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甲状腺结节的定性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相似文献   

2.
许多研究表明,肝细胞癌(HCC)的发生大多是经历了一个从病毒性肝炎一肝硬化一肝癌的复杂过程,肝硬化增生结节(DN)是一重要的癌前病变也已得到公认,对其研究和认识的提高有助于早期肝癌的发现和治疗。现就其病理和临床诊断进展结合有关文献,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肺孤立性小结节的诊断及治疗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 探讨肺孤立性小结节的临床特征、误诊原因、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我科在1990~2000年10年间治疗的117例肺孤立性小结节患者的临床资料,重新观察胸部X线片、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核磁共振(MRI),计算各项辅助检查诊断的准确率、误诊率。结果 肺孤立性小结节的病因复杂,其中恶性病变60例,良性病变57例。术前误诊18例,未明确诊断11例。全组均行手术治疗,其中肺楔形切除术45例,肺叶切除术64例,全肺切除术5例,因肺门、纵隔淋巴结广泛转移行探查术3例。术后随访90例,随访时间6~120个月,平均58个月,失访27例。全组患者5年、10年生存率分别为70.5%、43.4%。结论 肺孤立性小结节是一组病因复杂的疾病,其中恶性病变约50%,诊断上仍有一定困难。治疗应以及早手术、彻底切除病变、尽量保存肺组织为原则,恶性病变应辅以化疗、放疗。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乳腺癌是女性恶性肿瘤的首位,死亡第5位原因[1].乳腺癌是我国预后较好的肿瘤之一,5 年生存率为82 .0%,但仍与美国等发达国家存在差距(90.9%),主要原因之一是早期诊断率低[1].因此,乳腺癌的早期诊断和准确评估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5.
甲状腺结节的诊断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甲状腺结节临床较常见,但其性质可以迥然不同,诊断的关键是鉴别结节的性质,外科医师的职责在于早期发现恶性肿瘤.  相似文献   

6.
甲状腺结节的定性诊断和治疗选择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甲状腺结节的定性诊断和治疗选择徐德龙刘宁青郭伶俐肖文华王克诚甲状腺结节是临床上颇为多见的疾病,综合文献报道,甲状腺结节在人群中的发生率约为5%,占外科住院和门诊病人的15%~20%,在甲状腺肿流行区则更高。甲状腺结节可单发,也可多发;男女均可发病,但...  相似文献   

7.
甲状腺结节是一类常见的甲状腺疾病,结节可为单发或多发,因两者均可恶变成为需外科处置的甲状腺疾病。我院于1995年3月至1997年6月共诊治52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甲状腺单发结节的诊断及手术方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甲状腺单发结节中恶性结节的发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治疗的甲状腺单发结节35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甲状腺单发结节好发于年龄20~50岁中青年女性,男性恶性结节的比率比女性高(P<0.05);大于50岁和小于20岁的男性甲状腺单发结节恶性发生率明显增高(P<0.01);触诊结节质地硬结节恶性比率高(P<0.01);B超能区分甲状腺单发结节的囊实性,对甲状腺良性结节的诊断符合率94.2%,恶性结节符合率66.7%;CT查对甲状腺恶性结节诊断符合率为87.5%,对甲状腺癌的包膜外侵,颈部淋巴结是否肿大有鉴别意义。穿刺细胞学诊断的符合率为81.3%,术中快速病理切片检查诊断符合率达95.8%。结论:性别、年龄、结节的质地,尤其是50岁以上和20岁以下的男性为甲状腺单发结节的恶性危险因素。B超检查可作为术前常规检查;CT检查对怀疑甲状腺恶性结节有较高的诊断价值;而穿刺细胞学检查可作为术前怀疑恶性结节的定性诊断。对甲状腺单发结节无论良、恶性均应行患侧腺叶切除。  相似文献   

9.
14例腰椎后缘软骨结节的诊断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通过临床病例报导以及对相关文献的复习,探讨及分析腰椎后缘软骨结节的影像所见、诊断与鉴别诊断、病因病理机制等。方法 自1997年1月-2001年1月,共诊治了14例经X线、CT等诊断为LPMN的患者,10例行手术治疗。结果 通过分析其临床表现、影像表现,正确地诊断了14例共16个腰椎后缘软骨结节,其中发生在L1 1例,L2 1例,L4 10例,L5 2例,以发生在椎体后下缘的居多,共12例13个,其中发生在L4椎体后下缘的9个。并详细地进行了诊断鉴别。10例行手术治疗,4例行保守治疗。结论 腰椎后缘软骨结节在临床上容易误诊、漏诊,X光和CT检查有较强的诊断意义,和椎缘骨的病理机制类似,临床上不易和钙化型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等相鉴别,具有神经压迫症状者还需行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0.
胫骨结节骨折治疗方法的分析与讨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用不同方法治疗胫骨结节骨折。方法:根据胫骨结节骨折的损伤机理和骨折类型,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并术后3、6、12个月定期随访及临床疗效的评定。结果:选择性临床应用26例,保守治疗8例,经皮撬拨复位、克氏针固定6例,空心螺钉固定5例(包括经保守治疗失败,再次手术2例),用类似张力带钢丝治疗4例(包括用松质骨螺钉加固固定2例),用解剖钢板治疗3例(包括同时伴有胫骨上端骨折1例)。结论:对无移位或轻度移位骨折,可用膝关节伸直位作下肢石膏固定4-6周。对较严重移位骨折需作切开复位,修复撕裂的髌下韧带和髌支持带,用钢丝、螺丝钉等固定骨折片,再用石膏固定维持6周,对前骨骺撕脱骨折或骨折片较小者,也可做切除或修补软组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合并肝硬化肝外伤治疗方法 .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5 年1 月至2010 年1月我院合并肝硬化肝外伤24 例,非手术治疗6 例,手术治疗18 例.结果 治愈22 例,死亡2 例.非手术治疗6 例,均治愈,其中1 例发生胆瘘,经B 超引导下穿刺置管引流治愈.手术治疗18 例,2 例分别因术中失血性休克和术后肝功能衰竭死亡,16 例治愈,其中术后胆道出血1 例,保守止血痊愈;胆瘘1 例,充分引流治愈.结论 合并肝硬化肝外伤需及时采取有效治疗方法 ,术中仔细操作,注意处理合并伤,积极维护肝功能,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2.
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的诊疗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分析探讨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的临床特点、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研究我科自1996年6月至2000年8月所收治8例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病例,分析病史、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及治疗效果。结果 本组8例病人均无自觉症状,肝功能、AFP正常,均行肝部分切除手术,病理诊断证实为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术后转归良好。结论 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发病机制尚不清楚,联合应用多种影像学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对诊断不明确病例仍应手术探查。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总结和分析非典型胸腰椎结核的临床诊断和手术治疗特点,为非典型脊柱结核的诊治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骨科2013年12月~2018年12月明确诊断并手术治疗的脊柱结核患者资料,根据影像学特点筛选出非典型胸腰椎结核13例,男8例,女5例,年龄20~71岁(44.2±18.7岁)。2例以腹股沟区包块为首发表现,2例患者以发热和咳嗽首发症状,其余患者均以腰背痛首发症状。术前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为5~8分(6.2±0.8分)。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C级1例,D级3例,E级9例。术前均行X线片、CT和MRI检查,影像学上未见明显椎间隙狭窄、后凸畸形,CT可见不同程度的椎体骨破坏或囊性变、边缘硬化灶、"磨玻璃"样改变,MRI表现为椎体破坏、炎症水肿和椎旁脓肿改变。4例行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r tomography,PET-CT)检查,10例行T细胞酶联免疫斑点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 Spot, ELISPOT)检查均为阳性,4例术前...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肝癌破裂出血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对1990~2000年收治的31例肝癌破裂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在31例患者中,27例采用手术治疗,4例采用保守治疗。结果 在4例保守治疗患者中仅1例获得成功,而3例在1周内死于出血性休克。在27例外科手术治疗患者中,术后2周内死亡5例,其中2例死于再出血休克,3例死于肝功能衰竭。23例获得随访,其存活时间均在6个月以上。结论 肝癌破裂出血的治疗应以止血与保肝为主,同时遵循治疗肝癌的基本原则;选用不同治疗方法必须个体化。  相似文献   

15.
静止性肝硬化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探讨静止性肝硬化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LC)的影响 ,并研究预防方法。方法 :回顾 18例静止性肝硬化的临床资料 ,就其表现特点、对LC的影响和采取的对策进行分析。结果 :手术操作困难 4例 ,肝床出血 2例 ,术后胆囊床局限性积液 2例 ,出现腹水 14例。全组均痊愈出院。结论 :静止性肝硬化表现隐匿 ,术前不易判断 ,对LC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肝脏孤立性坏死结节的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和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治疗的10例肝脏孤立性坏死结节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该病好发于男性(7/10),中位年龄47岁.患者多无临床症状(8/10);多不合并肝炎病毒感染,肿瘤标记物CA199,AFP,CEA等正常.本组9例患者为单发病灶,l例为2个病灶,其中7个病灶位于肝左叶,4个病灶位于肝右叶.结节大小为(2.9±1.1) cm.MRI检查T1WI扫描肿瘤呈低信号或中信号,T2WI扫描肿瘤呈低或稍高信号,增强扫描无强化或有周边强化,MRI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达66.7% (4/6).术前穿刺活检较难定性.术后病理检查提示病灶结节中心由坏死的肝细胞组成,周边为增生的纤维细胞、炎性细胞及多核巨细胞,5例患者存在肝组织脂肪变性.10例患者病灶均经手术切除,经随访6~67个月,无复发.结论 该病病因尚未达成共识,由于临床少见,临床医师认识不足,容易误诊,如能诊断准确,可随访观察,本病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7.
肝移植手术技术日臻成熟, 效果确定, 但术后仍可能发生移植肝无功能、术后出血及胆道并发症等, 影响受者长期存活。为进一步规范肝移植术后并发症诊疗, 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组织肝移植专家, 总结国内外相关研究最新进展, 并结合国际指南和临床实践, 针对肝移植术后并发症的诊断与治疗, 制订《中国肝移植术后并发症诊疗规范(2019版)》。  相似文献   

18.
目的回顾性分析12例小儿肝脏间叶性错构瘤(MHL)的临床资料,以提高该病诊断与治疗水平。方法收集1996年1月至2009年12月小儿MHL12例,年龄1~72个月,临床表现主要为腹部包块、腹胀。8例甲胎蛋白(AFP)增高(48.2~9187.2μg/L)。4例患儿术前行超声引导下肿物穿刺活检术,仅有1例考虑为MHL,余3例未获明确诊断。术前有2例患儿因疑为肝母细胞瘤而分别行介入栓塞和化疗。3例行右半肝切除术,3例行肝左外叶切除术,2例行不规则右半肝切除术,2例行肝右三叶切除术,1例行左半肝切除术,1例行肝部分不规则切除术。结果所有患儿术后均恢复顺利,无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7个月~14年,除1例合并胆道闭锁患儿在1岁时死亡、1例患儿带瘤存活外,余10例患儿均状况良好,无肿瘤复发,复查AFP均正常。结论小儿肝脏间叶性错构瘤是一种少见的肝脏良性肿瘤,结合术前AFP、B超、CT和肿物穿刺病理检查有助于诊断。鉴别困难者宜行剖腹探查,以便明确诊断。手术完整切除后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9.
肝移植作为晚期肝泡型包虫病的一种治疗手段,近年来开展逐渐增多.2012年11月解放军第四医院收治1例肝移植术后肝泡型包虫病复发的患者.该患者于2006年因肝泡型包虫病行肝移植术,2012年11月检查发现胰头、右肺泡型包虫病复发灶,肝功能不全.经行保肝治疗肝功能好转,现仍行包虫病药物治疗中.总结该例患者的治疗经验,对符合下列情况的晚期肝泡型泡虫病患者可行肝移植:(1)严重肝功能不全.(2)无法行根治性切除.(3)无肝外转移灶.同时在肝移植术后至少正规服用阿苯达唑2年,并持续行包虫抗体监测及影像学检查10年,做到复发后早期处理.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肝移植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的远期效果.方法 对15例接受了肝移植的终末期PBC患者进行长期随访,中位随访时间为70个月(38~86个月),记录并总结随访期间患者的相关资料,分析肝移植术后患者的预后、新发疾病以及术后远期存活率.结果 15例PBC患者共接受原位肝移植16例次,其中1例因原发性移植肝无功能进行了2次肝移植.术后患者均采用环孢素A(或他克莫司)+霉酚酸酯+激素的三联免疫抑制方案,部分患者使用了熊去氧胆酸.术后2周时,患者肝功能指标基本恢复正常,乏力、皮肤瘙痒及黄疸等症状缓解,患者的生存质量明显改善.术后有4例患者出现新发疾病(26.7%),1例为乙型肝炎病毒感染,2例为自身免疫性肝炎,1例为结肠癌,经治疗后2例好转,2例治疗无效死亡.肝移植术后,患者无PBC复发,1、2和5年的存活率分别为100%、100%和86.7%.结论 肝移植可提高终末期PBC患者的生存质量和存活率,但一些少见的新发疾病对患者的远期存活率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