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1 临床资料 例1 女,67岁,枕部包块60余年。查体:枕下有一12cm×8cm×4cm包块,质软,无压痛,无波动,无阳性神经系统体征。颅骨平片:枕骨类圆形缺损。头颅CT示枕部等密度病变,枕骨近中线处缺损。入院拟诊:①枕部脑膜脑膨出;②枕骨胆脂瘤。局麻下行包块梭形切口,于腱膜下层见灰白色、包膜完整肿瘤,起源于枕骨板障,瘤内有大量淡黄色、豆渣样粘稠物。局部颅骨破坏缺如,囊壁与硬脑膜粘连紧密。仔细彻底切除肿瘤及包膜,咬除变性颅骨,并一期成形。病理诊断:枕骨胆脂瘤。 例2 男,35岁,右颞包块3年。检查:以乳突为中心有一6cm×5cm×2cm包块,触之橡胶感,无压痛,不活动,无搏动,无阳性神经系统体征。头颅CT:右颞乳突处混杂密度病变,无  相似文献   

2.
患者男,55岁.因"枕部肿块7个月"入院.查体:神清,精神尚可,顶枕部正中有一4 cm×5 cm大小肿块,质地中等,固定,轻微压痛,无溃破,皮温、皮色及毛发分布正常.头颅CT示:顶枕部正中皮下有一2.5 cm×4.0 cm ×5.0 cm大小略高密度肿块影,局部颅骨侵蚀缺损,缺损边缘略增厚.  相似文献   

3.
数字化成形钛网修补颅骨缺损(附15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对象与方法2007年3月~2008年6月,我科采用数字化成形钛网行颅骨修补术15例,其中男10例,女5例;年龄24~48岁,平均36岁。颅骨缺损部位均为单侧额颞顶部,缺损面积6.0 cm×8.0 cm~10 cm×12 cm。影像学检查:术前均行颅骨CT薄层扫描,层厚2 mm,然后将CT数据发往钛网生产厂家(美敦力)。材料塑形与置入:厂家根据病人颅骨CT扫描信息,运用计算机数字化技术模压成形钛网,剪裁打磨后寄回,消毒备用。全麻下手术,数字化三维成形钛网覆盖骨窗,用钛钉固定四周,用丝线将硬膜悬挂于钛网上,常规皮下引流。其中1例为大面积额颞部颅骨缺损病人,数字化三维成形钛网置入后头皮缝合覆盖困难,后改用曲度较低的数字化钛网完成手术。2结果本组术后均未出现感染及皮下积液,无排斥反应发生。3讨论应用数字化三维钛网行人工颅骨修补术具有手术时间短,外观塑形对称,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但与传统普通钛网颅骨修补术(平均术前耗时1 d,手术耗费6 000元左右)比较,其术前准备繁琐复杂(平均耗时3 d),费用高昂(平均1万元左右);且需对病人颅骨缺损的大小,头皮的血供、厚薄、拉伸度等进行严格筛选,制约了其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如...  相似文献   

4.
顾硕  鲍南  徐织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12,28(10):1001-1004
目的 探讨儿童尤其是婴幼儿颅骨缺损早期修补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00- 2010年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对19例颅骨缺损患儿采用计算机三维塑型钛网行早期颅骨缺损覆盖修补.患儿年龄22个月~13岁,平均年龄5.8岁;颅骨缺损2cm×5 cm~12 cm×12 cm,均在颅骨缺损3个月后行颅骨缺损修复术.结果 手术后切口均一期愈合.随访时间1 -10年,钛网固定牢固,无浮动,无头皮刺痛、卡压等不适,外观无畸形,头面部正面观左右对称,效果满意率达100%.结论 对儿童颅骨缺损进行早期修复,有利于儿童生理、心理的康复,修补年龄可提早到2岁.应用计算机三维塑型钛金属网覆盖修复儿童颅骨缺损,吻合精度高,对儿童颅骨生长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5.
计算机三维塑形在钛网个体化修补颅骨缺损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采用计算机三维塑形技术进行个体化颅骨缺损修补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68例颅骨缺损病人,术前利用CT进行头颅扫描取得颅骨缺损部位二维数据,根据二维数据利用计算机三维塑形重建制作个体化钛网。术中将钛网根据解剖结构固定于缺损部位。结果68例患者中,全部患者切口一期愈合,2例出现皮下积液(经皮下穿刺抽液后消失),所有病例修补后头颅对称,外形良好基本恢复了原始状态。结论应用计算机三维塑形钛网修补颅骨缺损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患者男,74岁。因头痛伴口角歪斜1d就诊。查体中枢性面瘫。头颅CT:平扫,见右枕顶约8.0cm×6.0cm×6.0cm类圆形均匀高密度占位,与颅骨有粘连,其CT值与颅骨接近;骨窗,见右枕顶类圆形混杂密度影,肿瘤周边为高密度,中心为混杂密度。MRI检查:平扫见右枕顶类圆形等短T1、等短T2混杂信号区,病灶边缘不规整,内部信号混杂,大脑镰左移,且与矢状窦关系密切,肿瘤前部脑水肿明显,MRI增强扫描示病灶在板障下部分不均匀轻度强化,余肿瘤区无强化。DSA:未见明显供瘤血管。手术:肿瘤位于右侧枕顶部,硬脑膜部分侵蚀缺损,局部颅骨增生明显,肿瘤呈灰红色,包…  相似文献   

7.
颅骨缺损修补术3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院2004-08~2007-08收治的颅骨缺损病人30例,均行颅骨缺损修补术,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04-08~2007-08我院30例颅骨缺损修补术患者,其中男26例,女4例;年龄22~66岁,平均31.33岁。缺损原因:脑外伤去骨瓣减压手术所致的颅骨缺损25例;非脑外伤手术所致的颅骨缺损5例,其中脑肿瘤1例,高血压脑出血3例,颅骨病变手术1例。1.2缺损部位、大小及手术时间额颞顶部19例,额颞部10例,顶部1例。缺损大小3cm×5cm~10cm×15cm,平均6cm×7cm。颅骨修补材料:自体颅骨6例;三维钛网24例。成型手术时间:最早为术后第43d,最晚为术后21个月,3个月以内…  相似文献   

8.
患者女,66岁。因发现右侧顶部包块10年,增长快速伴头晕6个月入院。自10年前发现右侧顶部生长一黄豆大小包块,未见增长,近半年来包块迅速增大。体检:右侧顶枕部近耳后见一半球形包块呈蕈样突出,无压痛,包块大小约14cm×10cm×6cm,触之表面光滑,有囊性感,基底部无移动,颅骨未及缺损。头颅CT示:右侧顶枕部皮下可见多发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去骨瓣减压术中阔筋膜减张缝合硬脑膜结合术后早期三维钛网修补颅骨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4月至2012年2月采用阔筋膜减张缝合硬脑膜结合早期三维钛网修补颅骨缺损治疗的94例去骨瓣减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94例中,去骨瓣减压术后无伤口感染、脑脊液漏发生,发生癫痫2例,皮瓣下积液3例;颅骨修补时间,为减压术后23~45d,修补术后无颅内压增高表现,无皮下积液、伤口感染;修补术后1、3个月复查头颅CT未见钛网变形、移位。结论去骨瓣减压术后阔筋膜减张缝合硬脑膜,患者恢复快,并发症少,可早期三维钛网修补颅骨缺损。  相似文献   

10.
患者男,25岁。主因右颞顶枕部颅骨进行性凹陷3年人院。查体:右颞顶枕部有一约10cm×10cm凹陷,边界尚清,无皮下硬结,无红肿及压痛,局部颅骨缺损下陷约0.8cm。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8%,血沉50mm/h。头颅X线片:右侧颞顶枕骨部位显示大片低密度骨质破坏缺损区,直径约10cm×10cm,无硬化边缘,无骨膜反应,病灶边缘清楚锐利,呈穿凿状(图1)。  相似文献   

11.
1 对象与方法武汉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2007-2010年应用CT三维成像技术对20例额颞顶部大面积颅骨缺损病人进行颞肌外个体化修补,其中男15例,女5例;年龄17~45岁.病人均为颅脑损伤手术后.缺损部位均为额颞顶部,其中单侧19例,双侧1例.缺损面积均>12 cm×15 cm,单侧最大缺损面积15 cm × 20 cm.20例病人采用美敦力公司基于CT三维成像技术制作的数字化三维钛网.常规麻醉和消毒后,沿原切口入路,严格按颞肌外、帽状腱膜下间隙自后向前,自下向上逆行钝、锐性游离皮瓣.  相似文献   

12.
例1 男,21岁.因左枕脑血管畸形伴出血术后3个月,头痛、头晕伴左枕颅骨减压窗膨出,不能平卧入院.神志清,对答切题,视力正常,无眼底水肿,左枕骨窗约7 cm×7cm,膨出,无明显搏动,软.CT示:左枕角穿通性畸形,脑膨出,脑室系统无明显扩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国产钛网治疗各种原因造成颅骨缺损的疗效.方法对66例颅骨缺损患者在颅骨缺损2~3个月内行颅骨缺损重建术,修补材料均应用国产钛网.术前应用螺旋CT扫描三维成像对钛网进行精确塑型.术后平均随诊6~24个月.结果术后切口均一期愈合,皮下积液2例,其中1例顽固性积液.平均住院时间7d.全部病例随诊,局部无红肿、变形及塌陷,头颅对称,临床效果良好.结论国产钛网辅以CT三维图像重建应用于颅骨缺损成形术具有手术时间短,组织创伤小,组织相容性好,固定稳固,手术操作简化等特点,缩短一期手术后至二期修补术之间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国产钛网治疗各种原因造成颅骨缺损的疗效。方法对66例颅骨缺损患者在颅骨缺损2~3个月内行颅骨缺损重建术,修补材料均应用国产钛网。术前应用螺旋CT扫描三维成像对钛网进行精确塑型。术后平均随诊6~24个月。结果术后切口均一期愈合,皮下积液2例,其中1例顽固性积液。平均住院时间7d。全部病例随诊,局部无红肿、变形及塌陷,头颅对称,临床效果良好。结论国产钛网辅以CT三维图像重建应用于颅骨缺损成形术具有手术时间短,组织创伤小,组织相容性好,固定稳固,手术操作简化等特点,缩短一期手术后至二期修补术之间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5.
背景:近几年来,采用计算机设计的修复体修补颅骨缺损,使颅骨重建技术得到革命性的发展。 目的: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进行个体化塑形钛网,观察其用于大面积额颞顶颅骨缺损修补的临床应用价值。 设计、时间及地点:回顾性病例分析,于2006-01/2007-08在柳州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完成。 对象:重型颅脑损伤大骨瓣减压术后额颞顶部颅骨缺损患者16 例,男12 例,女4 例;年龄16~52 岁。合并脑积水同时行V-P 分流2 例。缺损面积9.2 cm ×11.2 cm~12.2 cm ×14.6 cm。均于去骨瓣术后3~8个月行颅骨修补。 方法: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造技术和快速自动成型技术,将钛网制成个性化颅骨修复体,将已塑形好的钛网置入颅骨缺损处,用钛钉固定缺损边缘。 主要观察指标:颅骨修复后塑形效果、并发症。 结果:1 例出现少量皮下积液,经穿刺抽液加压包扎后积液消失;钛网固定牢固,无浮动,头部正面观察对称适中,侧面观察曲度适合,无不规则凹陷,咀嚼无障碍。所有患者随访3~18 个月,无感染现象发生,无修补材料外露、塌陷、松动等常见颅骨修补并发症发生。 结论: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颅骨缺损成型技术,对大面积颅骨缺损进行修复,可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16.
颅骨缺损是颅脑损伤病人伤后及脑肿瘤术后较常见的后遗症,我科2005年4月~ 2011年4月将二维数字化钛网成形技术应用于修补颅骨缺损284例,取得了较为令人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男150例,女134例,年龄16~72岁,平均41岁;创伤200例,高血压脑出血76例(其中因合并脑积水同时行V-P分流5例),肿瘤术后8例;缺损部位:额部99例,颞部36例,顶部149例.缺损面积4.3 cm ×5.9 cm~10.5 cm× 16.3 cm(平均7.6 cm× 12.96 cm),均于去骨瓣术后3 ~12个月做颅骨修补.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颅骨缺损修补术后并发症的可能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对29例颅骨缺损患者,采用三维钛网修补术,术后随访1~4a。结果并发症11例,其中皮下积液8例,脑脊液漏1例,三维钛网颞部边缘翘起头皮疼痛1例,咀嚼疼痛1例。结论三维钛网修补颅骨缺损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与修补材料的选择、颅骨缺损面积大小、手术时机及手术技巧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应用数字化塑形钛网修补颅骨缺损的临床价值。方法应用数字化塑形钛网治疗颅骨缺损38例。术前均行头颅薄层(2 mm)CT扫描,应用计算机三维成像(1 mm)技术塑形钛网后,行颞肌下颅骨成形术。观察患者术中及术后的成形效果,并与传统钛网术中手工塑形颅骨成形术后优缺点进行比较。结果应用数字化塑形钛网修补颅骨缺损40个,塑形钛网和颅骨缺损正确对合,外形满意度达100%;手术时间较手术中手工钛网塑形缩短手术时间约40 min,优于传统人工塑形。结论数字化塑形钛网技术修复颅骨缺损方便、快捷、塑性满意,数字化塑形钛网符合颅骨缺损部位的生理曲度,使其牢靠固定,术中操作简捷,最大限度缩短了麻醉及手术时间,降低了手术时间过长易致感染的风险及术后并发症,提高了塑形满意度,真正达到恢复生物学外形、解除病人生理和心理痛苦的效果,减轻患者经济负担,提高了生活质量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患者 女,41岁。主诉头痛1年余,行走不稳5个月。查体:视力左0.3、右0.1,视乳头水肿,小脑步态,共济失调,Romberg's 征( )。头颅平片示蝶鞍骨质吸收。头颅 CT 扫描示后颅窝一蘑菇状高密度病灶,大小约7cm×6cm×6cm,边界清楚,第四脑室受压向左前方移位,幕上脑室轻度扩大。注射对比荆后病变无明显增强。手术中发现,枕大池区为黑褐色柏油状粘稠物占据,  相似文献   

20.
患者男,7岁。因烦渴、多饮、多尿2月,视物模糊2d入院。查体:右侧颞部稍隆起,触之质韧,伴压痛;双侧眼球稍突出,双眼视力为0.6,眼底无异常。颅骨X线正侧位片示右颞骨地图样缺损,范围均为5.5cm×7cm。头颅CT示右外侧裂池区不规则低密度影,范围为4cm×4.5cm×3.5cm,无占位效应。血糖4.64mmol/L。血甘油三脂5.69mmol/L,血胆固醇3.92mmol/L。初步诊断颅骨黄脂瘤病并侧裂池蛛网膜囊肿。全麻下行右侧翼点入路开颅,清除颅骨病灶,再行侧裂池蛛网膜囊肿壁切除,然后采用带蒂颞肌瓣填塞囊肿腔,术中证实蛛网膜囊肿为封闭囊腔,术后颅骨病变病检为颅骨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