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唐兴俊  李虹  陈大勇 《西部医学》2012,24(10):1901-1902
目的探讨术中结肠镜在急性消化道大出血诊断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常规检查不能明确病因经内科综合治疗不能止血,需急诊剖腹探查的急性消化道大出血25例患者,在术中进行结肠镜检查,寻找出血原因和部位。结果 25例患者均成功地检出了出血部位和原因,其中小肠恶性肿瘤出血7例,小肠良性肿瘤出血5例,小肠溃疡、憩室等其他良性疾病10例,升结肠血管畸形1例,肝曲带蒂巨大息肉1例,溃疡性结肠炎1例。结论对不明原因的急性消化道大出血病人需急诊剖腹探查时,术中结肠镜的应用是一种操作简便,定性准确,病变检出率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管丽红 《当代医学》2013,(35):41-41
目的探讨小肠克罗恩病并发急性下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诊治方式、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于2010年8月-2011年8月收治的25例小肠克罗恩病并发急性下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5例患者手术治疗前均未能查明并发消化道出血的原因及出血部位,接受急诊剖腹探查、肠镜术中检查,可见典型铺路石病变,均通过肠管切除肠吻合术治疗及规范护理止血。结论当克罗恩病的病变部位在小肠时,就可能出现急性下消化道出血现象,高度重视病情,通过剖腹探查和肠镜的运用可及时、准确地了解病情并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3.
熊炬  陈雄  戈小虎 《新疆医学》2009,39(5):68-69
在消化道出血中,小肠出血约占9%,诊断较为困难。当常规检查包括胃镜、肠镜、选择性腹腔动脉造影、小肠X线钡餐不能诊断消化道出血的病因时我们称之为不明原因的消化道出血,近年来,有报道术中肠镜检查是诊断小肠出血较为有效的方法,2007年~2008年我科对10例经内科综合治疗后反复出血,经胃肠镜等相关检查不能明确病因的消化道出血患者,转我科行剖腹探查,术中结合内镜找出出血部位和病因,同时行相应手术治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探讨急性下消化道出血并失血性休克的诊治措施.目的 回顾性分析应用剖腹探查术结合术中肠镜检查对12例急性下消化道出血并失血性休克患者诊治的临床资料.结果 除1例患者死于DIC外,余患者明确了诊断,抢救成功.结论 对急性下消化道大出血的患者,支持治疗无效的情况下应积极手术,术中肠镜有助于明确诊断,急诊手术是处理出血最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小肠疾病合并消化道出血的诊断方法.方法 对经内科综合治疗不能止血而常规检查不能明确病因的小肠出血患者行外科剖腹探查术,并在术中进行内镜检查,寻找出血原因和部位.结果 19例均成功查出小肠出血部位和原因.结论 剖腹探查结合术中内镜检查是诊断术前不能确诊的小肠出血的简便、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提高对小肠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水平。方法 诊断性剖腹探查45例术中主要应用强光灯透照法、小肠镜检查和经小肠造口处放入纱布和外透照法。结果:45例均找到病灶,进行了相应的治疗。结论:采用目前常用的诊断技术难以确定出血部位时,剖腹探查术仍然是诊断治疗小肠出血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术中内镜诊治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2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术中内镜对于剖腹探查术诊治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价值。方法对2003~2009年桂林市第二人民医院因小肠出血不能确诊需剖腹探查的26例患者进行了术中内镜检查,并对出血原因进行分析和评估疗效。结果本组26例患者通过术中内镜检查全部明确出血原因和部位;术后26例未见再出血。结论在诊治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而行剖腹探查术时应配合术中内镜,可提高病变检出率,定位、定性准确,安全快速。  相似文献   

8.
梁国强  郑远航 《广东医学》2005,26(8):1085-1086
目的探讨全长型纤维结肠镜在小肠病变致原因不明急性下消化道大出血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术中应用Olympus CF-LB3B(全长型)纤维结肠镜检查小肠病变致原因不明急性下消化道大出血患者4例。结果末段回肠平滑肌肉瘤1例,行部分末段回肠切除;空肠血管畸形1例,行部分空肠切除;末段回肠溃疡出血1例,行部分回肠切除;克罗恩病1例,行保守治疗,除克罗恩病术后3个月内仍有少量下消化道出血,经内科治疗后追踪2年无复发外,均止血成功,无并发症,无死亡。结论术中应用全长型纤维结肠镜,在处理小肠病变致原因不明急性下消化道大出血中,定性定位准确,对手术方式的选择有决定性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小肠出血的原因、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小肠出血46例的临床资料。结果小肠出血原因中肿瘤占首位(19例),良、恶性肿瘤差异不明显,其他原因依次为炎性肠病(10例)、小肠憩室(7例)、血管病变(5例)及家族性肠息肉病(2例)。46例病人均经手术治疗,以肠段切除为主要手术方法。结论小肠气钡双重造影、选择性肠系膜血管造影为诊断小肠出血的主要手段,对常规检查难以确诊且又高度怀疑小肠出血的病人可采用剖腹探查及术中肠镜检查。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小肠出血的病因、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年1月-2007年6月期间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小肠出血30例的临床资料。结果小肠出血病因以小肠肿瘤和憩室为主,炎性息肉及血管病变少见。7例和6例患者经小肠气钡双重造影,B超与CT检查确诊,17例剖腹探查确诊。均采用手术治疗,30例随访1a以上均无复发。结论剖腹探查和术中内镜检查是诊断隐匿性小肠出血病因的重要手段,对短期内出血大、有休克表现及原因不明的反复出血应行诊断性剖腹探查,以免延误抢救时机。  相似文献   

11.
韩雨  姚磊 《中外医疗》2010,29(11):78-78
目的探讨术中胆道镜在小肠出血诊断中运用价值。方法对于经内科保守治疗无效的常规检查不能明确病因的消化道出血患者,行剖腹探查,并在术中行胆道镜检查以明确出血部位及原因。结果本组24例均明确出血部位及原因并进行了相应的手术。结论术中胆道镜对小肠出血是一种操作简单、安全、省时、检出率高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双气囊小肠镜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对82例经常规胃、肠镜检查不能明确出血病因行双气囊小肠镜检查,其中首次经口进镜34例,首次经肛进镜32例,16例患者接受双侧进镜检查,22例患者行剖腹探查.结果:82例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患者,经双气囊小肠镜检查或剖腹探查,69例明确病因,病因确诊率为84.15...  相似文献   

13.
急性下消化道大出血的外科急诊治疗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岑国浩 《中外医疗》2008,27(16):27-28
目的 探讨下消化道大出血的外科急诊治疗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7年至2007年我院收治13例急性下消化道大出血外科急诊治疗的病县例资料.结果 剖腹探查直接发现出血病变2例.结合术中肠镜发现出血部位和出血病变11例.术后自动出院1例,死亡1例.无手术后无再出血,无腹腔毒染发生.结论 急性下消化道大出血的外科急诊治疗难点在于出血病因复杂、出血部位难于确定.对各种检查,治疗方法的适用和可幸性必须有全面充分的认识和估计.其中术中肠镜是确定出血部位的有效辅助措施.  相似文献   

14.
空回肠出血诊断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空回肠出血的病因及诊断方法的选择。方法:33例空回肠出血患者分别行胃镜、结肠镜、全消化道钡餐、核素扫描、血管造影、剖腹探查及术中肠镜等单项或多项检查。手术及病检证实。结果:33例患者中,小肠肿瘤占13例(39.39%),以平滑肌瘤多见,小肠感染性疾病8例(24.24%),Meckel‘s憩室7例(21.21%),血管病变(包括血管瘤)3例(9.1%),其它2例(6.06%),其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消化道出血,黑便多见(42.42%),约1/3的患者伴有腹痛,以中度贫血为多见(48.48%).核素扫描检查7例,5例均发现小肠出血部位.经手术和病理检查证实均为Meckel‘s憩室;胃镜和/或结肠镜检查20例,5例提示小肠病变;剖腹探查6例,其中1例蓝色橡皮疱痣血管瘤、1例血管畸形、1例坏死性小肠炎,3例经术中肠镜发现1例副伤寒、1例空肠平滑肌瘤、1例肠道钩虫病。结论:空回肠出血以肿瘤为最常见病因,对不明原因的中度贫血伴黑便者应高度怀疑小肠病变,核素检查对诊断Meckel‘s憩室阳性率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空回肠出血的病因及诊断方法的选择。方法 :33例空回肠出血患者分别行胃镜、结肠镜、全消化道钡餐、核素扫描、血管造影、剖腹探查及术中肠镜等单项或多项检查 ,手术及病检证实。结果 :33例患者中 ,小肠肿瘤占 13例 (39 39% ) ,以平滑肌瘤多见 ,小肠感染性疾病 8例 (2 4 2 4% ) ,Meckel’s憩室 7例 (2 1 2 1% ) ,血管病变(包括血管瘤 ) 3例 (9 1% ) ,其它 2例 (6 0 6 % )。其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消化道出血 ,黑便多见 (4 2 42 % ) ,约 1/ 3的患者伴有腹痛 ,以中度贫血为多见 (4 8 48% )。核素扫描检查 7例 ,5例均发现小肠出血部位 ,经手术和病理检查证实均为Meckel’s憩室 ;胃镜和 /或结肠镜检查 2 0例 ,5例提示小肠病变 ;剖腹探查 6例 ,其中 1例蓝色橡皮疱痣血管瘤、1例血管畸形、1例坏死性小肠炎 ,3例经术中肠镜发现 1例副伤寒、1例空肠平滑肌瘤、1例肠道钩虫病。结论 :空回肠出血以肿瘤为最常见病因 ,对不明原因的中度贫血伴黑便者应高度怀疑小肠病变 ,核素检查对诊断Meckel’s憩室阳性率高。  相似文献   

16.
34例急性小肠出血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淳  王景枝 《中原医刊》2006,33(21):60-61
目的探讨急性小肠出血的诊断方法。方法对34例小肠出血病人分别采用X线钡餐检查,红细胞核素扫描(ECT),选择性肠系膜血管造影(DSA),术中肠镜检查,比较各种诊断方法对判断出血部位的优劣。结果对出血部位的定位阳性率:ECT为50%;DSA为66.7%;X线钡餐为37.5%。术前不能明确的10例病人,术中肠镜均明确出血部位(100%)。结论ECT和DSA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对术前辅助检查不能明确出血部位的病人,剖腹探查结合术中镜检查是确定出血部位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肠系膜上动脉造影及全长型纤维结肠镜在小肠病变致原因不明急性下消化道大出血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术前出血期间行选择性肠系膜上动脉造影,术中应用olympus CF-LB3B(全长型)纤维结肠镜检查小肠病变致原因不明急性下消化道大出血患者4例。结果末段回肠平滑肌肉瘤1例,行部分末段回肠切除,术后5年无复发;空肠溃疡并出血1例,行部分空肠切除术,术后2年无复发;空肠黏膜下小动脉瘤出血1例,行空肠部分切除,术后3年无复发;回肠黏膜下血管畸形出血1例,行部分回肠切除,术后4年无复发。4例术后均无并发症,无死亡。结论术前选择性肠系膜上动脉造影对小肠病变致原因不明急性下消化道大出血术前定位定性有确诊意义,对术中内镜检查有指导性作用。术中应用全长型纤维结肠镜对进一步准确定位定性及手术方式的选择有决定性意义。术前血管造影配合术中内镜检查可以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并发症,提高手术阳性率。  相似文献   

18.
刘涛  林凤琼  冯凯祥  邓莉 《西部医学》2008,20(5):980-981
目的评价剖腹探查术未发现小肠出血原因的患者术中行内窥镜检查的床诊断价值。方法18例多项常规检查阴性,但ECT(emission computerized tomography)提示小肠出血患者,行剖腹探查未发现病灶,于术中行内窥镜检查。结果18例不明原因小肠出血患者均检出阳性病灶,病因确诊率为100.0%。结论术中内窥镜检查是一种安全、可靠、有较高临床诊断价值的隐蔽性小肠出血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9.
急性小肠出血37例诊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小肠出血的原因、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86~2003年37例急性小肠出血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小肠出血原因中炎性肠病占首位(17例),其他原因依次为肿瘤(15例)、血管病变(5例)。37例病人中34例经手术治疗,以肠段切除为主要手术方法。结论小肠气钡双重造影、核素扫描及内窥镜为诊断小肠出血的主要手段,对常规检查难以确诊且又高度怀疑小肠出血的病人可采用剖腹探查。  相似文献   

20.
26例小肠出血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小肠出血的病因、诊断方法的选择及手术方式。方法 :对 1992~ 2 0 0 1年住院治疗 ,经手术确诊的 2 6例小肠出血的临床症状、病理、诊断方法、手术方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小肠出血以肿瘤最多 ,血管畸形占较高比例。选择性动脉造影、小肠气钡造影对肿瘤有较高检出率。结论 :如对反复慢性小量出血选用小肠气钡造影或核素扫描 ,对急性大出血选用动脉造影 ,对出血不能控制 ,不管是否发现病灶 ,均可进行剖腹探查 ,术中内镜可提高诊断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