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传统的观点认为,快效抑菌剂能迅速阻断细菌蛋白质的合成,导致细菌生长处于静止状态细菌合成细胞壁的过程停止,而快速杀菌剂的作用原理就是影响细菌细胞壁的合成而起杀菌作用的,故两者合用快效抑菌剂可能降低快速杀菌剂的疗效n。据此认为这两种抗生素不能联合应用。然而,这一传统观念近年来受到了越来越多的临床医生的质疑,发现两者联合应用在治疗许多感染性疾病时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大环内酯类及β-内酰胺类抗生素联合应用的合理性进行分析.方法 参照近年内国内外相关文献并综合联合用药的理论基础探讨上述两种药物联合应用的合理性.结果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与β-内酰胺类抗生素分别具有不同的作用特点,临床联合应用上述两种药物是合理的,此外对于部分疾病实施上述两种药物的联合治疗也是非常必要的.结论 抗生素药物大环内酯类与β-内酰胺类药物的药物作用特点各不相同,两者联合应用是合理的,且面对某些混合感染时也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在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临床治疗过程中,β-内酰胺类联合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方法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5年12月到上级进修医院收治的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84例,随机均匀分成两组,对照组患者42例,主要进行常规头孢美唑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42例,主要进行β-内酰胺类联合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研究对比两组患者药物治疗有效情况.结果:经过两组患者临床药物治疗,在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上,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在患者体征消退时间和平均住院时间上,观察组明显短于对照组,且在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上,观察组也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β-内酰胺类联合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临床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4.
β-内酰胺类联合大环内酯类治疗肺炎5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对社区获得性肺炎采用β-内酰胺类联合大环内酯类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的情况。方法我院于2005年10月~2008年4月期间收治58例肺炎,其中轻症肺炎选用β-内酰胺类静滴加大环内酯类口服,中-重症肺炎选用β-内酰胺类较强效的抗生素和大环内酯类静滴。结果58例肺炎经联合用药后总有效率为98%。结论传统观念认为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与大环内酯类不联合使用,两者可产生拈抗作用,而通过临床实践认为β-内酰胺类与大环内酯类联合应用作为临床治疗肺炎是合理的,也是安全有效的,尤其是对我们基层医院没有条件做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建议早期联合使用,以控制感染,防止病情加重。 相似文献
5.
6.
由于老年人下呼吸道感染多合并有原发病,长期应用抗生素,可导致菌群失调和耐药菌株产生。我们比较了单用环丙沙星与β-内酰胺类抗生素联合应用(2联)治疗老年人下呼吸道感染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传统药理学理论一般不主张快速杀菌剂与快速抑菌剂联合应用,但近年来一些疾病治疗指南和临床实际应用上存在大环内酯和β-内酰胺类联用的情况,也有文献对其合理性从临床实际上和理论上进行了论述。但在实际治疗中可能存在滥用的趋势,甚至在病情较轻门诊病人中也出现常规使用,本文是对两类药物联用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8.
患者,男,8岁,车祸伤,伤后约3小时送到医院,全身多发骨折、头外伤伴失血性休克收住院。目前患者情况为部分开放性外部伤,伤口污染,失血性休克,术后高热,继发肺内感染,刀口处红肿,病情危重。 相似文献
9.
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合理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 β -内酰胺类抗生素临床应用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方法 总结并分析近年来的文献。结果 该类抗生素是繁殖期杀菌剂 ,对大多数细菌只有极小的浓度依赖性杀菌作用 ,且其后效作用和半衰期均较短 ,应每 4~ 8h给药 1次。目前耐药的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和部分G-杆菌比较常见。结论 临床应掌握该类抗生素的应用指征和药物作用特点 ,结合药敏试验结果用药 ;对耐药菌应合理配伍用药或加用 β -内酰胺酶抑制剂。 相似文献
10.
β-内酰胺类抗生素包括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是临床应用最广泛的高效、低毒的快速杀菌剂,也是当今世界开放抗生素的中心。该类药物所致的过敏性休克虽不多见,但却是凶险致命的急症之一,临床各科及基层诊所均可遇到。现将1973年以来我们抢救的20例β-内酰胺类过敏性休克的患者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探讨β-内酰胺类与大环内酯类联合应用的合理性。方法:检索国内有关资料并进行综述。结果:两者合用是合理、有效。结论:可以作为临床经验性治疗的方案。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β-内酰胺类+大环内酯/喹诺酮对老年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疗效。方法对2007年1月至2012年1月间入住ICU的老年患者给予β-内酰胺单药或联合大环内酯/喹诺酮治疗,比较临床稳定时间和病死率,分析影响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 232例患者中,153例(65.9%)接受联合治疗,联合大环内酯67例,喹诺酮86例,β-内酰胺单药79例(34.1%)。与单药组相比,联合组的达到临床稳定时间较短(中位数10 d比13 d),总病死率低于单药组(24.2%比43.0%,P〈0.01)。联合组中,联合大环内酯比联合喹诺酮病死率更低(14.9%比31.4%,P〈0.01)。简易急性生理评分和肺炎严重指数评分高、多肺叶病变及单药治疗是死亡的危险因素。结论对重症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β-内酰胺联合大环内酯或喹诺酮的疗效优于β-内酰胺单药治疗,尤以联合大环内酯为著,推荐联合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综述文献介绍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合理应用,为临床用药提供借鉴。方法引述文献,按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不同种类总结应用机制。结论β-内酰胺类抗生素被广泛应用,临床应用中应合理。 相似文献
15.
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市场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β—内酰胺类抗生素是一类非常重要和常用的抗生素,在抗生素使用中所占比例很大。本文在概括β—内酰胺类中青霉素类、头孢类、碳青霉烯类和酶抑制剂类抗生素的基础上,运用SWOT理论对此类抗生素分别进行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分析.从而得到此类抗生素发展的SWOT组合方案,为企业投资和β—内酰胺类类抗生素的生产企业以及国家宏观产业政策的调整作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的综述文献介绍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合理应用,为临床用药提供借鉴。方法引述文献,按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不同种类总结应用机制。结论β-内酰胺类抗生素被广泛应用,临床应用中应合理。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 为临床合理应用β-内酰胺类药物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近几年国内公开报道393例β-内酰胺类药物进行分析。结果 归纳总结出β-内酰胺类药物不良反应发生一般规律和有关特征。结论 临床在应用β-内酰胺类药物时,不仅应重视其抗菌效应,还应高度关注其不良反应的严重危害。 相似文献
19.
目前,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被广泛用于支气管炎、中耳炎、肺炎和蜂窝组织炎等常见感染的治疗,并且作为一线预防性治疗用于多种手术中。临床观察发现使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有一定规律可循,药物的相对禁忌证是有青霉素过敏史。在这种情况下。许多临床医师选用不同类型的抗生素,如喹诺酮类、大环内酯类或多肽类(主要是万古霉素)。但是,耐抗生素细菌的出现。要求抗生素的选择只有在认真评估后才能作出。本文对头孢菌素和青霉素过敏史病人应用头孢菌素的原则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0.
122例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不良反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玲玲 《河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6,25(3):71-72
目的:分析β-内酰胺类抗生素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03-2005年度收集到的122份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年间共收到217份ADR报告,其中由β-内酰胺类抗生素引起的ADR为56%,122例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不良反应病例报告中涉及23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ADR表现以皮肤及附件损伤最为常见,其次为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等。结论:应合理使用β-内酰胺类生抗生素,重视ADR的监测工作,避免和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