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高血压左心室肥厚与肥厚型心肌病鉴别诊断中心电图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10月在我院就诊的高血压左心室肥厚患者32例为A组,并选取同期肥厚型心肌病患者32例为B组,均行心电图监测,比较2组12导联心电图Tp-e间期指标、心电图离散程度及T波倒置、Q波异常和ST-T段压低发生情况。结果 B组在aVR、aVF、Ⅱ及V6导联的Tp-e间期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QTd、QTmin及QTmax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Q波异常及非对称性深大倒置伴正向超射样T波发生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T波倒置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电图鉴别诊断高血压左心室肥厚与肥厚型心肌病具有较高的价值,通过Q波异常、非对称性深大倒置伴正向超射样T波、心电图离散程度及aVR、aVF、Ⅱ及V6导联的Tp-e间期进行判断,提高鉴别诊断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原发性肥厚型心肌病(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HCM)的心电图改变.方法 对超声心动确诊为原发性HCM的37例患者做心电图分析.结果 所有入选患者心电图均显示异常改变,其中最常见为ST-T改变81.08%;左心室肥大75.68%,其次为异常Q波24.32%,Ⅰ度房室阻滞及室性早搏各10.81%.结论 HCM心电图表现呈多样性,特异性不强,但敏感性高.对心电图呈此种改变的患者,应进一步行心脏超声检查确诊.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特征性改变及临床诊断意义。方法2003年1月-2008年5月聊城市人民医院分析40例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资料。结果心尖肥厚型心肌病合并心电图异常和超声心动图异常改变者40例(100%),其中伴胸前导联巨大倒置T波≥0.2my~1.0my以V3-V4最明显30例(75%):左胸V4-V6导联R波电压增高,且Rv4〉Rv5〉Rv6者28例(70%):ST段压低,以V3-V4最明显者30例(75%);超声心动图示心尖部肥厚达15mm或以上伴心尖部心腔狭小40例。结论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对心尖肥厚型心肌病具有早期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心电图(ECG)联合超声心动图(Echo)对诊断心尖肥厚型心肌病(AHCM)的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10月—2018年3月诊治的60例AHCM病人作为研究对象,设为病例组;另选取同期于我院健康体检者60例设为对照组.两组入院后均采取ECG及Echo检查,统计两组Echo检查结果(包括:左心室舒张末期内...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室壁厚度(left ventricular wall thickness,L VWT)、左室质量指数(left ventricular mass index,LVMI)、左室容积指数(left ventricular volume index,LVVI)与其诊断左室肥厚(left ventricular hypertrophy,LVH)常用五项心电图标准间的关系。方法对42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LVVI、LVWT及LVMI与其诊断LVH常用五项心电图标准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简单相关分析表明,多数心电图标准与LVVI、LVWT、LVMI呈轻、中度相关;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LVVI、LVMI主要与Romhit-Estes记分(RE记分)、Sokolow和Lyon指数(SL指数)有关,LVWT主要与SL指数有关。结论LVVI、LVMI主要与RE记分、SL指数。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肥厚型心肌病 (HCM )患者的左心室肥厚程度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 对 79例HCM患者分别行动态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检测 ,对照分析危险与非危险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左心室肥厚程度、左心室流出道梗阻与舒张功能情况。结果 危险与非危险性室性心律失常间的左心室壁厚度、左心室舒张功能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或0 .0 5 ) ,梗塞型的危险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多于非梗塞型 (χ2 =4.2 0 ,P <0 .0 5 )。结论 肥厚型心肌病危险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与左心室肥厚的程度及流出道梗阻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心尖肥厚型心肌病与典型肥厚型心肌病的临床及超声心动图特点。方法 2010年10月至2016年12月期间,选择在本院收治肥厚型心肌病患者45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患者15例,非梗阻典型肥厚型心肌病患者15例,梗阻典型肥厚型心肌病患者15例,分别为A组、B组和C组,对3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A组和C组患者年龄、发病年龄高于B组;A组患者IVS、LVPW低于B组和C组;A组患者LVDD显著低于C组,A组患者LAD低于C组;A组GNT、左心室高压高于B组和C组(P<0.05)。结论对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诊断可以采用超声心动图检查阳性及心电图胸导联上典型GNT。  相似文献   

8.
12导联心电图是评估肥厚型心肌病(H C)患者的一种传统方法,常被作为左心室(LV)肥厚程度的标志,后者又与猝死风险相关。为了确定心电图形态是否通过准确反映表型表现或预测临床预后而具有临床用途,对连续448例H C患者,研究心电图电压、形态与超声心动图检测的LV室壁厚度及临床预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体表心电图(ECG)与肥厚型心肌病(HCM)的关系,探讨肥厚型心肌病的心电图特点.方法对经临床及超声心动图检查确诊的62例HCM患者的ECG进行分析.结果ECG出现ST-T改变57例,占91.9%(57/62),ST段下移幅度与左室肥厚的厚度呈正相关(P<0.05),T波倒置宽度与深度变化和肥厚厚度无显著相关(P>0.05),ST段下移及病理性Q波出现的导联与肥厚发生部位无统计学意义(P>0.05).胸导T波倒置对预测心尖部肥厚型心肌病有价值.结论胸导T波倒置高度提示心尖部肥厚型心肌病,ECG对HCM的诊断具有早期预测意义.  相似文献   

10.
肥厚型心肌病(HCM)是一种少见的心肌疾病,其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易被误诊。笔者为了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对1969年1月~1997年12月间收入院的22例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及诊断标准 22例患者中男15例,女7例;年龄15~60(平均39.9±13)岁。病程4个月~17年。有明确家族史6例。梗阻性和非梗阻性各10例。心尖肥厚型2例。均符合1983年世界卫生组织(WHO)肥厚型心肌病的诊断标准[1],①超声心动图检查(UCG)室间隔厚度(IVS)≥15mm,IVS/PWT(左室后壁厚度)≥1.5,为非对称性室间隔肥厚,如有收缩期二尖瓣前叶前…  相似文献   

11.
目的应用斑点追踪成像(STI)技术评价肥厚型心肌病(HCM)病人的左心室整体和局部心肌收缩功能。方法选取室间隔中上段肥厚的HCM病人40例(HCM组)和健康对照者40例(对照组),测量并比较两组左心室各节段的纵向收缩期峰值应变、整体峰值纵向应变(GLPS)及其应变率(GLSRs)、达峰时间。结果与对照组相比,HCM组左心室各节段纵向收缩期峰值应变减低(t=2.00~9.32,P〈0.05),左心室GLPS和GLSRs也减低(t=17.75、4.23,P〈0.05)。结论STI能够准确评价HCM病人左心室心肌收缩功能。  相似文献   

12.
作者对50例高血压病和 14例肥厚性非梗阻型心肌病患者及36例正常人,经测定左室收缩和舒张的功能,结果发现:高血压病尚未发生左室肥厚者及肥厚性非梗阻型心肌病患者,其左室收缩功能正常,舒张功能下降;高血压病已发生左室肥厚者,则舒张及收缩功能均下降。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30例肥厚型心肌病患者进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结果表明:室性及房性心律失常常见,但严重室性及快速房性心律失常较扩张型心肌病发生率低。有晕厥史者10例,多发生于活动时,其中5例无室早发生,3例为单源偶发室早。有心功能不全者,左室肥厚者短阵室速发生率高。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10例心尖肥厚型心肌病(AHCM)及同年龄组20例正常人分别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同时对AHCM组进行心电图检查。结果表明:AHCM组心尖部明显增厚,平均15±2.3mm.EF、SV、CO、△T、PEP/LVET、V_E、V_A、V_A/V_E、D_C较正常对照组均有明显差异;AHCM组心电图特征是T波深倒,平均8.6±1.2mm,伴有S—T段压低。本研究旨在探讨AHCM的超声心动图和心电因特征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本文总结了24例肥厚性心肌病,对其肥厚的部位以及临床意义进行了初步的探讨。指出:①肥厚性心肌病根据心肌肥厚部位的不同,可以分成室间隔肥厚、心室中部肥厚和心尖肥厚三种不同亚型;②由于心肌肥厚部位的不同,三种亚型之间存在显著不同的临床表现、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特征;③梗阻型室间隔厚度与非梗阻型相比,无显著差异,但梗阻型心肌肥厚的范围可能较广;④二维超声心动图是确定心肌肥厚部位的重要手段和方法。  相似文献   

16.
超声心动图自动边缘检测(ABD)是无创性心功能声学定量的新技术。为了评价该技术在肥厚型心肌病者中的应用价值,本工作对一组肥厚范围较广和一组肥厚范围较局限的心肌病例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ABD能很好地反映肥厚型心肌病者的心功能状态;随着心肌肥厚的程度和范围增加,左房的排空和充盈功能明显下降,左室充盈功能也下降。  相似文献   

17.
对31例观察组,45例对照组按美国超声心动图检查标准测定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心肌质量和应力指数,结果表明:(1)心肌病组心肌质量(309.5±44.7g)较对照组(203.2±41.4g)显著增加(P<0.01);(2)左室充盈压,心肌病组(17.8±3.2mmHg)亦较对照组(12.2±2.9mmHg)增高(P<0.05)。与此相反,左室壁应力指数,心肌病组(133.7±31.5mmHg),低于对照组(190.6±39.8mmHg)(P<0.01)。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三维超声心动图(3DE)技术在诊断扩张型心肌病(DCM)中的实用性、准确性,并分析DCM左室重量(LVMASS)与左心功能的关系.方法:DCM组共39例,正常自愿组20例,均分别用二维超声心动图(2DE)、3DE测量LVMASS、左心功能,分别比较两组中2DE、3DE所得的LVMASS、左心功能;将3DE所测的LVMASS、左心功能作相关分析.结果:正常自愿组中2DE、3DE测量LVMASS、左心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CM组LVMASS及左室舒张、收缩末容积2DE、3DE所得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DE所得值有所低估,左心EF、SV的2DE、3DE各所得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DE所得LVMASS与左心功能EF呈负相关(r=-0.897).结论:3DE重建DCM左心室安全、准确、可行,能较准确地判断DCM的心肌重量、心功能.对心腔明显扩大变形者3DE测值有异于2DE,2DE可能低估测值.LVMASS与左心功能呈负相关,有效减少LVMASS可改善左心功能.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40例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心电图特点进行了分析,其中95%心电图不正常,常见的心电图异常为ST—T改变、异常Q波、左室肥厚、心律失常,心律失常中以传导阻滞为最多见。  相似文献   

20.
本文报告3例肥厚型心肌病(HCM)患者的MR所见与病理结果。发现HCM其室间隔及左室游离壁厚度远超过正常室壁外,收缩增厚比明显降低。2例心肌病变组织信号强度大部分高于正常心肌,T_2值延长。1例病变组织其信号强度增高呈灶状,并有块状低信号,T_2值短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