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治疗成人髋臼发育不良的新方法。方法:髋臼旋转截骨术治疗成人髋臼发育不良8例(8髋)。平均年龄35.6岁(26-48岁),男3例,女5例。手术方法在田川髋臼旋转截骨术基础上进行部分改进,平均随访时间2.1年(15-36个月)。结果:以Lack的改良Tonis标准评定。优6例,良2例;X线片显示髋臼和股骨头之间恢复了正常匹配关系。结论:髋臼旋转截骨术是治疗成人髋臼发育不良的有效办法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Tagawa髋臼旋转截骨术治疗髋臼发育不良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Tagawa髋臼旋转截骨术治疗髋臼发育不良 ,用Harris评分和测量X线髋臼指数来评估手术的临床效果和髋臼 股骨头解剖关系的变化。结果 Harris评分从术前的平均 ( 80± 7.7)分提高到 ( 95± 1.8)分 ,主要表现为疼痛明显改善。X线显示髋臼CE角、AC角、AHI获得明显改善 ,但HLI没有变化。所有病例没有重大并发症发生。结论 Tagawa髋臼旋转截骨术治疗髋臼发育不良能较好地重建髋臼和股骨头的解剖关系 ,可以明显改善患者髋部疼痛症状 ,延迟髋关节骨关节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患者,男性,43岁,因右侧髋部疼痛8年到我院就诊.既往因右髋疼痛,服激素治疗,停药后仍有间歇性髋痛,曾在当地医院给予中药治疗,效果不佳.查体:跛行,右髋部压痛,4字试验阳性,髋关节下蹲活动受限,摄X线片右侧髋臼发育浅且不规则,股骨头与髋臼不对称,呈半脱位,髋关节间隙变窄,股骨头内有囊性变(图1).  相似文献   

4.
289例髋臼发育不良治疗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总结儿童髋臼发育不良的治疗方法。方法:采用McKay的髋关节临床评价标准和Willett X线测量方法对我科1997年12月-2007年12月289例髋臼发育不良的手术进行回顾性研究,手术年龄1.5~14岁(平均5.9岁),男49例,女240例,男女之比为1:4.9;左侧195,右侧42,双侧52。结果:其中281例获得随诊,随诊时间9月~8年,平均26.7月。优205例,良64例,差12例,优良率为95.7%。髋臼指数由术前29°~45°(平均35°)减少到术后5°~15°(平均11°)。结论:根据患儿年龄、髋臼发育不良的程度,选择合适的手术。  相似文献   

5.
白传卿  陈文建  孙军  刘永  谢康  马海龙  方继红 《安徽医学》2020,41(12):1390-1393
目的 探讨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DH)术后残余髋臼发育不良(RAD)的原因与治疗对策。方法 选择2012年1月至2016年1月在安徽省儿童医院手术治疗后出现RAD的15例DDH患儿,回顾性分析RAD的影响因素及治疗对策,并对术后髋关节功能及影像学进行评估。结果 15例患儿平均随访(34.93±10.63)个月,再次手术后患儿髋臼指数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McKay髋关节功能优良率为60.00%,Severin影像学优良率为73.33%。结论 DDH术后髋臼残余畸形通过再次手术治疗骨盆截骨,临床可以取得比较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髋臼发育不良是髋部常见的先天性发育畸形.由于髋臼对股骨头的覆盖不良.使髋臼及股骨头的压应力增加.早期易发生继发性骨性关节炎.使髋关节功能严重障碍.不得不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本文采用髋臼旋转截骨术治疗21例,经术后1~8年的随访.从疼痛、步态、活动范围及X线片的测量等方面都有明显改善的疗效现察.病人满意率迭85.7%.只有2例在术后5年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我们认为此方法不破坏髋关节的完整性.明显增加了股骨头的覆盖率.减小了剪式应力,比较符合生物力学原理,是治疗髋臼发育不良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7.
成人髋臼发育不良是造成继发髋关节骨关节炎的最常见的原因 ,学者认为如髋臼对股骨头覆盖不全 ,引起髋臼负荷面相对缩小 ,以致应力集中 ,致关节软骨损害 ,导致骨关节炎的发生。髋臼旋转截骨术治疗髋臼发育不育的目的是增加髋臼相对股骨头的覆盖 ,扩大髋臼的负荷面 ,同时矫正股骨头移位。我院与黑龙江省医院杨路主任医师协作共做 2 0例、2 1髋。对疗效及术后随访进行报道。1 临床资料本组 2 0例、2 1髋。男 3例 3髋 ;女 17例 18髋。年龄18~ 4 7岁 ,平均 37.5岁。均诊断为先天性髋臼发育不育16髋有轻度继发骨关节炎。患者全部疼痛。 19髋有…  相似文献   

8.
9.
目的 探讨髋臼旋转截骨术治疗髋白发育不良症的护理效果。方法采用髋臼旋转截骨术治疗髋臼发育不良10例,除做好心理和手术前后的护理外,更重要的是术后早期鼓励病人功能练习。结果 本组病例术后疼痛消失,髋臼指数减小,髋关节功能恢复正常。结论 髋臼旋转截骨术是治疗髋臼发育不良的一种良好的方法,正确的护理是成功的关键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偏心性髋臼旋转截骨与Chiari截骨治疗髋臼发育不良的短期疗效。方法:将34例成人髋臼发育不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8例和观察组16例。对照组给予Chiari截骨治疗,观察组给予偏心性髋臼旋转截骨治疗。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切口长度、手术前后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中心边缘(CE)角和髋臼(Sharp)角变化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切口长度等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前JOA评分、CE角和Sharp角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JOA评分和CE角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且Sharp角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结论:偏心性髋臼旋转截骨治疗髋臼发育不良短期疗效更优,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Graf法髋关节超声检查在新生儿发育性髋关节异常筛查中的作用.方法 对976例新生儿行髋关节超声检查,通过观察髋关节形态结构及Graf法测量髋关节α角、β角判断髋关节发育情况,异常病例进行超声随访.结果 976例新生儿中,正常髋关节953例(97.64%),发育性髋关节异常发病率占2.36%.其中髋关节发育不良20例(2.05%),半脱位2例(0.205%),全脱位1例(0.105%).结论 在新生儿中进行超声筛查发育性髋关节异常,方法简单安全,是早期发现和诊断发育性髋关节异常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2.
早期干预对早产儿智能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早期干预对早产儿智能发育的影响。方法2000年6月—2003年5月108例胎龄30~36周早产儿被随机分为干预组58例,对照组50例。干预组由父母对早产儿给予包括运动、认知、语言、社会行为在内的长期、高频度的干预措施。对照组仅给予常规喂养,不予特殊干预。在小儿生后前半年每月来院体检1次,后半年每2个月来院体检1次。二组早产儿分别于3,6,9,12,18个月用CDCC婴幼儿智能发育量表测定智力发育指数(MDI)和精神运动发育指数(PDI)。结果①生后6个月前干预组和对照组比较,无论是MDI还是PD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9~18个月时干预组与对照组比较,无论是MDI还是PDI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干预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早期干预对早产儿智力发育具有促进作用,可改善早产儿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早期介入治疗在颅内动脉瘤破裂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60例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血管内治疗距发病时间分为早期手术组和晚期手术组,二组均行介入治疗。比较二组脑血管造影栓塞程度,以格拉斯哥预后评分评价预后情况,以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评价神经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早期组患者血管内治疗后栓塞程度显著高于晚期治疗组患者完全栓塞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介入治疗患者术后肢体活动障碍发生率显著低于晚期介入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介入组预后良好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介入组治疗后总有效率显著高于晚期介入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掌握好手术时机的情况下,早期明确诊断,迅速给予病因治疗,可有效提高颅内动脉瘤破裂的治愈率,降低病死率及致残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4.
三向锥度螺纹髋臼定位器临床应用:附10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套器械系为了解决目前国际上尚未解决的人工髓臼三个方向一次性准确定位问题及人工髋臼固定欠佳问题.它由髋臼铰刀、锥度螺纹铣头、陶臼置入器及定向手术架四部分组成.其核心构件为一件铣头,它对陶臼的七个系列(φ:50、52、55、57、60、63、65mm)皆能通用.并能一次成型内螺纹.用于尸髓成型54次,成功50次(92.6%).临床手术10次,全部成功.本器械以机械固定方式安装陶臼;代替用粘固剂固定,无疑提供了一套先进、高效手段,并能提高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测不同宫内状况下新生儿脐血瘦素和胰岛素水平,探讨其对胎儿宫内生长发育的调控作用.方法 新生儿135例,其中早产小于胎龄儿组(A组)30例,早产适于胎龄儿组(B组)36例,足月小于胎龄儿组(C组)32例,足月适于胎龄儿组(D组)37例.于分娩后采脐静脉血,采用ELISA方法和Access免疫分析系统分别测定血清瘦素和胰岛素水平,进行多元回归相关分析.结果 各组新生儿脐血瘦素、胰岛素水平均存在明显差异,基本呈A、C、B、D组由低到高的趋势(F=185.59、195.44,P<0.01);A、B、C组Ponderal指数与血清瘦素和胰岛素水平呈正相关.结论 脐血瘦素和胰岛素水平与新生儿宫内营养状态相一致,两者参与宫内发育迟缓儿和早产儿宫内生长发育的调控,但不是足月适于胎龄儿生长发育的主要调控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高压氧舱治疗及早期护理干预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临床症状及预后的影响。方法按照完全随机原则将我院2010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120例中、重度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分为早期干预组和对照组。早期干预组除了传统的常规治疗外,从新生儿期接受高压氧舱治疗与护理干预,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病情稳定后出院,定期随访,并对所有患儿进行评估。结果研究中观察到高压氧舱治疗及早期干预新生儿最早出现的效果是:呼吸改善,睡眠安眠,奶量增加,肌张力和关节活动度改善,以后是肌力和运动发育水平的提高。高压氧舱治疗及早期护理干预组临床症状改善出现的时间及改善程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二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压氧舱治疗及早期护理干预可明显改善中、重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的临床症状,减少了新生儿期后遗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应用低分子肝素钙抗凝治疗对患者肺功能、动脉血气分析和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80例患者按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42例和抗凝组3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吸氧、抗感染、解痉平喘、止咳化痰治疗,抗凝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钙4100IU/次,腹壁皮下注射,每12h 1次。二组均7d为1个疗程。二组均于治疗前后检测肺功能、动脉血气分析和凝血功能。结果二组肺功能、血气分析在治疗7d后较治疗前均有改善( P均<0.01),但抗凝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均<0.01);治疗后抗凝组的D -D含量及凝血指标(INR、PT、APTT、FIB)改善均显著优于治疗前(P均<0.01)和对照组(P均<0.01),而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改善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抗凝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低分子肝素钙抗凝治疗AECOPD ,在改善患者凝血功能的同时能更好的改善患者的肺功能、提高有效率。  相似文献   

18.
骨碱性磷酸酶检测在早期佝偻病诊断中的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①目的 探讨骨碱性磷酸酶(BALP)在临床早期佝偻病诊断中的意义。②方法 应用全血干化学免疫浓缩法检测48例临床表现疑似早期佝偻病幼儿血中 BALP活性,并行 X线检查。③结果 48 例病儿中 BALP<200 U/L(正常)1例,200~250 U/L(可疑佝偻病)2例,>250 U/L(临床佝偻病)45例;X线检查异常者40例,二者诊断符合率为88.9%。④结论 血中BALP检测可用于早期佝偻病的诊断,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尿液IgG4在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用双抗体夹心式免疫酶联法测定不同时期糖尿病患者的尿液IgG4含量。结果糖尿病微量白蛋白期尿液IgG4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和糖尿病正常白蛋白尿期 (P <0 .0 1和P <0 .0 5 ) ,而低于临床白蛋白尿期 (P <0 .0 1) ,尿液IgG4与尿白蛋白排泄率呈显著正相关 (P <0 .0 1)。糖尿病正常白蛋白尿期IgG4阳性率为 5 2 .7%。结论尿IgG4可作为糖尿病肾病的一个早期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20.
观察了136例儿科常见疾病的尿NAG活性变化,发现肾脏疾病、肺炎、重症感染等患者的尿NAG活性明显升高,可做为早期发现肾脏损害的指标;对照组的105例正常小儿,8岁以下者与大于3岁者两组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