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颅骨数字减影在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治疗术后随访中的应用。方法共43例颅内动脉瘤患者行血管内弹簧圈栓塞或弹簧圈栓塞辅助支架成形术,术后3个月行正侧位颅骨数字减影和全脑血管造影术,观察弹簧圈位置、形态及动脉瘤是否复发。结果 43例患者中前交通动脉动脉瘤14例、后交通动脉动脉瘤17例、大脑中动脉动脉瘤5例、基底动脉尖端动脉瘤5例和小脑后下动脉动脉瘤2例。术后3个月时,颅骨数字减影与全脑血管造影术检查一致性约为97.67%(42/43),所显示复发率分别为2.33%(1/43)和4.65%(2/43),两种检查方法术后随访准确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45,P=0.955)。结论颅骨数字减影用于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治疗术后随访的准确度较高且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
大脑后动脉蛇形动脉瘤合并梭形动脉瘤一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患者 女性 ,61岁。头晕、乏力、失眠、记忆力下降 4年 ,入院前4d ,头晕、乏力加重。神经系统检查未发现明显阳性体征。既往有高血压病史 5年余。CT :可见松果体区一分叶状稍高密度占位 ,约 2 5cm× 4 0cm× 3 7cm大小 ,周边呈蛋壳样钙化 ,周围脑组织受压 ,CT增强后可见病灶内条索状强化影 (图 1 ,2 )。MRI:松果体区见大小约 4 0cm×2 5cm× 3 7cm的异常信号灶 ,T2W1呈高、等、低混杂信号 ,周围为环状极低信号 (提示含铁血黄素沉着和钙化 ) ,中央见线性“流空” ,T1W1呈等、高、低混杂信号 ,增强后见病灶内点、线状强化 (图 3 ,4)。D…  相似文献   

3.
患者女性,45岁。晨起突发头痛伴恶心、呕吐6h入院。平时无慢性头痛及高血压病史。入院体检:神志清,其他神经系统检查未见异常。头部CT示左侧顶叶见片状高密度影,边界清,直径约3.5cm,左额顶颅板下见新月形高密度影。4d后头颅MRI、MRA检查病灶T1、T2加权像均为混杂信号,并夹有片状T1高,T2低信号影,周围见环状低信号  相似文献   

4.
1临床资料男,60岁,因头痛伴恶心半月入院。头痛为持续性胀痛,位于左额颞部,无外伤史。神经系统检查无阳性体征。MRI提示左颞叶前部见大小约53mm×46mm×46mm分叶状肿块影,信号不均匀;前下部分呈略长T1等T2信号,信号尚均匀;后上部分呈长T1长T2信号,内部可见更长T1、T2信号影及斑片短T1短T2信号。增强后肿块前下部分呈中等强化,后上部分明显不均匀强化,内部多发低信号无强化区。周围脑实质可见片状水肿改变,左侧大脑脚受压推移,中线结构稍向右侧移位。诊断:左侧颞叶占位,考虑:(1)胶质瘤;(2)脑膜瘤恶性变可能。全麻下,取左侧翼点入路,皮瓣…  相似文献   

5.
<正>患者男性,16岁,学生,3年内三次头痛、发烧、呕吐发作,于2005年8月23日以“脑炎复发”入院。2002年7月11日因头痛、呕吐、发热4天,以“病毒性脑炎”收住院,头痛为以双侧颞部为著的胀痛,在当地医院静点头孢噻肟钠等抗生素,效差。查体T37.2℃,颅神经无异常,颈轻抵抗,余无阳性发现。辅助检查脑CT右枕颞叶见大片低密度影,边界欠清,密度均匀,轻度占位效应,大脑镰后部轻度左移位,右侧颞枕叶脑沟内强化较对侧明显,延时后右侧枕叶局部脑沟内仍可见线状高密度影,余脑实质及脑室系统未见异常,考虑脑炎。脑MRI右侧枕顶及部分颞叶肿胀明显,以皮质增厚为著,呈显著长T1长T2表现,占位效应明显,胼胝体后部有推移征,F/AIR序列呈高信号影,中线结构轻左移,右侧小脑出现斑片状长T2异常信号,Gel-DTPA增强后,实质内无增强,右侧小脑幕及右侧枕叶硬脑膜见条状增高信号影(左侧蝶窦内有大小约2.4×1.5cm大小囊肿),结论左侧顶枕部及部分颞叶脑肿胀,伴脑膜增强,考虑脑膜脑炎,右侧蝶窦囊肿。分别于2002年7月22日和2002年7月31日两次行脑电图检查均显示全脑失律,左侧中央、顶枕区可见短、长程中幅α波,右侧懒波,头前区多见中幅θ波,少见δ渡,脑脊液化验无色透明,潘氏试验阴性,细胞数3×106/L,蛋白定量0.34g/L,葡萄定量糖3.59mmol/L,氯化物测定119mmol/L,抗酸杆菌染色阴性。血常规白细胞增高13.9×109/L,淋巴细胞比率0.37,中性粒细胞比率0.51,肝功谷丙转氨酶138.2u(0-40),谷草转氨酶50.2u(0-40),乙型肝炎检测HBcAb(+),经予20%甘露醇、β-七叶皂甙钠、阿昔洛韦、头孢噻肟钠及肾上腺皮质激素,症状渐缓解,治疗一月后复查脑MRI,仍可见右枕叶强长T2影,皮髓质分界欠清,F/AIR序列近皮质相当于软脑膜T2见高信号影,右侧小脑内见局限性直径为5mm软化影,余脑组织正常。左侧蝶窦囊肿同前。2002年,12月13日又因咳嗽,头痛,鼻塞3天伴发热1天入院。发热达39.4℃,头痛重,伴恶心呕吐,不思饮食,少语懒言,在当地医院静点阿昔洛韦,病毒唑,效差。查体T39℃,BP90/60mmHg,无自发性语言,萎靡,颅神经、四肢均无异常发现。辅助检查颅脑MRI左侧枕叶、颞叶、顶叶见皮质增厚,呈长T1,长T2肿胀表现,枕叶扣带回皮质肿胀,占位效应明显,同侧脑室枕角受压变形,后部中线结构右移位,增强后显示枕顶部脑膜组织增厚(3mm以上),局部脑膜血管增粗、迂曲、流空增强,左侧脑室内脉络丛增强较对侧明显,右侧枕叶显示较多皮质萎缩,局部蛛网膜下腔轻度扩大,小脑皮质亦显沟增深,左侧蝶窦囊肿同前,考虑左侧枕、顶、颢(部分)部脑膜脑炎。血常规白细胞计数15.83×109/L,中性粒细胞比率0.91,淋巴细胞比率0.05,余正常。血生化、抗“O”、类风湿因子、ENA系列、肝功、心电图,心脏及腹部彩超均正常。免疫球蛋白IgM  相似文献   

6.
目的应用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搭桥联合血管内动脉瘤旷置或孤立术治疗3例前循环巨大蛇形动脉瘤,评估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2例颈内动脉巨大蛇形动脉瘤,1例大脑中动脉上干巨大蛇形动脉瘤。复合手术室内先行全脑血管造影,准确选择供血动脉、受体血管,体表定位骨窗后开颅行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搭桥,造影证实血管通畅后,行血管内动脉瘤旷置或孤立术。术后3个月行磁共振随访,术后6个月行DSA或MRA随访。结果术中造影提示血管吻合均通畅,2例颈内动脉蛇形动脉瘤行ICA球囊闭塞旷置动脉瘤,其中1例术中夹闭动脉瘤流出道行孤立术,术中造影提示动脉瘤少量显影并造影剂明显滞留。1例大脑中动脉上干蛇形动脉瘤行弹簧圈栓塞腔内闭塞术孤立动脉瘤,术中造影提示动脉瘤完全不显影。术后MRI检查提示3例动脉瘤均血栓形成,1例出现分水岭梗塞,治疗后遗留轻度面瘫。出院时GOS评分5分2例,4分1例。术后6个月复查DSA或MRA,动脉瘤无复发,载瘤动脉及吻合血管通畅,3例患者GOS评分均5分。结论复合手术内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搭桥联合血管内动脉瘤旷置或孤立术治疗前循环巨大蛇形动脉瘤可提高治疗精确性,创伤小,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颅内巨大动脉瘤在临床比较少见,现将我院收治的1例报告如下. 1 病例 女,64岁.因"右侧上眼睑下垂1年,加重伴视力下降20 d"于2008年12月15日入院.查体:右侧瞳孔扩大(右侧5 mm,左侧3 mm)、对光反射迟钝;其他无异常.头颅MRI示:右侧鞍旁可见球形、团块状、不规则状长T1长T2信号影,其间夹杂条片状短T1信号,周边可见薄层短T2信号影包绕;增强扫描病灶部分呈明显均匀强化,部分呈环形强化;左侧横窦、乙状窦增宽.  相似文献   

8.
颅内肿瘤样夹层动脉瘤四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例 1 男 ,30岁。头痛 1年加重10天入院。CT扫描显示右颞叶类圆形混杂密度影 ,同侧脑室轻度受压 ,水肿带不明显。MRI显示右颞叶巨大占位病灶 ,高低信号混杂 ,中间有低信号影。CTA显示M2段以上一“蜡肠样结构。DSA检查显示大脑中动脉动脉瘤 ,长约 6 0mm ,宽约 2 0mm ,静脉期腔内有造影剂存留。手术 :经翼点入路 ,显微镜下夹闭瘤根部的中动脉供瘤血管 ,切断 ,然后将肿瘤完整切除。肿瘤大小 7cm× 5cm× 5cm ,外膜光滑 ,壁厚而坚实 ,中间腔隙有陈旧血性液 ,并可见附壁血栓 ,镜下见广泛结缔组织增生 ,符合血管壁组织。术…  相似文献   

9.
最近,我中心采用闭塞动脉瘤颈同时行近端载瘤动脉闭塞治疗2例颈内动脉巨大动脉瘤,取得较好的短期效果,现报告如下。 1 病例报告 例1,男性,42岁。入院前20d突然四肢抽搐伴剧烈头痛,呕吐,颈硬。头颅计算机体层摄影(CT)示左额底高密度明显强化影约2.8cm×3cm大小(图1a)伴脑内血肿(部分破人侧脑室)。左颈内动脉造影见:床突上段巨大囊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平山病颈部正常位及过屈位磁共振成像(MRI)特点,对平山病发病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 20例确诊平山病患者进行正常位及过屈位颈段脊髓MRI检查。结果 20例患者经中立位颈髓MRI检查结果显示,其中10例下颈段脊髓存在萎缩变平现象且与萎缩侧肢体一致,萎缩节段以第6颈椎水平最明显。过屈位颈段MRI检查发现14例(70%)存在硬膜囊后壁前移现象,硬膜外腔内可见月牙形长T1长T2信号影,向前压迫脊髓;14例(70%)硬膜外腔内有异常扩张的血管流空信号,3例(15%)髓内有长T1长T2信号。结论 颈部前屈动力学改变以及血管因素可能在平山病发病机制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1.
现将我院采用自体大隐静脉作为插入血管 ,行颈部颈内、外动脉 大隐静脉 颅内颈内动脉 (ICA)或大脑中动脉 (MCA)吻合治疗的 2例此种类型巨大动脉瘤作一报道。例 1 女 ,6 0岁。近 2 0天出现头面部剧烈疼痛 ,麻木、右眼球运动障碍。体检发现右侧眼睑下垂 ,右眼球固定 ,瞳孔散大 ,右侧面部痛觉减退。头颅CT和MRI检查均显示右侧海绵窦内巨大动脉瘤改变 ,大小 32mm× 30mm× 30mm。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证实右侧海绵窦内巨大宽颈动脉瘤 ,瘤内含有血栓。交叉循环试验证实前交通和后交通动脉均发育不良。在全身麻醉下经右侧眶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颅内胶质肉瘤的MRI特征性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颅内胶质肉瘤患者的影像及病理资料,总结脑胶质肉瘤的MRI诊断要点。结果本组MRI表现类型共4种:(1)11例表现为不规则团块状混杂信号,即T1WI混杂低信号,T2WI混杂稍高信号或高信号,静脉注入Gd-DTPA后可见病灶不均匀实质性强化,病灶占位效应显著,瘤周组织水肿明显。(2)3例不规则团块状等T1稍长T2信号影,瘤内包绕血管但未见囊变、坏死信号,病灶周边可见环状水肿信号,静脉注入Gd-DTPA后可见病灶明显均匀强化。(3)2例表现为等T1等T2信号影,周围可见大片状长T1长T2水肿影,静脉注入Gd-DTPA后可见病灶呈条带状明显强化影伴局部脑膜强化。(4)1例表现为等T1长T2类圆形病灶,其内可见更长T2,增强后厚壁不规则环形强化。结论脑胶质肉瘤的MRI表现复杂多样,但具有一定的影像学特征,有助于该肿瘤的诊断及鉴别。  相似文献   

13.
我院近期收治一例艾滋病合并多发性脑胶质细胞增生患者,现汇报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25岁,农民,己婚。因反复头痛2月,再发加重1周入院。既往史:无特殊病史,无吸毒及输血史。入院时体格检查:神志清晰,咽无充血,扁桃体无肿大,心、肺、腹无异常体征。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感觉正常,颈无抵抗,克氏征阴性。颅脑MRI示:双侧大脑内见多发性结节状长T1长T2信号影,周围见片状水肿,右侧小脑内见结节状长T1稍长T2信号影,周围见水肿区,各结节T2信号不均匀,边缘可见环状等或稍长T2信号。增强扫描提示:结节呈环  相似文献   

14.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30岁,头痛1年加重10d入院。既往无发热及明显外伤病史。查体:神志清楚,四肢活动良好,肌力5级,病理征(-)。CT扫描显示右颞叶类圆形混杂密度影,同侧脑室轻度受压,水肿带不明显。MRI显示右颞叶巨大占位病灶,高低信号混杂,中间有低信号影(图1)。CTA显示M2段以上有一“腊肠样”结构(图2)。DSA检查显示大脑中动脉夹层动脉瘤,长约60mm,宽约20mm(图3),静脉腔内有造影剂存留。  相似文献   

15.
1 病历摘要(图1) 男,70岁;因体检发现右颞占位半年于2012年1月入院.既往15年前曾因车祸伤行硬膜下血肿清除术.查体:神经系统无明显阳性体征.头颅MRI平扫示:右颞团块状等长混杂T1、混杂T2信号影,右颞枕可见不规则片状长T1、长T2信号影.MRI增强扫描示:占位病变明显不均匀强化.余检查均未见异常.  相似文献   

16.
正1病例资料男性,41岁。因右侧面部麻木10 d入院。入院时体格检查:神志清楚,右侧面部感觉减退;四肢肌力、肌张力基本正常。头部CT平扫示:右侧颅中、后窝(颞骨岩尖、枕骨右侧、枕骨斜坡)软组织密度肿块,边缘光滑,肿块内见小斑片状高密度影,大小约40 mm×28 mm(图1A);局部骨质破坏(图1B)。MRI平扫+增强示:右侧颅中窝不规则形态长T1、长T2信号灶,T2FLAIR呈高信号,邻近脑组织呈受压,脑实质未见明显异常信号影(图1C~E);增强扫描示,呈轻度不均匀强化,邻近脑膜稍增厚呈线样强化,余未见明显异常强化影(图1F~H)。MRI-DWI示,右侧颅中窝病灶呈稍低信号,ADC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脑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9例确诊的CVST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9例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头痛、恶心、呕吐,5例癫(癎)发作,出现发热、视盘水肿、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及意识障碍各为3例.9例脑脊液检查显示压力明显增高,但常规生化均正常.影像学检查:8例行头颅CT检查,但均未能明确诊断;9例头颅MRI检查,早期显示受累静脉窦内及相关脑区斑片状、条索状长T1、长T2信号影;MRV检查示受累的静脉窦不显影或显影不清;慢性期MRI表现为T1、T2均为稍高信号条索状影;MRV示静脉窦显影,未完全再通时显示轮廓欠清.结论 CVST常见颅内压增高等非特异性临床表现,脑脊液压力增高而无常规生化异常;MRI出现静脉窦正常流空效应消失,代之以异常等或高信号影;MRV特征为受累静脉窦血流信号不规则或完全消失.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SCTA技术诊断在前交通粟粒状动脉瘤中的应用。方法 1例以“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收入院的患者,急诊行头DSA检查。术中仅一个角度见前交通动脉处有-可疑血管病变,虽然经过多角度旋转照影以及行双侧压颈试验,仍无法显示病变清楚而明确诊断。故行头部螺旋CT血管照影(SCTA)检查,见前交通动脉与左侧大脑前动脉A2段交角处有一粟粒状动脉瘤,瘤体大小约2cm×3mm, 瘤体指向后上方。结果 术中证实前交动脉粟粒状动脉瘤与SCTA结果一致。结论 对于前交通动脉粟粒状动脉瘤,如果行头DSA诊断困难时,SCTA是一个很好的辅助方法。  相似文献   

19.
1病例资料 39岁女性,临床表现为恶心、呕吐、眩晕,体格检查未见小脑阳性体征.CT检查发现右侧小脑直径约2.5 cm低密度影,边界欠清,内可见点状钙化高密度影(图1A).MRI检查发现右侧小脑半球内见长T1、长T2信号影,增强扫描未见强化(图1B~D).甲状腺、乳腺、妇科彩色超声多普勒筛查未见异常.术前考虑 Lherm...  相似文献   

20.
患者 女性,78岁。主诉右侧颞顶部肿物7年余,左侧下肢无力4个月。入院后CT检查显示,右侧颞顶叶类圆形略混杂密度影,密度较均匀,边界清晰、无钙化;肿瘤周围有低密度水肿带。占位明显,中线结构左移;骨窗观察颅骨厚薄不均匀,局部破坏,右侧颞顶叶头皮下可见软组织信号影(图1)。MRI检查显示.右侧颞叶不规则占位病变,T1WI呈略低信号,T2WI为略高信号,信号强度尚均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