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Moyamoya病的诊断和手术治疗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Moyamoya病是颈动脉末端慢性狭窄或阻塞性的疾病,手术治疗有多种方式。现将我们自1983年5月至1998年11月收治的moyamoya病36例总结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男17例,女19例。儿童16例,成人20例。年龄3~48岁,平均年龄283岁。病程3天至7年。3例有家族史。2临床表现:首发症状肢体活动障碍28例(其中双侧同时或交替出现者8例);首发症状昏迷或一过性意识障碍16例(其中反复出现上述症状者6例);头痛、头晕、呕吐12例,言语困难或失语13例,癫痫反复发作9例。查体:23例肢体肌力不同程度下降,8例中枢性面瘫,6例肌张力增高,病理征阳性12…  相似文献   

2.
3.
Moyamoya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Moyamoya病的研究进展金必连李龄Moyamoya病是指双侧颈内动脉末端的特异性阻塞性疾病,该病患者于颅底出现大量细小的侧支循环血管,它们在血管造影时呈现为模糊不清的烟雾状,故称moyamoya病。它的正式名称是:Wilis环的自发性阻塞性疾病。...  相似文献   

4.
Moyamoya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Moyamoya病(烟雾病)是颈内动脉末端进展性狭窄、闭塞及脑底出现异常血管扩张网所致的脑出血性或缺血性疾病。此病发病年龄呈双峰样,第一高峰在10岁以内的儿童,第二高峰在40岁左右的成人。成年患者经常表现为出血症状,而儿童多表现为短暂缺血发作或中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仍是诊断的金标准。外科手术是主要治疗方法,一般适用于脑缺血周期性或进展性发作及脑灌注量下降的病人。其手术方法有多种,主要目的是通过增加低灌注皮质的旁系血供来预防进一步的脑缺血损伤。本文就Moyamoya病的病理与病因、临床特征及诊断,尤其是治疗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31例成人出血性Moyamoya病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成人Moyamoya病多以颅内出血为主要表现 ,现收集了我院 1 993年 1 1月~ 2 0 0 1年 4月经CT、血管造影证实的出血性Moyamoya病 31例作一回顾性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男 1 7例 ,女 1 4例 ,年龄 1 7岁~ 51岁 ,平均 38岁。CT证实出血后 1周~ 3年行脑血管造影 (DSA2 9例 ,颈总动脉造影 2例 )确诊。本组仅 1例 1 0年前发生 1次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 ,其余均为首次出血。1 .2 临床表现 头痛 2 6例 ,呕吐 2 4例 ,抽搐 2例 ,意识障碍1 8例 ,瞳孔不等 3例 ,中枢性面、舌瘫 7例 ,偏瘫 7例 ,四肢强…  相似文献   

6.
出血型moyamoya病:附60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出血型moyamoya病(附60例报告)吴斌,宗绪义,赵继宗,司福祥Moyamoya病原因不明,尚无根治方法。出血型moyamoya病多见于成人,儿童相对少见。出血部位多位于底节区域或侧脑室内。再次出血预后差。我们将本院1982~1992年间收治的经...  相似文献   

7.
8.
Moyamoya病的临床表现与影像学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回顾分析12例Moyamoya病的临床和影像学特征,探讨Moyamoya病的影像学诊断价值。方法 分析12例Moyamoya病患的临床资料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磁共振血管造影(MRA)、磁共振成像(MRI)和CT结果。结果 所有病例均表现有颈内动脉或其分支不同程度的狭窄或闭塞和颅底异常血管网(MMD血管);其中病变呈双侧8例.单侧4例。12例中头颅CT表现有梗塞灶4例,脑出血5例,其余3例表现正常。结论 除DsA外.MRI和MRA是两种可以很好评价Moyamoya病的影像学方法。若儿童或青壮年发生脑血管病,反复出现脑梗死或出现脑室出血、脑叶出血或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则要考虑Moyamoya病的可能。  相似文献   

9.
成人Moyamoya病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成人Moyamoya病(烟雾病)的临床表现特点.比较MRA与DSA在Moyamoya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经DSA或MRA确诊的8例成人Moyamoya病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脑卒中是本组Moyamoya病患者最常见的临床表现,缺血性卒中与出血性卒中发病各半.MRA与DSA检查显示所有患者均有颈内动脉或其分支狭窄或闭塞及脑底异常血管网形成,两者结果相符合.结论 对年轻无基础疾病的脑血管病患者,尤其反复TIA或卒中或头痛患者,应常规行MRI和MRA检查.DSA可清晰显示颅内、外侧枝循环状况,更有助于手术适应证的选择与预后评价.  相似文献   

10.
颞浅动脉贴附治疗Moyamoya病的远期疗效观察郝建中,徐体华,石祥恩,富兴家Moyamoya病至今原因不明,以颈内动脉及其分支慢性进展性阻塞,穿动脉代偿扩张形成异常颅底血管网为特点。目前外科治疗的主要方法有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吻合,颞肌贴附和颈浅动...  相似文献   

11.
对153例儿童烟雾病施行血供重建治疗,术后经10年(平均15.5年)以上随访,经格拉斯哥预后积分、智商测定,经颅多普勒、脑血管造影及头颅CT扫描与术前对比,124例脑功能有不同程度改善,78例恢复了学习,有效率81%,研究发现预后结果与术前脑血管损害分期有相关性,Ⅰ ̄Ⅲ期预后好,智商高,Ⅳ ̄Ⅴ期预后差,智商低。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MRI、MRA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对Moyamoya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作者医院2004-2007年收治的20例Moyamoya病患者临床表现及MRI、MRA、DSA影像学检查结果。结果 MRI检查显示脑实质内均出现异常信号,其中脑梗死10例、脑出血6例、脑萎缩2例、脑软化4例,基底节区发现血管流空现象11例。MRA(20例)及DSA(9例)检查结果均显示颈内动脉末端、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近端狭窄或闭塞,DSA检查可清晰显示脑底明显增多的异常血管网,并可清晰显示侧支循环吻合支。结论 MRI结合MRA可准确诊断Moyamoya病,且具无创、经济、实用等特点;DSA在显示烟雾血管、侧支循环等方面优于MRA,对需要手术治疗的患者应行DSA检查。  相似文献   

13.
【摘要】 烟雾病是一种以颈内动脉末端狭窄、闭塞并伴有颅底异常血管网形成为特征的脑血管病,出血型烟雾病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类型,也是目前的研究热点,本文就出血型烟雾病的流行病学特征、病因及发病机制、影像学特征及预测出血的指标、治疗和疗效评价等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对153例小儿烟雾病(moyamoya病)施行血供重建治疗,术后经10年(平均15.5年)以上随访,经格拉斯哥预后积分、智商测定、经颅多普勒(TCD)、脑血管造影及头颅CT扫描与术前对比,124例脑功能有不同程度改善,78例恢复了学习,有效率81%。研究发现预后结果与术前脑血管损害分期有相关性,Ⅰ~Ⅲ期预后好,智商高,Ⅳ~Ⅴ期预后差,智商低。  相似文献   

15.
巨大嗅沟脑膜瘤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 :自 1991年到 2 0 0 0年我科共收治各种类型及部位的脑膜瘤 36 0例 ,其中嗅沟脑膜瘤 12例 ,占全部脑膜瘤的 3 3%。男患者 3例 ,女9例 ,年龄 2 5~ 76岁。以头痛为主诉入院的 5例 ,2例首发症状为癫痫 ,3例嗅觉障碍 ,2例视力明显减退。体格检查所见 :精神异常有 6例 ,嗅觉完全消失 11例 ,视力低于 0 5的 5例 ,眼底水肿 4例 ,萎缩 3例。肿瘤主要位于右侧 5例 ,主要位于左侧 5例 ,2例双侧几乎等大 ,瘤最大径 4~ 9cm ,平均 7 1cm。病理结果内皮型脑膜瘤 6例 ,沙粒型3例 ,纤维型 2例 ,混合型 1例。2 .手术方法 :全部病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颞浅动脉植入联合脑膜反转治疗烟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16例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证实的烟雾病患者,均采用颞浅动脉植入联合脑膜反转手术的方法治疗.结果 16例患者随访6-18个月,未再发生脑缺血或脑出血,所有病例都没有新脑梗塞出现,临床症状均好转,复查见颅底血管网增加,血液供应有明显改善,伴侧支血管形成.结论 颞浅动脉植入联合脑膜反转是治疗烟雾病的一种选择.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应用计算流体力学方法,通过数值模拟技术,分析研究烟雾病术前、术后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 64例缺血型烟雾病及29例出血型烟雾病建立数值模拟的模型,通过软件计算硬脑膜动脉血管融通术(EDAS)术前、术后压力、血流量等血流动力学参数变化.结果 缺血型烟雾病术后脑血流量通过手术应用的血管明显增加,出血及缺血病例中颈内动脉末端血管内压力下降(2295.60±758.09)P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EDAS术可以明显地改变颈内动脉的血流及压力情况.  相似文献   

18.
烟雾病(Moyamoya disease,MMD)又称作脑底异常血管网病,是一种双侧颈内动脉(internal carotid artery,ICA)、大脑前动脉(anterior cerebral artery,ACA)及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起始部进行性狭窄或闭塞,颅底代偿形成异常血管网为特征的脑血管疾病。1969年日本学者Suzuki和Takaku首先报道该病,因脑血管造影中异常血管网模糊不清,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总结脑裂头蚴病的诊断和手术治疗体会。方法 对2014~2016年手术治疗的22例脑裂头蚴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脑裂头蚴病的临床表现以癫痫、轻瘫、偏身感觉障碍常见,也可仅有头痛症状;病灶常单发,以额、顶叶中央区常见;MRI表现为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的不规则片状异常信号灶,增强后为环形、串珠样或条索样局部强化,可见“隧道征”;CT为低密度灶,可见强化或钙化;病灶有迁徙性。本文病例成功抓到活虫,术后均未出现明显功能障碍或原有功能障碍加重。术后常规服用抗癫痫药物控制癫痫,未常规给予吡喹酮治疗。随访3个月至2年,癫痫及头痛症状均消失;MRI复查强化病灶均消失。结论 对于脑裂头蚴病,根据好发年龄及生活史,结合典型影像学、血清免疫学检查,诊断不难。详细的病史询问及阅片后在导航、术中唤醒技术辅助下手术能成功清除活虫,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20.
神经介入影像技术的发展和血管内栓塞治疗材料的日益更新,使得颅内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更为广泛开展。特别是国际蛛网膜下腔出血性动脉瘤研究(ISAT研究)和Barrow研究结果的公布,促使血管内治疗成为颅内动脉瘤最为重要的治疗方法[1,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