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3 毫秒
1.
盐酸氨溴索联合氨茶碱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30例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氨溴索联合氨茶碱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我院2009年1年至2011年2月收治的小儿哮喘患儿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氨茶碱治疗;治疗组给予盐酸氮溴索联合氨茶碱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的血气指标变化、症状消失时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井评定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的PaO2和PaCO2值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咳嗽、气促及哮鸣音等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氨溴索联合氨茶碱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盐酸氨溴索联合氨茶碱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42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盐酸氨溴索联合氨茶碱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0年1~8月舟山市岱山中医院收治的85例支气管哮喘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3例给予吸氧、抗感染、止咳化痰、糖皮质激素、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等常规治疗,并给予氨茶碱4 mg/(kg.d)分两次静脉推注,治疗组42例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加用盐酸氨溴索1.5 mg/(kg.d)分两次静脉推注。两组疗程均为4周。观察两组临床症状、体征和肺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4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09%,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症状和体征消失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FEV1、PEF、FVC均较治疗前提高,但治疗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盐酸氨溴索联合氨茶碱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疗效显著,能快速缓解患儿症状和体征。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盐酸氨溴索联合氨茶碱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 62例支气管哮喘患儿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n=30例):在常规对症支持治疗基础上加用氨茶碱治疗,观察组(n=32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盐酸氨溴索联合氨茶碱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84.4%)明显高于对照组(73.3%)(P<0 05);治疗期间未见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盐酸氨溴索联合氨茶碱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患儿临床症状及体征,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小剂量氨茶碱在轻中度哮喘急性发作期的效果。方法选择轻中度哮喘急性发作患者260例,将其随机均分为观察组130例和对照组130例,对照组采用布地奈德及特布他林水溶液雾化吸入平喘,部分患者加用甲基泼尼松龙静滴或顺尔宁口服。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小剂量氨茶碱[4mg/(kg·d),分2次口服]。结果观察组咳嗽、哮喘的缓解效果优于对照组,两组头痛、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睡眠不安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小剂量氨茶碱对缓解轻中度哮喘急性发作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5.
6.
氨茶碱在 1937年开始用于治疗哮喘持续状态以来一直是控制支气管哮喘 (简称哮喘 )急性发作的一线药物 ,但是近十年来由于对哮喘发病机制的深入了解和新的支气管舒张剂不断问世 ,对于氨茶碱在哮喘急性发作期应用的必要性提出了争议 ,有作者认为氨茶碱的支气管舒张作用不及 β2 受体激动剂 ,抗炎作用不如糖皮质激素 ,并且其副作用严重 ,血药浓度监测费用昂贵 ,在其他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不增加疗效[1] ,不主张继续作为一线药物应用 ,一些作者则持相反意见[2 ,3] 。本文目的是观察哮喘发作期在吸入沙丁胺醇、静脉注射甲基强的松龙基础上用与不用静… 相似文献
7.
8.
支气管哮喘是气道的一种慢性过敏反应炎症疾病,它是由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等炎症细胞,气道上皮细胞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过敏反应性疾病。哮喘持续状态是经平喘药物治疗无效,症状不断加重超过24小时以上,临床表现为呼吸浅促,端坐呼吸,可见吸气三凹症等临床表现。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对羅患支气管哮喘患者治疗中应用氨茶碱与多索茶碱后的疗效对比.方法:本次研究对象均选取自2017年4月至2019年4月期间内在我院接受诊治羅患支气管哮喘病患,对共110例病患予以随机分组,抽取55例病患应用氨茶碱进行治疗为对照组与抽取55例病患应用多索茶碱进行治疗为观察组,对两组患者治疗后所展开的效果﹑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综合治疗对小儿支气管哮喘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医院收治的中、重及危重度小儿支气管哮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院明确诊断后即给予抗感染、抗炎、舒张支气管、营养、支持等综合治疗措施。【结果】:经过综合治疗后,大多数患者临床控制或症状明显改善,仅2例患者治疗无效转院,无死亡病例,总体有效率达到97.5%,8例药物治疗基础上呼吸机辅助呼吸治疗的患者,与治疗前相比,PaO2明显上升,PaCO2明显下降,pH明显升高﹙P〈0.01﹚。【讨论】:通过综合治疗,可以有效地缓解小儿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症状,但是无法彻底治愈而反复发作,故在治疗的同时,应该更加重视预防,有效的降低其发病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泻肾法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的临床应用。方法选择我院自2010年1月—2011年12月小儿科收治的128例支气管哮喘的患儿,通过大量的文献,结合现代疾病本身的特点,所有患儿均经过中医辨证的肾实证病例,按照患儿入院登记的时间先后顺序,将患儿分为观察组(64例)与对照组(64例),观察组给予大泻肾汤(黄芩、茯苓、细辛、干姜、芍药及甘草),2 d/次,连续服用7 d。对照组服用氨茶碱,在临证中根据患儿的临床症状酌情使用抗生素,连续服用7 d,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症状消失时间,随访观察症状有无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的疾病临床有效率分别为89.06%(57/64)、81.25%(52/64),在中医证候疗效方面比较92.19%(59/64)、79.69%(51/64),观察组的显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儿支气管哮喘患者主要按照肾实证加以辨治,通过服用泻肾清热方剂治疗,取得了一定的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沙丁胺醇与布地奈德联合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2年1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82例支气管哮喘患儿的临床资料,观察沙丁胺醇与布地奈德(观察组)联合雾化吸入与单一沙丁胺醇(对照组)雾化吸入治疗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1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05%(P<0.05);观察组患儿症状消退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肺功能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均较轻微。结论:沙丁胺醇与布地奈德联合雾化吸入法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具有疗效好、见效快、症状改善明显、不良反应少等诸多优点,可作为目前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的一种较佳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生物共振仪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的有效性和复发情况。方法:选取进行生物共振治疗的支气管哮喘患儿55例,随机分为两组(疗程为6月以内组25例和疗程为6月以上组30例)。所有患儿均接受每周一次生物共振治疗,必要时应用治疗性药物如糖皮质激素、白三烯调节剂及β2受体激动剂和茶碱等。治疗前及疗程结束时各测一次呼气峰流速,并观察2年内的复发情况。结果:生物共振仪治疗后,两组患儿的最大呼气流量(PEFR)均明显提高。6月以内组和6月以上组的峰值呼气流速(PEF)变化值分别由(68.00±3.14)%和(69.95±4.74)%上升至(86.92±3.59)%和(91.62±2.84)%。2年内6月以内组患儿有10例复发,复发率为40%;6月以上组患儿有3例复发,复发率为10%。结论:支气管哮喘患儿应尽早进行生物共振与药物联合治疗,以缓解症状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对重症哮喘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2年3月收治的重症哮喘患者5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8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地塞米松20mgQD静脉滴注,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200mgQ8h静脉滴注,所有患者根据病情需要,连续用药4。6d,对比分析地塞米松与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对重症哮喘患者的有效率、肺通气功能、血气分析等指标。结果对照组患者的有效率为57.14%,观察组患者的有效率为78.57%,两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经治疗后肺通气功能均明显改善,但观察组患者肺通气功能改善情况较对照组更高,两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观察组治疗前后的血气分析各指标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05)。结论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治疗重症哮喘患者缓解率高,适合在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自拟方剂与小剂量西药联用预防小儿支气管哮喘发作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该院自2010年1月~2011年10月收治的140例小儿支气管哮喘患儿,按照患儿家长自愿原则,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70例,口服哮喘清合剂加用小剂量西药;对照组70例,吸入糖皮质激素和(或)孟鲁斯特钠咀嚼片,观察3个月为1个疗程。同时在发作期、缓解期及1个疗程结束后分别做嗜酸粒细胞计数、FENO、肺功能水平。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1.43%(64/70),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0.00%(49/70),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肺功能、嗜酸粒细胞计数、FENO指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疗法防治小儿支气管哮喘,其疗效显著,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治愈率,同时安全性高,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不同临床表型支气管哮喘儿童T淋巴细胞亚群改变情况,以期为儿童支气管哮喘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23例婴儿短暂的喘息患儿、23例非特应性喘息患儿、41例特应性喘息/哮喘患儿外周血的T淋巴细胞亚群进行检测分析。结果特应性喘息/哮喘患儿CD4+、CD4+/CD8+值高于婴儿短暂的喘息和非特应性喘息患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843、2.873,均P〈0.05);与FEV1/FVC和FEV1%呈明显的负相关(r值分别为-0.654、-0.676;-0.067、-0.675,均P〈0.01),且与嗜酸性细胞计数和IgE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656、0.632;0.453、0.676,均P〈0.01)。结论T淋巴细胞亚群的改变可能是导致儿童发生特应性喘息/哮喘发病的因素,并且与特应性喘息/哮喘发病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实行中国儿童哮喘行动计划(CCAAP)对儿童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管理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7年10月-2018年10月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儿科诊治的64例确诊为支气管哮喘的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4例)采用CCAAP管理,对照组(30例)采用传统管理,对比两组治疗效果、急性哮喘发作次数、肺功能、免疫功能和并发症。结果 治疗组总控制效果优于对照组(97.06% vs.80.00%,χ2=4.761, P=0.029)。治疗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与用力肺活量(FVC)的比值(FEV1/FVC)、FEV1占预计值百分数(FEV1/pred)、用力呼气25%流速(MEF25)、MEF50、MEF75、CD3+、CD4+和CD4+/CD8+均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5),免疫球蛋白E(IgE)和白细胞介素-4(IL-4)显著降低(P<0.05),急性发作率(14.71% vs.50.00%,P<0.05)和并发症发生较低(2.00% vs.10.00%,P<0.05)。结论 CCAAP可提高儿童支气管哮喘治疗效果和安全性,并有助于改善患儿肺功能和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8.
李开为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13)
目的 分析小儿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呼吸道感染的病原体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8月—2011年9月在医院治疗的143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儿临床资料,采集呼吸道分泌物行病原学检测,分析病原学分布特点及耐药性.结果 共检出87株病毒,以合胞病毒为主,占33.3%,明显高于其他病毒的检出率(P<0.05),其他主要病毒依次为流感病毒B、流感病毒A、腺病毒,分别占19.4%、18.4%、12.7%;共检出细菌63株,其中肺炎克雷伯菌24株占38.1%,明显较其他细菌的检出率高(P<0.05),其他主要细菌依次为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分别占22.2%、14.3%、12.7%;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鲍氏不动杆菌对美罗培南、亚胺培南、阿米卡星耐药率<4.2%,对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的耐药率>66.7%;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对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的耐药率>62.5%,对其他常用抗菌药物均产生了一定的耐药性.结论诱发儿童支气管哮喘疾病发作的因素有多种,在进行治疗之前应采用精准、快速的检测方法明确呼吸道感染类型,如合并病毒感染,可在应用抗菌药物的基础上给予抗病毒治疗,尽量避免患儿出现呼吸道感染. 相似文献
19.
支气管哮喘儿童行为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儿童行为问题的存在情况,以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方法】选择处于哮喘缓解期的72名6~12岁哮喘儿童为研究对象,并以健康儿童为对照组,应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进行行为问题的检测。【结果】哮喘组行为问题检出率为33.3%,对照组为12.5%,差异有显著性(χ2=8.845,P<0.01)。哮喘组男童在分裂性、交往不良、多动、违纪、强迫性和攻击性等6个因子与对照组的差异有显著性。哮喘组女童在活动能力和体诉、抑郁、社交退缩等3个因子与对照组的差异有显著性。病程≥3年以及中重度哮喘的儿童其行为问题显著增高。【结论】哮喘儿童存在明显的行为问题,病程和疾病的程度是哮喘儿童其行为问题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0.
支气管哮喘(哮喘)是儿童呼吸系统疾病中一种常见的慢性非感染性疾病。由于疾病影响和长期治疗,哮喘儿童较健康的同龄儿童易产生更多的心理行为问题,同时这些心理行为因素又可诱发并加重哮喘的发作,影响哮喘患儿的治疗与康复,现就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发生机制予以概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