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人骨髓基质干细胞体外培养和生物学特性鉴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体外分离、纯化培养人骨髓基质干细胞(hBMSCs),对其表面标志物、多向分化特性进行鉴定,为骨组织工程提供理想的种子细胞来源.方法 抽取健康成人骨髓,采用全骨髓培养法,多次消化以纯化hBMSCs;应用流式细胞仪对细胞表面标志物进行检测;采用成骨、成软骨和成脂培养基进行三向诱导分化.结果 培养的第3代细胞表面抗原检测显示:表达CD106、CD166和CD29,不表达造血和内皮标志CD34、CD45和CD145在体外分别诱导出其向成骨、成软骨和成脂肪细胞分化.结论 hMSCs体外经分离传代培养后细胞成分较为单一,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符合间充质干细胞的基本功能特征.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羟基磷灰石经氯磷酸二钠表面改性后对骨髓间充质下细胞多向分化的影响.方法 将块状羟基磷灰石与氯磷酸二钠复合制成氯磷酸二钠-羟基磷灰石,作为实验组;未复合氯磷酸二钠的羟基磷灰石作为对照组.分离,纯化大鼠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培养、传代,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对培养至第3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进行鉴定.将两组标本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培养,利用MTT法对比骨髓间允质干细胞在两组材料表面生长有无差异,并且分别进行骨向、肌向、脂向诱导,观察氯磷酸二钠-羟基磷灰石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多向分化有无影响.结果 表面标志物SH3的免疫细胞化学检测证明本实验获得的第3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原始干细胞的特性.利用MTT法吸光度分析检测第3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两组标本的生长曲线,经统计学检验P>0.05,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经骨向、肌向、脂向诱导后,仍保持成骨、成肌、成脂能力.结论 氯磷酸二钠复合在羟基磷灰石表面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多向分化功能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3.
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一样,来源于中胚层的脂肪,亦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其内含有大量能自我更新和向多系分化潜能的细胞群称为脂肪来源干细胞.其取材方便,来源丰富,可在体外稳定增殖传代.并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有相似的多向分化表面标志CD105、STRO-1以及CD166受体.研究发现它具有向多系分化潜能,除可以分化为间充质来源的脂肪...  相似文献   

4.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之表面标记并不是唯一的,而是兼具间充质、内皮细胞、肌肉细胞的特征。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表达多种表面标记物,如黏附分子、生长因子、细胞因子、受体与整合素,但是迄今为止未发现独特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表面标记物。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与多向分化之潜能,因而相关表达的阳性CD分子及相应基因表达可间接作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检测指标。目前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相对应的表面标记物被广泛应用,可用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标记的有相应的表面标记物、反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基因以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表面阳性CD分子的表达。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体外分离、培养、鉴定方法。方法通过全骨髓贴壁法体外分离、培养、纯化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进行形态学观察,绘制生长曲线,检测细胞表面标志物,加入诱导剂诱导细胞向成骨、成脂方向分化,油红O染色,检测细胞内碱性磷酸酶(ALT)、甘油三酯(TG)含量。结果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符合正常细胞生长特性,形状以梭形、纺锤形为主,后期多数细胞呈长梭形;细胞生长较旺盛,可连续传7~10代,以第3代细胞状态最佳;第3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CD29表达呈阳性,CD34表达呈阴性;成骨、成脂诱导后,油红O染色出现明显脂滴,ALT、TG含量明显增高。结论全骨髓贴壁法可成功分离和培养出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间充质干细胞的一般生物学特性,且生长状态良好,增殖力强,经诱导后具有向成骨和成脂分化的潜能,该方法获得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能成为组织工程的优良种子细胞。  相似文献   

6.
筛选后的巢蛋白阳性细胞流式鉴定及诱导分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Wang H  Hu J  Li LS  Hong TP  Li LY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05,27(6):683-687,i0010
目的观察胎儿胰腺来源的巢蛋白阳性细胞(符合医学伦理学)是否具有与间充质干细胞类似的表面标志以及多向分化的潜能.方法从胎儿胰腺中分离的巢蛋白阳性细胞筛选后进行扩增,用流式细胞仪分析表面标志,并探讨这类细胞的成脂和成骨的分化潜能.结果筛选纯化后的巢蛋白阳性细胞的表面标志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表面标志相似:此类细胞可在体外诱导为脂肪细胞或骨细胞.结论筛选纯化的胎儿胰腺来源的巢蛋白阳性细胞具有一定间充质干细胞的特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离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MSCs),建立克隆化扩增的细胞系并初步鉴定其分化特性和细胞的分子标记.方法:利用间充质干细胞贴壁生长的特性,显微镜下挑取原代单个成纤维样生长单位中的细胞,逐步扩大培养,最终得到克隆化扩增的hMSCs.选择有利于其生长的血清,低密度培养,传70%~80%生长汇合时传代保种.RT-PCR检测其Oct-4、SDF1、CD49a、CK19、c-met基因的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表面抗原CD34、CD45、CD14、CD44、CD29、CD90、HLA-1和HLADR;体外向骨、软骨、脂肪细胞方向诱导分化鉴定其分化潜能.结果:建立了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系并在体外实现了克隆化扩增,该细胞系在体外连续培养达60个细胞倍增时间仍保持多向分化的潜能.细胞不表达CD34、CD45、CD14、HLA-DR,但表达Oct-4、SDF-1、CD49a、CK19、c-met、CD44、CD29、CD90、HLA-1.体外能诱导出骨、软骨、脂肪细胞.结论:得到了一个可稳定传代的克隆化扩增的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系,该细胞系在体外可以分化为骨、软骨、脂肪细胞,并表达Oct-4、CK19和c-met.  相似文献   

8.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诱导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间充质干细胞是来源于中胚层的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干细胞,主要存在于全身结缔组织和器官间质中,以骨髓组织中含量最多,胎儿脐血中亦可分离得到[1]。因为在体外不同诱导分化条件下其可分化为成骨细胞、软骨细胞、脂肪细胞及神经细胞,具有多向分化的潜能,因此命名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mesenchymal stemc ells,BMSCs)。目前国外已经建立了鼠、兔及人的BMSCs的培养体系,并成功将其诱导成为各种结缔组织。而国内对于BMSCs的分离、培养及诱导分化的研究刚刚起步。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体外培养的方法,探讨该方法培养的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特性及分化潜能。方法用新取的脐带制成细胞悬液,放入含10%胎牛血清的DMEM/F-12混合培养基培养,动态观察原代培养细胞的生长过程。取生长状态良好的第三代细胞(P3),MTT检测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表面标志物CD29、CD44、CD31、CD45、CD34,鉴定hUC-MSCs;诱导hUC-MSCs分化成为脂肪细胞,鉴定所分离的hUC-MSCs具有多向分化能力。结果来源于人脐带培养的MSCs呈现梭形生长,经流式细胞仪检测示CD29(98.3%)、CD44(99.2%)阳性,CD34(0.3%)、CD31(0.8%)、CD45(0.4%)阴性,经过诱导分化,证实hUC-MSCs有成脂分化潜能。结论采自脐带标本分离培养可获得稳定、均质性良好的hMSCs,并具有多向分化能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体外分离、培养、纯化、扩增的方法和生物学特性,研究其在诱导因子诱导下向心肌样细胞定向分化的能力。[方法]取大鼠骨髓,采用贴壁培养筛选法分离MSC,进行培养扩增,观察其生物学特性;用5-杂氮胞苷(5-AZA)诱导P3代MSC向心肌样细胞定向分化,并通过细胞免疫化学法鉴定分化细胞。[结果]大鼠MSC可通过贴壁法成功分离并可在体外大量扩增;流式细胞仪分析所培养的P3代细胞为纯度超过95%的MSC;P3代MSC经5-AZA诱导后1周,相差鼹微镜下见细胞呈长梭形、多核;2周可见肌管样结构;细胞免疫化学染色肌钙蛋白I、结蛋白、α-肌动蛋白为阳性。[结论]MSC易分离和培养,体外培养条件下生长良好,可连续传代,在5-AZA的诱导下可定向分化为心肌样细胞。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对比体外分离培养的人和S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的生长情况和生物学特性.方法 骨髓穿刺抽取健康成人的骨髓,SD大鼠处死后从股骨取骨髓,采用密度梯度法分离出BMSCs,MTT法测定两种细胞的生长曲线,用成骨、成脂培养基对细胞进行定向诱导分化.结果 两种原代培养的BMSCs生长到第3代后,细胞形态均一、呈梭形排列,生长曲线提示人的BMSCs第9、15代仍有较强的增殖能力,第20代后增殖速度明显减慢.大鼠的BMSCs第8、16代增殖能力也很强,第30代 仍有活力.2种干细胞都能成功诱导分化为骨细胞和脂肪细胞.结论 人和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均能在体外分离培养,并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大鼠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能力更强于人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相似文献   

12.
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是来源于早期中胚层的干细胞,具有高度自我更新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1].20世纪70年代Frieden-stein等[2]首次发现从骨髓中分离可在体外培养增殖的纤维样细胞,将其移植到皮下后能够形成骨组织和重建造血微环境.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体外分离、培养、纯化、扩增的方法和生物学特性,研究其在诱导因子诱导下向心肌样细胞定向分化的能力。[方法]取大鼠骨髓,采用贴壁培养筛选法分离MSC,进行培养扩增,观察其生物学特性;用5-杂氮胞苷(5-AZA)诱导P3代MSC向心肌样细胞定向分化,并通过细胞免疫化学法鉴定分化细胞。[结果]大鼠MSC可通过贴壁法成功分离并可在体外大量扩增;流式细胞仪分析所培养的B代细胞为纯度超过95%的MSC;P3代MSC经5-AZA诱导后1周,相差显微镜下见细胞呈长梭形、多核;2周可见肌管样结构;细胞免疫化学染色肌钙蛋白I、结蛋白、α-肌动蛋白为阳性。[结论]MSC易分离和培养,体外培养条件下生长良好,可连续传代,在5-AZA的诱导下可定向分化为心肌样细胞。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同种异体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外的共培养,并行多向分化诱导鉴定。方法 分别通过全骨髓直接培养法及密度梯度法分离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各传至第3代后,取等量细胞,混合后共培养,共培养之细胞再次传代后,分别进行成骨细胞、成脂肪细胞诱导,并分别行碱性磷酸酶、Von Cossa及油红染色鉴定。结果 全骨髓直接培养法原代细胞形态不均一,但是增殖能力好;密度梯度法分离得到的细胞较为均一,但增殖力不如全骨髓直接培养法。经过3代传代后,细胞均可获得相对纯化。共培养细胞增殖力较好,细胞形态较为均一,且未出现因免疫排斥导致的细胞死亡。共培养之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别经诱导分化为成骨细胞和脂肪细胞形态(分别经碱性磷酸酶、Von Cossa染色和油红染色证实)。结论 采用全骨髓直接培养及密度梯度离心法,经3-5代培养后均可获得相对纯化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同种异体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共培养生长良好,不发生免疫排斥,证实该类细胞的免疫原性极低。在体外,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诱导分化为成骨细胞、脂肪细胞,表明它具有多向分化潜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离和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并行多向分化潜能的鉴定。方法 经Percoll梯度分离法获得大鼠骨髓单个核细胞。贴壁培养后,通过倒置显微镜进行细胞形态学观察,并采用流式细胞术进行分析。传至第3代后,分别进行成脂肪细胞、神经元样细胞、血管内皮样细胞的诱导,并行免疫组织化学鉴定。结果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大小较为均匀,基本上呈梭形或星形的上皮样细胞,传代培养后的细胞体积增大,成纤维样细胞逐渐增多。经反复传代纯化的MSCs检测CD71、CD29呈阳性表达并证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经诱导后分化为脂肪细胞、神经元样细胞、血管内皮样细胞。结论 在体外,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可作为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  相似文献   

16.
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cells,MSCs)作为人成体干细胞的一种,具有自我更新、高度增殖和多向分化潜能的特性,并且其应用避免了胚胎干细胞所带来的伦理问题,日渐成为细胞疗法和基因疗法的一种理想的靶细胞,在生物学和组织工程中具有巨大的科学价值,作为MSCs经典来源的骨髓间充质细胞已被广泛应用于研究领域。新近研究表明,人脐带血(human umbilical cord blood,HUCB)中也存在间充质干细胞,不仅可以在体外培养出贴壁细胞,还可诱导分化成成骨细胞、脂肪细胞、神经细胞等,是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组织干细胞[1]。而且脐血取材容易,来源丰…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培养的可靠方法.方法 采用人手术切下的骨头标本,运用全骨髓贴壁法分离培养hBMSCs;观察并绘制生长曲线;取生长状态良好的第四代细胞,通过形态学、流式细胞仪检测表面标志物等鉴定hBMSCs;诱导hBMSCs分化为成脂肪细胞,鉴定本实验所分离的hBMSCs是否具有多向分化能力.结果 第四代细胞CD29和CD44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和99.8%,CD31和C1345阳性表达率分别为0.8%和0.4%.流式细胞仪检测证明本研究分离培养hBMsCs的方法可以获得高纯度的间充质干细胞.hBMSCs体外诱导向脂肪细胞分化16d后,镜下可见胞浆内充满圆形脂滴,油红O染色阳性,诱导成脂肪细胞分化率为85.1±3.2%,证实本实验分离的IiBMSCs具有多向分化能力.结论 采用手术切下的骨性关节炎标本,运用全骨髓贴壁法可获得稳定、均质性良好的hBMScs,并具有多向分化能力.本方法能为临床上分离、培养入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提供了另一种可靠的路线.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研究发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在缺血性脑卒中、脑损伤等疾病中可替代神经细胞,并具有修复神经系统的功能。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病机制复杂,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作为神经干细胞的来源,深入认识其在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中的作用: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跨胚层分化潜能,可在中枢神经系统内存活并能分化为神经样细胞,在体外也可通过诱导向神经细胞转化;②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取材方便、体外扩增迅速,且能以多种途径移植包括静脉移植、脑内移植,对脑缺血、脑外伤等疾病的神经功能的缺损有改善作用;③目前尚存在如何提高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有功能的神经细胞转化,如何提高其在体内的成活率和向神经细胞定向分化的能力,移植时机、移植途径及移植安全性,寻找和鉴定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所特有的细胞表面标志分子,明确其移植后改善缺血性脑损伤功能的机制等问题。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能在体内外分化为神经细胞,易获得、增殖快,能够进行自体移植,为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治疗开辟了一条新的技术平台,在中枢神经系统损伤修复领域的临床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9.
【目的】建立小鼠骨髓间质干细胞(MSC)体外培养、纯化、扩增方法,并进行体外定向诱导条件下的多向分化潜能鉴定。【方法】取3~18月雄性C57BL/6J小鼠(共48只)骨髓细胞,贴壁培养后,用免疫磁珠法纯化,观察纯化后的细胞形态,对3、10、20代的MSC进行细胞生长曲线绘制;并检测细胞在不同诱导条件下向成骨细胞、脂肪细胞、肌肉细胞的分化能力。【结果】小鼠MSC在体外可以诱导成成骨细胞、脂肪细胞、肌肉细胞。MSC连续传代培养达30代以上,细胞的形态、抗原表达无改变,并保持多向分化潜能。【结论】该方法获得的MSC具有高度增殖、多向分化潜能、生物学特性稳定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离培养及多向分化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索体外分离子与培养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方法,同时研究其细胞生物学特性,分析其作为骨组织工程种子细胞的可行性。方法:分离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uman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cells,hBMSCs),通过常规培养,在体外观察其生长特性、抗原表达等特征;然后通过条件培养基定向诱导,观察其分化潜能。结果: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外可以大量增殖,常规培养条件下,原代培养需要2~3周,转代后生长速度加快;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MSCs的表面抗原,CD44、CD29、CD105阳性,CD45、CD06、CD34以及HLA-DR阴性;在相应条件培养基的诱导作用下,MSCs可以分化为成骨细胞、软骨细胞以及神经细胞。结论: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以从骨髓中分离并在体外培养增殖,同时在体外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可以分化成为骨细胞,符合骨组织工程种子细胞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