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琦 《中国防痨杂志》2006,28(3):162-163
目的观察双水平正压通气呼吸机(BiPAP呼吸机)治疗肺结核合并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31例肺结核合并慢性呼吸衰竭为治疗组,20例为对照组。结果2组治疗后动脉血氧分压(PaO2)、血氧饱和度(SaaO2)明显上升,治疗组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比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呼吸困难明显减轻。结论用BiPAP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肺结核合并呼吸衰竭的疗效较好,可提高PaO2、降低PaCO2,预防肺性脑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气管内滴入不同布地奈德合剂联合经鼻持续气道正压(NCPAP)对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早期疗效差异。方法按纳入标准随机将RDS高危早产儿91例(预防RDS28例,诊断RDS治疗63例)分为观察组(气管内滴入沐舒坦-布地奈德混合剂)和对照组(气管内滴入固尔苏-布地奈德混合剂),均予NCPAP通气,比较预防病例RDS发生率和RDS治疗病例PaO2/FiO2改善情况。结果两组均无RDS新发病例;两组RDS病例治疗前及治疗后6、12 h PaO2/FiO2无差异(P0.05),治疗后1小时观察组比对照组低(P0.01)。结论两种布地奈德混合剂及早气管内滴入均能有效预防RDS、改善RDS肺功能,但观察组显效慢。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夏秋季花粉症临床症状特征,对比预防性治疗与非预防性治疗的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差异。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将确诊为花粉症且通过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skin prick test, SPT)以及血清特异性IgE(specific IgE,sIgE)检测明确为蒿属过敏患者随机分为预防组、对照组。花粉高峰期(8月15日至9月20日)前2周,预防组给予布地奈德鼻喷剂2次/d,连续2周,对照组未给予治疗;2周后两组均给予布地奈德鼻喷剂2次/d,依巴斯汀10 mg, 1次/d,孟鲁司特钠10 mg, 1次/d,连续治疗6周。每两周行花粉症症状(鼻部、眼耳咽部症状)评分、鼻结膜炎生活质量评分(RQLQ),记录不良反应。结果 共入组130例夏秋季花粉症患者,预防组65例、对照组65例,预防组第0、2、4、6周鼻部、眼耳咽部症状平均评分分别为9.32±3.00、5.31±2.80、3.68±2.80、1.54±2.20,低于对照组的症状评分10.17±3.60、5.85±3.80、4.55±3.90、2.86±3.00(F=5.406,P<0.05)。预防组自0周起每两周的RQLQ总体...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二甲胺四环素(MC)对偏头痛大鼠痛觉超敏行为、颈髓后角小胶质细胞及神经元激活的影响,探讨小胶质细胞在偏头痛大鼠模型中枢敏化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6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假手术组、生理盐水组(NS组)、新型致炎剂(IS)4d组(IS4组)、IS 7d组(IS7组)、IS/MC预防组、IS/NS预防组、NS/NS预防组、IS/MC治疗组、IS/NS治疗组、NS/NS治疗组。每组6只。采用Vonfrey纤维丝测定各组大鼠眶周痛觉阈值,免疫荧光染色测定颈髓后角小胶质细胞及神经元激活情况。结果硬脑膜给予IS第3天眶周痛觉阈值较NS组明显下降(P<0.01)。IS/MC预防组眶周痛觉阈值明显高于IS/NS预防组(P<0.01)。IS4组、IS7组小胶质细胞平均荧光密度值高于假手术组(P<0.01)。IS/MC预防组、IS/MC治疗组小胶质细胞平均荧光密度值分别低于IS/NS预防组、IS/NS治疗组(P<0.01)。IS/MC预防组C-fos平均荧光密度值明显低于IS/NS预防组(P<0.01)。结论在慢性硬脑膜炎症所致的中枢敏化过程中小胶质细胞可能仅在启动阶段起作用,对于痛觉超敏的维持无作用。MC能有效预防偏头痛大鼠模型痛觉超敏的发生,但对已存在的痛觉超敏无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氯吡格雷对脑梗死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探讨氯吡格雷预防和治疗脑梗死的药理学作用。方法:将48例临床和影像学确诊的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8例)和对照组(20例),治疗组服用氯吡格雷(75mg/d),对照组服用阿司匹林(100mg/d)。治疗前和用药2个月后分别进行超声检查观察肱动脉血流介导性扩张,同时测定血清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前列环素(PGI2)和vonWillebrand因子(vWF)水平。结果:用药前后治疗组和对照组血流介导的肱动脉内径变化率有显著差异(P<0.01);治疗组用药后ET和vWF水平明显下降(P<0.01),而NO和PGI2水平显著升高(P<0.01,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ET和vWF水平下降、PGI2水平增高更为显著(P<0.05)。结论:与阿司匹林100mg/d相比,氯吡格雷75mg/d能更有效地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和预防脑梗死。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照分析中西医方法预防骨科大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效果。方法中药治疗组给予自拟益气通络方口服,1剂/d,分早晚2次服。西医对照组给予低分子肝素钙腹壁皮下注射,4100U/次,2次/d。两组均进行功能锻炼和康复治疗,疗程2周。结果 DVT发生率比较,中药治疗组(3.33%)低于西药对照组(3.7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预防骨科大手术后DVT成均有较好效果,中药益气通络方较为安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槲皮素对肺动脉高压的预防及治疗作用。方法将成年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预防组、治疗组及对照组各10只。前三组采用野百合碱(MCT)诱导制作肺动脉高压模型,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制模后模型组及对照组予生理盐水2 mL/d灌胃,预防组制模同时、治疗组制模20 d予槲皮素100 mg/(kg.d)灌胃,均为20 d。干预后测定各组平均肺动脉压力(mPAP)、肺小动脉管壁厚度(WT)占动脉外径(ED)的百分比(WT%)及管壁面积(WA)占血管总面积的百分比(WA%);采用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法检测肺小动脉平滑肌细胞Bcl-2表达。结果与对照组、预防组和治疗组比较,模型组mPAP、WT%、WA%和Bcl-2%显著升高(P<0.05),Bcl-2的表达显著增多(P<0.05)。结论槲皮素对MCT诱导的大鼠肺动脉高压有预防和治疗作用,其机理可能是通过下调肺血管中小动脉平滑肌细胞Bcl-2表达,促进细胞凋亡,改善肺血管重构。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医务人员结核菌素试验(TST)强阳性者异烟肼联合利福平预防效果。方法选取医务人员658人,分别进行TST筛查结核病患者及强阳性人群,并对强阳性者行胸部X线检查,无异常者根据治疗意愿分组:预防组给予异烟肼,300 mg,1次/d,利福平450 mg,1次/d,疗程4个月;对照组无任何治疗。对两组人群随访10年。结果 1 658人中,阴性202人,阴性率30.70%;阳性456人,阳性率69.30%,其中强阳性125人,强阳性率为19.00%。筛查出肺结核病患者8人,结核病检出率1.22%。2随访3年内,预防组和对照组分别有2人和9人发病,发病率分别为3.39%(2/59)和15.52%(9/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5,P=0.025);3年内保护率为78.16%。3第4~6年内,预防组和对照组分别有1和2人发病,发病率分别为1.75%(1/57)和4.08%(2/49),无失访人数,两组发病率无统计学差异(χ2=0.52,P=0.89)。4第7~10年内,预防组和对照组均有1人发病,无失访人数。发病率1.79%(1/56)和2.13%(1/47),无差异性(χ2=0.02,P=0.55)。510年内预防组和对照组分别有4人和12人发病,无失访。10年内的发病率分别为6.78%(4/59)和20.69%(12/58),有统计学差异(χ2=4.79,P=0.03)。10年内保护率67.23%。6预防组有5人发生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8.47%(5/59),完成率100%。结论医务人员是结核病易感人群,TST强阳性者采用异烟肼联合利福平预防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安脑丸对心肝火旺型中风先兆证患者继发中风的预防效果。方法选择我院中医门诊2008年1月—2012年10月收治的心肝火旺型中风先兆证患者61例,随机分为预防组31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血脂康胶囊口服,2粒/次,2次/d,预防组患者加用安脑丸,3 g/次,2次/d;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8周,之后均单纯口服血脂康胶囊40个月。观察两组患者继发中风发病情况,治疗前后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易损斑块横截面积(VPA),中医症状积分(SS),血清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水平。结果对两组患者随访42个月,预防组继发中风发生率为9.7%,低于对照组的26.7%(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颈总动脉IMT、VPA,SS,血清TG、TC水平及治疗后血清TG、TC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预防组患者治疗后颈总动脉IMT、VPA,SS均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安脑丸可有效降低心肝火旺型中风先兆证患者继发中风发生率,减少颈总动脉IMT,缩小颈总动脉VPA,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但其无降脂效果,在应用时需配合使用降脂药物。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普拉梭菌(Faecalibacterium prausnitzii Fp)对2,4,6三硝基苯磺酸诱导的大鼠结肠炎的治疗效果,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60只Sprague-Dawley大鼠均分为健康对照组、结肠炎模型对照组、Fp预防治疗组、Fp上清液预防治疗组、Fp治疗组和Fp上清液治疗组.评估各组大鼠的疾病活动指数(DAI)、结肠组织学损伤、粪便短链脂肪酸丁酸的含量,检测外周血、脾内叉头状螺旋转录调节因子3(Foxp3)调节性T细胞(Treg)及血清促炎因子IL-17、IL-6的水平.所有数据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与结肠炎模型对照组比较,Fp预防治疗组、Fp上清液预防治疗组、Fp治疗组和Fp上清液治疗组的DAI评分显著降低,结肠组织学表现明显改善,且Fp预防治疗组优于Fp治疗组,Fp上清液预防治疗组优于Fp上清液治疗组.丁酸浓度在Fp预防治疗组为(3091.08士485.50)×10-6 mol/L,Fp上清液预防治疗组为(1714.64±351.25)× 10-6 mol/L,Fp治疗组为(2064.75±295.04)×10-6 mol/L,Fp上清液治疗组为(1089.13±321.23)×106 mol/L,Fp预防治疗组与其他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9.796,P<0.01).Fp上清液预防治疗组外周血Foxp3+Treg水平最高;Fp预防治疗组、Fp上清液预防治疗组脾细胞Foxp3+Treg水平明显高于其他各组.Fp预防治疗组、Fp上清液预防治疗组、Fp治疗组和Fp上清液治疗组大鼠血清IL-17、IL-6浓度较结肠炎模型对照组均明显降低.结论 Fp对炎症性肠病模型大鼠的肠道炎性反应修复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分泌丁酸盐,上调外周血和脾内的Foxp3+Treg水平,抑制促炎因子IL-17、IL-6分泌,重建Treg/Th17平衡来减轻局部肠道的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11.
Zhou Y  Yuan WJ 《中华内科杂志》2011,50(11):942-946
目的 探讨短期(2~7 d)大剂量(80 mg/d)他汀类药物对冠状动脉(冠脉)造影患者发生对比剂肾病(CIN)的预防作用.方法 以“statins/statin/HMG-CoA reductase inhibitor”、“contrast”和“nephropathy/nephrosis/nephrotoxicity/kidney failure”为关键词,查找1966年至2010年PubMed、Embase、ScienceDirect、Wiley InterScience、Scopus和Ovid数据库的RCT,无语言限制.2位评价者评价每一项研究的质量并提取数据.结果5项RCT共计1009例患者被纳入研究.按血肌酐(SCr)水平进行分层研究显示,慢性肾脏病(CKD)3 ~5期(GFR≤60 ml/min或SCr≥97.2 μmol/L)患者使用他汀类药物后CIN的发生率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6.5%比对照组7.2%,RR =0.89),且入选研究没有异质性(I2=0%,P=0.79);CKD 1 ~2期(GFR >60 ml/min)患者使用他汀类药物CIN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3.6%比对照组11.9%,RR =0.28),入选研究也无异质性(I2=0%,P =0.87).结论短期大剂量应用他汀类药物可预防CKD 1~2期冠脉造影患者CIN的发生,而对CKD 3~5期的患者无显著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格列吡嗪控释片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及药理作用。方法2017年3月—2018年3月间随机分组,对照组常规给予二甲双胍治疗,观察组给予格列吡嗪控释片治疗。结果观察组治疗后FPG(5.6±0.6)mmol/L、P2 hPG(8.4±0.7)mmol/L、HbA1c(7.1±0.7)%、TC(4.1±0.6)mmol/L、TG(2.0±0.5)mmol/L、LDL(2.1±0.3)mmol/L、有效率96.7%、不良反应3.3%、并发症占3.3%。对照组治疗后FPG(8.1±0.4)mmol/L、P2 hPG(10.6±1.6)mmol/L、HbA1c(10.3±2.6)%、TC(5.6±0.8)mmol/L、TG(2.5±0.2)mmol/L、LDL(3.0±0.3)mmol/L、有效率70.0%、不良反应20.0%、并发症占23.3%。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格列吡嗪控释片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有效率高,不良反应少,可在降血糖的同时,实现对血脂水平的控制,预防并发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3.
56例初发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实验组(实施胰岛素泵强化治疗,30例)、对照组(实施静脉滴注胰岛素治疗,26例)。结果实验组患者血糖达标时间[(2.46±0.56) d]、治疗后空腹血糖[(5.52±1.23) mmol/L]、餐后2h血糖[(8.26±1.32) mmol/L]低于对照组[(4.12±0.78) d、(6.65±1.36) mmol/L、(10.02±1.36) mmol/L],(P 0.05);实验组低血糖发生率(16.67%)低于对照组(38.46%),(P 0.05)。结论胰岛素泵强化有助于控制血糖水平,预防低血糖发生。  相似文献   

14.
我对PROGRESS试验的看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读了王文志[1] 的《科学的研究证据是临床工作的指南》和罗传铭等[2 ] 的译文《PROGRESS和HOPE———卒中预防的新视野》后感受很深 ,降压治疗是目前卒中一、二级预防最有效的手段 ,但不同的降压药效果有一定差别 ,笔者愿与同道共同探讨预防卒中降压药物的选择。PROGRESS试验[3] 是一项多中心 (包括中国 )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 ,入选在过去 5年内有过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TIA)史的患者 6 15 0例 ,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ACEI)培哚普利 (单药治疗组 ,4mg/d) (占 4 2 % )和培哚普利加吲哒帕胺(联合治疗组 ,2 5mg/d) (…  相似文献   

15.
A阿瘩阿尔采默氏病/病生学ll(2):90诊断11(3):140遗传学 11(5):254诊断11(5):236癌/治疗11(2):74预防和控制11(5〕:239病因学11 (6):250B白包病白蛋白/生理学1l(2〕:89白内障/预防和控制11(2)冶5包涵体,病毒11(4):封三病理学11(6):272C肠痴雌碎肠,小/生理学11(6):256痴呆,老年性/诊断11(6):257雌激素/药效学11(4):165摔死11(6):2兀O带胆低电淀动带状泡疹/诊断11(4):190胆走炎11(l):封三 囊疾病/诊断1l(s):封三胆固醇11(6):284低血压,直立性11(i):4 11(s):13‘治疗11(5):即9电外科学11(2):封三淀粉样变性/诊断11(s):140淀粉样蛋白11(5):234…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麝香保心丸对冠心病病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心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2月—2022年10月于山西省汾阳医院心内科进行规范治疗的冠心病PCI术后病人11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62例)与对照组(52例)。两组病人均接受冠心病二级预防的规范药物治疗,试验组在规范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麝香保心丸,连续治疗3个月。评估治疗前后两组病人的心功能及运动耐量,并采用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和西雅图心绞痛量表(SAQ)进行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治疗后,试验组最大公斤摄氧量(VO2/kgmax)、无氧阈时摄氧量(AT-VO2/kg)、无氧阈时代谢当量(AT-METs)、最大代谢当量(METsmax)、左室射血分数(LVEF)较对照组升高更明显,二氧化碳通气当量斜率(VE/VCO2-slope)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P<0.05)。治疗后,试验组SAQ中的躯体活动受限程度(PL)、心绞痛稳定状态(AS)、心绞痛发作情况(AF)、治疗满意程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前列地尔对老年冠心病患者PCI术后造影剂肾病(CIN)的预防作用。方法前瞻性入选天津市胸科医院心内科拟行PCI的老年冠心病患者3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前列地尔组150例,常规治疗组150例。其中前列地尔组给予20μg前列地尔+水化治疗,常规治疗组仅给予单纯水化治疗。观察2组患者PCI术前及术后3d血肌酐、肌酐清除率、尿素、β2微球蛋白、24h尿蛋白、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TNF-α、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的变化,并分析2组患者CIN发病情况,记录前列地尔组低血压不良事件。结果前列地尔组PCI术后CRP[(1.28±1.28)mg/L vs(1.66±1.72)mg/L]、IL-6[(136.42±43.76)ng/L vs(141.26±65.70)ng/L]、SOD[(2.05±1.48)mg/L vs(2.38±1.41)mg/L]、GPX[(6.46±2.32)μg/L vs(6.94±2.09)μg/L)]、24h尿蛋白[(189.55±87.56)mg vs(197.51±89.62)mg]、CIN发病率[(2.7%vs8.7%)]较常规治疗组明显降低,肌酐清除率[(97.75±27.20)ml/min vs(91.70±17.85)ml/min]较常规治疗组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PCI术后CRP、IL-6、SOD、GPX、24h尿蛋白较术前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2组术后肌酐清除率、血肌酐、尿素、β2微球蛋白、TNF-α水平较术前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前列地尔具有保护接受PCI术冠心病患者肾功能的作用,对CIN可能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60 mg/d与40 mg/d阿托伐他汀分别联合水化预防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造影剂肾病(CIN)的效果。方法:选取172例AMI患者随机分为高剂量组(88例)与低剂量组(84例),在常规PCI治疗基础上,高剂量组患者入院后至术后72 h口服阿托伐他汀60 mg/d,低剂量组口服阿托伐他汀40 mg/d,同时2组患者围术期均予静脉滴注生理盐水水化治疗,记录2组手术指标、治疗前、后生物学标志物及肾功能变化,比较2组CIN及临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2组患者造影剂用量、接触时间、水化量及冠状动脉旋磨比例、平均每例患者支架植入数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高剂量组术后3 d外周血血清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金属基质蛋白酶(MMP-9)较术前下降数值均显著高于低剂量组[(0.5±0.2)pg/mL vs(0.4±0.2)pg/mL,(7.8±2.4)mg/L vs(6.3±1.9)mg/L,(27.5±9.5)μg/L vs(23.7±7.7)μg/L,均(P0.05)]。高剂量组术后3 d血肌肝(Scr)、尿素氮(BUN)较术前升高数值及肾小球滤过率(e GFR)下降数值均显著低于低剂量组[(11.9±3.5)μmol/L vs(19.6±5.8)μmol/L,(1.5±0.5)mmol/L vs(2.4±0.7)mmol/L,(5.0±2.2)mL/(min·1.73m~2)vs(9.2±3.8)mL/(min·1.73m~2),均P0.05]。高剂量组术后CIN发生率、肾脏透析治疗比例均显著低于低剂量组[6.8%vs 16.7%,1.1%vs 8.3%,均P0.05]。结论:PCI围手术期口服阿托伐他汀联合常规水化能预防CIN的发生,60 mg/d的预防效果优于40 mg/d。  相似文献   

19.
枸杞多糖预防大鼠酒精性脂肪肝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枸杞多糖(LBP)预防大鼠酒精性脂肪肝(AFL)的效果,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125只Wister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用蒸馏水灌胃;5%LBP预防组和10%LBP预防组:LBP与乙醇同时灌胃,酒精组:单纯乙醇灌胃。比较4组大鼠:肝脏病理形态,血清ALT、AST、GGT,肝匀浆脂质过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还原型谷胱甘肽(GSH)、丙二醛(MDA)]以及过氧化氢(H2O2),肝细胞色素P4502E1(CYP2E1)基因及蛋白表达。结果10周时测定AST,5%和10%LBP预防组分别为(132.3±25.7)U/L和(127.5±29.1)U/L,GGT分别为(1.9±0.5)U/L和(1.8±0.7)U/L,酒精组AST为(245.7±32.1)U/L、GGT为(4.4±0.6)U/L,预防组与酒精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ALT预防组与酒精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周时测定GSH-PX活性,5%和10%LBP预防组分别为(13.5±1.4)U·mg 1·min-1和(13.6±1.5)U·mg1·min1,SOD活性分别为(206.7±13.2)U/L和(203.2±18.8)U/L,酒精组GSH-PX活性为(7.2±1.6)U·mg 1·min 1和SOD活性为(116.5±13.6)U/L,预防组与酒精组比较,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GSH含量,两预防组分别为(65.1±11.0)mg/g和(66.6±11.1)mg/g,酒精组为(30.5±10.7)mg/g,预防组与酒精组比较,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DA含量,两预防组分别为(5.1±0.3)nmol/mg和(5.1±0.4)nmol/mg,酒精组为(14.5±3.2)nmol/mg。H2O2两预防组分别为(135.4±23.5)mmol/g和(132.6±31.8)mmol/g,酒精组为(328.5±45.6)mmol/g,两预防组比酒精组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YP2E1基因表达,5周和10周两预防组分别为0.39±0.04,0.40±0.06和0.41±0.05,0.42±0.08,酒精组分别为0.74±0.05和1.02±0.08。蛋白表达水平两预防组分别为3.49±0.36,3.29±0.30和3.58±0.30,3.36±0.37,酒精组分别为5.63±0.44和7.90±0.26,两预防组比酒精组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预防组大鼠肝脏脂肪性病理变化明显轻于酒精组。结论LBP通过抑制CYP2E1基因及蛋白表达,减轻脂质过氧化反应,有效的预防AFL。  相似文献   

20.
《中华内科杂志》2003,42(6):372-372
据《美国医学会杂志》2 0 0 3年第 2 89卷第 19期报道 ,美国国家预防、检测、评估和治疗高血压联合委员会 (JNC)公布了第七次报告 ,为高血压预防和控制提供了新的指南 ,以下是关键信息 :(1)年龄≥ 5 0岁 ,收缩压≥ 14 0mmHg(1kPa =7.5mmHg)是最重要的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 (2 ) 5 5岁正常人 ,血压开始为 115 / 75mmHg,以后血压每增长 2 0 / 10mmHg ,90 %的人最终可能发展为高血压。 (3)收缩期血压 12 0~ 139mmHg或舒张期血压为 80~ 89mmHg的个体 ,应该被认为可能有高血压先兆 ,要提倡健康生活方式以预防心血管疾病。 (4 )对于多数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