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了解包头地区近年来无偿献血者的HIV感染情况,为从低危人群采集血液,提高血液检测能力提供依据。方法:用两家不同厂家ELISA试剂进行筛查,对初筛阳性的标本送疾控中心HIV确认实验室做WB确认试验,对HIV确认阳性的人员进行分析,判断我市HIV感染状况和流行趋势。结果:2008~2011年包头市无偿献血人群中HIV感染呈上升趋势,男性大于女性,18~30岁的人群感染比率较高,感染途径以异性接触为主,男男同性恋者和吸毒者次之。结论:为了最大限度地保证血液的质量和安全,除了加强实验室管理,提高HIV检测水平,对献血者加强艾滋病知识的宣传教育也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新乡地区2009-2015年无偿献血者中MSM人群感染HIV的特征进行分析,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为无偿献血制定招募方案提供依据。方法对新乡地区2009-2015年无偿献血者63 065人份标本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ELISA方法初筛,WB方法确认。结果确认阳性结果 38份(0.11‰),97.4%通过性传播感染,其中通过男男同性感染HIV的献血者为0.025‰;9例通过男男性传播,占HIV确认阳性数的23.7%。均为HIV-I型。结论新乡地区无偿献血队伍中存在一定数量的MSM人群,以未婚为主,学历相对较高,年龄在18~30岁,首次献血为主,隐蔽性较强。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2006~2011年南京市无偿献血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情况。方法对2006~2011年436 672名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采用ELISA法进行抗-HIV/HIV-P24初筛检测,初筛有反应性标本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确证检测。结果 436 672例无偿献血者中抗-HIV/HIV-24初筛有反应性543例,确证阳性43例;抗-HIV/HIV-P24与HBsAg、TP感染分别为1例和9例。结论南京地区无偿献血者HIV感染率较低,但呈上升趋势,且已从高危人群向普通人群扩散。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了解晋中市无偿献血者抗-HiV的感染情况,进一步保障血液质量的安全,降低输血风险,同时评价现行献血者HiV筛查策略的效果,作者对近年来晋中市中心血站的献血者血液的抗-HiV检测结果进行了回顾性统计,并对抗-HiV阳性的无偿献血者进行了分析。方法 2011年1月至2017年12月晋中市无偿献血者173375人份的血液标本,献血者年龄18-55岁,根据《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对所有献血者体检合格后采集血液。用国产试剂北京万泰和上海科华两种试剂进行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进行抗-HiV初筛检测,初筛试剂阳性结果的标本197例,将初筛阳性标本送往晋中市疾病控制中心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B)法进一步做确认试验,确证阳性标本43例。结果 2011年至2017年献血者HiV感染率由2011年0.02%上升至0.04%(P0.01)。173375人份标本确认抗-HiV阳性的有43例,感染率为0.02%;其中40例为男性,3例为女性;男性与女性抗-HiV阳性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有23例(占53%)年龄在19-30岁之间,有16例(占37%)年龄在30-45岁之间,有4例(占10%)年龄在45-55岁之间。结论做好献血者筛查工作,宣传艾滋病相关知识,排除高危人群献血;让高危人群献血者明确其献血的危害,以及献血后保密性弃血的意义和途径。  相似文献   

5.
冯娟 《安徽医学》2018,39(2):170-173
目的 调查分析安阳地区无偿献血者及其中男男性行为(MSM)人群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情况.方法选取2008年1月至2015年12月安阳市中心血站440474例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使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和免疫印迹法进行抗-HIV初筛与确证试验,调查分析MSM感染HIV的献血者相关资料,分析HIV感染率及初次献血和重复献血人群感染情况.结果 440474例无偿献血者中,共检出抗-HIV阳性献血者33例,HIV感染率为0.0075%;其中,通过MSM感染HIV 7例,占21.21%;MSM感染 HIV人群结构特征:年龄18 ~29岁占85.71%,大学以上学历占57.14%,在校学生占42.86%,未婚占85.71%;与历年HIV感染率比较,总体呈现上升趋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7.49,P>0.05);初次献血者MSM人群HIV感染率高于重复献血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54,P<0.05).结论 安阳地区无偿献血者HIV感染总体呈平稳低流行趋势,初次献血者MSM人群HIV感染率高于重复献血者.  相似文献   

6.
程勤侦 《四川医学》2004,25(10):1147-1148
目的:控制经输血途径传播HIV的工作十分重要,对无偿献血者中HIV感染状况的分析,利于从源头上有效阻断HIV的传播。方法:对2000—2003年成都地区无偿献血者290138人份的血液,按卫生部《献血者血液检查标准),采用HIV-1/2混合型两种ELISA诊断试剂盒检测血液中HIV抗体,经复检HIV抗体仍为阳性的血液,再用免疫印迹(WB)法最后确认。结果:无偿献血者中14例被确认为HIV感染者。结论:成都地区献血者中HIV感染率逐年呈上升趋势,提示应加强预防经血液HIV的传播,尽快提高血液HIV的检测技术水平,增强医务人员自我保护意识,确保临床患者的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7.
安顺市无偿献血人群艾滋病感染情况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秋凤 《重庆医学》2007,36(21):2165-2166
为了解安顺市无偿献血者中艾滋病病毒感染情况,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提供艾滋病防治的重点,加强献血者的筛选和HIV抗体检测,有效地预防输血后艾滋病的传播,作者对1998年10月~2006年9月60 387名无偿献血者中147例HIV抗体 ELISA法初筛阳性, HIV抗体确认实验室免疫印迹法(WB)确认为阳性的7例HIV感染者进行初步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2002-2011年广州市无偿献血人群HIV抗体阳性情况,了解HIV抗体阳性无偿献血者人群特征,为制定无偿献血招募策略提供依据,确保血液安全.方法 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HIV抗体筛查实验采用ELISA试验,HIV抗体筛查可疑标本送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使用免疫印迹法确认.选择2002-2011年广州市无偿献血者HIV抗体筛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2-2011年2 054 978例无偿献血者中检出378例HIV抗体阳性,总阳性率为18.40/10万,2006年起HIV阳性率呈上升趋势(P<0.01).阳性例数男女比例为1.81:1,年龄在18~39岁占93.3%,18~29岁占60.3%,首次献血者HIV抗体阳性率为23.8/10万,献血次数超过3次者为13.4/10万,街头流动点献血者HIV抗体阳性率36.2/10万,单位组织献血者阳性率7.0/10万,不同献血次数和不同献血方式献血人群HIV抗体阳性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结合广州市无偿献血人群HIV抗体阳性现状,提示应坚持从低危人群中招募献血者的原则,加大单位组织献血所占比重,加强街头流动献血点献血前招募和咨询工作,确保血液安全.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对保定地区无偿献血者HIV感染情况进行分析,以便采取有效措施,降低输血传播HIV的风险,为无偿献血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保定地区2009年—2015年无偿献血者HIV感染情况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9年—2015年无偿献血者确认阳性84例,阳性率为19.62/10万,感染者以男性为主,男性感染者明显高于女性.结论 我们应加强对献血者的筛选,排除高危人群,选择低危献血者,确保血液安全.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无偿献血者HIV感染情况,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保障血液安全。方法采用两种不同厂家的ELISA试剂,对献血者标本进行HIV血清标志物筛查,并采用免疫印迹法确认HIV筛查阳性的标本。结果成都市2005年1月至2011年12月抗-HIV确认阳性309例,平均感染率为32.09/10万;男性高于女性;年龄以20~40岁为主。结论采供血机构应在无偿献血者招募及体检过程中加强排查.并适时调整检测方法,以保障血液安全。  相似文献   

11.
龙银芳 《基层医学论坛》2014,(16):2118-2119
目的:分析本地区献血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状况和分布特征,为更好地制定献血者招募策略,为保障输血安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我站2007年-2013年111802人份无偿献血样本抗-HIV初筛结果和确证结果进行统计,对确证阳性样本的献血者感染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筛查双阳样本48例、单阳样本86例,经蛋白免疫印迹法(WB)法确证阳性35例均为ELISA法双阳样本。献血人群中HIV感染率为0.031%,35例感染者中男性29人、女性6人;感染年龄集中于26岁~40岁(54.3%);与文化程度和婚姻状况无明显相关。结论近年来HIV感染从高危人群转向一般人群,应加强献血前健康征询,尽量筛查和屏蔽高危人群献血,从低危人群中采集血液,以确保血液质量安全。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调查惠州地区无偿献血人群中人类嗜T淋巴细胞白血病病毒(HTLV-Ⅰ/Ⅱ)的感染状况,初步了解其在人群中的流行特点,为本地区的用血安全提供合适的策略。方法采用双抗原夹心法ELISA试剂,对惠州地区2016年3月-2016年12月共56 128名献血者进行HTLV-Ⅰ/Ⅱ抗体初筛,初筛阳性标本再剪血袋辫子一起双孔复查,复查阳性标本进行电化学发光法(ECL)和蛋白印迹法(WB)确证。结果 56 128份无偿献血者标本初筛阳性20份,确证实验5例阳性,阳性率为0.01%。5名确证阳性者皆为男性,其中3名ECL和WB均阳性。结论调查结果表明惠州地区献血人群中存在HTLV-Ⅰ/Ⅱ感染,从安全输血角度综合分析,有必要对献血者进行HTLV筛查。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青海西宁地区无偿献血者HIV感染情况进行调查分析,为研究新的招募策略,保障血液安全供给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统计2003年—2013年无偿献血者中HIV感染情况进行分析。结果:2003年—2013年共检测无偿献血者标本300 985人次,WB确认HIV感染者59例,阳性率为0.2‰,10万分之19.60,男性感染者占91.50%。感染者以(18~40)岁为主,占83%。其中(18~30)岁中感染者26例,占44%;(31~40)岁为25例,占42.4%。本地区无偿献血者中HIV感染者高发年龄段扩展到(31~40)岁。59例HIV感染者中,学生6例、工人5例、农民和公务员各3例、军人1例。HIV感染者从高危人群向社会各种人群传播,呈现感染人群多样化,流行形势复杂化的特点。结论:规范采供血行为,加强招募各环节管理,最大限度筛除高危人群献血,着力在单位团体无偿献血志愿者中建立发展无偿献血者队伍。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东莞地区无偿献血者HIV感染情况。方法: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用两种抗-HIV(1 2)ELISA试剂对每一份献血者标本进行初复检,两种试剂结果均阴性判合格,任何一种试剂为阳性判为可疑。可疑标本送省艾滋病检测中心实验室进行免疫印迹法(WB)确认。结果:1999—2003年共检测无偿献血者标本225091份,确认阳性42份,阳性率0.0186%。结论:在无偿献血者中也存在HIV感染,近年来呈递增趋势,为提高血液质量,需进一步采取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呼和浩特市无偿献血人群艾滋病毒(HIV)感染特征。方法:对2010-2013年呼和浩特市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用ELISA方法做2次HIV筛查试验,初筛阳性标本送内蒙古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蛋白免疫印迹法确认。结果:ELISA筛查阳性标本289例,确认阳性22例,全部为男性,9例为本市户籍。专科及以上学历人群感染HIV的比例为86.4%(19/22);感染者年龄20~30岁占81.8%(18/22);未婚青年占81.8%(18/22);学生所占感染比例为50.0%(11/22);首次献血者HIV感染比例为72.7%(16/22)。结论:为了降低HIV经血液传播的风险,保障临床用血安全,应进一步加强全民尤其是青年学生预防HIV感染的宣传工作,提高献血前咨询技巧和献血者的自我排查,提高实验室HIV的检测能力,建立艾滋病信息网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有效防止HIV经血液途径传播。方法对2008至2014年469 085例无偿献血者的抗-HIV初筛阳性及确证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469 085例无偿献血者中抗-HIV初筛阳性338例,WB法确证阳性70例,确证阳性率逐年小幅度下降。结论在无偿献血工作中加强宣传教育,重视健康征询、保密性弃血和开展血液核酸检测工作,进一步降低HIV通过血液途径传播的风险,确保临床用血更加安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鄂尔多斯地区无偿献血者HIV感染情况进行调查分析,为探讨防止HIV经血传播的有效途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001-2013年间献血者抗-HIV筛查与确证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49985名献血者中初筛阳性274名,确证阳性15例,阳性率1.00/万,感染者中,以31-40岁青壮年居多,男性感染者明显高于女性。结论:应采取措施加强献血前征询,并选用高质量的检测试剂或更为先进的检测方法以进一步保障临床用血的安全。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统计分析7年来南通地区无偿献血者抗-HIV检测结果,制定有效的无偿献血招募措施,最大限度的防止经血传播HIV。方法:采用ELISA法对2006年1月~2011年12月45万余无偿献血者抗-HIV进行筛查;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进行阳性确认,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7年来南通地区抗-HIV检测有反应数为552例,阳性确认数为36例,阳性率为0.0079%(36/454378)。男性检出率高于女性,年龄以21~30岁为主,涉及各学历层、各行业人群。合并感染以梅毒为高。结论:HIV感染阳性率在逐年增高;采供血机构应加强无偿献血健康征询工作;实现屏蔽献血者名单共享;提高检测水平,确保血液安全。  相似文献   

19.
林国奎 《当代医学》2011,17(20):157-158
目的杜绝梅毒和AIDS经输血途径传播的发生,控制梅毒和AIDS的传播与蔓延,保障临床输血安全。方法对2009~2010年收集的66506名无偿献血者的血液样本的梅毒抗体、HIV抗体进行血清学检测。结果梅毒抗体初筛阳性496例,阳性率0.7458%;梅毒抗体复检确认494例,阳性率0.7428%。HIV抗体初筛阳性46例,阳性率0.0692%;HIV抗体复检确认30例,阳性率0.0451%。首次与非首次献血者、不同年龄组的梅毒检测结果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1)。梅毒检测结果无性别差异(P〉0.05)。结论应向首次献血者宣传无偿献血的意义与相关知识,倡导低危献血,并鼓励非首次献血,有利于保障临床用血安全。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2005年商丘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HIV voluntary counseling&testing,VCT)门诊求询者HIV感染状况,为本市艾滋病的预防控制提供依据。方法:对2005年1月~12月在本中心艾滋病VCT门诊203例求询者血液标本进行了HIV_抗体(1/2)检测,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试验初筛,初筛试验阳性者用蛋白印迹检测法(WB)作确认试验。结果:检出HIV_抗体阳性30例,阳性率14.78%;男15例、女15例,男女之比为1∶1。年龄分布在18~70岁之间,其中1995年前后有偿献血感染13例,1995年前后输血感染11例,阳性配偶感染2例,不洁性行为3例,接触者1例。职业构成以农民为主(86.67%)。结论:我中心艾滋病VCT门诊求询者HIV感染仍以1995年前后有偿献血者及受血者为主,应加强控制HIV感染从高危人群向普通人群传播、配偶间传播及母婴传播,尽快制定具体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