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大黄素对IL-1诱导下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IL-1β作用于平滑肌细胞,并用大黄素进行干预,实验设置对照组、IL-1β组、大黄素干预组.MTT法检测各组细胞的增殖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的周期变化;RT-PCR检测各组细胞PCNA、CyclinD1 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PCNA、CyclinD1蛋白的表达以及JAK2、STAT 3的磷酸化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IL-1β组细胞的增殖能力显著增加(P<0.01),与IL-1β组相比大黄素干预组细胞的增殖能力显著降低(P<0.01).IL-1β组S期细胞所占比例(50.71±4.17)%,显著高于对照组(30.91±2.04)%(P<0.01).大黄素干预组S期细胞所占比例(32.34±4.35)%,显著低于IL-1β组(P<0.05),同时其G0~G1期细胞所占比例(48.83±4.55)%显著高于IL-1β组的(33.88±1.67)%(P <0.01).与对照组相比IL-1β组PCNA、CyclinD1 mRNA以及蛋白的表达都显著升高(P <0.01),而大黄素干预组PCNA、CyclinD1 mRNA以及蛋白的表达显著低于IL-1β组(P <0.05).与对照组相比IL-1β组JAK2、STAT3蛋白磷酸化程度显著增加(P<0.05),与IL-1β组相比大黄素干预组JAK2、STAT 3蛋白磷酸化程度显著降低(P<0.05).[结论]大黄素能够抑制IL-1β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并且其抑制作用与JAK2/STAT 3信号通路的阻断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坏死的血管平滑肌细胞对周围正常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无血清无糖低氧条件制备血管平滑肌细胞坏死模型,并收集坏死细胞培养上清液(简称坏死上清)干预正常细胞.实验设置坏死上清干预组(A组)、IL-1干预组(B组)、坏死上清与IL-1拮抗剂联合干预组(C组)以及无血清低糖DMEM培养的对照组(D组).RT-PCR检测各组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9 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MMP-2、MMP-9蛋白的表达;Transewell检测各组细胞的迁移能力.[结果]A组和B组MMP 2、MMP9mRNA的表达均显著高于D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MMP-2、MMP-9mRNA的表达显著低于A组和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C组MMP 2、MMP-9蛋白的表达显著高于D组(P <0.05),且具有时间依赖性.C组MMP-2、MMP-9蛋白的表达显著低于A组和B组(P<0.05).条件培养液培养24 h,B组细胞迁移能力显著高于D组(P<0.05),C组迁移细胞数显著低于A组和B组(P<0.01),A组细胞迁移能力无显著变化.条件培养液培养48 h,A组和B组细胞迁移个数显著高于D组(P<0.01),C组迁移细胞数显著低于A组和B组(P <0.01).[结论]坏死的血管平滑肌细胞可能通过释放IL-1促进了周围正常平滑肌细胞MMP-2、MMP-9的表达,进而促进细胞的迁移.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1(interleukin-1,IL-1)对加压素(argininevaso-pressin,AVP)介导高血压者和血压正常者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smoothmusclecell,VSMC)的一氧化氮合酶(nitric-oxidesyn-thase,NOS)活性和一氧化氮(nitricoxide,NO)含量、细胞数量、每细胞蛋白质含量、细胞周期、细胞增殖指数(proliferationindex,PI)的影响。方法:选择因胃癌住院的患者10例,收缩压≥160mmHg(1mmHg=0.133kPa)或舒张压≥90mmHg,原发性高血压史长达5年以上。术中取出肠系膜动脉2.0~2.5cm,剥除动脉的内外膜。按组织块法进行体外培养,实验用3~5代。结果:①在AVP作用下,高血压组VSMC的NO含量、NOS活性低于对照组(t=-8.79,3.96;P均<0.05)。②在AVP作用下,高血压组动脉VSMC的S期的百分率、PI、细胞数量、每细胞蛋白质含量均高于对照组(t=-30.013~2.547;P均<0.05)。③在AVP+IL-1联合作用下,高血压组VSMC的NO含量、NOS活性低于对照组(t=-8.79,8.96;P均<0.05)。④在AVP+IL-1联合作用下,高血压组动脉VSMC的S期的百分率、PI、细胞数量、每细胞蛋白质含量均高于对照组(t=-30.527~7.359;P均<0.05)。结论:①IL-1不能完全纠正患者VSMC的NOS活性低下的缺陷。②IL-1不能完全拮抗AVP的促VSMC的增殖肥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简道林  田玉科 《实用医学杂志》2005,21(20):2245-2248
目的:观察吗啡耐受对大鼠脊髓促炎性细胞因子IL-1β和IL-6水平的影响。方法:SD大鼠18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吗啡耐受组,每组9只。参照杨建平等犤6犦的方法行蛛网膜下腔置管。吗啡耐受组鞘内注射吗啡20μg/10μL,连续5d。注射吗啡后第6天,鞘内注射吗啡5μg/10μL,进行吗啡激发试验。吗啡激发试验完成后取腰段脊髓组织,ELISA法测定IL-1β和IL-6。置管后第3天的热伤害刺激缩腿潜伏期(PWL)和对12gVonFrey丝30次刺激的缩足总数,分别表示伤害性疼痛和机械性痛敏的基础值。结果:吗啡激发试验前,吗啡撤药所致的PWL,吗啡耐受组较假手术组显著降低(P<0.01),对12gVonFrey丝30次刺激的缩足总数,吗啡耐受组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0.01)。吗啡激发试验后的最大镇痛百分比(%MPE),吗啡耐受组显著低于假手术组(P<0.01)。吗啡耐受组的IL-1β(25.8±4.03)pg/mgtotalprotein和IL-6(31.37±2.06)pg/mgtotalprotein均分别显著高于假手术组的(9.8±2.5)和(12.97±1.84)pg/mgtotalprotein,P<0...  相似文献   

5.
6.
目的:研究长时间运动对老年机体下丘脑、垂体IL-1、IL-6的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3组:青年安静组(A组)、老年安静对照组(B组)、老年运动训练组(C组),运动组大鼠在水中进行90d渐进游泳训练,采用PT-PCR的方法检测各组大鼠下丘脑、垂体IL-1、IL-6的基因表达。结果:在下丘脑老年大鼠与青年鼠相比IL-1mRNA和IL-6mRNA表达量显著升高(P〈0.01),在垂体水平老年大鼠IL-1βmRNA的水平明显高于青年大鼠(P〈0.01),而IL-6mRNA变化不显著(P〉0.05)。通过3个月的游泳训练老年大鼠下丘脑IL-6mRNA、垂体IL-1βmRNA水平有所下降(P〈0.01),下丘脑IL-1βmRNA、垂体IL-6mRNA的表达水平变化不显著(P〉0.05)。结论:随着老化机体脑组织中炎性细胞因子的基因表达水平明显升高,运动可以抑制老年大鼠下丘脑、垂体细胞因子的基因表达水平,降低老年期神经细胞对炎症的反应性,有利于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的正常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发病后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B-β1)的变化特点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对31例脑梗死患者血清IL-6和TGF-β1进行动态检测.结果脑梗死患者血清IL-6在发病后第1天升至最高[(48.4±10.4)ng/L],随后逐渐下降,第3天和第7天分别下降至(38.2±9.6)ng/L和(31.4±6.8)ng/L,第7天仍显著高于对照组[(23.7±5.9)ng/L,P<0.01].轻、中、重三型脑梗死组间在同一时间段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不同大小梗死灶间除发病后第1天组间差异有显著性外(F=4.13,P<0.05),其它时间段差异无显著性(P>0.05),其峰值与病情轻重无关(rs=0.186,P>0.05),而其与梗死灶大小呈正相关(rs=0.508,P<0.01);脑梗死患者血清TGF-β1在发病后第1天为最低,随后渐升,至第7天接近对照组[(42.1±8.2)μg/L],其变化与病情轻重或梗死灶大小无显著相关(P>0.05).结论结果提示IL-6和TGF-β1可能都参与了脑梗死的免疫-炎症反应;动态检测IL-6和TGF-β1有助于脑梗死的病情监测和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川芎嗪对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增殖及c-fos、c-myc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对高脂诱导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兔体外培养的主动脉VSMC增殖模型应用3H-TdR掺入、流式细胞仪和cDNA探针原位杂交方法观察川芎嗪对VSMC增殖和c-fos、c-myc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川芎嗪可显著抑制兔VSMC增殖,使处于G1期的VSMC显著增多,S期和G2+M期的细胞减少;同时抑制VSMC中c-fos和c-myc基因的表达.结论:川芎嗪对VSMC增殖有显著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VSMC中c-fos和c-myc基因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9.
10.
选择2008年6月~2008年12月我科收治的抑郁症患者30例为抑郁组,男12例,女18例;平均年龄(35.2土10.5)岁;入组标准:①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抑郁症的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胃癌细胞中CD14的过表达对TNF-α、IL-1β、IL-6、IL-12的影响,探讨CD14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在本实验室前期建立的胃癌SGC-7901 CD14稳定转染细胞系的基础上,利用CD14蛋白受体胞壁酰二肽(MDP)刺激细胞,RT-PCR检测各细胞因子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各细胞因子蛋白的表达,以空质粒转染的胃癌SGC-7901细胞为对照,探讨CD14强制表达对TNF-α、IL-1β、IL-6、IL-12表达的影响.结果 转染并稳定表达CD14的细胞中TNF-α、IL-13、IL-6、IL-12在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上都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与空质粒转染的细胞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CD14对TNF-α、IL-1β、IL-6、IL-12的表达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原癌基因BCL-6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和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人主动脉平滑肌细胞株(HA-VSMCs)随机分为三组:对照组、空载组和BCL-6组。对照组不进行转染,空载组转染空载体pcDNA3. 1 2μg,BCL-6组转染pcDNA3. 1-BCL-6 2μg。MTT法检测细胞增殖,二氯荧光素双醋酸盐法检测活性氧(ROS)水平,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Western blot检测BCL-6及α-SMA蛋白表达。结果转染后24 h与48 h,BCL-6组的细胞增殖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与空载组(P 0. 05),BCL-6组的ROS水平均显著对照组与空载组(P 0. 05)。转染后48h,BCL-6组的GO/G1期比率、α-SMA蛋白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对照组与空载组(P 0. 05),S期比率、BCL-6蛋白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与空载组(P 0. 05)。对照组与空载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BCL-6可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α-SMA蛋白的表达,抑制细胞周期由G2期向M期转变,激活氧化应激反应,从而促进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TNF-α,IL-1β和IL-6促进铜绿假单胞菌、金葡菌和鲍曼不动杆菌体外生长作用。方法将铜绿假单胞菌、金葡菌和鲍曼不动杆菌菌液分别加入含有10、50、100、500Pg,1、10ng TNF-α、IL-1β、IL-6的RPMI1640培养液,孵育2、4、6、8、16~18h计数;另将中和量单克隆抗体与细胞因子混合后,做细菌定量培养。结果IL-6对铜绿假单胞菌、IL-1β对金葡菌以及IL-1β对鲍曼不动杆菌在共作用6h时表现为浓度依赖的生长促进作用;特异性细胞因子中和抗体则可显著抑制细胞因子对细菌生长的促进作用。结论细胞因子对细菌的生长促进作用,为迁延性炎症中细菌增殖的机制提供新的依据;而细胞因子对细菌的生长促进作用可被中和抗体所抑制,将为更有效进行抗菌治疗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4.
探讨了冷冻保存对骨髓单个核细胞分泌IL-1和IL-6的影响。冻存后细胞经有丝分裂原(LPS)刺激后培养上清中的IL-1和IL-6的含量均显著高于新鲜细胞。细胞表面IL-1和IL-6抗体平均荧光强度表达冻后细胞明显高于新鲜细胞。实验结果提示冷冻对抑制性单核细胞的灭活促进了细胞IL-1和IL-6的分泌。冻后细胞的这一状态有利于机体免疫功能的重建。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体外实验研究不同浓度壳寡糖对软骨细胞增殖及IL-Iβ诱导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方法 从8周龄SD大鼠乳鼠膝关节分离、培养原代软骨细胞,鉴定后选用第2代软骨细胞进行实验.分别加入不同浓度壳寡糖培养48 h,通过CCK-8细胞计数法检测软骨细胞的增殖情况;采用IL-1β诱导软骨细胞凋亡,同时加入不同浓度的壳寡糖处理,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软骨细胞形态及核分裂象的变化,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早期凋亡比例,并通过Hoechst33258荧光染色检测软骨细胞凋亡细胞核的形态学变化.结果 CCK-8检测结果表明壳寡糖作用软骨细胞不同浓度、不同时间的软骨细胞增殖率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流式细胞检测结果表明壳寡糖不仅扭转了细胞活力和增殖活性的下降,而且改善了IL-1β诱导的软骨细胞核染色质的损害,同时对软骨细胞凋亡率也有不同程度的降低.结论 一定浓度的壳寡糖对软骨细胞增殖无明显影响;壳寡糖能明显抑制IL-1β诱导的软骨细胞凋亡,且呈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浆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与抑郁症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1月—2017年8月收治的100例抑郁症患者为观察组,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将其分为轻度、中度及重度亚组。另选择同期我院体检健康人员32例为对照组。比较所有入组者血浆BDNF、IL-6、IL-1β水平差异;并通过Spearman相关性分析,探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 HAMD)评分与血浆BDNF、IL-6、IL-1β的关系。结果观察组血浆BDNF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IL-6、IL-1β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重度亚组血浆BDNF水平明显低于轻度亚组、中度亚组,IL-6、IL-1β水平均明显高于轻度亚组、中度亚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HAMD总分与血浆BDNF、IL-6、IL-1β水平均无相关性。结论血浆BDNF、IL-6、IL-1β可能参与了抑郁症的发生、发展过程,但其水平与抑郁症程度无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1(interleukin-1,IL-1)对加压素(arginine vasopressin,AVP)介导高血压者和血压正常者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cell,VSMC)的一氧化氮合酶(nitric-oxide synthase,NOS)活性和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含量、细胞数量、每细胞蛋白质含量、细胞周期、细胞增殖指数(proliferation index,PI)的影响。方法:选择因胃癌住院的患者10例,收缩压≥160mmHg(1mm Hg=0.133kPa)或舒张压≥90mmHg,原发性高血压史长达5年以上。术中取出肠系膜动脉2.0~2.5cm,剥除动脉的内外膜。按组织块法进行体外培养,实验用3~5代。结果:①在AVP作用下,高血压组VSMC的NO含量、NOS活性低于对照组(t=-8.79,3.96;P均&;lt;0.05)。②在AVP作用下,高血压组动脉VSMC的S期的百分率、PI、细胞数量、每细胞蛋白质含量均高于对照组(t=-30.013~2.547:P均&;lt;0.05)。③在AVP+IL-1联合作用下,高血压组VSMC的NO含量、NOS活性低于对照组(t=-8.79,8.96;P均&;lt;0.05)。④在AVP+IL-1联合作用下,高血压组动脉VSMC的S期的百分率、PI、细胞数量、每细胞蛋白质含量均高于对照组(t=-30.527~7.359;P均&;lt;0.05)。结论:① IL-1不能完全纠正患者VSMC的NOS活性低下的缺陷。②IL-l不能完全拮抗AVP的促VSMC的增殖肥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病毒感染性肺炎危重患儿是根据小儿危重病例评分法确诊为危重患儿,再根据临床症状、体格检查、胸片及病原学检查确诊为病毒感染性肺炎的患儿,约占PICU住院患儿的10.76%。在病毒感染性肺炎危重患儿早期病原未明的情况下,由于治疗针对性不强并带有一定的盲目性,使有些患儿疗效欠佳,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增殖和分化两种血管平滑肌细胞表型改变与转化生长因子β/smads信号传递的关系。方法:实验于2003—09/10哈尔滨医科大学医学遗传学研究室完成。取体质量200g左右的健康雄性SD大鼠,常规胶原酶消化法原代培养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用体积分数为0.2和0.05(去血清培养)胎牛血清和的Dulbecco改良的Eagle培养基,37℃,体积分数0.05CO2进行培养,2.5g/L胰酶消化传代。血管平滑肌细胞经锥虫蓝染色,存活细胞数在98%以上。形态学上出现典型的“峰和谷”样生长状态,抗平滑肌特异α-肌动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阳性。取3~8代细胞用于实验。流式细胞分析检测不同表型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能力,蛋白质印迹分析方法检测血管平滑肌细胞分化相关基因平滑肌特异性肌动蛋白表达变化,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和细胞免疫荧光方法检测转化生长因子βⅠ型受体,smad2,smad3,smad4和smad7的表达变化。结果:①流式细胞分析及蛋白印迹分析方法检测发现,去血清培养后,原代培养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能力下降;DNA合成前期细胞明显增加[(52.42&;#177;2.35)%],细胞分化基因平滑肌特异性α-肌动蛋白明显表达。体积分数为0.2胎牛血清培养后.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旺盛,DNA合成前期细胞数相对较少[(17.23&;#177;1.58)%],细胞分化相关基因平滑肌特异性肌动蛋白表达明显下调。②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和细胞免疫荧光方法检测发现,去血清培养后的分化表型平滑肌细胞中,转化生长因子β1型受体表达增加,smad2和smad3表达无明显变化,smad4表达增加,smad7表达下降。而高血清培养诱导平滑肌细胞转化为增殖表型后,转化生长因子βⅠ型受体表达下降,smad4表达下降,抑制型smad7表达增加,smad2和smad3表达无明显变化。结论:转化生长因子β/smads表达与血管平滑肌细胞表型状态密切相关。血管平滑肌细胞分化时,可能通过转化生长因子βⅠ型受体/smad4调控细胞分化功能;而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时,细胞则可能通过smad7信号传导通路发挥作用。提示转化生长因子β/smads在血管平滑肌细胞由合成表型逆转为分化表型的分子调控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脑缺血再灌流损伤中机体肿瘤坏死因子(TNF)、白细胞介素-1 β(IL-1 β)、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和脑超微结构的变化及醒脑静(XNJ)对其的影响.方法建立家兔急性全脑缺血及缺血再灌流动物模型.于缺血前和再灌流前对照组(A组)静脉注射生理盐水1 ml/kg,醒脑静保护组(B组)静脉注射XNJ 1 ml/kg.观察血、脑组织中TNF、IL-1 β、IL-6水平及脑组织超微结构.结果缺血30分钟时A组TNF与IL-1 β较缺血前升高(P<0.05),而A组IL-6和B组三种指标升高不显著(P<0.05).再灌流30、60、120分钟时三种指标A组(P<0.0 01或P< 0.01)与B组(P<0.01,P<0.05或P>0.05)均较缺血前升高,但升高水平B 组明显低于 A组(P<0.05或P<0.01).再灌流120分钟后脑组织匀浆中TNF、IL-1 β、IL-6表达水平B 组亦明显低于A组(P<0.05或P<0.01).脑组织超微结构病理改变B组明显较轻. 结论家兔脑缺血再灌流损伤时血、脑组织中TNF、IL-1 β、IL-6水平及脑组织超微结构呈明显改变.醒脑静对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理可能与减轻细胞因子介导的炎性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