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糖尿病最为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可累及感觉神经、运动神经和自主神经,是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及其康复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糖尿病神经病变(diabetic neuropathy, DN)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可累及中枢神经、周围神经、感觉神经、运动神经、自主神经等多种神经,造成神经纤维的损伤.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olyneuropathy, DPN)是最常见的神经并发症,提高了糖尿病患者的病死率和残疾率,占用了较多的卫生资源.  相似文献   

3.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病机制及治疗进展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并发症之一 ,其发生率可高达 2 5 %~90 % ,神经病变可累及感觉神经、运动神经及植物神经 ,产生疼痛、麻木、运动障碍及自主神经功能障碍。临床上对此尚缺乏特异性治疗方法。近年来 ,随着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基础研究的进展 ,如神经血流量测定、神经病变超微结构和酶动力学研究 ,不仅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病机制加深了认识 ,同时为针对性药物治疗措施提供了理论基础。1 发病机制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发生缓慢 ,其机制目前还不完全清楚 ,近年普遍认为其发生与多种因素共同作用有关〔1 ,2〕。1.1 血管病变 :…  相似文献   

4.
糖尿病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文献报道糖尿病神经病变发病率自10~90%差异很大,病变可累及中枢神经和周围神经,尤以后者常见。神经病变可侵犯感觉神经、运动神经和自主神经,从而出现各种各样的临床表现。发生周围神经病变时临床上先出现肢端感觉异常,随后有疼痛逐渐加剧等感觉神经病变的症状,后期可出现运动神经受累,表现为肌张力下降,肌力减弱,甚至肌萎缩和瘫痪。临床上运动神经病变发病率较少,但它危害很大,给病人带来极大痛苦。  相似文献   

5.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也是引起糖尿病患者致残的主要原因。糖尿病性神经病变可累及神经系统任何部位,中枢神经及周围神经均可累及,而糖尿病性周围性神经病变发病率最高[1]。主要表现为对称性疼痛、感觉异常、间歇性或持续性发作,呈电击样、烧灼样,静止时或夜间加剧,出现感觉麻木、迟钝或关节麻痹。糖尿病并发慢性神经病变的机制至今尚未完全阐明,近年来大量临床和实验研究证明,DPN以高血糖为始动因素外,遗传因素、代谢障碍、微循环异常、环境等诸多因素相互影响致运动、感觉、自主神经功能缺失。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6.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与血液流变学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目的 :分析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与血液流变学的相互关系。方法 :测定 114例糖尿病患者的正中神经、尺神经、腓总神经和腓浅神经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 (SNCV)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 (MNCV)及其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 :SNCV异常率为 5 9.4 % ,MNCV异常率为 5 3.6 % ,(P <0 .0 1)。随病程越长 ,NCV异常率逐渐升高。NCV异常组的全血黏度及红细胞聚集指数高于NCV正常组。结论 :改善血液流变学有助于延缓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发生  相似文献   

7.
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PDPN)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多无诱因,易引起患者失眠、焦虑抑郁,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PDPN发病机制复杂,除有高血糖、氧化应激、营养缺乏、微血管病变、胰岛素信号受损等多种易导致神经病变的因素外,关于PDPN患者累及小纤维继而出现疼痛症状时外周神经系统损伤与中枢神经系统结构的研究一直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目前尚无PDPN的确切诊断工具及治疗方法。本文对PDPN的发病机制、筛查诊断工具和治疗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 DPN)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病机制复杂,在过去的二三十年中,DPN的研究集中在神经元代谢相关的途径中。本综述总结了DPN发病机制的最新进展,即高血糖通过促进施万细胞病变,内质网应激参与DPN的发病机制;以及疼痛性的糖尿病神经病变(painful 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 PDPN)的发病机制,即Na+、Ca2+通道、小胶质细胞、巨噬细胞在PDPN中的作用,以期帮助临床医师更好的理解DPN和PDPN。  相似文献   

9.
10.
糖尿病性神经病变的发病机制及治疗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糖尿病神经病变是Ⅰ型和Ⅱ型糖尿病患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严重影响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近年的研究表明,糖尿病神经病变是多因素作用的结果,其发病机理主要与高糖引起的代谢紊乱、神经缺血、必需脂肪酸代谢异常、自身免疫机制异常及神经修复异常等因素有关。本文就糖尿病神经病变的发病机理及其防治作一简述。1糖尿病种经病变的发病机理1.1高糖引起代谢紊乱1.1.1多元醇通路激活多元醇通路包含醇糖还原酶(AR)和山梨醇脱氢酶(SD)。AR在高糖条件下被激活,并与一氧化氮合成酶竞争性摄取NADPH,将葡萄糖转化为山梨醇。山梨醇在…  相似文献   

11.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PeripheralNeuropathy,DPN)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并随着年龄老化其发病率将逐年升高。该病可导致足部溃疡、坏疽以致截肢,是非创伤性截肢最常见原因。因此,DPN的早期诊断非常重要,而早期诊断依赖于DPN的检查方法。这类检查方法有很多,本文就常用方法进行复习,讨论如何合理地运用这些方法。  相似文献   

12.
托吡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托吡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的临床疗效。方法83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40例和治疗组43例,均给予常规降糖及B族维生素支持治疗,治疗组同时给予托吡酯治疗1个月。结果治疗组及对照组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0.7%和67.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感觉及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明显提高,但治疗组的传导速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结论在控制血糖基础上,加用托吡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临床疗效确切,副作用少。  相似文献   

13.
14.
水蛭地龙注射液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刘娟  高翠霞  刘秋月 《中国康复》2004,19(5):268-269
目的:评价疏血通注射液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30例糖尿病并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用疏血通注射液4ml加入0.9%生理盐水250m1中静脉点滴,每日1次,疗程14d。结果:治疗14d后神经病变自觉症状、神经传导速度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改善,总有效率达70%。治疗前后神经传导速度及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均差异有显著性。治疗过程中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疏血通注射液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安全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变化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早期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160例2013年1月~2014年12月的糖尿病患者,依据2009年的DPN诊断诊疗规范,分为并发周围神经病变者(DPN组)120例,未并发周围神经病变者(DM组)40例,并以多伦多临床评分系统(TCSS)评分进行神经病变严重程度的分级,分为轻度、中度、重度DPN,另选健康对照组160例。采用化学发光免疫法测定血清NSE含量,分析DPN组患者NSE水平与DM组、对照组的关系,以及不同血糖水平分组、不同TCSS评分分级的DPN患者之间NSE的含量关系。结果 DPN组、DM组、对照组血清NSE水平(μg/L)分别为23.5±3.0,12.4±2.3和11.3±1.6,DPN和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312,14.523,P<0.05); 血糖水平3.9~6.1,6.1~8.0和≥8.0 mmol/L,三组DPN患者的NSE水平(μg/L)依次为22.1±1.6,23.6±1.2和25.0±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21~7.534,P值均<0.05); TCSS评分对DPN组神经病变分级后,轻度、中度、重度DPN患者血清NSE水平(μg/L)分别为21.6±1.1,23.1±1.5和25.2±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20~5.526,P值均<0.05); NSE水平与TCSS分值呈正相关(r=0.572,P<0.05)。结论血清NSE水平高低和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病变密切相关,可作为DPN早期诊断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6.
王佳 《协和医学杂志》2022,13(6):1064-1068
外周神经阻滞麻醉的合理应用可避免全身麻醉或椎管内麻醉相关并发症,促进患者康复,其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 DPN)患者中的应用存在一定优势并日益受到重视。但由于DPN患者的外周神经已存在基础病变,应用外周神经阻滞麻醉是否增加神经损伤风险引起广泛关注。本文将对外周神经阻滞麻醉在DPN患者中的优势、麻醉实施、局麻药浓度和佐剂的选择、降低麻醉相关并发症风险等方面内容进行阐述,旨在为临床实践提供依据,提高外周神经阻滞麻醉在DPN患者中应用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7.
Diabetes is a leading cause of peripheral neuropathy. Fifty percent of patients with 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 (DPN) will have pain. All patients with diabetes should be screened annually for neuropathy by performing a neuropathy-specific history and physical examination. The Michigan Neuropathy Screening Instrument can easily be used to screen patients in the primary care setting. Tight glycemic control is the most important intervention for the treatment of DPN. For the patient with painful DPN, tricyclic antidepressants are considered the first line of treatment. Many patients may require a combination of pharmacologic and nonpharmacologic interventions.  相似文献   

18.
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的神经传导速度测定与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神经传导速度(NCV)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DPN)的临床相关因素的关系。方法:检测164例糖尿病患者(DM组)和40名健康人(对照组)NCV,并分析其与年龄、病程、血糖、血脂及临床表现的关系。结果:DM组NCV明显低于对照组,DM组中NCV与空腹血糖、血脂无明显相关,与年龄、病程相关,且有周围神经症状者更为明显。结论:NCV的检测有助于DPN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DPN患者170例,均采取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进行检查,记录并搜集相关数据并采用SPSS23.0软件处理。结果:170例患者中定量温度觉检查(QTT)和交感皮肤反应(SSR)异常率分别为88.23%和76.47%;有症状组QTT、SSR、神经传导速度(NCV)异常率高于无症状组(P0.05);短病程组SSR、NCV异常率低于长病程组(P0.05);QTT中温觉阈值(WDT)和热痛阈值(HPT)异常率分别为89.41%、81.76%;有症状组HPT、WDT异常率高于无症状组(P0.05);长病程组HPT、WDT异常率高于短病程组(P0.05);上肢HPT、WDT异常率低于下肢异常率(P0.05)。结论:神经电生理技术中QTT检测周围神经病变异常率最高,与患者的症状、病程无关。DPN患者下肢神经温度觉损害程度较上肢神经损害严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