别为131.2mg/kg、176.5mg/kg;CL分别为0.1054mg/kg/h、0.2108mg/kg/h。结论 超细粉体技术既可加快、加大马钱子在体内的吸收,加快其在体内的消除。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重组水蛭素iv给药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方法采用125-标记的放射性同位素法(RA法)、三氯醋酸沉淀结合放射性检测法(TCA-RA法)研究重组水蛭素iv给药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结果大鼠iv0.5、1.0和2.0mg/kg重组水蛭素,以RA法检测,该药的消除半衰期(t1/2ke)分别为162.8、147.5和172.8min,AUC分别为264.9、429.9和1112.9(μg·min)/mL;以TCA-RA法检测,该药的t1/2ke分别为100、101和107min,AUC分别为160.7、327.7和551.3(μg·min)/mL。两种方法所得结果均证明AUC与剂量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均大于0.99。大鼠iv重组水蛭素1.0mg/kg后用RA法和TCA-RA法测定不同组织的药物质量浓度,在各时间点以肾脏含药量显著高于其他组织,肺、胃、脾、心、肝、性腺等组织次之,脑、脂肪最少。大鼠iv重组水蛭素1.0mg/kg后,用RA法测定不同时间段内尿、粪的放射性总量,在96h内70.16%放射性从尿中回收,1.35%从粪中回收到,24h内胆汁排泄量为3.46%。结论RA法和TCA-RA法测得重组水蛭素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结果不同,但整体趋势一致;重组水蛭素主要由尿排泄。  相似文献   

11.
天钩降压胶囊中钩藤碱大鼠体内药动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天钩降压胶囊中钩藤碱在大鼠体内药动学及复方配伍对钩藤碱药动学的影响。方法:大鼠灌胃给予天钩降压胶囊(相当于钩藤碱18 mg·kg-1)及钩藤提取物(相当于钩藤碱18 mg·kg-1),于给药后不同时间采集大鼠血浆。血浆样品经乙醚提取,HPLC测定血浆中钩藤碱含量。各给药组钩藤碱平均血药浓度-时间数据用3P97药动学软件进行药动学分析,组间药动学参数用SPSS 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钩藤碱灌胃给药在大鼠体内符合一室模型,复方组钩藤碱的Ka、Cmax、Ke显著减小,t1/2(ka)、Tmax、t1/2(ke)显著增加,AUC、V/F(C)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复方配伍延缓了钩藤碱的吸收,延长了体内滞留时间,但对其生物利用度及体内分布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马钱子总碱囊泡凝胶经皮给药后在大鼠组织中的分布。方法 18只SD大鼠经皮给予马钱子总碱囊泡凝胶后0.5、2、6 h,采集大鼠皮肤、骨骼肌、脑、心、肺、肝、脾、肾、胃、小肠、脂肪、睾丸、子宫、关节等组织,以溶剂萃取法对样品进行提取,应用LC-MS/MS联用技术对各组织中的马钱子碱和士的宁进行测定。结果 经皮给药后,马钱子碱和士的宁在大鼠体内分布较广,主要分布在肺、肝、肾、小肠,其次为心脏、关节、皮肤等,而在脑、肌肉、脂肪中的分布量较低。结论 马钱子总碱囊泡凝胶能减少马钱子碱和士的宁在脑、心脏的分布,有利于降低中枢毒性和心脏毒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考察弩药微乳多成分在家兔皮肤组织中的药动学特征。方法 采用UPLC测定绿原酸、苯甲酰新乌头原碱、杠柳毒苷、新乌头碱质量浓度;采用增量法与减量法探究温度、灌流速度、质量浓度对探针回收率的影响,UPLC测定弩药微乳经皮给药后不同时间点透析液中多成分含量变化,并用DAS2.0软件处理数据。结果 升高温度,各成分探针回收率逐渐提高;流速越大,药物回收率越低,且回收率与探针周围药物质量浓度关系不大。弩药微乳中绿原酸、苯甲酰新乌头原碱、杠柳毒苷、新乌头碱在皮下组织中的药动学参数Cmax分别为(3.24±0.36)(1.04±0.29)(4.78±2.15)(2.86±0.55)μg·mL-1;AUC0-∞分别为(52.42±30.84)(7.70±3.73)(42.23±13.93)(22.68±12.51)h·μg·mL-1。结论 首次采用微透析在体实时取样技术,建立UPLC检测方法,对弩药微乳经皮给药后多成分皮肤药动学进行研究,为弩药微乳后续的考察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考察乙酰葛根素ig和iv给药后葛根素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特征。方法 大鼠ig给予400 mg/kg或尾iv给予160 mg/kg乙酰葛根素。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检测血浆样品中葛根素。结果 乙酰葛根素在大鼠体内代谢为葛根素,葛根素药动学过程符合二室模型,主要药动学参数:ig给药葛根素AUC0~∞为(44.76±4.13)mg?h?L?1,iv给药葛根素AUC为(36.67±5.3)mg?h?L?1,ig给予乙酰葛根素后大鼠体内葛根素的暴露水平(生物利用度)为48.12%,ig给药的Cmax为(12.07±0.15)μg/mL,tmax(1±0.33)h,t1/2为(2.52±0.21)h。结论 HPLC法可作为乙酰葛根素在大鼠体内药动学的检测手段,ig乙酰葛根素后,葛根素在大鼠体内的暴露水平得到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考察2-甲氧基雌二醇(2-ME)静脉乳剂在小鼠体内的药动学及组织分布特征.方法:小鼠尾静脉注射2-ME静脉乳剂和对照液后,血浆及组织匀浆液经液-液萃取,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2-ME浓度,用3P97药动学软件进行体内药动学及组织分布分析.结果:小鼠尾静脉注射2-ME静脉乳剂22.5 mg/kg后,血药浓度经时...  相似文献   

16.
青藤碱水凝胶贴剂的微针经皮给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在微针作用下,考察青藤碱水凝胶贴剂透皮给药的特点与规律。 方法 制备不同长度的微针,并制备青藤碱水凝胶贴剂;离体小鼠皮肤经不同针形微针预处理相同时间、相同针形微针预处理不同时间后贴敷青藤碱水凝胶贴剂,用改进的Franz扩散池研究青藤碱的透过规律并与未处理皮肤的被动扩散进行比较;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青藤碱的含量。 结果 100 μm微针、200 μm微针预处理皮肤后青藤碱透皮速率分别是未经微针预处理的40.7、52.4倍;200 μm微针预处理皮肤7 min后青藤碱的透皮速率是未经微针预处理的142.0倍。200 μm微针经不同的力预处理后,青藤碱的透皮速率随着力的增大而增大,当力大于5 N时透皮速率趋于平衡。 结论微针与水凝胶贴剂结合经皮给药时,透皮速率显著提高,并且微针针形、预处理时间和所受的力对药物的经皮渗透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7.
磷酸喹哌(Piperaqune phosphate,PQP)ip 18mg/kg 对氯仿诱发小白鼠室颤具有保护作用,iv PQP 9 mg/kg 明显降低氯化钙所致小鼠室颤的死亡率,iv PQP 3.36mg/kg 明显缩短肾上腺素诱发家兔心律失常的持续时间。ivPQP6.3mg/kg 显著增加恒速滴注乌头碱引起麻醉大鼠室性早搏(VE)、室性心动过速(VT),室性纤颤(VF)所需的乌头碱用量。结果提示 PQP 具有抗心律失常作用。小白鼠 iv PQP LD_(50)为93.33mg/kg。  相似文献   

18.
环孢素柔性脂质体的药动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研究了环孢素柔性脂质体经小鼠皮肤给药的药动学行为 ,并与用新山地明小鼠灌胃给药进行了比较。将环孢素柔性脂质体非封闭性应用于小鼠皮肤 ,研究血药浓度的经时变化以及在肾脏和皮肤的分布状况。与灌胃给予同剂量新山地明的体内行为相比 ,柔性脂质体经皮给药后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 (82 .5 1± 5 .45 ) % ,肾脏组织AUC比值为 (15 0 .6± 15 .6 2 ) % ,皮肤中药物含量显著高于口服组 (P <0 .0 1)。结果表明环孢素柔性脂质体能有效经皮转运药物 ,在脂肪含量高的肾脏、皮肤组织分布较多。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新的高效抗心律失常药氯苄基四氢小檗碱盐酸盐 (CPU 86 0 17)对血脑屏障的穿透性 ,以及脑是否亦参与CPU 86 0 17的急性毒性。方法 对小鼠iv和icv的LD50 进行了比较 ,在给致死剂量 6 .1ml/kg(iv和icv)之后 ,利用HPLC测定脑 ,心脏 ,肾以及血液中的体内处置并进行了比较。结果 iv和icv的LD5 0接近 ,提示脑和外周器官 (心脏 )与急性毒性有关。iv给药 6 .1mg/kg之后 ,心脏和脑中的浓度分别为 2 0 .9± 6 .2和 1.18± 0 .2 8μg/mg ,而相应的icv的分别为 12± 6 ,12± 7μg/mg.iv和icvCPU 86 0 17之后的最高浓度出现在肾中。结论 CPU 86 0 17从脑到体循环的穿透性比从体循环到脑的穿透性要容易 ,能穿透血脑屏障 ,表明脑亦参与其毒性和药理作用 .肾中高浓度的作用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穴位经皮给药药贴对实验性哮喘豚鼠血清中环氧化酶2(COX-2)水平的影响.[方法]将48只豚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地塞米松组和经皮给药药贴组,每组各12只.除正常对照组外,各组豚鼠均采用卵白蛋白致敏法复制实验性过敏性哮喘模型.经皮给药药贴组采用大椎、肺俞、肾俞穴位贴敷治疗,地塞米松组采用腹腔注射地塞米松0.5 mg/kg治疗.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各组豚鼠血清COX-2水平,采用苏木素-伊红染色检测各组豚鼠支气管肺组织病理形态变化.[结果]模型组豚鼠血清COX-2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经皮给药药贴组、地塞米松组血清COX-2水平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模型组豚鼠支气管肺组织出现明显病理损害,经皮给药药贴组支气管肺组织仅出现轻度病理改变.[结论]穴位贴敷经皮给药药贴可能通过降低血清中COX-2水平,从而对哮喘产生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