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总结、探讨运用单侧T型多功能外固定支架治疗下肢近关节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闭合或开放复位的方法 ,在X线摄片定位 ,或“C”臂X线机透视下 ,用单侧T型多功能外固定支架治疗固定下肢近关节骨折75例。结果 :优52例 ,良23例 ,随访6个月~2年 ,功能基本恢复 ,无后遗症。结论 :采用单侧T型多功能外固定支架治疗下肢近关节骨折 ,损伤少 ,固定牢靠 ,由于没有超关节固定 ,术后即可作早期的关节活动及功能锻炼 ,有效地防止肌肉关节囊的粘连、挛缩 ,有利骨折的愈合 ,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手法复位石膏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 2010-02-2011-01对30例中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进行手法复位石膏固定,定期复查,指导功能锻炼,观察骨折愈合及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30例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3~6(平均4.4)个月,X线显示骨折全部愈合,功能恢复满意.结论 桡骨远端骨折是中老年患者最常见骨折部位,而且往往是粉碎骨折,手法复位,石膏固定,正确合理的早期功能锻炼,能够达到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四肢骨折患者康复护理应突出功能锻炼的计划与实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功能锻炼可促进血液循环,加速骨折愈合,防止肌肉萎缩和关节强直。现将我们对86例四肢骨折患者进行功能锻炼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对象与方法本组86例中男52例,女34例;年龄16~68岁,上肢骨折46例,下肢骨折40例;手法复位30例,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56例。方法:(1)制订功能锻炼计划,建立登记卡,责任护士根据患者骨折的部位、性质和时间为每例患者制订护理计划,建立登记卡,每天督促检查,记录,定期评价,及时获得反馈信息,随时修改计划,使每位患者都能针对自身问题,确实有效地进行功能锻炼。(2)早期护…  相似文献   

4.
骨伤科外固定方法很多,每一种方法有其适应证、禁忌证,选择固定方法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伤口的愈合、功能的恢复等,作者的经验归纳如下:①手法整复+夹板固定。适于治疗四肢长管状骨的闭合骨折,某些关节部位的骨折或脱位,如上肢的一些骨折、脱位。②手法整复+石膏固定。利用石膏塑形  相似文献   

5.
骨折复位固定后的病人,因肢体活动减少,易产生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或静脉回流迟缓,从而可造成肢体远端肿胀,故应及时指导病人进行练功活动。现对20例骨折复位固定后患者的功能锻炼及护理经验,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手法复位石膏固定、闭合复位外固定架固定辅以克氏针简易固定、切开复位桡骨远端解剖锁定钢板固定3种方法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型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81例桡骨远端不稳定型骨折(根据AO分型,均为C3型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每组27例。手法复位组采用手法复位石膏固定法治疗,闭合复位组采用闭合复位外固定架固定辅以克氏针简易固定法治疗,切开复位组采用切开复位桡骨远端解剖锁定钢板固定法治疗,观察并比较3组患者的疗效。结果闭合复位组的术后再移位率低于另外2组,切开复位组的术后再移位率低于手法复位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Cooney腕关节评分标准评价患者术后功能,闭合复位组、切开复位组、手法复位组的优良率分别为88.89%、77.78%、51.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闭合复位外固定架固定辅以克氏针简易固定法操作简单,创伤小,能持续有效地维持骨折端稳定,患者术后腕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治疗费用低,是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型骨折的理想方案,疗效明显优于手法复位石膏固定法和切开复位桡骨远端解剖锁定钢板固定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手法复位并小夹板合U型石膏固定治疗尺桡骨双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9年3月-2013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68例尺桡骨双骨折的患者,全部采用闭合手法复位并小夹板合U型石膏外固定治疗,随访时根据复位后骨折对位对线、愈合时间、功能恢复情况,参照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本组68例均获随访,31例获解剖复位,26例近解剖复位,8例对位3/4,2例对位1/2,1例固定过程中再移位,二次整复不成功改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骨折愈合时间4~1O周。前臂旋转功能和腕、肘关节活动均正常。结论:闭合手法复位并小夹板合u型石膏外固定治疗尺桡骨双骨折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值得临床推荐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应用克氏针交叉固定治疗上肢骨折临床效果。方法76例上肢骨折患者在手法复位后,C臂X射线机监控下,经皮交叉穿入2—3根克氏针将骨折端固定,术后给予石膏托制动。结果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有1例于术后1周发现克氏针向外退出,造成骨折端轻度移位,其余病例均愈合良好,且关节功能无障碍。结论此方法创伤小,操作简便,骨折愈合时间短,术后关节功能好,费用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手法复位并小夹板合U型石膏固定治疗尺桡骨双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9年3月2013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68例尺桡骨双骨折的患者,全部采用闭合手法复位并小夹板合U型石膏外固定治疗,随访时根据复位后骨折对位对线、愈合时间、功能恢复情况,参照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本组68例均获随访,31例获解剖复位,26例近解剖复位,8例对位3/4,2例对位1/2,1例固定过程中再移位,二次整复不成功改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骨折愈合时间42013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68例尺桡骨双骨折的患者,全部采用闭合手法复位并小夹板合U型石膏外固定治疗,随访时根据复位后骨折对位对线、愈合时间、功能恢复情况,参照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本组68例均获随访,31例获解剖复位,26例近解剖复位,8例对位3/4,2例对位1/2,1例固定过程中再移位,二次整复不成功改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骨折愈合时间410周,前臂旋转功能和腕、肘关节活动均正常。结论:闭合手法复位并小夹板合U型石膏外固定治疗尺桡骨双骨折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值得临床推荐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桡骨远端骨骺分离骨折经闭合复位的疗效。方法:观察59例不同桡骨远端骨骺骨折患者,应用手法复位,夹板或石膏固定,功能锻炼治疗情况。结果:59例中,解剖对位者43例,功能对位16例;48例腕关节功能良好。结论:尽早轻柔准确的手法复位是影响骨骺分离骨折预后的关键;早期屈腕位固定,有利于维持骨折的稳定。  相似文献   

11.
孙志坤 《现代康复》1999,3(12):1532-1532
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治疗原刚是复位、固定、功能锻炼,无论是手法复位外固定.还是手术切开内固定加外固定.解障外固定后,功能锻炼是上肢功能恢复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2.
我们医院自1995~1998年共收治四肢骨折病人120例,由于及早重视功能锻炼,使患肢功能得到了较好恢复。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120例,男85例,女35例,上肢骨折包括肱骨骨折16例,尺桡骨骨折24例,下肢股骨骨折28例,胫腓骨与髌骨骨折52例。年龄4~70岁,平均年龄36岁。车祸88例,砸伤7例,坠落伤5例,跌伤20例。开放性骨折38例,闭合骨折82例,同时伴有脏器损伤23例。1.2方法骨折对位好者,手法复位后外固定。开放性骨折,则先行清创,后用钢针、钢板或支架固定。前臂用悬吊带托起,下肢骨折复位固定…  相似文献   

13.
骨折后治疗和康复的基本原则为复位、固定及功能锻炼[1],其目的主要是促进骨折愈合,恢复肢体功能。由于固定后长时间制动限制了关节的活动,使肌肉不能主动收缩,静脉和淋巴回流受阻,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组织水肿,进而导致关节活动受限。功能锻炼时,患者担心训练会影响骨折的对位,并且伴有剧烈的疼痛,降低了患者对康复训练的依从性,甚至拒绝继续治疗。  相似文献   

14.
骨科创伤患者的功能康复护理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骨科创伤患者的功能康复护理耿莉华1金芳1骨与关节损伤患者的康复可分为3期,早期康复疗法在骨折手术适当固定后进行,其目的为消肿,延缓肌肉萎缩,尽量避免关节僵直;中期康复目的是恢复肌力,活动关节;晚期康复用以增强肌力,克服挛缩及活动关节。1骨与关节损伤术...  相似文献   

15.
在治疗外伤骨折时,骨折复位后。通常需要妥善的石膏绷带固定。防止再复位和保护骨痂生长,至愈合为止。石膏绷带固定在临床常见的有石膏托、管型石膏、胸肱石膏、髋人字石膏、石膏背心等。其优点应用范围广、塑型好。固定较牢固确实,便于长途运输伤员。缺点缺乏弹性,不能随时调解松紧,又因要求固定范围超过骨折上下各一个关节。以致于不便于功能锻炼,影响功能恢复。所以,通过以上优缺点,在临床应用时需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注意观察病情变化。防止石膏型综合征的发生。例1:患者,男,31岁。左手剥脱性外伤,行腹部皮袢术后,腹部石膏绷带固定,术后一般状况好,取半卧位,能下床活动。术后第二天,病人主诉恶心、腹胀。轻度呼吸困难。夜班接班后,发现病人面色苍白,大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经肘后外侧小切口有序骨折复位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1999~2007年,对76例手法复位失败、无合并神经、血管损伤的儿童肱骨髁上骨折采用肘后外侧小切口手术,术中采取有序的骨折复位方法,先复位固定肱骨远端外侧柱,后复位固定肱骨远端内侧柱。术后患肢石膏托外固定2~3周并进行功能锻炼。【结果】全部病例均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4年(1~6年)。按Flynn标准对术后肘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价,其中优61例,良15例,优良率为100%,无肘内翻发生。【结论】肘后外侧小切口及有序骨折复位固定适用于闭合复位不满意但不伴有明显神经、血管损伤的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本术式具有解剖关系简单,对组织损伤小,出血少等优点;便于骨折复位、固定,能有效防止骨折远端内移、内旋、内倾及预防肘内翻畸形发生。  相似文献   

17.
踝关节是人体负重最大的一个关节,故也是最容易损伤的关节,该关节损伤在治疗上要求甚高,必须达到解剖复位,才能恢复良好的功能.笔者总结了我院自2006~2009年不稳定型踝部骨折32例住院病人,均为采用手法复位,应用洛阳小夹板固定或U型石膏固定治疗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肱骨髁上骨折四种不同治疗方法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综合比较四种不同方法治疗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四种不同治疗方法治疗94例肱骨髁上骨折,34例采用手法整复石膏外固定,22例采用闭合复位交叉穿针内固定,18例采用切开复位交叉穿针内固定,20例采用切开复位钢丝张力带内固定,并随访术后骨折愈合情况、肘关节功能的恢复情况及肘内翻的发生率。结果: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组优良率为73.5%。但避免了手术的再次创伤及手术并发症,经济负担低;闭合复位交叉穿针内固定组优良率81.8%;切开复位交叉穿针内固定组优良率为83.3%;切开复位钢丝张力带内固定组优良率95%。结论:对于无移位或轻度移位的稳定性肱骨髁上骨折,可采用手法整复石膏外固定。对于移位严重或伴有血管神经损伤者,可采用切开复位钢丝张力带内固定。  相似文献   

19.
桡骨远端骨折是临床常见疾病,为桡骨远端3cm以内发生的骨折,其发病率占急诊骨折病人的17%。临床上,对于移位不明显的关节内骨折和关节外骨折,以及短缩不明显的稳定型嵌插骨折,可通过闭合复位、石膏管型或石膏托外固定的方法进行治疗。但多数情况下,桡骨远端骨折常涉及桡腕关节及下尺桡关节,同时由于断端缺损,桡骨高度丢失,关节面不平整,极易导致后期的桡腕、桡尺关节创伤性关节炎,为了降低创伤后关节炎的发生率,并尽可能恢复腕关节的功能,常需要进行手术复位固定治疗。本文回顾性分析海宁市人民医院骨科自1998年12月至2005年9月采用切复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68例,经过早期骨折复位后选择合适的T型钢板及螺钉固定,术后功能锻炼,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0.
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治疗原则是复位、固定、功能锻炼。无论是手法复位外固定,还是手术切开内固定加外固定,解除外固定后,功能锻炼是上肢功能恢复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1资料与方法1986~1998年我院共处理儿童肱骨髁上骨折368例,手法复位280例,手术切开复位88例。其中新鲜骨折222例,陈旧性骨折46例。左肘167例,右肘201例。具体治疗方法为:(1)固定时间:外固定时间无论是非手术或手术病例,均为3~4周。手术切开的住院一般12d。手术复位病人无需住院。病人出院后明确告知家属固定时间与来院复查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