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7 毫秒
1.
何雄斌  杨晓文  崔明 《西南国防医药》2009,19(11):1099-1101
目的:评价皮瓣铆钉缝合加粗大引流管持续负压吸引预防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皮下积液与皮瓣坏死的效果。方法: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应用皮瓣铆钉缝合加腋下置粗大引流管178例,观察皮下积液与皮瓣坏死的发生率,并与前期150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常规缝合加压包扎的皮下积液和皮瓣坏死的发生率相比较。结果:应用皮瓣铆钉缝合加粗大引流管负压吸引的178例患者皮下积液发生率2.81%,皮瓣坏死发生率6.17%;常规缝合的150例皮下积液发生率10.67%,皮瓣坏死发生率22.67%,两组的皮下积液和皮瓣坏死发生率差异显著(P〈0.01)。结论:皮瓣铆钉缝合加粗大引流管持续负压吸引可有效预防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皮下积液和皮瓣坏死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单管和双管引流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皮下积液形成与转归的影响。方法将89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分为两组,腋窝单管引流组(48例)和腋窝及胸壁双管引流组(41例),观察术后皮下积液的发生及变化。结果双管引流41例患者,术后皮下积液发生率为22%(9/41),单管引流48例患者,术后皮下积液发生率为25%(12/48),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单管或双管引流对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皮下积液的预防效果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3.
纤维蛋白胶在乳腺癌根治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纤维蛋白胶在乳腺癌根治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将乳腺癌患者 5 2例随机分为二组 :一组 (2 5例)行常规乳腺癌根治术 ,另一组 (2 7例 )行常规乳腺癌根治术同时在手术创面应用纤维蛋白胶。通过观察术后第 1天负压吸引的引流量及术后总引流量、皮瓣下积液情况来确定纤维蛋白胶在乳腺癌根治术中的有效性。结果 应用纤维蛋白胶组的术后第 1天负压吸引的引流量及术后总引流量、皮瓣下积液情况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 ,具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结论 使用纤维蛋白胶胶合的方法可以有效减少术后出血量和引流量 ,促进皮瓣和胸壁的愈合 ,减少皮瓣下积液 ,有利于切口的愈合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新辅助化疗(NAC)前后身体组分变化对乳腺癌病人术后恢复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选取行NAC联合改良根治术的乳腺癌女性病人85例,平均年龄(52.51±3.47)岁。均于NAC前后行定量CT(QCT)扫描,测量并记录QCT参数,包括L1、L2水平的骨密度(BMD),L3水平的椎旁肌肉面积(MA)、皮下脂肪面积(SFA)、内脏脂肪面积(VFA),计算NAC前后上述参数的变化,并根据其变化值的中位数将病人分为参数变化≤中位数组、参数变化>中位数组。记录病人术后腋窝日引流量、腋窝引流管拔管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皮下积液、皮瓣坏死、上肢水肿、感染)。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比较NAC前后QCT参数以及各2组(按各参数变化的中位数而分成的2组)间术后资料的差异。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CC)分析2名医师所测量数据的一致性。 结果 NAC后MA、SFA和VFA均小于NAC前(均P<0.05)。MA变化≤3.6%的病人术后腋窝日引流量、拔管时间以及皮下积液和上肢水肿的发生率均低于MA变化>3.6%的病人(均P<0.05)。其余各参数变化2组间术后资料比较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名医师测量NAC前后BMD和MA的一致性均较好(均ICC>0.75)。 结论 NAC后肌肉的减少不利于乳腺癌病人的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泰绫在乳腺癌术后的止血效果、减少引流量及对拔管时间的影响。方法 将140例准备接受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患者,随机均分成泰绫组和对照组,各70例,根据分组,术中分别给予泰绫及空白对照。记录术后1、2、3d内的引流量、拔管时间及总的引流量。结果 泰绫组及对照组术后1、2、3d内的引流量及引流液红细胞计数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总的引流量及拔管时间差别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泰绫在乳腺癌手术中及术后具有较好的止血效果,可防止淋巴漏发生,减少了术后切口创面渗血、皮下积液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索高负压引流系统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2013-01至2015-12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64例(女性),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观察组应用伤口高负压引流系统及附件引流,外用康复新液换药;对照组将2条多侧孔橡胶引流管置于肋弓及腋窝处接普通负压吸引罐引流,常规换药。观察两组的切口引流情况、并发症情况、切口愈合情况及相关费用。结果 观察组24 h内平均引流量为(111.09±16.78)ml,多于对照组的(103.13±9.16)ml;观察组的总引流量为(215.78±44.55)ml,少于对照组的(236.72±35.61)ml,观察组与对照组引流情况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皮瓣坏死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062,P=0.951);观察组拆线时间、换药次数、切口愈合等级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康复新液配合高负压引流系统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的应用效果较好,并发症明显减少,病程缩短,未明显增加费用,是一种有效的乳腺癌术后引流方法。  相似文献   

7.
乳腺癌根治术后皮下积液16例诊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乳腺癌多以根治术为主,辅以化学药物、放射治疗和激素治疗.根治术要求分离皮瓣上至锁骨,内侧至胸骨,外侧至背阔肌前缘,下至腹直肌前鞘.创面较大,皮肤缝合后皮下为一潜在腔隙,皮下积液是乳腺癌根治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国内报道112例其发生率为11.11%[1],国外文献报道乳腺癌根治术后皮下积液率高达35%[2].从2004年3月-2007年11月本院乳腺癌病人行乳腺癌根治术后皮下积液16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前手术是治疗乳腺癌的主要手段,乳腺癌手术后常见如下并发症之一皮下积液是因皮瓣活动遗留空腔、皮下渗液引流不畅所致。应采用创面持续负压引流及皮瓣良好的固定来防止。正确应用引流也可以减少感染的发生和扩散,有利于切口愈合。60例乳腺癌患者术后放置了负压引流,疗效较好,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60例,36-72岁,平均45岁,均行手术治疗,根治术8例,扩大根治术10例,改良根治术42例,术后腋下及胸壁置直径0.6-0.7cm(对折宽为0.9-1cm)YL150/200B型分体硅胶管,接中心负压0.04-0.08Mpa,容量1000ml的负压引流袋引流。术后第一个24h引流量150-300…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并比较改良皮内缝合法与传统皮内缝合法用于剖宫产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产科收治行剖宫产分娩产妇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传统组和改良组,每组各60例;其中传统组产妇采用传统皮内缝合法缝合腹壁创口,改良组产妇采用改良皮内缝合法缝合腹壁创口;比较两组产妇腹壁切口缝合时间,术后切口脂肪液化、感染及皮下硬结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改良组产妇腹壁切口缝合时间显著少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同时改良组产妇术后切口脂肪液化、感染及皮下硬结等并发症发生情况均显著优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改良皮内缝合法相较于传统皮内缝合法可显著缩短剖宫产产妇腹壁切口缝合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 分析探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皮瓣坏死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 2021 年 1 月至 2022 年 2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 92 例拟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治疗的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收集患者年龄、乳腺癌分期、病灶部位、肿瘤长径、病理分型、 皮瓣厚度、皮瓣张力、包扎压力、是否合并糖尿病、术后是否发生皮瓣坏死等临床资料, 并依据术后皮瓣坏死发生情况将其分为正常组与坏死组, 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皮瓣坏死的危险因素。结果 92 例乳腺癌患者中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出现皮瓣坏死 30 例(32.61%), 设为坏死组; 未出现皮瓣坏死 62 例 (67.39%), 设为正常组。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 坏死组皮瓣薄、皮瓣张力高、包扎过紧、合并糖尿病的患者比例均明显高于正常组 (χ2 = 6.550、6.753、6.418、 6.332, P=0.010、0.009、 0.011、 0.012); 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 皮瓣薄、 皮瓣张力高、 包扎过紧以及合并糖尿病是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皮瓣坏死的独立危险因素 (95%CI 为 1.313 ~ 4.533、 1.059 ~ 2.640、 1.124 ~ 4.277、1.180~ 3.899, P= 0.005、0.028、0.022、0.013)。 结论 皮瓣薄、皮瓣张力高、包扎过紧以及合并糖尿病是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皮瓣坏死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将3种不同缝合线在颌面颈部切口中的应用效果进行比较。方法将150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50例,分别为:抗菌薇乔组(采用0号抗菌可吸收缝合线间断缝合皮下组织,AAS组)、PDS组(采用O号聚对二氧环己酮可吸收缝合线间断缝合皮下组织)、Control组(以0号普通丝线间断缝合皮下组织,CON组)。结果抗菌薇乔组和PDS组术后疼痛评分同Control组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菌薇乔组和PDS组术后并发症明显低于Control组(P〈0.05),切口愈合程度(P〈0.05)抗菌薇乔组切口抗感染能力最强(P〈0.01)。结论抗菌薇乔和PDS两种可吸收缝合线同普通丝线比较能减轻切口疼痛、减低排异反应、减少切口裂开及瘢痕形成;抗菌薇乔缝合线可减低切口感染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负压引流对全厚皮片移植成活的影响.方法:新西兰大白兔9只,在脊柱两侧3个术区建立全厚皮片移植模型.术区应用简易负压引流管,引流管分别在术后第2天、引流液无明显增加时和第7天拔除(即A1,A2,A3组).拔管时、术后第7天和第14天取材,取材位置在引流管的上方和远离引流管的周围.组织染色处理后,应用光学显微镜和透射电镜,观察组织形态学特征.实验结果表明,当引流液不再增加时拔管,皮片成活最好.新西兰大白兔8只,在大白兔脊柱两侧3个术区做全厚皮片移植,随机分别采用传统缝合加压包扎、简易负压引流和普通负压引流(即A,B,C组).观察皮片成活情况,于术后第2、3周计算皮片成活率,并在移植皮片上取材.对于负压引流组,拔管时间选择在当引流液不再增加时.结果:负压引流可明显提高全厚皮片的成活率.皮片移植应用负压引流组(A组)的皮片成活率显著高于传统缝合加压包扎组(B组)(P<0.05),传统缝合加压包扎组(B组)的皮片成活率显著高于普通负压引流组(C组)(P<0.05).组织形态学结果显示,引流管上方皮片在早期出现缺血改变.当引流液不再增加时拔除引流管,可以充分引流术区且不影响管上方皮片成活,如果拔除过早或过晚会阻碍皮片成活.结论:负压引流可以提高皮片成活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高压氧辅助治疗对乳腺癌手术后皮瓣愈合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的影响。方法:选取长治医学院附属和平医院乳腺科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132例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6例)。对照组采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风筝皮瓣在拇指损伤修复及其功能重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08--2012年间收治的100例拇指损伤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腹部皮片植皮,实验组取掌背动脉风筝皮瓣修复拇指掌侧缺损,并使用皮瓣桡侧神经吻合及髂骨移植等方式重建拇指骨结构及感觉功能。对术后皮瓣存活情况、患者神经功能及拇指运动功能进行评价。结果实验组50例患者皮瓣全部存活(100%),再造拇指形态良好;对照组50例存活48例(96%),且外形及质地等均较差。实验组优良率为1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8%(P〈0.05)。实验组感觉恢复更好,S3级以上者实验组有45例(9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6例(72%)。两点分辨距离(2PD)实验组平均为(7.9±0.6)mm显著优于对照组的(10.4±1.2)mm(P〈0.05)。结论风筝皮瓣取用简单,旋转方便,血运可靠,成活率高,对于拇指损伤修复及功能重建有较好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ACE-star模式实施功能康复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7年1-12月在北京协和医院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治疗的乳腺癌患者。采用方便抽样选择1-6月份行乳癌改良根治术的92例为对照组,7-12月份行乳癌改良根治术的92例为试验组。相同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手术后,对照组患者仅接受常规护理,试验组接受常规护理+ACE-star模型循证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统计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评价手术前后患者心理状态。结果 试验组患者术后皮下积液、淋巴水肿发生率低于对照组(2.2% vs 16.3%,1.1% vs 1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试验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97.83% vs 82.61%, P<0.05)。试验组患者在躯体化、敌对性和恐怖方面的得分均低于对照组[(2.2±0.3) vs. (1.5±0.5);(2.3±0.5) vs. (1.7±0.6);(1.9±0.7) vs. (1.2±0.5), P<0.05)]。结论 ACE-star模式护理干预可降低乳腺癌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和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分析乳腺癌根治术后溃疡创面合并淋巴水肿患者皮瓣修复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收集3年来我院乳腺癌根治术后溃疡创面合并淋巴水肿患者29例,其中邮票植皮8例、大张自体皮移植6例、皮瓣修复15例,观察患者创面愈合、淋巴水肿改善、后期瘢痕增生情况.结果 创面愈合时间3组对比差异不显著(P>0 05);邮票植皮能改善部分水肿,其与大张植皮效果相近(P>0.05),皮瓣修复创面能明显改善患者上肢淋巴水肿(P<0.01);后期邮票植皮患者瘢痕增生最重,大张植皮居中,皮瓣修复瘢痕增生情况发生较少.结论 皮瓣修复乳腺癌根治术后溃疡创面合并淋巴水肿临床疗效确切,淋巴水肿改善明显,远期瘢痕增生轻.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一氧化氮(NO)在大鼠任意型皮瓣中的作用,并探讨NO介导的炎症因子IL-6和TNF-α对任意型皮瓣存活的影响,为临床皮瓣的治疗提供有效途径。方法建立任意型皮瓣大鼠模型。按照动物随机数字表将56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左旋精氨酸组(L-Arg组)、实验组(T组)和对照组(C组)。分别应用硫代巴比妥酸法检测皮瓣组织丙二醛(MDA)的含量,应用黄嘌呤氧化酶法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应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IL-6和TNF-α水平;应用皮瓣存活长度比皮瓣实际长度计算出皮瓣存活率。结果①与C组比较,L-Arg组和T组大鼠皮瓣掀起后MDA含量升高,SOD活性下降;IL-6和TNF-α水平升高。②皮瓣掀起第1、3、7天,与T组比较,L-Arg组皮瓣组织MDA含量显著下降(P〈0.01),SOD活性显著升高(P〈0.01),血清中IL-6和TNF-α水平明显降低(P〈0.01)。③皮瓣掀起第7天,与T组比较,L-Arg组皮瓣成活率明显升高(P〈0.01)。结论①皮瓣移植术后已经存在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损害,表现为MDA含量升高,SOD活性下降,IL-6和TNF-α水平升高。②NO介导炎症因子的降低可以改善氧化应激状态,减轻炎症反应,对皮瓣移植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不同肾脏缝合方法在复杂性肾脏肿瘤微创手术中的疗效和安全.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105例肾脏肿瘤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各35例,分别采用腹腔镜下传统“8”字间断缝合(传统组)、无打结连续缝合(连续组)或无打结分层缝合(分层组)三种术式.比较各种方法手术时间、热缺血时间、出血量、术后引流管放置时间,术后不良反应、住院时间及手术前后血肌酐变化情况.结果 传统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连续组(P<0.05),分层组与传统组及连续组均无显著差异(P>0.05);热缺血时间连续组最短,分层组其次,传统组最长(P<0.05);手术出血量分层组最少,连续组其次,传统组最多(P<0.05).分层组在引流管放置时间、住院时间明显优于传统组和连续组(P<0.05);连续组、分层组无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传统组(P<0.05);传统组手术前后血肌酐水平有差异(P<0.01),连续组、分层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无打结连续缝合和无打结分层缝合比传统“8”字缝合在肾脏微创手术中效果更好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外伤性颅骨缺损不同修补时间窗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后患者72例,按照行颅骨修补的不同时间分为超早期(4~6周)、早期(7~8周)、常规期(≥3个月)3组,比较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神经功能改善及生活质量的差异。结果超早期组皮瓣下积血、积液的发生率(25%、31.25%),均高于早期组(3.84%、3.84%)及常规组(3.33%、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早期、早期组神经功能改善与常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生活质量评分也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超早期、早期组术后精神症状改善较常规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超早期与早期组之间术后精神症状的改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伤性颅骨缺损选择早期颅骨修补可以显著降低超早期颅骨修补术后并发症,较常规时间颅骨修补明显改善神经功能障碍及精神症状,提高生活质量,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