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跟骨骨折是足部常见损伤,约占全身骨折的2%,其中波及跟距关节面骨折约占跟骨骨折的60%~70%。对于波及关节面的跟骨骨折,常规开放复位钢板内固定,但术后存在相当比例的切口软组织并发症,创伤大、出血较多、恢复较慢;且晚期同样出现创伤性关节炎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孙全波 《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2008,20(1):52-53
跟骨是最大的跗骨,跟骨骨折约75%为关节内骨折,占全身骨折的2%。跟骨骨折多由高处坠下,足跟受垂直撞击所引起。跟骨形态不规则且与周围结构关系复杂,局部软组织覆盖较少,治疗较为困难,后遗症多,预后较差。我科自2005年9月-2007年1月对15例(18侧)跟骨骨折患者,采用经皮撬拨复位克氏针内固定的方法治疗,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克氏针微创撬拨复位固定治疗移位跟骨骨折的效果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克氏针经皮撬拨复位,结合短腿石膏固定治疗移位跟骨骨折64例(68足),评价术中和愈合后的复位率及临床效果。结果:68足Bohler角复位率术中89.7%,Sanders II型95.5%、III型91.2%、IV型75.0%;骨折愈合后复位率73.5%,SandersII型81.8%、III型76.5%、IV型50.0%;临床疗效Maryland评分优良率为67.6%,Sanders II型77.3%、III型70.6%、IV型41.7%;远期创伤性距下关节炎并发症发生率11.8%。结论:微创克氏针撬拨复位固定Sanders II、III型移位跟骨骨折经济、安全,术中解剖复位和牢靠固定是手术成功和避免距下创伤性关节炎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应用经皮撬拨复位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 采用经皮撬拨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35例,其中双跟骨骨折4例,均为闭合骨折,SandersⅡ型26例足,Ⅲ型11例足,Ⅳ型2例足.结果 35例中28例手术顺利,达到或接近解剖复位,5例达到功能复位,2例改为开放手术.Bhler角为(18 1±4 2)°,Gissane角为(102 3 ±12 2)°;术后Bhler角为(26 3±5 2)°,Gissane角为(118 4±4 5)°.32例病人获得随访,随访时间8~21个月,平均14 3个月.按Maryland足评分系统,其评分为68~100分,平均89分,优26例,良8例,差1例.结论 经皮撬拨复位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是一种创伤小、恢复快、直接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跟骨骨折是足部较为常见的损伤,以青壮年损伤为多见.跟骨的形态和位置对跟骨在足部整体功能上具有重要作用.跟骨结节上缘与跟距关节面所形成的30°~45°结节关节角,即B hler角,为跟距关系的重要标志.因此,处理跟骨骨折时,应充分恢复其本身的正常位置和距下关节关系.跟骨骨折在跗骨骨折中最常见,90%发生在41~45岁,但也可在老年骨质疏松的基础上发生.选取临床2009年1月~2010年2月收治的跟骨骨折患者40例患者的临床治疗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6.
赵怀志 《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1998,15(1):36-37
经皮撬拨复位固定治疗关节内跟骨骨折赵怀志1江德平2莱芜钢铁总厂特钢医院1(271105)文登骨伤研究所文登正骨医院21989年1月~1995年12月,我们利用经皮撬拨复位固定法治疗关节内跟骨骨折35例,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经皮撬拨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Sanders 2型跟骨舌形骨折的疗效,探讨Sanders 2型跟骨舌形骨折的治疗方案。方法:15例Sanders 2型跟骨舌形骨折患者,采用经皮撬拨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要求后跟距关节面解剖复位,恢复跟骨的长宽高度和Bhler角、Gissane角。术后2年内每月随访1次,根据AOFAS评分标准对患者的术后功能作出评价,并结合X片测量Bhler角及Gissane角,分析比较手术前后两角度的变化。结果:15例全部完成随访。术前Bhler角平均(8.2±1.3)度,术后平均(34.5±2.6)度,差异有高度显著意义(P<0.01);术前Gissane角(107.5±4.8)度,术后平均(116.3±5.1)度,差异有高度显著意义(P<0.01)。术后2年的AOFAS评分平均82.6分。结论:经皮撬拨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Sanders 2型跟骨舌形骨折具有关节面复位准确、疗效可靠及创伤小等优点,但必须正视该方法的缺陷。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采用闭合撬拨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Sanders Ⅱ型跟骨舌形骨折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在术中透视及CT监测下,采用闭合撬拨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Sanders Ⅱ型跟骨舌形骨折22例,复位后经术中影像学检查,要求后跟距关节面解剖复位,恢复跟骨的长度、宽度、高度和B hler角、Gissane角,克氏针内固定结合石膏外固定.术后6周去除石膏,8周拔除克氏针,逐步负重.术后6月内每月进行随访1次.结果:22例均获得随访,时间18~24月,平均16.8月.骨折全部愈合,术前Bhler角平均8.1度,术后平均35.4度;术前Gissane角平均108.4度,术后平均114.5度.术后1年的AOFAS评分平均83.5分.结论:采用闭合撬拨复位,克氏针内固定的方法治疗Sanders Ⅱ型跟骨舌形骨折,能有效保证跟距关节后关节面的解剖复位,恢复跟骨的解剖形态,手术损伤小,术后外观、功能恢复满意. 相似文献
9.
报告治疗跟骨丘部骨折12例。早期均行经皮撬拔复位,多针内固定术治疗。在X光透视下跟骨轴位穿针经皮撬拔复位,然后用数枚克氏针从跟骨两侧不同方向穿入进行固定,手术后不用石膏固定,针尾露天皮外,6周后除。固定期间可进行足踝关节活动有利于早期功能锻炼。术后随访1-年,按门振武标准评定、优良率为85.71%。 相似文献
10.
李佳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18,28(8)
正跟骨骨折是足部最常见的骨折之一,约占跗骨骨折的60%,占全身骨折的2%,多发于青壮年人群~([1]),常为高空坠落产生垂直压缩暴力或剪切暴力所致。承重及距下关节活动是跟骨主要的生理功能。跟骨骨折发生后,如治疗方法选择不当,极易出现足跟改变、创伤性关节炎、疼痛、踝关节不稳、神经炎等后遗症,影响患者工作和生活。针对不同类型的跟骨骨折形态,选择相适应的治疗方案显得极为重要。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对我院2009年— 相似文献
11.
跟骨骨折占足部骨折的半数,多因高处坠落而发生,常为粉碎性压缩性骨折.处理不当,引起足弓严重塌陷、距下关节破坏、腓肠肌松弛、行走疼痛等严重后果.我院自1992年以来收治35例病人,采用手法配合经皮撬拨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小切口分次撬拨复位植骨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6年1月至2009年3月对27例30足跟骨骨折,伤后2d内先行钢针撬拨恢复Blher角,肿胀减退后采用足外侧沿距下关节横形小切口,暴露距下关节面,拔除撬拨钢针,复位距下关节面并行植骨,最后再行撬拨复位固定。结果:23例26足获得随访,随访时间8-36个月,平均16个月。术后切口均一期愈合,无皮肤坏死和切口感染,Blher角及Gissane角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患者负重行走6个月,跟骨高度无明显丢失。依据美国足踝骨科协会的足部评分标准(AO-FAS)评定,优18足,良6足,可2足,优良率92.3%。结论:小切口分次撬拨复位植骨内固定是一种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经皮撬拨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跟骨骨折是足部常见的骨折,跟骨关节内骨折因波及后关节面,后遗症较多,治疗观点分歧较大。1994年以来,我们在X线机透视下采用斯氏针经皮撬拨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23例,经临床观察,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4.
撬拨复位钢针固定治疗跟骨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估跟骨骨折的撬拨复位钢针固定治疗的效果。方法2001年1月-2003年1月用该方法治疗跟骨骨折11例,平均随访11个月,依据AOFAS评分对患者有无疼痛,步态,距下关节活动,术后X线等综合评价。结果9例为优,2例为良。结论跟骨骨折采用撬拨复位钢针固定取得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司氏针撬拨切开复位跟骨钛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应用司氏针撬拨切开复位跟骨钛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45例,按Sanders分型,Ⅱ型23例,Ⅲ型18例,Ⅳ型4例,手术中使用跟骨外侧入路恢复跟距关节面,司氏针撬拨复位恢复跟骨的长度、高度及力线,行植骨跟骨钛钢板内固定,术后常规使用抗生素、脱水剂及抬高患肢。结果 45例随访4个月~2年,平均14个月。按照MFS评分标准,优30例,良8例,中5例,差2例,切口感染2例,皮缘坏死1例,经换药后痊愈。结论司氏针撬拨切开复位跟骨钛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SandersⅠ型和Ⅲ型跟骨骨折具有较好的疗效,而且具有并发症少等优点,但对SandersⅣ型骨折疗效不满意,骨折类型以及治疗方法同骨折预后和关节功能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17.
18.
目的:探导小切口撬拨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4年1月至2008年12月,采用小切口撬拨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46例51足,手术前后评价跟骨Bhler角、Gissane角和跟骨宽度的改善情况,随访期间观察并发症,采用Mary-land评分评价足功能。结果:1例切口愈合不良,1例克氏针松动退出。术前B hler角、Gissane角和跟骨宽度分别为(6.1±3.6)°、(101.5±7.1)°、(39.8±1.7)mm,术后分别为(31.5±3.5)°、(121.65±5)°、(31.2±1.5)mm,经统计学分析手术前后差异有显著性(P〈0.01)。经平均24个月的随访,按Maryland足功能评分标准:优28足,良17足,可6足,优良率:88.2%。结论:小切口撬拨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可获得良好的复位和固定,为理想的治疗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讨论微创小切口撬拨复位多枚克氏针联合空心钉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方法:选择跟骨骨折患者23例,按Sanders分型Ⅱ型9例,Ⅲ型14例,采用撬拨辅助微创外侧小切口复位,术中侧位,轴位及Broden位X线透视观察Bohler角,Gissane角,跟骨形态及关节面恢复情况满意后,多枚克氏针联合空心螺钉固定。所以病例随访时间12-36个月,平均18个月。结果:术后伤口均Ⅰ期愈合,无伤口感染及皮肤坏死,无内固定物断裂,无骨折不愈合,术后Bolher角及Gissane角均恢复正常,关节面恢复平整,患者负重行走后跟骨高度无明显丢失。根据美国足踝骨科协会之足踝临床评分系统评定优13例良7例一般3例优良率87%结论:微创撬拨复位多枚克氏针联合空心螺钉固定是一种有效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笔者运用跟结节跖屈位牵引 ,撬拨复位 ,石膏托外固定治疗跟骨骨折 132例 ,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本组 132例 ,男 10 1,女 31例 ,16例为接近跟距关节骨折 ,跟结节角损伤≥ 2 0°(男 9,女 7)。116例为波及跟距关节骨折 (男 92 ,女 2 4 ) ,骨折均有不同程度移位 ,附骨窦关系明显改变。1.2 治疗方法 :根据 X线片 ,行跟骨结节牵引 ,将踝关节极度跖屈位 ,以利松开小腿三头肌 ,先行 5~ 10 kg快速牵引 ,透视下撬拨复位 ,复位后 3~ 5kg推持牵引1周左右 ,局部针孔无炎症 ,体温正常 ,复查 X线片复位良好 ,行踝关节跖屈位石膏外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