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光动力学疗法(photodynamie therapy,PDT)是通过局部或系统给予光敏剂后以特定波长激光照射从而对靶组织产生选择性的光敏化作用,其特殊的作用机制使其具有美容效果好、可重复应用而无耐药性等优点。最初PDT在皮肤科主要用于肿瘤的治疗,新近研究者尝试将PDT拓展到某些难治性良性皮肤病,如病毒疣、真菌感染、慢性炎症性疾病的治疗,并取得初步疗效,为上述皮肤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然而,目前还尚需大量的比较性研究以及PDT治疗方案的优化以确定PDT在上述疾病治疗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2.
光动力疗法治疗恶性实体瘤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观察和评价光动力疗法(PDT)治疗恶性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例各期不同类型恶性肿瘤患者行PDT/以PDT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随访观察和分析其临床疗效。结果20例患者PDT治疗后随访1~6个月,其中3例早期肿瘤患者局部肿瘤完全消失,随访期无复发;17例晚期患者PDT治疗后CR9例,PR8例。20例患者中3例死亡,死因与PDT无关。结论PDT对早期肿瘤有根治效果,对晚期肿瘤的局部病灶也有较好的近期疗效,PDT是目前治疗恶性肿瘤可选择的一种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3.
光动力学疗法治疗胆管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胆管癌是一种早期难以发现、病死率极高的恶性肿瘤.笔者阐述和总结了利用光动力学疗法(PDT)治疗胆管癌的原理、疗效及特点,介绍了光敏剂及激发光源的发展.同时评价了胆管癌PDT术后的辅助治疗、不可切除胆管癌的治疗和术前新辅助PDT的效果;并总结了PDT的不良反应及缺点.PDT在胆管癌治疗中具有十分明朗的应用前景,随着光敏剂及激发光源的不断发展,PDT必将在临床医学上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加拿大、荷兰、日本、挪威等国已先后将光动力学疗法确认为新的法定肿瘤疗法。食管癌是我国常见恶性肿瘤,是上消化道高发肿瘤,外科切除需开胸开腹,创伤很大,特别是年老体弱的患者,PDT是目前治疗食管癌有效方法之一。2003年2月至2005年11月,我科共对10例食管癌患者行PDT治疗,取得较好的近期疗效。  相似文献   

5.
光动力学疗法诱导抗肿瘤免疫反应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恶性肿瘤是以细胞异常增生为特征的常见疾病,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是降低肿瘤患者死亡率的关键。但恶性肿瘤的早期诊断和有效控制仍是医学界的棘手问题。手术治疗、放射治疗与药物治疗仍是目前治疗恶性肿瘤的常规手段。但这些传统的治疗手段常难以获得理想疗效,医学界仍在不断探索治疗恶性肿瘤的新方法。光动力学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是逐渐趋向成熟的治疗肿瘤和非肿瘤疾病的一种新手段。在临床上,光动力学疗法及其与传统治疗手段联合应用治疗恶性肿瘤的技术已逐渐被接受。为了有效控制和根治恶性肿瘤,光动力学疗法以及其他传统治疗手段往往在抗肿瘤免疫的参与下,才有可能达到抗局部原发肿瘤、抗转移肿瘤和防止肿瘤复发等理想效果。本文对光动力学疗法诱导抗肿瘤免疫的临床前期研究进展作一综述,并对光动力学疗法诱导的抗肿瘤免疫反应(anti-tumor immune responses)的机制及其作用和影响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光动力疗法(PDT)治疗恶性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27例各种恶性肿瘤患者行PDT治疗或PDT结合手术内镜等治疗后的近期疗效。结果:27例恶性肿瘤PDT治疗后随访1~6个月,19例有不同程度改善,有效率为70.4%0;8例无应答,占29.6%;6例死亡,死因与PDT治疗无关。结论:PDT治疗恶性肿瘤有明显疗效,尤其是对晚期恶性肿瘤胸腹水的治疗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7.
光动力作用与微循环损伤效应(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自Dougherty等首次报道光动力学疗法(photodynam-ictherapy,PDT)治疗恶性肿瘤以来,因其良好的组织选择性和作用强度的可控性在临床上受到普遍的重视。通过对治疗区瘤体的观察,发现光动力作用所致的微血管损坏效应甚为明显,这种现象启发人们将PDT用于良性血管增生性疾病的治疗。近年来,随着PDT基础研究的不断进展,对光动力作用的微血管效应认识进一步深入,PDT的适用范围已  相似文献   

8.
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是一种激光联合光敏剂(photosensitizer,PS)治疗良性疾病和恶性肿瘤的方法,此疗法主要是激光激发聚集于靶病灶部位的PS,使其产生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发挥光化学效应。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的潜在发病机制是脂质代谢紊乱和巨噬细胞介导免疫反应引起的动脉壁慢性炎症,其损害血管内皮细胞造成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和迁移,使管腔狭窄影响损害微循环,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目前已有人探索利用PDT处理As,并在动物实验中发现PDT能抑制巨噬细胞聚集及平滑肌细胞增殖和迁移,对As具有潜在的治疗作用,在今后治疗As方面将有广阔前景。同时人们也在不断探讨PDT对于As的潜在作用机制,但尚未完全明确。本文对PDT治疗As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是一种联合利用光敏剂、光和氧,通过光动力反应选择性地治疗疾病的靶向疗法。氧作为PDT的关键要素之一,直接决定毒性物质单态氧和其他活性氧的产量,进而影响PDT的疗效。PDT中组织氧的在体和实时监测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技术难题,在过去的20年中,基于不同原理的各种组织氧的测量技术被相继开发和应用。笔者在阐述PDT中氧的作用机制基础上,详细讨论组织氧的直接和间接测量技术,分析各种测量技术的优点和局限性,展望组织氧测量技术在优化PDT治疗方案和评估疗效中的应用,简要评述面临的技术挑战。  相似文献   

10.
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是一种联合利用光、光敏剂和氧分子,通过光动力反应选择性地治疗疾病的靶向疗法。光敏剂作为PDT的关键要素之一,其性能直接决定着PDT的疗效。笔者首先介绍了应用于PDT的光敏剂分子信标(photosensitizer molecular beacons,PMB)的基本原理,重点分析和总结了PMB中特异性肽链、淬灭基团和光敏剂等组分的研究进展。最后展望了PMB的发展趋势和潜在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