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肢体不等长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肢体不等长的原因及防治对策。方法对46例单侧THA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病例术后无假体松动、感染和神经损伤,仅有1例出现脱位。统计结果显示术后股骨距与肢体长度存在正相关性。结论THA后LLD问题不容忽视。术前仔细测量评估,术中精确截骨高度及反复手法试验等方法能有效控制术后肢体长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肢体不等长的原因及防治方法。方法对93例单侧THA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46个月,术后无假体松动及感染,1例出现大腿疼痛,2例术后1个月内出现脱位。重建股骨偏心距对肢体长度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所有患者保留的股骨距长度为6~18 mm,与肢体长度存在正相关(r=0.376,P〈0.01)。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前应仔细测量评估,术中精确截骨高度及预设两点结合手法试验等方法能有效控制术后肢体长度。  相似文献   

3.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历史悠久,对股骨头坏死、股骨颈骨折、类风湿性关节炎等治疗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但由于过去手术技术不精湛、假体设计及质量不理想,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假体松动、髋臼磨损、慢性感染等的发生不断增加,因此,需要髋关节翻修的患者也逐年增加[1]。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失败的翻修,不但难度较大,而且手术技术要求极高。本个案报道一位女性患者行4次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其中3次翻修术,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翻修原因、适应症、指证及目前存在问题予以文献分析。  相似文献   

4.
杨寅  李展奇  王坤正 《陕西医学杂志》2006,35(11):1481-1482
目的:分析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翻修原因,探讨一期翻修手术方法并观察术后疗效。方法:对16例髋关节置换术后出现疼痛、功能障碍患者行一期翻修手术治疗并随访。结果:所有患者翻修手术伤口均愈合,随访3月至4年,患肢功能恢复满意。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翻修原因主要为假体松动、脱位、感染、排异反应等导致患髋疼痛、功能障碍。行翻修手术应彻底清理关节内异物和坏死组织,修复、重建骨缺损,重新植入恰当假体。  相似文献   

5.
骨质疏松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132例临床疗效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闫玉明  徐阳 《陕西医学杂志》2005,34(9):1112-1113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患者在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时的特点和不同处理方法。方法:对132例168髋进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其中单髋关节置换96例,双髋同期置换36例72髋。原发疾病分别为骨关节炎87例,类风湿关节炎21例,强直性脊柱炎24例。所有病例经检测均有不同程度骨质疏松。原发骨质疏松症82例,继发性骨质疏松症43例,特发性骨质疏松症7例。所有病例均采用骨水泥人工假体置换。结果:术后伤口均一期愈合。随访时间最短1年5个月,最长6年3个月,平均4年3个月。髋关节功能评分(Harris评分法)术前平均为37分,术后平均随访4.25年,平均评分89分。优良率为93%。结论:对于骨质疏松的病例,骨质已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使用骨水泥固定,能够使假体增加稳定性,而且术后假体松动的可能性将减少。假体选择的个体化,手术操作的精细化以及术后康复治疗具体化等对临床疗效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6.
宋舸  金勇  张冠宏 《中国医刊》2007,42(5):31-33
目的 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成人先天性髋关节脱位伴骨性关节炎的经验。方法2003年8月至2005年9月,对16例(20髋)成人先天性髋关节脱位伴骨性关节炎患者进行了全髋关节置换。其中双侧4例,单侧12例。平均年龄38岁(33~53岁)。结果术后伤口均一期愈合,随访6~48个月,平均32.6个月;平均Harris评分由术前的44.7分恢复到术后1年的91.3分。术后5个月,患者均能下地行走,生活自理且恢复日常工作。结论 全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成人先天性髋关节脱位伴骨性关节炎的有效方法,但手术难度较大。对于此类患者,充分理解全髋置换的复杂性和细致周密的治疗方案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干骺端全髋关节置换术13例临床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干骺端全髋(METHA)短柄髋关节系统在髋关节置换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13例髋关节疾病患者行短柄髋关节假体置换术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进行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和放射学评估.结果 随访9~15个月,平均12个月.手术时间120~180 min,平均150 min;术中出血量200~600 ml,平均400 ml.患者无一例发生伤口感染、术后脱位、双下肢不等长和假体松动等并发症.术前Harris评分(38.6±1.3)分,术后12个月Harris评分(89.4±3.0)分.结论 应用METHA短柄髋关节系统置换髋关节具有创伤小、出血少、符合人体生物力学、假体稳定、假体易翻修的特点,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正>我国在20世纪60年代开始进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近年来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已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开展应用,人工关节既提高了髋关节疾病的疗效,缩短了疗程,解除了疼痛,纠正了髋畸形,恢复了髋关节功能,又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工关节性能的不断完好和手术技术的不断完  相似文献   

9.
韩艳 《陕西医学杂志》2011,40(2):232-233
<正>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发生率为45%~70%,膝关节置换术后DVT发生率高达84%。DVT的后果不尽相同,轻者引起下肢肿胀、疼痛,住院时间延长,影响功能康复,重者可因肺栓塞而导致死亡。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我们对220例人工膝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采用综合预防措施,防止下肢深静脉栓塞的形成,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翻修原因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翻修的原因,评价全髋翻修术的临床效果。方法:1999年2月~2003年8月共进行了人工髋关节翻修手术28例(29髋),根据前次手术失败的原因进行分组分析。初次关节置换类型:人工股骨头置换19例(20髋),全髋关节置换8例,双杯髋关节置换1例。翻修原因;无菌性松动15例16髋,股骨头置换后髋臼磨损11例11髋,感染1例1髋,髋臼位置不良1例1髋。结果:平均随访2.4年。骨水泥翻修组26例,优良18例(69.1%),尚可6例(23.1%),差2例(7.8%),其中再翻修2例(7.8%)。非骨水泥翻修组,优良2例(66.7%),尚可1例(33.3%),无1例再翻修。结论:翻修的最常见原因为无菌性松动,人工股骨头置换后髋臼磨损也是翻修的主要原因之一,对较年轻的患者,如行假体置换,最好采用全髋关节置换。非骨水泥翻修疗效显著优于骨水泥翻修术。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综合措施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效果。方法 2009年6月-2011年1月对106例髋关节置换患者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取基本预防、药物预防和物理预防的综合措施预防DVT形成,对照组采取基本预防和药物预防措施预防DVT形成。两组均在术前1d行超声多普勒检查确定无DVT形成,术后连续7d观察两组下肢肢体周径、Homan’s征和询问患者主观感觉,术后第7天再次行超声多普勒检查确定有无DVT形成。结果观察组53例DVT出现2例(3.77%),对照组53例DVT出现10例(18.87%),两组均未出现肺栓塞。结论综合措施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DVT形成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2.
全髋关节置换术是近几年来开展的一项技术难度大,新的矫形手术。主要治疗中老年股骨颈骨折、股骨头坏死、股骨头严重变形及严重进展性髋部疾病。应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能有效减轻患者的痛苦,改善髋关节功能,恢复肢体功能,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我科自2000~2003年5月成功地为28例中老年性股骨颈骨折、股骨头坏死、髋关节结核的患者实施  相似文献   

13.
全髋关节置换术已成为治疗髋关节疾病的主要治疗手段,行同期双侧全髋关节置换术有严格的适应证。近年来,宁波市第:二医院完成同期双侧全髋关节置换术12例,效果满意。现就围手术期护理经验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功能康复训练的方法 及意义.方法 对178例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术后早期进行个体化的系统训练,对训练方法 、并发症情况、术前及术后出院时、3,6个月的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结果 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 178例中早期并发症的总发生率为8.4%,平均住院时间16 d,174例得到6个月以上随访,其术前、术后出院时、3,6个月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分别为平均45.5分,67.2分,85.5分,93.3分,总优良率90.8%.结论 术后早期开始个体化系统化的功能康复训练能促进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关节功能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一期和二期翻修治疗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对比采用一期翻修和二期翻修治疗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结果 和经验,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案提供参考.方法 对收治的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病例,采用一期翻修治疗13例,采用二期翻修治疗15例16髋,对上述病例进行总结.结果 一期翻修患者平均随访54个月(24~144个月),其中4例患者在术后2年内感染复发,行切除成形术治愈.其中2例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1例为阴沟肠杆菌感染,1例为表皮葡萄球菌感染.其余患者在最后随访时感染没有复发,1例患者10年后因假体松动翻修.二期翻修病例平均随访时间28.3个月(5~84个月),所有患者均无感染复发.5例一期翻修成功患者的Harris评分平均为89.2(76~96),较治疗前改善41.2分,优2例,良2例,可1例.二期翻修患者Harris 评分平均85.1分(57~98分),较治疗前改善54.9分.优7例,良6例,可1例,差1例.结论 一期翻修只能适用于少数患者,应严格掌握适应证;二期翻修更安全可靠,适用于绝大多数患者.  相似文献   

16.
髋部骨关节病是髋部常见病之一,包括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股骨颈骨折、强直性脊柱炎等。全髋关节置换术是较为有效的关节成形术,其目的是在一定程度上恢复病人的关节活动功能及解除患部疼痛,从而改善病人的自理能力。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护理难度较大,并发症多,术后的护理相当重要,通过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地减少各种护理并发症,使患者的关节功能得到良好的恢复。现将我院近两年资料较完整的相关病例术后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治疗方法。方法分析我院2005年2月—2011年3月收治的10例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病人的临床资料。治疗方法包括保留假体清创5例,其中3例失败后改行二期翻修术;行二期翻修术7例;行一期翻修术1例。结果术后平均随访23.1个月,未见感染复发。10例病人术前髋关节Harris评分为(50.70±6.39)分,术后为(68.10±12.18)分,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4.00,P<0.01)。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治疗困难,保留假体清创术应把握适应证并慎重选择,二期翻修术治疗具有控制感染率高、安全性高的优点,临床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18.
Lu XC  Zhou YG  Wang Y 《中华医学杂志》2011,91(25):1762-1765
目的 总结分析我院人工全髓关节置换术后晚期感染病例的细菌学特点及药敏特性,为临床治疗中抗生素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自2002年1月至2010年8月解放军总医院骨科关节外科收治行翻修治疗的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晚期感染患者共62例,选取术中可疑组织做细菌培养,对获得的细菌学种类、数量及药敏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本组患者共62例,术中培养阳性48例,革兰氏阳性菌共占74.06%,革兰阴性菌共占18.50%,真菌占7.40%.其中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占50%、金黄色葡萄球菌占12.96%;耐甲氧西林的葡萄球菌检出比率达41.18%.结论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晚期感染的细菌主要由革兰阳性菌引起,耐药菌株的比例较高,应当根据药敏结果针对用药,万古霉素可作为感染治疗的一线药物.
Abstract:
Objective To review the type and number of pathogens and their antibiotic sensitivity in patients with late infected total joint replacement so as to offer guidance for the choice of antibiotics.Methods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was conducted for 62 patients whose suspected specimens were obtained intra-operatively during a total hip arthroplasty since January 2002 to August 2010 at our department. Their demographic data, bacterial species and antibiotic sensitivity profiles were recorded. Results Among 62cases, the cultures were tested positive in 48 cases; the most common bacteria was Gram-positive bacteria(74%). And coagulase-negative staphylococci and Staphylococcus aureus accounted for 62.9% of all bacterial cultures. And the ratio of 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was 41.18% . Conclusion The late infection of total hip arthroplasty is mainly caused by Gram-positive bacteria. Antibiotic treatment for late periprosthetic infection should be guided by the findings of drug susceptibility. Vancomycin may be used as a primary agent for the treatment of infected hip arthropalaty.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金属大头髋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应用金属大头髋行全髋关节置换术37例,其中股骨头坏死15例,继发性骨性髋关节炎14例,股骨颈骨折8例。结果 37例随访3~25个月,切口均无红肿表现,髋关节无异样感觉,未出现脱位及异位骨化等并发症。根据Harris评分标准,优33髋,良3髋,可1髋,差0髋,优良率为97.2%。结论采用金属大头髋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具有磨损率低、活动范围大、脱位发生率低及臼杯变形小的特点,近期疗效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髋关节置换术后中期失败的原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2年12月解放军总医院骨科行翻修术的髋关节置换术后5~10年期间失败的病例137例.将失败原因分为感染,无菌性松动、脱位、假体周围骨折、假体问题、异位骨化、内衬磨损.结果 髋关节置换术后中期失败的原因,依次为无菌性松动(55.5%、76/137),感染(31.4%、43/137),内衬磨损(6.6%、9/137),假体周围骨折(5.1%、7/137),脱位(1.5%、2/137).结论 髋关节初次置换早期失败的前三位原因分别是无菌性松动,感染和内衬磨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