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目的:观察丹参酮对心肌梗死家兔模型恶性心律失常的作用,并探讨丹参酮导致的钙调蛋白(CaM)信号传导系统改变与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降低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健康大耳家兔共90只,随机分为3组:心肌梗死模型家兔(无干预组)、心肌梗死丹参酮干预家兔(干预组)和假手术对照家兔(对照组),每组30只。对3组家兔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CaM、钙调蛋白激酶Ⅱ(CaMK-Ⅱ)活性、跨室壁复极离散度(TDR)、心肌细胞内 Ca2+浓度进行统计并比较。结果对照组未发生恶性心肌梗死,无干预组和干预组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无干预组恶性心律失常率(60.0%)高于干预组(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无干预组和干预组家兔的 CaM 蛋白水平分别是对照组家兔的1.483倍和1.321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无干预组家兔 CaM 蛋白水平高于干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3组间 CaMKⅡ的活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无干预组血清钙离子水平高于对照组和干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干预组低于无干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干预组 TDR 低 于 无 干预组,这两组 TDR 均高于对照组,差 异 有 统 计 学意义(P <0.05)。干预组梗死心肌单细胞水平胞内钙浓度低于无干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CaM 信号传导系统的相关信号因子的水平对心肌梗死后恶性心律失常有提示作用。丹参酮可以通过抑制 CaM 信号传导系统而在预防心肌梗死后恶性心律失常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促红细胞生成素(EPO)预处理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将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干预组,每组10只。干预组给予EPO预处理,15min后,对模型组和干预组建立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建模后2h进行血流再灌注;对假手术组仅建立假手术模型,建模后2h灌注生理盐水。记录各组大鼠神经功能缺陷评分、脑梗死面积、脑神经元凋亡情况,用RT-PCR检测谷氨酸转运体(GLT-1)mRNA的表达量,免疫组化法检测谷氨酸-天冬氨酸转运体(GLAST)蛋白表达。结果干预组大鼠神经功能缺陷评分和脑梗死灶面积明显小于模型组(P均〈0.05)。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量神经细胞凋亡,而干预组缺血区仅部分凋亡。脑缺血再灌注后2h,模型组与干预组大鼠缺血区GLT-1 mRNA和GLAST蛋白表达均低于假手术组(P均〈0.05),而干预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模型组(P均〈0.05)。结论EPO预处理可减轻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人参皂苷Re对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肾脏的影响。方法30只Wistar大鼠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治疗组,每组10只。观察人参皂苷Re对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肾功能和肾脏组织Na+-K+-ATP酶、Ca2+-ATP酶的影响。结果模型组大鼠Scr、BUN急剧上升,与假手术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Scr、BUN显著下降,与模型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1,0.05);模型组肾脏组织Na+-K+-ATP酶和Ca2+-ATP酶的活性显著低于假手术组(P〈0.01),人参皂苷Re可提高Na+-K+-ATP酶和Ca2+-ATP酶的活力(〈0.05)。结论人参皂苷Re可以改善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肾功能,其机制与保护肾脏钠泵和钙泵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甲状腺素能否通过对PI3 K-Akt信号通路的活化,上调热休克蛋白70(HSP70),对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 I/R)损伤的大鼠肝脏发挥保护作用。方法建立大鼠肝脏I/R模型(缺血30 min,再灌注48 h),将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I/R组和处理组。处理方法为缺血前48 h于腹腔注射0.1 mg/kg甲状腺素。再灌注后检测肝组织丙二醛( MDA)含量,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丙氨酸转氨酶( ALT)和天冬氨酸转氨酶( AST)浓度,用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检测肝组织HSP70含量表达、总Akt、磷酸化Akt( P-Akt)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I/R组血中ALT、AST、TNF-α和MDA含量均显著升高( P<0.05)。与I/R组比较,处理组各指标水平均显著降低,但较假手术组高(P<0.05)。假手术组有少量HSP70和磷酸化Akt表达,处理组HSP70表达及Akt磷酸化水平均高于I/R组(P<0.05)。结论甲状腺素可能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诱导多量HSP70表达,在大鼠肝脏I/R损伤中发挥细胞保护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40只家兔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组)、缺血组(B组)、缺血再灌流组(C组)、治疗组(D组)。采用闭塞双侧颈总动脉和椎动脉及体循环低血压法建立急性完全性脑缺血再灌流损伤模型,缺血时限20min,再灌流2h,观察了脑组织Ca2+、脂质过氧化产物一丙二醛(MDA)含量、超氧歧化酶(SOD)活性及脑组织超微结构改变。结果发现:治疗组于再灌流前1min注射山莨菪碱10mg/kg体重,并以5mg/h维持2h,脑组织Ca2+、MDA含量较缺血组及缺血再灌流组明显降低,(P<0.05,P<0.01),SOD活性较缺血再灌流组明显增加(P<0.05)同时脑组织超微结构损伤明显减轻。结果表明;再灌流早期给予山莨菪碱治疗对完全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明显保护作用。膜稳定作用、Ca2+拮抗作用、抗脂质过氧化是其重要的作用环节。  相似文献   

6.
背景:课题组前期研究表明,红景天苷能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元样细胞定向分化,Ca2+信号是实现其生物学信号传导的重要途径之一目的:探讨Ca 2+/CaM 信号通路在红景天苷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细胞定向分化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实验分为空白对照组和红景天苷诱导组,红景天苷诱导组将不同质量浓度红景天苷(5,10,20,50,100 mg/L)作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24 h和100 mg/L红景天苷作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12,24,48,72 h。采用Western blot方法分别检测红景天苷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后神经标志分子MAP2和Ca 2+/CaM信号通路中关键蛋白CaM、CaMKⅡ的表达水平。另外实验设阻断剂组,分别加Ca2+信号通路特异性阻断剂:500μmol/L EGTA (细胞外Ca2+螯合剂)、1 mmol/L Nifedipine (L型Ca2+通道阻断剂)、10 mmol/L LY294002(PI3K抑制剂)分别作用细胞30 min后,再加入100 mg/L红景天苷作用细胞24 h,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阻断Ca2+/CaM信号通路后NSE、CaM的表达情况。结果与结论:①红景天苷诱导后,MAP2的表达上调(P〈0.01),说明红景天苷可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神经细胞。②不同质量浓度红景天苷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24 h后,10 mg/L红景天苷组CaM、CaMKⅡ的表达与其他诱导组比较显著上调(P〈0.01);同一质量浓度红景天苷诱导72 h后CaM、CaMKⅡ表达明显下调(P〈0.01)。③阻断细胞外Ca 2+和PI3K信号通路后,NSE与CaM的表达水平较红景天苷诱导组上调(P〈0.05)。结果表明,红景天苷通过抑制Ca2+/CaM信号通路实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细胞定向分化。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I/R)大鼠丹红注射液干预后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变化。方法96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8只(N组),不做任何处理;假手术组8只(S组),仅分离出血管,不做其他处理;缺血再灌注损伤组40只(I/R组),丹红注射液干预组40只(DI/R组),两组均采用大脑中动脉闭塞方法制作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模型成功后,DI/R组从实验前一天开始腹腔注射丹红注射液(8 mL/kg ,Qd);I/R组在相同时间点注射生理盐水。并于再灌注后6h、24h、48h、72h、7d的各时间点分批处死动物,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各组大鼠脑内GFAP的表达情况;各组大鼠在处死前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 N组和S组神经细胞中GFAP阳性细胞较少;I/R组缺血再灌注6 h GFAP的表达开始增加,72 h GFAP表达增加达到高峰,缺血再灌注7 d表达减少,DI/R组GFAP表达趋势同缺血再灌注组,但各时间点阳性细胞数明显低于I/R组( P <0.05);除6 h外的其余各时间点,DI/R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均小于I/R组( P <0.05),且DI/R组缺血再灌注时间越长,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越轻( P<0.05)。结论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GFAP的表达上调,但丹红注射液下调GFAP的表达,抑制星形胶质细胞过度增生,减轻脑缺血后损伤。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低氧预适应对局部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的保护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24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I/R)组、低氧预适应(HP+I/R)组。用线穿法建立大鼠局灶脑缺血-再灌注模型。脑缺血前12h将HP+I/R组大鼠放在8%低氧舱中完成低氧预适应。分别用免疫组化、原位末端标记法检测P53的表达和神经元凋亡,并进行神经体征观察。结果:缺血3h再灌注24h后HP+I/R组神经行为缺陷计分明显低于I/R组(P〈0.05);HP+I/R组凋亡细胞数明显少于I/R组(P〈0.05);HP+I/R组P53蛋白阳性细胞数明显低于I/R组(P〈0.05)。结论:低氧预适应可降低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的神经功能缺陷和神经元凋亡。下调神经元中P53蛋白表达可能是低氧预适应脑保护作用的分子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葛根素对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肝脏的抗氧化作用及对部分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全肝缺血再灌注模型,60只大鼠随机分为三组,每组20只,分别为假手术对照组(A组)、肝缺血/再灌注组(B组)和肝缺血/再灌注加葛根素治疗组(C组),分剐在肝缺血前、缺血45min、再灌注45min共3个时相点,检测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黄嘌呤氧化酶(XO)活性、丙二醛(MDA)浓度以及血清谷丙转氨酶(ALT)活性。结果肝缺血/再灌注组,血浆XO,MDA及ALT显著高于假手术对照组、SOD明显低于假手术对照组(P〈0.05或Y〈0.01);而葛根素治疗组与缺血/再灌注组比较,上述指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结论葛根素可通过降低氧自由基水平(增强SOD活性、减弱XO活性)拮抗脂质过氧化反应(降低MDA浓度),从而减轻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高压氧(HBO)对缺血再灌注小鼠脑组织中细胞因子和血脑屏蔽的影响。方法 复制清上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并于再灌注期间行0.25MPa(ATA)HBO治疗5次,在处死动物前1h经尾静脉注射2%伊文思蓝(Evans),采用ABC-ELISA法检测脑组织中IL-1β,TNF-α,IL-6,IL-8的含量及分光光度计法检测脑组织中Evans蓝的含量。结果 脑缺血再灌注组脑组织中细胞因子及Evans蓝的含量较假手术组显著升高(P<0.05)。高压氧组与假手术组相比细胞因子及Evans蓝的含量变化不显著(P>0.05)。HBO+缺血再灌注组脑组织中细胞因子及Evans蓝的含量较缺血再灌注组显著降低(分别为P<0.05,P<0.01)。结论 HBO可明显减少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脑部细胞因子的含量,降低血脑屏障的通透性,而对正常脑组织的作用很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钙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中NF-κBp65表达水平及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Wistar大鼠105只,分为假手术组、再灌注组及干预组各35只。干预组阿托伐他汀灌胃20d后,与再灌注组采用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制备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参考Longa的5分制法在大鼠麻醉清醒后进行评分,应用免疫组化、TUNEL法检测阿托伐他汀钙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NF-κBp65表达及对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再灌注组及干预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缺血脑组织中NF-κBp65表达明显增加(P〈0.01),缺血再灌注24h达高峰;干预组给予阿托伐他汀钙干预后与再灌注组比较能减少缺血脑组织中NF-κBp65表达(P〈0.01),减少神经元凋亡(P〈0.01),降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P〈0.01)。结论:阿托伐他汀钙能抑制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中NF-κBp65表达,并能减少神经元凋亡,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12.
目的:建立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IRI)的缺血后处理模型。方法:行右肾切除,左肾蒂分别钳夹0分钟、30分钟、45分钟、60分钟,再灌注24小时后,根据肾功能检测指标确定大鼠IRI模型;大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缺血再灌注组、缺血后处理1组和缺血后处理2组,再灌注24小时后根据肾功能检测指标和肾组织病理损伤程度分级的变化确定缺血后处理模型。结果:右肾切除,左肾蒂钳夹60分钟,再灌注24小时后,肾脏功能检测指标显著升高(P〈0.05),确定IRI模型肾蒂钳夹时间为60分钟;与I/R组相比,经缺血后处理-1干预后,大鼠肾脏功能检测指标显著降低(P〈0.05),肾组织损伤明显改善,病理损伤分级明显降低(P〈0.05);经缺血后处理-2干预后,大鼠肾脏功能和组织损伤程度无明显改善(P〉0.05)。结论:采用缺血后处理1-的方法可以成功建立大鼠肾脏IRI的缺血后处理模型。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缺血后处理对大鼠缺血/再灌注心肌热休克蛋白(HSP70)的影响。方法:选择健康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对照组)和缺血后处理组,每组16只。制备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缺血再灌注组,收紧结扎线缺血40 min, 放松结扎线再灌注240min;缺血后处理组,缺血40 min后, 再灌注10s,缺血10s,连续3个循环,然后再灌注240min;假手术组,开胸后穿线做套环,但不收紧结扎线。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HSP70的表达,TUNEL 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指数,同时测定血清肌酸激酶活性。结果:①血清肌酸激酶活性测定:再灌注结束后缺血后处理组和缺血再灌注组肌酸激酶活性明显高于假手术组,分别为(712.13±42.77),(935.17±57.99),(282.74±29.54)U/L,P<0.05,缺血后处理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②心肌凋亡细胞计数:再灌注结束后假手术组未见明显细胞凋亡(<5%),缺血后处理组心肌细胞凋亡率明显低于缺血再灌注组,分别为(14.3±2.7)%,(22.3±3.6)%,(P<0.05)。③心肌热休克蛋白表达:缺血后处理组较对照组心肌热休克蛋白表达增强(P<0.05)。结论:缺血后处理可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其机制可能与增强热休克蛋白表达,减少心肌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4.
背景:研究表明,自由基增多致脂质过氧化是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主要因素。性味苦辛平,有行气止痛、活血化瘀、祛风通络功用的芸香科植物两面针提取物有抗氧化作用。 目的:观察氯化两面针碱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并分析其作用途径。 设计:随机对照实验。 单位:广西医科大学药理学教研室和化学教研室。 材料:选用健康Wistar大鼠60只,雌雄各半,体质量250~300g。氯化两面针碱(广西医科大学化学教研室提供,批号:20050609)。MS4000U生物信号定量记录分析系统(广州市龙飞达科技有限公司)。日立7170A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722N可见分光光度计(上海精密科学仪器有限公司)。盐酸维拉帕米(上海禾丰制药有限公司,批号:020701,2mL/支)。丙二醛、超氧化物歧化酶测定试剂盒(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产品)。 方法:实验于2004—06/2006—05在广西医科大学药理学教研室和化学教研室完成。①将心电图正常大鼠60只分性别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6组:假手术组,模型组,氯化两面针碱2,1,0.5mg/kg3个剂量组,阳性对照组,每组10只,雌雄各半。假手术组:穿线不结扎,90min后结束实验;其余50只大鼠: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缺血30min,再灌注60min。阳性对照组、不同剂量氯化两面针碱组、模型组:在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前10min经股静脉分别注射维拉帕米2mg/kg,氯化两面针碱2,1,0.5mg/kg,5mL/kg,等体积生理盐水。②再灌注的同时用标准肢体Ⅱ导联心电图连续监测,记录60min内各组心律失常类型、发生率及持续时间;并记录再灌注15min及60minST段的变化。③实验完毕,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心肌酶学指标。分别用硫代巴比妥酸法与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心肌组织丙二醛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④两组间计量和计数资料差异比较采用t检验和X^2检验。 主要观察指标:各组大鼠心律失常发生情况、心电图ST段抬高程度、血清心肌酶学指标变化和心肌组织丙二醛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比较。 结果:大鼠60只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大鼠心律失常及心电图ST段抬高程度变化:1和2mg/kg氯化两面针碱组大鼠心律失常出现的时间明显迟于模型组(P〈0.05,0.01)。1和2mg/kg氯化两面针碱组和阳性对照组大鼠心律失常持续时间明显短于模型组(P〈0.05~0.01),各类型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少于模型组(P〈0.01),再灌注15和60min时ST段抬高程度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0.01)。②血清心肌酶水平:模型组心肌缺血再灌注60min后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1),1和2mg/kg氯化两面针碱组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P〈0.05),且随氯化两面针碱剂量增加,下降幅度增加。阳性对照组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0.01)。③心肌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模型组心肌缺血再灌注60min后明显低于假手术组(P〈0.01);1和2mg/kg氯化两面针碱组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且随氯化两面针碱增加,上升幅度增加。④心肌组织丙二醛含量:模型组心肌缺血再灌注60min后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1)。1和2mg/kg氯化两面针碱组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且随氯化两面针碱增加,下降幅度增加;阳性对照组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 结论:①1和2mg/ks氯化两面针碱能降低心肌缺血再灌注大鼠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推迟心律失常的发生时间并缩短其持续时间,降低再灌注15和60min时ST段抬高程度;该作用效果与维拉帕米相当。②1和2mg/kg氯化两面针碱能减少心肌缺血再灌注大鼠心肌酶的释放,减轻氧自由基损伤程度,起到保护大鼠缺血再灌注心肌细胞损伤的作用,且该作用呈一定的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乌司他丁(UTI)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雄性 SD大鼠72只,体质量为200~250 g,10~12周龄,随机分三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和 UTI治疗组。其中模型组和 UTI治疗组均按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建立缺血再灌注模型,缺血时间为60 min。假手术组只行颈部手术,不行血管栓塞。UTI治疗组术后每日腹腔注射 UTI(10000 U/kg),对照组和假手术组每日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应用Petullo评分在缺血再灌注之后 d3、d7及 d14来评价3组大鼠神经功能,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在缺血再灌注之后 d3、d7及 d14检测3组大鼠白细胞介素-17(IL-17)的表达情况,观察 UTI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的神经功能及脑组织 IL-17的影响。【结果】与模型组相比,UTI治疗组 petullo评分在 d3(2.87±0.25)、d7(2.20±1.52)与 d14(2.00±0.50)时与模型组(d3:5.00±0.91、d7:4.87±0.62、d14:4.50±0.81)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UTI治疗组与模型组相比,IL-17表达明显降低,其中 d3、d7和 d14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UTI可能通过降低 IL-17表达减轻大鼠缺血再灌注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缺血后处理对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三组(n=10),建立四血管阻断全脑缺血模型。假手术组:单纯麻醉和手术操作,无缺血过程;缺血再灌注组:缺血10 min后再灌注;缺血后处理组:缺血10 min后以10 s再灌注/10 s阻断,共6个循环实现缺血后处理。再灌注后于第1天和第3天进行行为学观察;在72 h后进行病理学检测。结果 Morris水迷宫提示:再灌注后第1天,缺血再灌注组的平均上台时间(84.76±10.22)s较假手术组(27.08±7.52)s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84, P<0.05),缺血后处理组的平均上台时间(50.24±9.72)s明显少于缺血再灌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74, P<0.05)。再灌注后第3天,缺血再灌注组的上台时间(55.90±11.26)s仍明显长于缺血后处理组(29.22±5.82)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65, P<0.05)。72 h后病理学染色提示:缺血再灌注组和缺血后处理组海马CA1区存活神经元分别为假手术组的25.90%和64.60%。结论缺血后处理可以明显减少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元死亡,减轻行为学缺损,对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有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本实验对大鼠在体心再灌注模型上研究依那普利拉对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理。结果实验组心律失常明显减少(P<0.01)、血肾素活性(PRA)、血管紧张素Ⅱ(AgⅡ)明显降低(P<0.01),心肌丙二醛(MDA)降低(P<0.01),谷胱苷肽过氧化物酶(GSHpx)升高(P<0.05)。表明依那普利拉有防治再灌注心律失常作用,其机制与阻断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活性及影响脂质过氧化物代谢有关,其作用优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过程和相关机制及可溶性TNF-α受体I(sTNFRI)基凼的保护作用。方法预先给予携带sTNFRI基因的重组腺病毒后建立大鼠缺血再灌注模型,阻断肝左、中叶入肝血流60rain后分别再灌注1h、3h、6h、12h。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中肝酶学指标(AST、ALT),TBA法测定肝脏丙二醛(MDA)含量。大鼠肝脏组织切片HE染色后,行光镜检查,观察肝组织显微结构变化。结果AST、ALT和肝脏的组织形态学都显示模型组较假手术组大鼠有明显的肝脏损伤,其中以再灌注6h肝脏损伤最严重。肝组织MDA含量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1),于再灌注3h达到高峰。肝组织TNF-α的表达均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1),且于再灌注6h达到高峰。结论sTNFRI可增强抗氧化能力,降低MDA水平,抑制缺血再灌注大鼠体内氧化应激水平,对大鼠缺血再灌注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乙酰半胱氨酸对糖尿病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后导致的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5—09/2006—05在华中科技大学协和医院麻醉学实验室完成。纳入SD大鼠81只,先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糖尿病组(链尿佐菌素55mg/kg腹腔注射诱导,45只大鼠诱导成功36只,成模率80%)和正常对照组(36只)。以穿线结扎左冠脉制备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两组大鼠再分别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和乙酰半胱氨酸治疗组,每组12只。乙酰半胱氨酸给药组:100mg/kg(用蒸馏水配成50g/L的溶液)灌胃,2次/d,连续1周,手术前1h再腹腔注射乙酰半胱氨酸150mg/kg;其他各组给予等量的蒸馏水。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和免疫蛋白印迹分析法检测心肌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mRNA和蛋白的表达。原位末端标记法检测心肌凋亡细胞并计算凋亡指数。同时检测丙二醛含量和肌酸激酶同工酶活性。结果:去除诱导糖尿病模型失败的9只大鼠,最终有72只大鼠进入结果分析。①糖尿病与正常假手术组之间相比,丙二醛、肌酸激酶同工酶、凋亡指数、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砻缺血再灌注后,糖尿病和正常乙酰半胱氨酸治疗组丙二醛、肌酸激酶同工酶、凋亡指数、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均低于各自对应的缺血再灌注组(P〈0.01),高于各自假手术组(P〈0.01)。(固上述参数糖尿病缺血再灌注组高于正常缺血再灌注组(P〈0.01),糖尿病乙酰半胱氨酸干预组高于正常乙酰半胱氨酸干预组(P〈0.01)。结论:乙酰半胱氨酸可抑制缺血再灌注后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mRNA和蛋白的表达,减少缺血再灌注引起的糖尿病和非糖尿病大鼠心肌细胞凋亡,对缺血再灌注心肌有保护作用,但糖尿病组的疗效低于正常组。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缺血后处理联合肢体缺血后处理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 将80只SD大鼠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Ⅰ组)、缺血再灌注组(Ⅱ组)、近端缺血后处理组(Ⅲ组)、肢体远隔缺血后处理组(Ⅳ组)、联合处理组(Ⅴ组).采用线栓法制作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再灌注24h后测定各组大鼠神经行为学评分、脑梗死体积、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 各组大鼠脑梗死体积比值为0、(55.29±16.34)%、(36.07±14.76)%、(37.23±15.13)%和(21.15±10.92)%;与Ⅰ组相比,其余四组大鼠神经行为学评分、TNF-α水平及MDA含量均明显增高,SOD活性明显降低(均P<0.01);Ⅲ、Ⅳ、Ⅴ组SOD活性高于Ⅱ组,其余指标均低于Ⅱ组(均P<0.05);Ⅲ、Ⅳ组SOD活性低于Ⅴ组,其余指标均高于Ⅴ组(均P<0.05);Ⅲ组与Ⅳ组间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缺血后处理联合肢体缺血后处理能减轻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其效果优于单独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