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脑电双频指数(BIS)监测对静脉复合全麻下妇科腹腔镜手术术中知晓和术后恢复质量的影响。方法将400例患者随机分成A组和B组,各200例。A组根据麻醉医生对患者血流动力学临床表现变化调节用药;B组根据BIS值变化调节用药,记录两组术毕患者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指令反应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定向力恢复,离室时间和手术后伤口的疼痛情况及术中知晓情况。结果 A组术后恢复质量明显不如B组(P〉0.05),A组和B组术后知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BIS值变化调节指导用药相对科学可靠,并且提高术后恢复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全凭静脉麻醉下胃癌腹腔镜手术中应用脑电双频指数(BIS)监测的临床意义。方法择期行胃癌腹腔镜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BIS监测下丙泊酚静脉麻醉组(Ⅰ组)和丙泊酚静脉麻醉组(Ⅱ组)。比较二组术中丙泊酚用量、血流动力学变化、血气变化、清醒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及术中知晓率。结果Ⅰ组丙泊酚用量明显低于Ⅱ组(P〈0.05);Ⅰ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在插管时低于Ⅱ组(P〈0.05),余各时间点血流动力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气变化各时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Ⅰ组清醒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均明显少于Ⅱ组(P〈0.05),二组均无术中知晓发生。结论在腹腔镜手术中,应用BIS监测麻醉可以更好的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缩短患者的苏醒和恢复时间、减少麻醉药物的用量,提高了麻醉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脑电双频指数(bispectral index,BIS)在麻醉镇静深度监测方面的价值。方法:将2012年1月至2013年3月择期行妇科腹腔镜手术的120例患者随机分为A、B组各60例,两组均采用靶控输注丙泊酚、瑞芬太尼诱导和维持,间断给予维库溴铵维持肌松。A组以BIS值判断麻醉深度并指导用药,使BIS值维持在40~60之间;B组凭借生命体征的变化、瞳孔大小、气道压力等判断麻醉深度,调整麻醉药用量,使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波动在基础值±20%范围内。常规监测无创血压、HR,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计算用药总量、苏醒时间及术中知晓发生率。结果:两组血压、心率波动、PETCO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A组术毕苏醒时间短,用药量少(P<0.05),两组均无术中知晓发生。结论:BIS在妇科腹腔镜手术麻醉中有助于临床判断全身麻醉镇静深度,做到患者个体化用药,减少麻醉药物用量,改善苏醒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用于妇科腔镜麻醉的效果。方法ASAⅠ-Ⅱ级择期腹腔镜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进行比较。结果A组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静脉麻醉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时,具有能有效抑制术中的应激反应、维持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术后不良反应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异丙酚全凭静脉复合麻醉对腹腔镜手术患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及麻醉的苏醒质量。方法:100例插管全麻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按麻醉维持用药不同随机分为异丙酚组(A组)和异氟醚组(B组),两组各50例,测定各麻醉时点血压,心率变化,苏醒后拔管时间以及术后恶心呕吐率并比较之。结果:麻醉维持中A,B两组血流动力学变化无显差异,A组拔管时间明显短于B组(P<0.05),A组术后恶心呕吐率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异丙酚全凭静脉复合麻醉用于腹腔镜手术可以明显缩短术后苏醒时间,并能有效防止恶心呕吐。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与全麻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40例ASAⅠ和Ⅱ级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为全庥复合硬膜外阻滞;B组为全麻。记录两组全麻维持药量,术中血流动力学变化,完全清醒的时间,拔管时间及清醒质量。结果:A组全麻维持药量小于B组(P〈0.01);A组MAP、HR慢于B组(P〈0.05);A组术毕完全清醒时间,拔管时间短于B组(P〈0.01);A组清醒质量明显优于B组(P〈0.01)。结论: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有利于抑制妇科腹腔镜手术的应激反应,使全麻药量减少,苏醒和拔管的时间缩短,有利于手术操作。  相似文献   

7.
脑电双频指数监测在丙泊酚宫腔镜手术麻醉中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电双频指数(BIS)监测在丙泊酚宫腔镜手术麻醉中的作用。方法:选择60例择期在丙泊酚一芬太尼静脉麻醉下行宫腔镜手术的门诊或住院病人,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BIS反馈组(A组)和对照组(B组),每组30例。观察记录注药前(T0)、意识消失时(T1)、扩张宫颈时(T2)、术毕清醒时(L)各时点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和BIS值变化情况,并记录丙泊酚使用总量、患者苏醒时间、手术时间、追加丙泊酚例数及不良反应。结果:与注药前(T0)相比,两组患者在T1、T2时点MAP值均显著下降(P〈0.05),但A组MAP下降幅度小于B组(P〈0.05),两组患者在T1、T2时点BIS值均显著下降(P〈0.01),但B组下降幅度比A组大(P〈0.05)。A组丙泊酚用量、苏醒时间均明显小于B组(P〈0.05),A组不良反应明显小于B组(P〈0.01)。结论:脑电双频指数(BIS)反馈调控丙泊酚用于宫腔镜手术麻醉.可在保证适当麻醉深度的情况下有效减小丙泊酚用量,缩短患者苏醒时间。明显提高宫腔镜手术麻醉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3.5μg/ml效应室浓度异丙酚联合1.5ECe50(3.6ng/ml)瑞芬太尼效应室靶控输注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并与吸入麻醉进行比较。方法:30例ASAⅠ级择期腹腔镜手术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即异丙酚联合瑞芬太尼双道静脉效应室靶控输注组(PR组)及七氟烷-氧化亚氮吸入组(SN组),每组15例。监测两组病人围术期的血压、心率(HR)和BIS值;并采用CO2重吸入法测定手术期间的每搏输出量(SV)、心输出量(CO)、体循环阻力(SVR)等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变化。结果:PR组15例病人血压波动均在适宜麻醉范围内,1例病人在气腹5min时心率低于50次/min而需用阿托品处理;术中PR组所有血流动力学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SN组15例病人中有9例术中血压超出适宜麻醉范围而需静注异丙酚并加大七氟烷吸入浓度加深麻醉;PR组术中气腹15min内各时间点的血压与HR均低于SN组(P〈0.05或0.01),PR组术中气腹后的CO与CI均低于SN组(P〈0.05或0.01)。结论:吸入麻醉腹腔镜手术中呈高血流动力学状态,异丙酚-瑞芬太尼联合靶控输注麻醉的组合模式比传统吸入麻醉可更有效地控制麻醉和手术操作所带来的血流动力学变化。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脑电双频指数(BIS)在判断全身麻醉深度时的准确性及反馈调控输注全麻药物的可操作性。方法选择40例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反馈组,对照组按常规速度给予麻醉药;反馈组应用BIS监测麻醉深度,调节麻醉药物用量,观察麻醉药物用量盼变化及苏醒时间等指标。结果反馈组的全麻用药量明显小于对照组(P〈0.01);反馈组患者苏醒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电双频指数可有效反馈调控输注全麻药物、减少全身麻醉用药,缩短苏醒时间。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全凭静脉麻醉下妇科腹腔镜手术中应用脑电双频指数(BIS)调控对麻醉质量的影响。方法:择期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BIS调控下丙泊酚静脉麻醉组(A组)和丙泊酚静脉麻醉组(B组),比较两组术中麻醉药用量、血流动力学、血气变化、拔管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及术中知晓率。测定两组各时点血糖、皮质醇。结果:A组丙泊酚用量明显低于B组(P<0.05)。A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在插管时、气腹前两个时点低于B组(P<0.05),余各时点血流动力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气变化各时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拔管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短于B组(P<0.05),两组均无术中知晓发生。A组血糖、皮质醇水平在插管时、气腹前两个时点低于B组(P<0.05)、余各时点上述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应用BIS监测可维持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减少麻醉药用量并缩短拔管时间及定向力恢复时间,降低应激反应,提高麻醉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老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患者全身麻醉早期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与术中脑电双频指数(BIS)变化的关系。方法选择年龄〉65岁择期在喉罩通气静吸复合全身麻醉下行LC患者75例,ASAI~III级,随机分为3组,术中控制不同麻醉深度,A组25例术中BIS值维持在50~59,B组25例术中BIS值维持在40—49,C组术中BIS值维持在30~39。3组患者麻醉诱导用药相同,麻醉维持采用静脉泵输注瑞芬太尼0.15μg·kg^-1·min^-1,持续吸入七氟烷,通过调整七氟烷的吸入浓度使BIS值维持在设定范围。记录3组患者术前24h及术后24、48、72h简易智力状态检查(MMSE)评分,并比较术后24hPOCD的发生率。同时记录3组患者手术时间、苏醒时间、拔除喉罩时间、七氟烷用量、麻黄碱用量和术中知晓发生等情况。结果3组患者术前24hMMSE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术后24、48hMMSE评分明显低于B组、C组和术前24h评分(P均〈0.05);B组和C组仅术后24hMMSE评分低于术前(P〈0.05),术后48h评分已经恢复至术前水平,而A组直至术后72hMMSE评分才与术前水平相当。术后24hPOCD发生率A组56.0%,明显高于B组的20.0%和C组的24.0%(P均〈0.05)。苏醒时间、拔除喉罩时间和七氟烷、麻黄碱用量,c组明显长于和多于A组、B组(P均〈0.05)。结论老年患者在全身麻醉下行LC,术后早期可发生不同程度的POCD,术中BIS值维持在40~49之间,可提供相对稳定的血流动力学,苏醒迅速,术后MMSE评分在较短时间内恢复正常水平,可减少POCD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用于CESA下妇科腹腔镜手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选择90例择期于CESA下行腹腔镜手术的妇科患者,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组(A组)、丙泊酚组(B组)和安慰剂组(C组)。记录静脉用药前(T1),静脉用药后10min(T2)、30min(T3)、60min(T4),术毕(T5)的HR、MAP、SpO2、pETC02、RR、BIS。结果三组患者T2、T3、T4、T5时均出现不同程度的HR、BIS、OAA/S评分下降;但与C组相比较,A组较B组下降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较A组MAP、pETC02、RR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用于CESA下妇科腹腔镜手术麻醉效果好.操作简单,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脑电双频指数(BIS)应用于胃肠镜检查中的优势和重要性,观察比较单纯靶控输注(TCI)丙泊酚和TCI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两种方法在胃肠镜检查中的应用价值及不良反应。方法 132例ASAⅠ~Ⅱ级接受胃肠镜检查的病人(35~68岁),随机分成3组(n=44):单纯TCI丙泊酚组(A组),BIS监测TCI丙泊酚组(B组),BIS监测TCI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组(C组)。A组根据病人意识和血流动力学调整血浆丙泊酚TCI靶浓度,B、C组根据BIS值和血流动力学调整丙泊酚和(或)瑞芬太尼TCI血浆靶浓度,术中维持BIS值在45~60。分别记录手术中丙泊酚总量,术后清醒和出院时间,术中呼吸抑制、心动过缓、不自主体动、呛咳、呃逆、术后恶心、呕吐和躁动等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三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检查,与A组比较,B、C组的丙泊酚总量减少,苏醒和出院时间均缩短,术中体动减少(P〈0.05),与B组比较,C组丙泊酚总量减少,苏醒时间缩短(P〈0.05),出院时间和体动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A、B组比较,C组术中发生呼吸抑制、心动过缓的概率明显增高(P〈0.05),三组术中呛咳、呃逆,术后恶心、呕吐、躁动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IS监测下TCI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用于胃肠镜检查的价值在于可以达到更合理的麻醉深度以减少术中不良刺激反应,且能减少丙泊酚用量,保证术后麻醉快速苏醒,缺点是需要特殊设备并需加强术中呼吸循环管理。  相似文献   

14.
杨春 《中外医疗》2012,31(1):76-77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76例行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组(A组)和芬太尼复合异丙酚(B组),比较2组麻醉诱导前、插管后1min、气腹10min、术中30min、术毕30min的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的变化,以及术后2组患者的恢复情况,包括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及出现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A组患者的苏醒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和拔管时间均较短(P〈0.05),A患者术后发生恶心呕吐少(P〈0.05),A组各时段血液动力学波动不大,较平稳(F=0.672,P〉0.05);而B组各时段血液动力学波动大(F=6.457,P〈0.05),2组患者术中均无知晓,且患者对麻醉效果基本满意。结论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血浆靶控输注麻醉应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具有苏醒迅速,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等优点,但在停药前应及时给予必要的镇痛措施。  相似文献   

15.
七氟醚吸入对上腹部手术麻醉效果和苏醒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宋俊岭 《中国现代医生》2009,47(32):97-97,102
目的比较七氟醚吸人复合舒芬太尼麻醉与丙泊酚复合舒芬太尼麻醉对上腹部手术麻醉诱导和苏醒的影响。方法80例择期上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均分为七氟醚组(A组)和丙泊酚组(B组),记录各时点的血流动力学、脑电双频指数、麻醉恢复期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血流动力学平稳,A组麻醉恢复较B组迅速(P〈0.05)。结论七氟醚复合舒芬太尼麻醉,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麻醉维持平稳,术毕苏醒早,是一种安全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Narcotrcnd监测用于腔镜微创手术快通道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择期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60例,ASAI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Narcotrcnd监测组(N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30例。两组均以丙泊酚、瑞芬太尼、阿曲库铵行麻醉诱导和麻醉维持并行Narcotrcnd监测,N组以Narcotrcnd监测结果判断麻醉深度并调整用药,使Narcotrcnd指数州D维持在DI-E0水平,C组依据临床体征和临床经验调节麻醉用药。记录两组麻醉诱导前(Ta)、插管后5rain(T2)、手术开始时m)、CO2气腹后lrain(1r4)、手术结束时(L)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Narcotrcnd指数(M);记录麻醉药用量、手术时间、麻醉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记录苏醒期躁动、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及术中知晓发生情况。结果T2、T3、T4和T5时C组NI、MAP、HR明显低于N组(P〈0.01或0.05)。与C组比较,N组丙泊酚用量明显减少(P〈0.01),N组患者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均明显缩短(P〈0.01)。两组患者苏醒期躁动、恶心呕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无术中知晓发生。结论Narcotrcnd监测用于腔镜微创手术快通道麻醉,有利于调控麻醉深度,实现精确麻醉,减少丙泊酚用量,缩短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加快麻醉恢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与评估脑电意识深度监测在小儿单孔腹腔镜疝术中的应用效果及价值。方法选择小儿单孔腹腔镜疝术者100例,依次交替分为2组(n=50)。A组程应用脑电意识深度监测仪指导术中用药,B组根据临床经验用药。观察并记录2组患儿麻醉药用量、苏醒时间、手术时间、气腹时间、血气分析和心率,并于术后5个月随访小儿有无精神改变。结果A组苏醒时间比B组提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电意识深度监测用于小儿单孔腹腔镜疝手术效果明显,有利于患儿早期苏醒,减少全麻用药量,能有效防止术中麻醉过深或过浅。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在全凭静脉麻醉下后腹腔镜手术中应用脑电双频指数(BIS)调控对麻醉质量的影响。方法择期行后腹腔镜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BIS调控下丙泊酚持续泵入组(A组)和丙泊酚持续泵入组(B组),比较两组术中血流动力学、麻醉药用量、拔管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及术中知晓率。测定两组各时点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的浓度。结果两组间术中血流动力学无统计学差异,两组间IL-6和CRP的浓度无统计学差异。A组丙泊酚用量明显低于B组(P<0.05),A组拔管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短于B组(P<0.05),两组均无术中知晓发生。结论在后腹腔镜手术中应用BIS监测可维持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减少麻醉药用量并缩短拔管时间及定向力恢复时间,提高麻醉质量,对手术的应激反应无影响。  相似文献   

19.
陈宏福  张瑞东  高宝斌 《浙江医学》2016,38(16):1351-1353
目的探讨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效果及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拟行择期腹腔镜手术的妇科患者12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全麻组(A组)和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B组),每组63例。记录两组患者二氧化碳气腹前(T1)、气腹后10min(T2)、30min(T3)、拔管后5min(T4)的SBP、DBP、HR、MAP、SpO2以及子宫松弛度等级、全麻用药量、手术时间、术后苏醒时间。结果B组T2、T3、T4时SBP、DBP、HR、MAP均低于A组(均P<0.05)。A、B组子宫松弛度优良率分别为69.84%、93.65%,B组高于A组(P<0.05)。B组丙泊酚、瑞芬太尼、阿曲库铵消耗量均少于A组(均P<0.05),手术时间、术后苏醒时间均短于A组(均P<0.05或0.01)。结论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具有较好的麻醉效果,患者血流动力学比较稳定。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全身麻醉和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用于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1000例拟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老年患者(年龄≥60岁)随机分为全身麻醉加硬膜外组(A组)和全身麻醉组(B组),每组500例,A组静脉吸入复合麻醉加高位硬膜外阻滞麻醉,B组单纯静脉吸入复合麻醉,监测气腹前后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比较术中用药量和术毕苏醒情况。结果①气腹后B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心率明显上升,与A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B组全身麻醉药的用量明显〉A组;⑧B组术毕拔管时间明显长于A组。结论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在硬膜外复合全身麻醉下施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能减轻术中的应激反应,血压波动小,易控。因此,可作为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一种较好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