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类风湿关节炎(尪痹)是一种以全身关节疼痛为主要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因病机尚未明确,目前认为主要与遗传、内分泌、环境等因素有关,治疗主要以缓解疼痛、对症支持为主。中医学将本病归属于“痹病”范畴,认为内因与外因共同作用导致本病的发生,风、寒、湿是其重要病因。中医针对病因病机,运用整体观念,辨证论治,对于本病的治疗具有一定优势。文章旨在基于“风胜湿”理论探讨风药在类风湿关节炎治疗中的应用,为临床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皮肤瘙痒症的中医药治疗近况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徐丽霞 《河南中医》2002,22(3):75-76
皮肤瘙痒症是指无原发皮损 ,仅有瘙痒感的一种皮肤病。中医文献称之为“风瘙痒”、“风痒”、“血风疮”和“痒风”等[1] 。由于搔抓可出现抓痕、结痂、色素沉着等继发性损害。为皮肤科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之一。近年来中医药治疗本病的临床报道很多 ,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现将近 5年有关文献做一总结如下。1 病因病机蒲正国[12 ] 认为瘙痒一证 ,根本之因在于风。风又有外风、内风之不同 ,外风有兼寒、热、湿之异内风又有血热、血燥、血虚、血瘀之别。王燕[2 ] 认为瘙痒症虽引起的原因不一 ,而营卫不和则为其内因。胡剑秋[3 ] 认为老年性皮肤…  相似文献   

3.
耳鼻咽喉结核常继其他结核病灶 ,尤其是肺结核而发生 ,病程发展较快 ,予后较差。中医在古代对本病就有类似描述。如《诸病源候论》曾言“尸咽者 ,谓腹内尸虫 ,上食人喉咽生疮。其状 ,或痒或痛 ,如甘之候” ,即为咽、喉结核之表现 ;又如《圣济总录》提出鼻结核乃“疳虫因得侵蚀 ,疮生鼻间”所致。根据本病病变表现、形态、程度等特点 ,中医对本病称之为“喉癣”、“甘”、“肺花疮”、“喉生鳞刺”、“鱼鳞风”等。现就中医对耳鼻咽喉结核病因病机及其证治的认识探讨如下。1 病因病机  中医认为本病的形成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是外因感…  相似文献   

4.
痹症是祖国医学论述有关运动系统疾患的统称。有关痹症的病因及病机,在二千多年前的《内经》及历代医籍中均有记述,认为本病主要是由于先天禀受不足,或后天体弱,致气血亏损而导致机体抵抗力减弱(内因),复因劳倦或调护不慎,受风、寒、湿病邪(外因)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古医籍中"风瘙痒""痒风""瘾疹""血风疮"症状描述和病机的查阅和分析,探究老年性皮肤瘙痒症可能的中医病名及其演变和发展,认为中医"风瘙痒""痒风""瘾疹""血风疮"病名内涵广泛。将中医"风瘙痒""痒风""风行身体如虫行候"作为老年性皮肤瘙痒症的中医病名,有利于推动中医药在老年性皮肤瘙痒症病因病机及治疗方面的研究,提高中医药防治老年性皮肤瘙痒症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瘙痒是皮肤病中最常见、最主要的一个自觉症状,常伴有皮肤干燥、粗糙、脱屑,并出现抓痕、表皮剥脱、血痂和皮肤肥厚等继发性损害。中医称之为“风瘙痒”、“痒风”等,病因多责之风邪,其次与湿、热、寒、毒、虫、血虚、血瘀等有关。常见证型有风(湿)热浸淫、风寒外袭、血虚风燥、血热风盛、肝肾阴虚等。笔认为,本病的发生与迁延难愈与气虚有关,现将运用补气法治疗瘙痒的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老年性皮肤瘙痒症为临床常见的一种老年性皮肤病。近年来 ,中医药在治疗本病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展 ,现将有关中医药治疗本病的文献资料归纳综述如下 :1 病因病机研究根据现今有关文献资料的记载 ,多数学者认为本病的病因分为内因与外因。内因多与气血相关 ,外因常与风邪相关。老年人气血虚弱 ,精血不足 ,血虚生风 ,风胜则燥 ,燥则肌肤失于濡养 ;或风热、风寒、湿热之邪蕴于肌肤 ,不得疏泄而导致瘙痒不止。周克明[1] 从现代医学角度来看 ,认为此病常与内分泌失调、性激素水平低下、皮脂腺及汗腺分泌机能减退 ,皮肤干燥 ,退行性萎缩等因素有…  相似文献   

8.
结节性痒疹是以结节为典型皮损,剧烈瘙痒为主要症状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中医认为此病主要与风、湿、热、虫毒等相关,中医外科名家艾儒棣教授善从“湿热生虫”理论辨治该病,认为其病机为脾虚湿蕴,外感风邪或蚊虫叮咬,风毒湿邪胶结,郁而化热,湿热内生,化而为虫,治以健脾除湿、杀虫止痒,方选四君子汤合杀虫方加减。文章通过对艾儒棣教授基于“湿热生虫”理论论治结节性痒疹的经验介绍,以期为临床治疗结节性痒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祖国医籍对荨麻疹早有论述,《内经》中的“痤疿”、“痒疮”即包括此病;《金匮要略》称之为“瘾疹”;《医宗金鉴》称之为“(?)(疒雷)风”。俗称痒疹或“鬼风疙瘩”。中医认为外受六淫之邪,内因在气血失调而致病。对顽固性荨麻疹颇为难治。本人用麻浮乌蛇解毒汤加减配合外用洗药治疗收到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10.
<正>《伤寒杂病论》为东汉张仲景所著,是治疗外感病及内科杂病的一部著作,以六经、脏腑辨证为诊疗手段治疗疾病。但笔者经过多年研究认为学习《伤寒杂病论》六经、脏腑辨证对治疗皮肤科疾病也有重要指导作用。皮肤疾病的发生有内因、外因之别。中医认为外因多由风邪入中所引发,大多数皮肤科疾病都具有瘙痒症状,故有"无凤不作痒"之说。皮肤为外邪侵入人体之门户,外邪入中,  相似文献   

11.
皮肤瘙痒症是一种自觉瘙痒而临床上无原发损害的皮肤病,是一种常见的皮肤多发病,病因尚不明了,多认为与某些疾病有关,如糖尿病、肝病、肾病等;同时还与一些外界因素刺激有关,如寒冷、温热、化纤织物等。本病属于中医学“痒风”、“风瘙痒”、“血风疮”等范畴,其病多因血虚风燥,肌肤失养,或因风湿蕴于肌肤,不得疏泄而诱发。临床常见证型有湿热型、血虚风燥型。此病病情顽固,常反复发作,治疗较为棘手。笔者用肿节风注射液配合常规疗法治疗顽固性皮肤瘙痒症103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朱仁康辨证治疗皮肤湿疹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先师朱仁康,我国著名中医皮外科专家。自幼师从江南名医章治康先生,学术上主张中西医汇通。朱老省疾问病,疗效卓著,尤其在湿疹的治疗方面,自成体系,独树一帜。1病因病机湿疹的发病,朱老非常重视内在因素,他常说:“内因、外因互相关联,不能截然分开,而以内因为主。”朱老认为,湿疹的病因不外乎风、湿、热三邪,但有内、外之分。内风、内湿、内热系由脏腑气血功能失调所生,为发病的基础,内风的产生多责之于肝,内湿的产生多责之于脾....  相似文献   

13.
一、文献记载中医历代文献对痿症的病因、病机的描述,大致可分为三个方面,即内因、外因和内因兼外因。如《素问·痿论》云:“故阳明虚则宗筋纵,带脉不引,故足痿不用也”,此内因之为病。如《素问·生气通天论》云:“因于湿,首  相似文献   

14.
类风湿性关节炎与血瘀证关系探讨   总被引:21,自引:3,他引:18  
类风湿性关节炎 (Rheumatoid Arthritis,RA) ,属于中医痹证范畴 ,与“历节”、“顽痹”、“骨痹”等相似 ,以肢体关节、肌肉筋骨等处病变为主 ,是目前临床上的疑难病。由于本病的病程长 ,反复发作 ,迁延难愈 ,日久入血入络而见瘀血。清代王清任在《医林改错》中指出“痹证有瘀血”。1 血瘀与 RA发病的关系RA病因与发病机理尚未明了 ,中医认为素体虚弱 ,正气不足 ,腠里不密 ,卫外不顾是其内因 ;外因则为感受风、寒、湿、热之邪 ,阻遏经络、肌肉、关节之间 ,使气血运行不畅所致。《杂病源流犀烛 .诸痹源流》曰 :“痹者 ,闭也 ,三气杂至 ,…  相似文献   

15.
张山雷治疗中风的脉因证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辉 《辽宁中医杂志》2003,30(10):786-786
张寿颐 ,字山雷 (1873— 1934) ,江苏嘉定县人 ,近代著名中医药学家 ,教育家。著书 15种 ,各具特色 ,继承中有发扬 ,整理中见提高 ,临证擅长中风诊治 ,著有《重订中风诠》一书 ,对现代医学中所说“急性脑血管病”的诊治 ,在理论上和实践上均有重大建树 ,对后世治疗中风有重要影响。1 对风病病因的认识先生考证风病源流 ,认为风病病因以外因内因为两大纲。但中风一名含义甚广 ,导致一些医者茫昧其间。将内因之风与外因之风混为一谈 ,遣方之际 ,药不对证 ,虚虚实实 ,贻误病情 ,汉唐时期关于中风的文献记载有《甲乙经》《难经》《伤寒论》《巢…  相似文献   

16.
蛇床子散治疗阴痒123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妇女外阴及阴中瘙痒甚或痒疼难忍,波及肛门周围,坐卧不宁或伴有带下增多者称“阴痒”,又称“阴门瘙痒”。此一病名首见于《肘后备急方》,《诸病源候论》中对之最早较详细地作了描述,认为妇人阴痒是虫食所为,“其虫作势,微则痒,重者乃痛”,并指出其病机是“肾荣于阴器,肾气虚,……虚则为风邪所乘,邪客腠理,而正气不泄,邪正相干,在于皮肤故痒”。 本病是妇科常见病,多发病,严重者可影响妇女的身心健康和工作,给患者带来一些难言之苦。十几年来,我用蛇床子散(原方载1979年版《中医妇科学》)加味治疗阴痒患者123例,取得较为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从肝论治类风湿性关节炎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医认为类风湿性关节炎(RA)相当于痹证范畴。中医痹证病因可分为外因、内因,风寒湿邪是外因,肝失候外是内因,外因是痹证条件,内因是痹证关键,外因通过内因起致病作用。正如:“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灵枢·师传》曰:“肝者主为将,使之以候外。”其意指:肝主疏泄,尚涵敷布阳和之气,以温分肉,肥腠理,司开和以抵御外邪。“肝为风脏”,“风气通乎于肝”,“风为百病之长”,肝失候外,卫阳失布,外邪风寒湿入侵形成痹证。“直接深入其所主的筋骨肌肉,或直接危及脏腑,引起筋痹,骨痹,肌痹或肝痹、肾痹、脾痹”。其中筋痹、肝痹与今RA极相似…  相似文献   

18.
王海燕 《中医杂志》1998,39(6):380-381
中医把人类致病因素分为三种原因,即“内因”、“外因”、“不内外因”。陈无择《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引申《金匮要略方论》“千般疢难,不越三条,”以六淫(风、寒、暑、湿、燥、火)为外因,“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为内因;饥饱、劳倦、跌扑、压溺及虫兽所伤等为“不内外因”。这三种原因都与人体疾病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无论七情内伤、六淫外感或不内外因中的某一种或多种原因侵害人体并超越了其承受能力,均可使人阴阳失调,气血不和,经脉瘀阻,以致脏腑功能紊乱而使疾病发生。人类要生存和健康长寿,每时每刻都要与这些不利因素作斗争。人届中年更要注意防止“三因”致病,方能健康长寿。  相似文献   

19.
瘙痒性皮肤病从肝论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龙  吴军  崔霞 《山东中医杂志》2001,20(7):436-438
瘙痒是诸多皮肤病症状中的一种常见自觉症状,也是皮肤病患者感觉最痛苦的症状之一。《素问·至真要大论》指出“诸痛痒疮,皆属于心”,主张从心治痒。《中医皮肤科学》将瘙痒分为风瘁、湿痒、热痒、燥痒、虫痒五大类,徐宜厚[1]将瘙痒分为风、湿、热、燥、虫、毒、食、瘀、酒、虚十大类,皆主张从病因病机治疗癌痒。笔者在学习过程中逐渐认识到五脏皆使人痒,尤以肝为重,论述如下。1清疏肝经凤热法 厅为风木之脏,主升主动,正气属风,风性主动,木性升发,同气易于相求,素体肝经火旺之人,易于外感风热,内外相引而发病。症见头面…  相似文献   

20.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即面瘫 ,祖国医学称为“口眼歪斜”、“口口呙”、“口僻” ,俗称“吊线风” ,是临床多发病 ,任何年龄均可发生 ,但以青壮年多见 ,春冬两季发病较高。1 病因病机中医认为多由外因感受风寒 ,内因人体正气不足 ,脉络空虚 ,风邪挟痰乘虚入中面部脉络 ,致使气血闭阻 ,筋脉失养 ,经筋弛缓不收 ,而发生口眼歪斜。因此 ,其形成以虚、风、痰、瘀四者为病理基础 ,正气虚为病之本 ,风、痰、瘀为病之标 ,祛风化痰、活血通络、补虚益气为治疗本病的基本大法。2 诊断要点主要症状为突然一侧面肌瘫痪 ,眼睑不能闭合 ,流泪 ,面部表情动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