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目的:探讨特发性间质性肺炎采用低分子肝素联合乙酰半胱氨酸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特发性间质性肺炎患者6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双盲法将患者平均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联合采用低分子肝素联合乙酰半胱氨酸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的临床效果.结果:经过治疗,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整体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特发性间质性肺炎患者联合采用低分子肝素联合乙酰半胱氨酸进行治疗可以取得显著的治疗效果,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张凤琼 《现代养生》2014,(10):43-43
目的:观察并分析特发性间质性肺炎的临床病理特征,以此探讨治疗方法。方法:从2010年10月至2012年10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特发性间质性肺炎患者中选取68例,并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分别是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人数相等。对照组患者选用糖皮质激素进行治疗,而观察组在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的基础上再进行免疫抑制剂治疗。结果:观察组的患者的治疗效果、肺活量以及动脉血氧分压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特发性间质性肺炎患者在临床表现、影像学上具有不同的特征,采用糖皮质激素与免疫抑制剂进行治疗具有较好的效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高勇 《中国保健》2009,(17):815-815
急性间质性肺炎(AIP)是特发性间质性肺炎的一个亚型,呈急性病程,预后极为不良,临床及病理表现与ARDS几乎一致,AIP患者多在60d内死亡,现将我科于2008年2月收治的1例AIP病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血液透析治疗糖尿病肾病尿毒症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行血液透析治疗的糖尿病肾病尿毒症期患者60例,对比全部患者透析治疗前后血肌酐、血尿素氮、收缩压等指标的变化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率间的差异。结果患者透析治疗后血肌酐(506.2±10.6)umol/L、尿素氮(19.3±1.6)mmol/L、收缩压(123.6±2.9)mmHg,明显小于透析治疗前的(716.3±13.1)umol/L、(26.1±1.8)mmol/L、(156.8±3.1)mmHg,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0例患者透析治疗期间发生感染的4例,发生率6.7%;心血管意外(心绞痛、心律失常等)的6例,发生率10.0%;低血糖的5例,发生率8.3%;总并发症发生率25.0%。结论血液透析治疗糖尿病肾病尿毒症期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是治疗糖尿病肾病尿毒症期的一种安全、有效方法,对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率具有重要意义。但是患者血液透析治疗期间应该名且关注患者血糖、心血管功能等变化情况,以降低并发症发生率,进一步推进血液透析治疗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循证护理在有创呼吸机护理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呼吸内科2010年4月2012年11月收治的6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均接受有创呼吸机治疗。利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分别设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开展常规护理,研究组则实施循证护理。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PaO2和PaCO2值相较于治疗前,均有所改善(P<0.05),其中研究组PaO2为(69.6±4.2)mmHg,对照组为(63.5±5.9)mmHg;研究组PaCO2为(46.7±4.8)mmHg,对照组为(50.8±3.5)mmHg。结论循证护理模式对于行有创呼吸机治疗患者而言,在改善患者肺功能方面效果高于常规护理模式,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男性特发性低促性腺激素性性腺功能减退症(IHH)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方法:2011年3月—2013年3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生殖医学科男科就诊的IHH导致的41例男性不育患者中,13例为kallmann综合征,7例有隐睾病史。41例患者中,35例接受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联合人绝经促性腺素(HMG)治疗,给予hCG、HMG治疗3~24个月;6例拒绝接受此研究方案。结果:治疗后,35例患者均感觉体力改善,性欲增强,同时第二性征得到不同程度的发育。27例患者疗程超过6个月,且双侧睾丸总体积、卵泡刺激素和睾酮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1±2.9)mL vs. (9.1±3.9)mL,(1.2±0.8)IU/L vs. (2.0±0.8)IU/L,(1.1±0.8)nmol/L vs. (12.5±2.7)nmol/L,均P<0.05]。35例接受治疗的患者中分别有4,7,5例在治疗第3,6,9个月出现精子,共16例,其中11例患者的配偶在治疗过程中自然妊娠。 结论:男性IHH的临床特征为睾丸功能低下, hCG联合HMG是有效的治疗方法,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并恢复部分生育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伊曲康唑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变态反应性支气管肺曲霉菌病(ABPA)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收集11例ABPA患者接受伊曲康唑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前和治疗2个月后的临床特征和指标,通过比较治疗前后临床特征和指标的变化评价治疗效果.结果 所有患者的症状和体征明显改善.治疗2个月后,C反应蛋白由(42±13) mg/L降至(7±2)mg/L,IgE水平由(1685±477) kU/L降至(742±236) kU/L,嗜酸性粒细胞计数由(1 925±318)×10/L降至(343±112)×106/L,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由(32.4±9.1)%升至(77.5±8.6)%,动脉血氧分压由(53±6)mmHg(l mmHg=0.133 kPa)升至(81±12) mm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或<0.05).肺CT显示肺内炎性渗出消散明显.结论 伊曲康唑联合糖皮质激素可有效治疗ABPA.  相似文献   

8.
毛静 《现代保健》2011,(8):141-142
目的 探讨特发性间质性肺炎的肺功能特点.方法对14例特发性间质性肺炎患者的肺功能进行肺通气功能、肺弥散量、动脉血气检查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肺活量、肺一氧化碳弥散量和PaO2显著减少,而FEV1/FVC%和PaCO2却增加.结论特发性间质性肺炎肺功能表现为限制性通气功能和肺弥散功能障碍,对肺一氧化碳弥散量的检测可动态评价特发性间质性肺炎患者的病情变化.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益气养阴消淤通络中药结合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到2014年1月于我院就诊的糖尿病高血压患者共70例,将患者采用随机分组方法分为两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益气养阴消淤通络中药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之上,同时给予患者胰岛素泵治疗,分别在接受治疗4周后,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35例患者在接受治疗后,患者空腹血糖(8.56±1.20)mmol/L、餐后2h血糖(8.97±1.01)mmol/L以及血糖指标(7.99±1.24)、糖化血红蛋白(7.01±1.02)mmol/L等均明显下降,且明显优于对照组的(9.93±1.50)mmol/L、(9.01±1.50)mmol/L、(9.00±1.24)、(9.87±1.54)mmol/L,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临床在治疗糖尿病高血压疾病时,可以采用益气养阴消淤通络中药结合胰岛素泵治疗方法,能改善患者血压情况,提高患者预后质量,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经鼻持续气道内正压(nCPAP)治疗高血压性心脏病慢性心力衰竭(CHF)伴重度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高血压性心脏病CHF伴重度OSAHS患者5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5例接受nCPAP及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25例只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均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心功能分级、血压、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脑钠肽(BNP)、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76.00%(19/25)比40.00%(10/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血压均显著下降[治疗组:(127.52±10.38)/ (72.44±4.92) mmHg(1mmHg =0.133 kPa)比(176.80±12.90)/(100.44±5.55) mmHg;对照组:(150.12±18.96)/(81.64±9.42) mmHg比(176.00±11.69)/(96.08±18.59) mmHg],且治疗组治疗后血压下降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或<0.05).治疗组治疗后LVDd、BNP、hs-CRP较治疗前显著下降[(49.12±3.18) mm比(57.44±3.62) mm、525.52 ng/L比785.25 ng/L、(7.76±1.69) mg/L比(18.04±2.58) mg/L]; LVEF显著升高[(46.12±2.52)%比(38.68±4.6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治疗后LVDd、LVEF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NP、hs-CRP与治疗前比较显著下降[668.66 ng/L比850.96 ng/L、(12.88±2.02) mg/L比(19.40±2.30) mg/L],但下降幅度低于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0.01).结论 对于高血压性心脏病CHF伴重度OSAHS患者,nCPAP能有效改善心力衰竭症状,降低血压,改善心功能,减轻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究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在实施老年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中的应用意义。方法 选取2022年1—12月我院收治的老年高血压患者60例,均接受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对比签约前与签约服务1年后患者的血压控制情况和生活质量变化。结果 接受家庭医生签约服务1年后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分别由签约前的(105.1±16.9)、(74.0±9.2)mmHg,下降到(99.0±4.4)、(70.0±5.9)mmHg;简易生活质量评分量表(SF-36)中精神领域、躯体领域得分分别由签约前的(79.9±7.0)、(79.4±6.9)分,升高到签约后的(85.0±10.2)、(84.2±10.4)分;上述变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在老年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中具有重要的应用意义,通过定制化和持续性的健康管理,可以提升老年高血压患者疾病控制效果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间质纤维化的临床特点,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自2008年1月—2014年1月所收治的65例特发性肺纤维化(IPF)患者及34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纤维化(PF-COP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CT、肺功能改变、血气检查结果等资料,探讨PF-COPD的临床特点。结果 1两组患者临床均表现进行性呼吸障碍、肺部湿啰音和Velcro啰音,经X线和HRCT检查显示肺廓增大、肺大泡、结节状影以及网状蜂窝状、磨玻璃结节状病变;2肺功能检测结果以混合型通气功能障碍为主;3IPF组患者的FEV1(%Pred)和FEV1(%)显著高于PF-COPD组,而FVC(%Pred)显著低于PF-COPD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F-COPD组PaCO2值为(43.31±7.02)mmHg,IPF组为(36.46±2.69)mmHg,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F-COPD患者具有独特的临床特点,为临床诊断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分析COPD合并呼吸衰竭应用BiPAP无创通气治疗的效果。方法取我院2011—2012年收治的80例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进行分析,将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抗炎、持续低流量吸氧(2L/min)、解痉平喘、肾上腺皮质激素、纠正酸碱平衡等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BiPAP无创通气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达95%,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达67.5%,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PaO2值为(72.9±7.3)mmHg,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63.8±5.1)mmHg,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给予BiPAP无创通气治疗具有显著疗效,并明显优于常规治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曹霞 《时尚育儿》2016,(3):58-58
目的:研究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炎患者的预后影响。方法:将我院2015年8月至2016年3月期间诊治的84名慢性阻塞性肺炎患者作为观察对象,以数字随机法的方式将其分成常规组和实验组(n=42名),常规组患者采用常规方式进行护理,实验组患者则在常规组患者的基础上增加综合护理干预。结果:实验组患者的呼吸衰竭发生率7.14%明显低于常规组患者的呼吸衰竭发生率33.3%,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的肺活量(FVC)和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分别为(2.68±0.42)L和(1.76±0.07)L,明显优于常规组患者的(1.36±0.38)L和(1.20±0.04) L,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护理干预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炎患者的作用效果理想,能在降低患者呼吸衰竭发生率的同时有效地改善患者的肺功能状况,值得考虑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和C-反应蛋白(CRP)联合检测在成人细菌性肺炎诊断与治疗中的临床评价,以利于疾病的诊断治疗。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1-6月进行治疗的细菌性肺炎、病毒性肺炎、支原体肺炎患者各60例,分别对其进行PCT和CRP联合的检测,将60例细菌性肺炎患者按病情轻重程度分组,统计各组PCT和CRP含量,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结果肺炎患者PCT水平细菌性肺炎组为(9.31±4.76)μg/L、病毒性肺炎组(1.30±0.68)μg/L、支原体肺炎组(1.45±0.87)μg/L;CRP水平细菌性肺炎组为(64.21±16.97)mmol/L、支原体肺炎组(30.05±10.02)mmol/L、病毒性肺炎组(4.79±1.22)mmol/L,3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性肺炎组患者病情越重,PCT与CRP的水平也越高。结论 PCT及CRP的水平与细菌性肺炎密切相关,两者联合检测对成人细菌性肺炎的诊断和治疗及预后评估均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分析卡托普利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慢性心衰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收治的120例慢性心衰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A组与B组,A组55例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卡托普利进行治疗,B组65例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卡托普利联合美托洛尔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一年后,A组患者总有效率为72.7%;B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3.8%,B组患者临床效果明显优于A组;A组患者心率为(86.0±12.1)次/min,收缩压为(116.1±10.3)mmHg,舒张压为(89.1±13.6)mm Hg,LVEF为(39.2±6.8),B组患者治疗后心率为(72.4±8.8)次/min,收缩压为(105.0±10.2)mmHg,舒张压为(75.5±10.7)mmHg,左室射血分数(LVEF)为(61.1±11.8),B组相关指征改善情况明显优于A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卡托普利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慢性心衰其临床疗效较为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吡非尼酮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研究选取2016年8月-2018年5月丹东市某医院收治的60例特发性肺纤维化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醋酸泼尼松口服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服用吡非尼酮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6周时的最大呼气流量(PEF)、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动脉血氧分压(PaO2)及白介素-6(IL-6)水平;比较治疗16周时2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PEF,FEV1及FVC分别为(3.58±0.22)L/s,(1.97±0.20)L及(1.99±0.10)L,大于对照组的(3.02±0.17)L/s,(1.77±0.23)L及(1.76±0.26)L,且2组患者PEF,FEV1及FVC均大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PaO2为(65.58±7.17)mmHg(1 mmHg=0.133 kPa),高于对照组的(59.49±6.84)mmHg,且2组患者PaO2均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IL-6水平为(13.77±1.62)pg/mL,低于对照组的(15.30±1.53)pg/mL,且2组患者IL-6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均较低,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吡非尼酮联合醋酸泼尼松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的临床效果显著,其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肺功能,降低IL-6水平,并提高PaO2水平,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鲍俊桥 《现代养生》2024,(5):346-348
目的 探究乙酰半胱氨酸联合低分子肝素对特发性间质性肺炎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3月-2023年3月医院收治的112例特发性间质性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组间性别、年龄、病程等基线资料均衡可比的原则,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6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乙酰半胱氨酸+低分子肝素治疗,两组均持续治疗3个月。对比两组各项临床指标。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第1秒用力肺活量(FEV1)、用力肺活量(FVC)和FEV1/FV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上述指标均提高,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动脉血氧分压(P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CO2)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PO2水平提高,PCO2水平降低,但观察组PO2水平高于对照组,PCO2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和分析呼吸机在急性颅脑外伤早期救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本次临床应用分析主要选取了2012年7月-2014年7月期间,本院接受治疗的低氧血症急性颅脑损伤患者38例进行CMV或者(SIMV+PEEP)模式持续通气,实验组(19例)的患者在呼吸机使用30分钟后Pa02数据检测,对照组(19例)患者在入院30分钟后进行结合PaO2检测数据进行实时的参数调整。回顾性分析呼吸机在急性颅脑外伤早期救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实验组患者入院时PaO2平均值为(59.1±5.4)mmHg,入院后30分钟Pa02平均值(240±48.3)mmHg,入院后24hPaO2平均值为(236±54.6)mmHg。对照组患者入院时Pa02平均值为(58.7±5.8)mmHg,入院后30分钟PaO2平均值(62.1±12.4)mmHg,入院后24hPaO2平均值为(92±9.5)mmHg。结论:呼吸机在急性颅脑外伤早期救治中的应用,能够有效提升救治的效果,为患者后续的治疗和康复奠定良好的基础,值得在临床治疗中广泛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20.
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NSIP)是近期十数年以来逐渐纳入医学研究人员视野的一种间质性肺炎。学界一般认为,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NSIP)属于特发性间质性肺炎(IIP)的一种。临床研究表明,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与其它特发性间质性肺炎的临床表现进行比较,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有其自身的特殊性。传统的学科共识并未将NSIP视为独立存在的疾病,而近年来的临床研究表明,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NSIP)应当视为独立的疾病实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