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目的研究弯角穿刺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s)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5年4月至2016年3月于禹州市中医院治疗的88例胸腰椎OVCF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4例。给予对照组常规单侧经椎弓根入路PVP治疗,给予观察组弯角穿刺PVP治疗。观察两组骨折椎体内骨水泥分布情况。结果观察组骨水泥于椎体内中心总分布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弯角穿刺PVP治疗胸腰椎OVCFs效果确切,利于骨水泥于骨折椎体内均匀分布,提升术后骨折愈合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压缩性脊柱骨折的效果。方法 80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PVP组40例及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40例。观察两组患者术后腰背部疼痛缓解及伤椎高度恢复情况、骨水泥用量、单椎手术时间、骨水泥渗漏发生率等。结果术后两组患者腰背疼痛均明显缓解或消失,PVP组单椎手术时间短于PKP组(P〈0.05),骨水泥注射量少于PKP组(P〈0.05);伤椎高度恢复率低于PKP(P〈0.01);两组骨水泥渗漏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V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等优点,可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22例。结果:PVP穿刺注射成功率100%,患者术后24 h腰痛明显缓解即可下床活动,无因骨水泥椎体外泄露造成神经压迫症状。随访时间3~15个月,20例完全缓解,2例部分缓解,疼痛无反复,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8年3月至2010年12月,应用PVP治疗52例67个(胸椎36,腰椎31)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在C臂X线导向下,经椎弓根向椎体内注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单个椎体骨水泥注入量为1.6~7.5 mL,平均4.9 mL。结果 术后49例患者疼痛明显缓解,腰背部疼痛在术后4~48 h消失或明显减轻,VAS评分从术前平均(7.93±1.48)分降至术后平均(2.49±1.1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访期间没有椎体进一步压缩或变形,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所有患者疼痛无反复。结论 经皮椎体成形术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脊椎压缩性骨折的一种简单、有效、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过伸复位结合经皮椎体成形术(PVP)联合治疗新鲜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疗效.方法 采用过伸复位结合PVP术治疗新鲜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27例(32椎),对病人手术前1 d、术后3 d、术后1年的VAS值、病变椎体前缘高度、Cobb角作统计分析.结果 手术均取得成功,无死亡、肺栓塞、骨水泥渗漏等并发症.平均随访18个月(17个月至3年),疼痛症状缓解,椎体高度、Cobb角改善.VAS评分、椎体前缘高度、Cobb角各项指标术后3 d和术后1年与术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与术后1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过伸复位结合PVP术治疗老年新鲜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取得满意效果,为老年骨质疏松行压缩骨折的治疗提供一种新的选择.  相似文献   

6.
朱新光  史相钦 《当代医学》2010,16(26):121-121
目的观察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疗效,总结治疗体会。方法 C臂X线透视监控下,以骨水泥为充填材料,经单侧或双侧椎弓根穿刺经皮椎体成形术10例12椎,经皮后凸成形术(PKP)5例,10例完全缓解,4例部分缓解,1例无效,有效率93.3%。术中并发症穿破椎体前缘1例,椎体渗漏1例,不明原因短暂性瘫痪1例,出现恶心、呕吐1例,均未产生严重后果。结论 PVP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安全、有效,减少老年人卧床时间,大大减少卧床并发症发生。可以快速止痛,早期站立。  相似文献   

7.
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是近年来逐步应用于临床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一种可靠有效的新方法,它是经皮椎体内注射骨水泥到病变椎体,达到增强椎体强度的目的,消除或减轻腰部疼痛,预防椎体再骨折的发生^[1]。我院于2003年3月~2008年4月,应用PVP治疗胸腰椎体骨质疏松压缩骨折患者31例,经观察随访,疗效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张凯诚   《中国医学工程》2013,(7):131-131,134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在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选取采用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25例的临床资料。结果两组治疗前及术后1年VAS评分比较P>0.05;术后1周、3个月、6个月的VAS评分PVP组明显优于非PVP组,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能有效、安全、便捷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单侧与双侧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于黄冈市中心医院行PVP治疗的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76例,其中38例采取单侧椎弓根入路(单侧PVP组),38例患者采取双侧椎弓根入路(双侧PVP组),对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双侧PVP组患者的手术时间、X线照射时间及骨水泥注入量显著大于单侧PVP组(P<0.05)。2组患者治疗后病变椎体高度、椎体后凸Cobb角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改善(P<0.05),但治疗后2组患者病变椎体高度、椎体后凸Cobb角及OD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3 d及3、12个月时腰背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显著低于术前(P<0.05),但术后3 d及3、12个月时2组患者腰背部疼痛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侧与双侧椎弓根入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均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但单侧椎弓根入路可缩短手术时间和X线照射时间,减少骨水泥注入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经皮椎体成型术( PVP)治疗老年胸腰椎椎体压缩性骨折的应用效果。方法:2010年1月至2013年8月,我院收治疗胸腰椎椎体压缩性骨折46例老年患者,做好充分术前准备后,采用PVP技术治疗,观察其效果。结果:本组PVP穿刺注射成功率100%,患者术后24~48 h腰痛明显缓解即可下床活动,无因骨水泥椎体外泄露造成神经压迫症状。随访3~15个月,平均7.5个月,40例完全缓解,4例部分缓解,2例疼痛无缓解,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总有效率为95.65%。结论:应用PVP技术治疗老年胸腰椎体压缩性骨折,能缓解腰背痛迅速,可提早离床活动,提高患者受伤后的生活质量,并且可以有效增加压缩椎体的厚度,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人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1月~2010年10月应用PVP治疗的37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在C臂X线机透视下,将骨水泥通过一定压力的注射器轻柔、缓慢、匀速注入病变椎体。结果:本组患者每个椎体的平均手术时间为35±10分钟;每个椎体注入的骨水泥平均为3.3±1.8ml;术中有1例患者出现骨水泥渗漏,但是没有出现临床症状,患者术后24小时能够下床活动占83.8%;术前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和术后1天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Oswesty功能障碍指数和术后1天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VP是治疗老年人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OSTEOPAL V骨水泥在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从2012年9月—2013年4月该院应用OSTEOPAL V骨水泥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76例,共124个椎体。胸椎74个,腰椎50个。男性30例,女性46例,平均年龄68岁(50~86岁)。所有病椎采用单侧椎弓根穿刺注射骨水泥。术前均有严重的胸腰背痛,不合并下肢神经功能损害症状。术前适当冷却骨水泥,术中观察骨水泥调配后凝固时间与调配前骨水泥温度的关系,术后观察骨水泥在椎体内分布情况,术前、术后VAS评分比较。并将患者泥漏及其他不良反应与常模进行对比。结果骨水泥凝固时间与调配前骨水泥温度成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在老年骨质疏松患者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手术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2004年至2008年通过采用PVP技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患者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22例26个椎体(含病理性骨折1例),其中单节段椎体骨折18例,双节段椎体骨折4例,均进行临床和影像学评价.结果 22例均获得4~36个月(平均18个月)的随访.22例患者术后腰背部疼痛明显改善,并于术后第3天下床活动,术后1周内出院.术后复查X线片示21例患者椎体内骨水泥分布均匀,1例患者术后X线片示骨水泥少量外漏,但无临床症状.结论 PVP具有快速止痛和稳定椎体的作用,具有微创、并发症少、减轻病人痛苦、缩短患者卧床时间、减少长时间卧床并发症等优点,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患者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性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对2006年12月—2009年12月间26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在X线机监视下经椎弓根行椎体穿刺,用特制骨水泥注射器向椎体内注入骨水泥3~6 ml。结果经皮椎体成形术成功率100%,术后患者疼痛症状明显缓解,并能加固椎体,增加病变椎体的抗压缩及脊柱的稳定性,防止椎体塌陷,从而避免长期卧床。结论应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安全可行,止痛效果好,预后良好,是一种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性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使用新型椎体后凸成形系统-骨扩张器系统(SKY)行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经X线片、MRI确诊为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35例,俯卧位下行SKY椎体成形术治疗.对患者术前、后经视觉模拟疼痛(VAS)评分及术前、后X线侧位片上伤椎前缘及中线高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采用SKY骨扩张器系统椎体后凸成形椎体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性骨折,术后患者疼痛明显缓解,术后椎体前缘及中线高度明显增高,出现2例骨水泥渗漏,无脊髓、神经根受压现象.结论 采用SKY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性骨折是安全、有效地微创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的疗效与并发症。方法对64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其中A组35例采用PVP治疗,平均年龄76.5岁,B组29例采用PKP治疗,平均年龄75.4岁,分别于术前、术后1d及术后1年进行疼痛视觉类比评分(VAS),并观察随访期间Cobb角矫正程度、骨水泥渗漏情况及相邻椎体骨折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术后各时间点的VAS评分、Cobb角矫正程度均明显改善(P〈0.05),B组术后Cobb角矫正程度明显好于A组(P〈0.05),B组术后骨水泥渗漏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P〈0.05),随访期间A组发生相邻椎体骨折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P〈0.05)。结论PVP与PKP均可以显著缓解OVCF的疼痛,但与PVP相比较,PKP更有利于矫正脊柱后凸畸形,降低骨水泥渗漏及相邻椎体骨折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应用PVP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PVP对我院2010年8月~2012年4月间收治的42例骨质疏骨松性胸腰椎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50椎体)进行了治疗,并于术后对其进行为期6~18个月(平均12个月)的随访.结果:①此42例患者的术后离床活动时间为1~5d(平均3d),VAS评分为1.89土1.48,对治疗的主观满意度为89%.②术后,腰痛部分缓解或腰痛消失的患者有39例,术后腰痛无明显缓解的患者有3例,发生骨水泥渗漏的患者有6例(6个椎体,其中2例为椎前渗透,3例为椎旁渗透,1例为椎间渗透).此次治疗的有效率为92.8%.③在术后6个月呢,所有患者的椎体高度均未进一步降低,相邻椎体间均未发生骨折.结论:应用 PVP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椎体压缩性骨折在缓解疼痛和功能恢复方面具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经皮椎体成型术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爆裂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经皮椎体成型术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爆裂骨折的安全性、有效性,以及骨水泥渗漏特点.方法 采用经皮椎体成型术(percutaneous vertebralplasty,PVP)治疗的单椎体胸腰椎骨质疏松性椎体爆裂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burst fracture,OVBF)患者107例.采用VAS评分评价临床疗效,采用椎体前缘及中柱压缩比描述椎体高度,统计术后出现骨水泥渗漏患者的骨水泥渗漏类型及渗漏率.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得3个月以上随访,VAS 评分术后3d较术前有明显改善(P<0.05),末次随访时较术前及术后3天有明显改善(P<0.05);末次随访时椎体前缘高度及中柱高度较术前均有明显下降(P<0.05).骨水泥总体渗漏率61.7%,所有渗漏均为无症状渗漏.无骨水泥通过椎体后壁破损的皮质发生渗漏.结论 PVP是胸腰椎骨质疏松性椎体爆裂骨折安全有效的治疗措施.相对于椎体后壁破损的皮质,骨水泥更易通过椎基静脉孔及与椎基静脉相通的椎旁静脉发生渗漏.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比较在椎体成形术中注入高黏度或低黏度骨水泥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09年1月至2014年8月深圳市宝安区石岩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患者40例,根据治疗措施,将其分为低黏度骨水泥组(n=20)和高黏度骨水泥组(n=20).观察两组患者VAS评分、ODI评分、Cobb角以及骨水泥渗漏率、术后手术椎体或非手术椎体再骨折的情况.结果 低黏度骨水泥组和高黏度骨水泥组的VAS评分、ODI评分和Cobb角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黏度骨水泥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低黏度骨水泥组(P<0.05).结论 采用高黏度骨水泥行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能明显降低骨水泥渗漏率,具有更好的疗效及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疗效。方法我院采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69例。结果术后随访不同时间其VAS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术后疗效评价:治愈18例,显效30例,有效19例,无效2例。结论采用采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