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视频脑电图(VEEG)对小儿癫痫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02例临床拟诊为癫痫患儿进行4~8h视频脑电图监测,其中包括清醒、睡眠期记录;分析临床发作和异常放电的关系,异常放电出现的时相。结果监测到临床发作并且同步异常放电者23例,仅发作间期癫痫样放电者53例,两者共76例(76/102,74.51%)结合病史确定为癫痫,其中局灶性52例(52/76,68.42%),睡眠中出现55例(55/76,72.37%)。10例(10/102,9.80%)临床发作但无同步异常放电,判定为非癫性发作。结论视频脑电图可提高儿童癫痫诊断的正确率,有助于癫痫的定位,部分剥夺睡眠有助于癫痫样放电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2.
用便携式磁带记录,对240例儿童发作性疾病进行24h脑电图监测。结果表明,此法对儿童癫痫和可疑癫痫的脑电图异常放电检出率比常规脑电图高;儿童癫痫在睡眠监测中比可疑癫痫更易出现异常放电,并以NREMⅠ、Ⅱ期最常见;异常放电部位多见于额和前颞,临床发作类型与异常放电类型也存在着一定的关系。癫痫组135例AEEG期57例有临床发作,其中43例发作时无异常放电即排除癫痫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24h动态脑电图在儿童癫痫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02年2月至2004年10月在我院儿科病房和门诊就诊的具有发作性症状病例149例,其中拟诊癫痫52例,非癫痫性发作性疾病97例,全部病例作常规脑电图(EEG)和24h动态脑电图(AEEG)检查.结果拟诊癫痫52例,经24h动态脑电图监测,结合其临床表现,确诊为癫痫40例;而非癫痫性发作性疾病97例,经24h动态脑电图监测,并结合其临床表现,90例被除外癫痫.结论 24h动态脑电图对儿童发作性疾病,尤其是癫痫与非癫痫性发作性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同时24h动态脑电图还可揭示癫痫灶的起源,有助于癫痫和癫痫综合征的分类,为正确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常规和自然睡眠脑电图对癫癎诊断的差异与价值。方法:对165例临床诊断癫癎的儿童进行常规脑电图和习惯性白天睡眠及夜间睡眠脑电图检查,并对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常规脑电图描记出现癫癎样放电36例(21.82%)中,在自然睡眠描记时全部出现异常,常规描记正常范围脑电图129例(78.18%)中,在自然睡眠时81例(62.79%)出现异常。结论:常规合并自然睡眠视频脑电图对儿童癫癎诊断,临床发作类型有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198例发作性疾病24h动态脑电图(AEEG),以评估其对发作性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98例常规脑电图(REEO)无癎样放电,临床上又高度可疑为癫癎发作的发作性疾病患者行AEEG检查。结果:198例发作性疾病患者中,AEEG的异常程度与年龄呈负相关;198例中共112例确定有癎样放电(52.94%),48例有非特异性异常(24.24%),其中34例根据临床表现为强直—阵挛发作,行AEEG监测29例出现癎样放电(85.29%),较其他类型异常率高。结论:AEEG对发作性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较高的临床价值,检出阳性率与年龄、发作类型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儿童植物神经发作性疾病与癫样异常放电的关系。方法:对167例临床诊断为植物神经性发作儿童的24h动态脑电图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监测到69例患儿临床发作,样放电(棘波、尖波、棘慢、尖慢波综合)11例,间期6例,样放电率为10.2%,腹痛性发作样放电率较高(X2=9.35,P<0.01)。结论:24h动态脑电图监测对儿童植物神经性发作诊断和鉴别诊断有着非常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儿童癫(癎)与睡眠的关系.方法:对98例可疑或临床诊断的儿童癫(癎)的睡眠脑电图进行分析及临床随访.结果:正常22例,异常76例,异常率77.5%(广泛性异常10例,局限性异常66例).结论:睡眠脑电图可提高儿童癫(癎)的阳性率,对其诊断、分型、临床随访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儿童癫与睡眠的关系。方法:对98例可疑或临床诊断的儿童癫的睡眠脑电图进行分析及临床随访。结果:正常22例,异常76例,异常率77.5%(广泛性异常10例,局限性异常66例)。结论:睡眠脑电图可提高儿童癫的阳性率,对其诊断、分型、临床随访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剥夺睡眠脑电图在小儿癫痫中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剥夺睡眠脑电图和常规脑电图在小儿癫痫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92例临床初步诊断癫痫的患儿进行常规脑电图检查和剥夺睡眠诱发脑电图检查.比较二种方法的异常率和痫样放电检出率.结果:常规脑电图异常率(69/92)75%,剥夺睡眠脑电图异常率(79/92)86%,两者比较无显著差异(x2=3.45,P>0.05).在痫样放电检出率方面,常规脑电图检出率(38/92)41.3%,剥夺睡眠脑电图检出率(70/92)76.09%,两者比较有显著差异(x2=22.96,P<0.01).在临床发作类型方面,应用剥夺睡眠脑电图使复杂部分性发作、失神发作痫性检出率达100%.结论剥夺睡眠脑电图在小儿癫痫的诊断中,优于常规脑电图,可以明显提高精神运动性发作,睡眠相关性癫痫的痫样放电检出率,是目前公认的具有重要价值,最简便易行的检测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0.
癫是儿科常见的疾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易与一些非癫性的发作性症状相混淆。EEG描记到性波对癫的诊断最有价值,但有部分癫病人发作不频繁,EEG描记不易捕捉到发作期,而发作间期又无异常放电,给临床诊断带来困难。我们于2002年3月至2007年1月共诊断143例发作间期EEG正常的癫病例并进行了视频脑电图(V-EEG)监测,现报告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临床资料近5年中我科共诊治发作性疾病1106例,其中143例临床诊断为癫而发作间期EEG正常。143例中男79例,女64例;年龄3个月至16岁。其中52例V-EEG监测到一次或一次以上的临床发作且同步EEG异常而确诊,91例未监测到发作而根据临床表现及抗癫治疗有效作出临床诊断。1.2脑电检查方法采用美国Necolet脑电生理仪,参考国际10-20系统安放12个头皮电极,将EEG数据及同步录像信号存于计算机硬盘中。所有患者均记录清醒、睁闭眼反应(不能合作者被动闭眼)及自然睡眠状态的脑电及录像资料,记录时间16~24h,至少包括一个完整的清醒睡眠周期。主要分析发作间期及发作期的样放电表现。注意除外心电、拍打、肢体活动、电极接触不良等导致的伪差波。1.3...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抽动障碍的视频脑电图(V—EEG)异常率及痫样放电的临床意义。方法:对588例抽动障碍患者进行V—EEG检查并分析其波形特征。结果:该组抽动障碍患儿V-EEG中,正常范围EEG575例,占97.8%,异常EEG(棘尖波发放)13例,占2.2%。结论:抽动障碍患儿的V-EEG异常率并不高,而其中明确与癫痫相关的痫样放电更是少数;抽动障碍患儿中的痫样放电很可能属于正常非癫痫人群中极少数人所具有的临床下放电的情况。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儿童睡眠中癫痫性电持续状态(ESES)的临床、脑电图(EEG)、神经心理障碍的特点及对治疗的反应。方法:对36例ESES患儿进行V—EEG监测,随访观察临床、EEG、神经心理障碍的情况以及治疗效果。结果:36例中27例(75oA)经治疗临床发作完全控制或明显减少,EEG上ES—ES消失。22例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甲基泼尼松龙冲击治疗中的17例(77%)在临床发作改善和抑制痫样放电方面都有良好的疗效。32例神经心理障碍患儿26例(81%)经治疗后有明显改善。结论:ESES是一种特殊的EEG现象,非快速眼动(NREM)睡眠期持续放电是神经心理障碍的主要原因。抗癫痫治疗除控制其临床癫痫发作外,还必须及早消除EEG痫样放电持续状态。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大剂量泼尼松(prednisone)治疗婴儿痉挛(infantile spasms。IS)前后脑电图(EEG)变化的特点。方法:采用大剂量泼尼松治疗13例IS患儿并对其进行开放自身对照性研究,分别于治疗前、治疗2周、疗程结束(7周)及随访6个月时进行视频脑电圈(V-EEG)监测及痉挛发作评估,并分析其治疗前后各时段EEG变化的特点及临床疗效与EEG高度失律型波消失闻的关系.缩果;13例患儿在应用大剂量泼尼松治疗前发作闻期EEG均出现商魔失律现象.伴有成绞性或单次痉挛发作,且可见发作期特征性图形。治疗后,13例患儿EEG均有不同程度改蒋,虽完全缓解戒部分缓解’,在治疗2周和7周时高度失律完全缓解率均为62%(8/13),同期癌颦发作完全控制率分别为69%(9/13)和77%(10/13);有10例完成6个月随访,其中5例EEG星完金缓解。其余5例EEG高度失律与治疗前相仿,此5例为复发或治疗无效的瘸例;并对晃发作和宥发作患儿的勘粥高度失律背泰缓解或未消失率比较,在治疗2周时两者比较差异晃统计举意义(P>0。05),而治疗7周时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EG是评估临床疗效的重翼指标;大剂量泼尼松治疗IS既可在短期内快速消除高度失律。也可有效控制痉挛发作。但其是番可长期改善IS患儿的EEG及控制痉章发作俺扩大样本进一步研究及随访。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儿童癫(癎)(EP)与睡眠的关系.方法:对105例可疑或临床诊断的儿童EP的睡眠脑电图(EEG)进行分析及临床随访.结果:正常27例,异常78例,异常率74.3%(广泛性异常11例,局限性异常67例).讨论:睡眠EEG可提高儿童EP的阳性率,对其诊断、分型、临床随访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伴中央中颞区棘波的儿童良性癫痫(BECT)长期控制中发作间期单光子发射断层扫描(SPECT)异常灌注灶恢复情况和V—EEG的变化。方法:观察25例BECT患儿经抗癫痫药治疗前后发作间期SPECT显像与长程EEG及影像学的变化。结果:控制发作时间平均30个月,用药前后SPECT、两次比较:用药后SPECT正常增加10例(67%,P〈0.05);低灌注减少1例(33%)和高灌注减少9例(53%),单灶减少9例(64%),多灶减少1例(17%)。EEG比较:用药后正常增加7例(28%,7/25;P〈0.05),CT和(或)MRI检查均无异常。结论:抗癫痫药物可改善BECT的异常灌注灶和减少痫样放电,部分异常灌注灶经治疗可修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分析重症儿童手足口病(HFMD)不同病情阶段视频脑电图(VEEG)的特征。方法:对48例重症HFMD患儿的VEEG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发展期,48例患儿VEEG均有异常,异常度与脑炎改变基本符合,与临床表现不完全一致,一般以背景慢波及额颞区的放电为主要特征,重度VEEG异常者变化各异;好转期大多数患儿背景逐渐恢复,浅睡期额颞区出现散在的尖(棘),尖慢(棘慢)波;康复期重度VEEG异常恢复慢,残留局灶或多灶性放电及背景慢波。结论:掌握HFMD不同病情阶段的VEEG特征,对病情的治疗、康复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Lennox—Gastaut综合征(LGS)的动态脑电图(AEEG)监测的作用。方法:对2002年10月-2007年10月经临床诊断和AEEG监测的28例LGS进行总结。结果:常规脑电图(REEG)正常8例(25.0%),异常20例(75.0%),临床发作4例。AEEG28例(100%)出现全导暴发高幅1.5—2.5Hz慢棘慢复合波,尖慢复合波,多棘慢复合波。清醒期2例(7.1%),睡眠期22例(78.6%),清醒期、睡眠期均有4例(14.3%)。临床发作16例(57.1%)。12例睡眠期出现双侧10~12Hz高幅快波节律。AEEG与REEG异常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发作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AEEG清醒期与睡眠期异常率相比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LGS综合征具有特定的脑电图表现,是构成综合征诊断的必要条件之一,睡眠中有10—12Hz快波节律,通常提示该病。进行睡眠中脑电图描记是必要的。而AEEG延长了描记时间,弥补了REEG的不足。并通过自然睡眠诱发提高了癫痫的阳性检出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视频脑电图(V—EEG)监测在癫痫患者停药过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经停药后3年以上无癫痫发作的患者139例进行24hV—EEG监测观察其脑电图变化与临床症状之间的关系,并随访4-5年。结果:本组139例患者中接受单药治疗97例,两种药物联合治疗20例,3种药物联合治疗22例,治疗中均无临床癫痫发作。V—EEG监测发现有痫样放电39例(28.1%)。在此39例痼样放电患者中,活动性痫样发作史〈6个月8例、7~12个月9例、〉12个月22例。癫痫样放电出现时间:清醒期6例(15.4%),睡眠期30例(76.9%),清醒期与睡眠期均有痫样放电3例(7.7%),睡眠期痢样放电发生率明显高于清醒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在随后的3~4年随访期中,39例脑电图异常者继续口服抗癫痫药物,停药后9例复发,复发率为23.1%;100例脑电图正常者,49例病人坚持继续服药,停药后2例复发,复发率为4.1%;另51例患者逐渐减停抗癫痫药,停药后8例复发,复发率为10.0%,明显低于脑电图异常者(P〈0.05)。结论:VEEG的监测结果可以用来指导3年无发作癫痫患者是否适合停药,可作为评价药物疗效及选择停药时机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