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对血液产品实行抗-HIV、抗.HCV、HBsAg、抗-11P、ALT等项目的强制性筛查,是降低输血传播疾病风险,保证用血安全的重要手段。我们于2004~2006年对宁夏固原地区无偿献血人群血液进行了检测,旨在了解血液的安全,分析其风险及可能的原因,为提高检测准确度,降低输血风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周华东 《现代医院》2006,6(8):71-72
目的了解本院血液透析(以下简称血透)患者HCV感染情况,进一步做好控制血透患者HCV的院内感染工作。方法对本院2000~2004年76例血透患者采用ELISA法进行抗-HCV检测。结果血透患者抗-HCV阳性率为23.7%,其中男性抗-HCV阳性率为23.5%,女性抗-HCV阳性率为23.8%。抗-HCV阳性血透患者以血透年限二年进行统计,少于二年者有3例,阳性率为16.7%,大于二年者有15例,阳性率为83.3%。结论血透患者抗-HCV阳性率明显高于自然人群,也高于献血人群,不排除院内感染的可能,因此要进一步做好消毒灭菌工作,控制血透患者HCV感染。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兰州地区无偿献血者抗-HCV传染指标流行情况,以便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阻断经血液传播的疾病。方法:对兰州地区献血者血液标本329826(人)份的抗-HCV检测结果作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兰州地区无偿献血者抗-HCV检测阳性率为0.877%,且呈逐年下降的趋势,从2004年的1.517%下降到2010年的0.630%。结论:在提高检测技术的同时,应根据当地实际,科学规范的做好无偿献血宣传,从低危人群中招募献血者,才能有效的保障血液安全。  相似文献   

4.
做好献血者检测工作,可以有效地防止经输血传播疾病的发生.受血者输血前相关项目检测也同样重要.由于受条件设备的限制,我站协助了市区和部分乡镇医院作输血前标本检测,现将检测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对5 3 2 0例患者输血前进行HBsAg、抗-HCV、抗-HIV及梅毒抗体检测,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 1 检测对象 2 0 0 2年7月~2 0 0 3年11月在本院住院初次申请输血的患者与门诊的初次输血患者,共5 3 2 0例,标本均在输血前采集。1 2 检测方法 HBsAg与抗-HCV检测采用ELISA法,抗-HIV与梅毒螺旋体抗体检测采用双抗原夹心ELISA法,试剂均由英科新创(厦门)科技有限公司提供。梅毒抗体阳性标本用TPPA( (基白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作确认实验,试剂由日本富士株式会社提供;抗-HIV初筛阳性标本送山东省疾病控制中心艾滋病确认实验室作…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佛山口岸出入境人员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情况及丙氨酸转氨酶(ALT)的异常情况,以加强对出入境人员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监测和管理。方法对2006—2007年佛山口岸出入境人员进行抗-HCV和ALT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2919名受检者中检出抗-HCV阳性15例,检出率为5.14‰,入境人员阳性率1.38%,明显高于出境人员阳性率0.15%,两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X^2=15.86,P〈0.05);其中入境人员中劳务、商务人员分别占总阳性数的66.67%和33.33%。抗-HCV阳性者AIJ异常率为66.67%,抗-HCV、HBsAg阴性者ALT异常率为8.22%,HB—sAg阳性者ALT异常率为23.67%,抗-HCV阳性者ALT异常率与后两者异常率比较分别为(x^2=57.81,P〈0.05)和(x^2=11.81,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抗-HCV阳性者ALT异常情况更明显。应加强管理抗-HCV阳性的出入境人员,做好宣传教育并提供有效的医疗服务,以减少丙型肝炎通过频繁的国际交往而传播的机会,有效保障出入境人员的健康。  相似文献   

7.
[目的]掌握烟台口岸出入境人员中丙型肝炎感染的情况,为制定预防与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用酶免法对出入境人员的血清进行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检出抗-HCV阳性26例,出境人员24名,入境人员2名,抗-HCV阳性检出率为6.28‰,其中船员、劳务、商务人员分别占总阳性数的37.5%、29.17%和16.67%.[结论]防止丙型肝炎在船员、劳务人员中传播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加强实验室检测,及时发现HCV感染者,并防止进一步传播,有利于保护出入境人员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出入境人员抗HCV携带情况,为国境口岸实施传染病检测和控制工作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方法,对83112名出入境人员抗-HCV携带情况进行检测并分析。结果 83112名出入境人员抗-HCV检出率为19.01/万,低于全国一般人群检出水平。男女间抗-HCV检出率经统计学检验无显著性差异。年龄分布呈"Z"字型,低年龄组检出率较高值得引起社会的重视。标化检出率入境人员为境内出境人员检出水平的3.49倍。特别是从事文教卫生职业的入境人员检出率高达89.89/万。因此,做好从事文教卫生职业的入境人员抗-HCV的监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结论除了性别外,年龄组间、人员类别间及其职业分类、地区间,抗-HCV检出率均有统计学上的显著性差异。低年龄组人员及从事文教卫生职业的入境人员是丙肝防制的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相关从业人员的预防性健康查体,对三年的体检阳性率进行比较,分年龄、性别、职业进行阳性率的比较分析。方法对2004年~2006年公共场所及食品卫生从业人员进行分类登记,询问既往病史,进行皮肤病检查、X线胸透、沙门菌、志贺菌培养,抽取空腹静脉血栓测HBsAg、ALT。结果在40286人次从业人员中,检出职业禁忌人员1019名,阳性率为2.53%。其中HBsAg阳性958人,占职业禁忌人数的94.01%。肠道带菌43人,ALT升高者13人,未检出皮肤病及肺部结核者。历年查体结果阳性率比较(x^2=2.256,P〉0.250)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年龄分布上,5个年龄组间的HBsAg携带率之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x^22=26.07,P〈0.01);在性别分布上,两者差异无显著性(x^2=0.125,P〉0.50)。结论应加强对低年龄组及流动性较大的职业人群的监督管理,认真做好各项检查工作,规范健康体检工作。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献血人群血液中的抗-HCV检测情况,笔者于2004~2008年对玉林市献血者的抗-HCV进行检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2012年北京市昌平区食品和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健康检查结果。方法采用北京市公共卫生信息管理系统,对昌平区2012年从业人员健康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预防性健康检查92466人,共检出从业禁忌证患者144人,检出率0.156%。其中甲型肝炎(甲肝)抗体阳性者1人,占0.69%;戊型肝炎(戊肝)抗体阳性者1人,占0.69%;活动性肺结核139人,占96.53%;化脓性或渗出性皮肤病3人,占2.08%;未检出伤寒/痢疾患者;活动性肺结核检出率最高,其中本埠与外埠检出率分别为0.055%和0.180%,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353.31,P〈0.01)。结论在所检测的传染病中,活动性肺结核检出率居首位,其次是化脓性及渗出性皮肤病。对食品和公共场所行业从业人员应坚持1年1次的健康检查,对传染病检出的从业人员调离相关岗位。  相似文献   

12.
刘玥  庞作章  范丽娜 《职业与健康》2013,(23):3151-3152,3156
目的了解天津市食品和公共场所从业人群中戊型肝炎病毒(HEV)亚临床感染的流行趋势,旨在为戊型病毒性肝炎(戊肝)的预防和控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0年3月—2012年12月期间在天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预防医学门诊部进行预防性健康检查者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采用圆形分布法推算HEV亚临床感染的季节性特征。结果天津市食物和公共场所从业人群HEV亚临床感染存在一定的季节高峰(r=0.2270,P〈0.01);此高峰平缓,高峰日为8月19日,高峰期为5月11日-11月28日。3年共检出HEV-IgM阳性者115人,HEV亚临床感染率为0.45%。食品行业从业人员HEV亚临床感染率明显高于公共场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511,P〈0.05)。结论天津市食品和公共场所从业人群HEV亚临床感染具有一定的季节性特征,并与受检者行业类别具有较为明显的相关性。因此,今后防控工作的重点应放在5-11月,采取综合性措施加大对食品行业从业人员HEV感染的防控力度,有效控制传染源,保护广大市民的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了防止从业人员把甲型肝炎传染给服务对象,对大理州餐饮和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岗前、在岗时进行甲型肝炎病毒(HAV)抗体IgM监测。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进行HAV—IgM检测。结果2011—2012年共计检测了12238人,HAV—IgM阳性22人,阳性率0.18%。根据年份、性别、年龄分组进行卡方检验,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2011—2012年大理州餐饮和公共场所从业人员HAV—IgM阳性率呈下降态势,从而遏制了HAV在服务行业的传播,提高了上岗服务人员的健康素质。  相似文献   

14.
赵颖慧 《职业与健康》2012,28(21):2657-2659
目的了解北京市密云县近几年来食品及公共卫生场所从业人员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不合格情况。方法对2006—2011年间食品及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健康检查结果中的ALT进行了分析,采用紫外-乳酸脱氢酶法检测ALT活力,对于ALT40 U/L样本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进行甲(A)型肝炎、戊型肝炎复查。结果 2006—2011年,食品及公共卫生场所从业人员参加健康检查人员共计136 913人,总异常率为3.1%,ALT的异常率由2006年的1.86%上升到2009年的3.91%,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此后2 a有些回落,每年ALT40 U/L的样本甲(A)型肝炎、戊型肝炎的检出率在0.1%~0.5%之间。对2010和2011两年间的检查人员进行进一步的分析,结果发现,≤20岁年龄组ALT异常率最低为2.17%,其余呈现由低年龄组向高年龄组逐一降低的趋势,由4.13%下降到2.98%;不合格者主要集中在21~40岁的人群,占总异常例数的67.1%;男性ALT异常检出率远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67.262,P0.01)。结论该县两行业健康检查人群ALT的异常检出率在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组间有显著差异,有极低的比例为患有甲型肝炎、戊型肝炎所致,绝大多数是由于一些非特异性因素影响导致的ALT单项不合格。  相似文献   

15.
王秀云 《职业与健康》2012,28(4):463-464
目的了解北京市昌平区食品、公共场所从业人员肺结核的流行状况,为制定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6—2010年间昌平区食品、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健康检查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χ2检验)。结果 2006—2010年昌平区食品及公共场所从业人员活动性肺结核病检出率(0.002%、0.042%、0.153%、0.124%、0.228%)呈逐年上升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0.64,P0.01);该地从业人员活动性肺结核病的检出率(0.000%、0.044%、0.155%、0.048%、0.265%)与外埠从业人员活动性肺结核病的检出率(0.002%、0.041%、0.152%、0.149%、0.216%)均随年度增长呈上升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本地=82.08,P0.01;χ2外埠=145.99,P0.01)。结论为保证昌平区公共卫生安全,应加强食品及公共场所行业从业人员每年1次的健康检查工作,并重点做好外埠从业人员肺结核病宣教工作,确保早期及时发现肺结核患者,防止结核病的传播。  相似文献   

16.
闫革彬 《职业与健康》2012,28(21):2642-2643
目的通过了解2011年北京市昌平区食品和公共场所从业人员5种传染病患病状况,为监控和管理提供依据。方法依据相关法律法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从业人员预防性健康检查》的要求进行健康检查,筛查"五病"(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渗出性皮肤病)。结果 2011年昌平区健康检查的食品和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共84 984例,"五病"检出率为0.076%,食品行业的检出率(0.074%)与公共场所检出率(0.085%)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单纯丙氨酸转氨酶(ALT)异常总检出率为3.37%,食品行业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公共场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08,P0.01)。活动性肺结核病检出率为0.067%,行业之间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5,P0.05);属地之间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71,P0.01)。结论该区应进一步加强宣传力度,使食品、公共场所行业中每一个从业人员为了自己和他人的身体健康,重视并坚持每年进行的健康检查。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公共场所从业人员生存质量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提高其生存质量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选取2012年某市开展监测的公共场所从业人员作为研究对象,用世界卫生组织编制的生存质量测定量表(WHOQOL-BREF)中文版进行问卷调查,测定并评价其生存质量现状。结果公共场所从业人员主观生存质量平均分为3.57分,主观总体健康状况平均分为3.67分,生理领域得分(14.65±2.27),心理领域得分(13.62±2.67),社会关系领域得分(14.42±2.39),环境领域得分(12.64±2.60)。生理领域得分低于常模,社会和环境领域得分高于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单因素分析表明,影响从业人员生理领域得分的因素有学历、是否生病、单位类别、月均收入、人均住房面积。多元回归分析可知,影响公共场所从业人员生理领域得分的因素有家庭摩擦、食欲和学历。结论公共场所从业人员生存质量尚可,生理领域得分低于普通人群,应针对性地采取相应措施来提高其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天津市河东区从业人员甲型肝炎(简称甲肝)、戊型肝炎(简称戊肝)病毒感染状况,为预防和控制相关传染病提供依据.方法 数据来源于2013年天津市河东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体检门诊,将公共场所、食品行业从业人员(简称从业人员)的血清样本检测的甲肝病毒IgM抗体(HAV-IgM)、戊肝病毒IgM抗体(HEV-IgM)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全年共检查从业人员14 869人,HAV-IgM阳性的9人,HEV-IgM阳性的16人,阳性率分别为0.06%、0.11%.近期甲肝病毒感染男性为0.10%、女性为0.03%,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88,P>0.05);近期戊肝病毒感染男性为0.19%、女性为0.06%,男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04,P<0.05).结论 从业人员中仍存在近期的甲、戊肝感染状况,即有传染性,所以要坚持对从业人员的定期健康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调离.  相似文献   

19.
岳秋梅 《职业与健康》2014,(14):1938-1940
目的了解承德市食品与公共场所从业人员梅毒的感染状况及与传播有关的高危因素,评估采取相关干预措施后的效果,为进一步开展该人群的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免疫学方法对2010年1月—2012年12月在承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体检科检查的从业人员进行梅毒检测,并对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0—2012年共检查从业人员37 631例,检测出梅毒阳性者101例,检出率为0.268%;其中显性梅毒27例,隐性梅毒74例;梅毒阳性率呈逐年下降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55,P〉0.05);隐性梅毒检出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87,P〈0.05);性别分布中男45人,女56人,性别间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6 04,P〉0.05)。在梅毒感染阳性人员中,男性的隐性梅毒多于女性,其3年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77,P〈0.05);梅毒阳性患者主要分布在18~40岁性活跃年龄段及低学历人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269;χ2=6.328;P〈0.05)。结论承德市从业人员梅毒感染率呈下降趋势,说明加强公共场所人员综合干预对梅毒的控制至关重要。隐性梅毒在梅毒分类中占有较大比例,且逐年上升,今后工作重点注意自知患有梅毒者的漏检和隐性梅毒的筛查,且选用敏感性高和特异性强的试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