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倪泽 《江苏医药》1997,23(9):676-676
气管切开是救急手术,临床上广泛应用于各种原因的上呼吸道梗阻及下呼吸道分泌物阻塞。我科1988年2月~1996年10月行气管切开术376例,其中发生手术并发症18例,现分析如下。临床资料18例中男12例,女6例,年龄8个月~72岁。并发症如下:1.出血6例。3例术中伤及甲状腺下方包膜所致;1例甲状腺峡部过低,向两侧分离过多所致;另2例系病人肥胖,颈部粗短.术野不清,气管前筋膜小血管损伤所致。2.皮下气肿4例。均系切口缝合过紧所致,拆除缝线后逐渐消退。3.脱管2例,均为刎颈病人。患者自行拔管,其中1例由于家属盲目将套管插入创口,引起…  相似文献   

3.
气管切开术后并发症3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气管切开术 (气切 )是一种常见、普通手术 ,也是一种急救手术 ,是抢救某些危重病人的重要手段 ,涉及临床科室广。回顾 1993年 1月至 2 0 0 1年 5月间遇到脑外伤、重症农药中毒、重症流行性出血热等急危重病人 10 0例实施气管切开术后发生创口出血、颈部气肿等并发症经对症处理后 ,并发症得到控制和治愈。现将有关临床分析及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共 10 0例 ,男 76例 ,女 2 4例 ;年龄最小的 13岁 ,最大的80岁 ,平均年龄 4 7 1岁。其中脑外伤 4 1例 ,重症农药中毒10例 ,重症流行性出血热 7例 ,脑出血 8例 ,肺性脑病 6例 ,胸部挫伤伴多根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气管套管脱出的原因、诊断、治疗及预防措施。方法对9例(13次)套管脱出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所有病例根据临床表现均能得出诊断,经重新置入套管或更换套管后,呼吸困难均得以解除,无致死病例。结论套管脱出是气管切开术的急危重并发症之一,重在预防。预防的关键在于选择合适的套管,术中正确的处置和术后恰当周到的护理。  相似文献   

5.
邵红梅 《淮海医药》1999,17(3):62-62
气管切开术是临床常用的迅速解除各种原因引起呼吸道梗阻的手术,其常见并发症有皮下气肿、气胸及纵隔气肿、出血、拨管困难等。但套管脱出是很少见的,我科曾遇到2例气管切开术后套管脱出的患.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7.
气管切开手术并发症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8~ 2 0 0 1年我科完成气管切开术 110例 ,发生各种并发症 10例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术后出血 5例 (下呼吸道炎症 3例 ,颈挫伤 1例 ,颈爆炸伤 1例 ) ;胸膜顶暴露 2例 (下呼吸道炎症 1例 ,脑外伤 1例 ) ;呼吸、心跳暂停 1例 (放疗性喉炎 ) ;死亡 1例 (遗传性血管神经性水肿 ) ;拔管困难 1例。2 讨论出血是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 ,多发生于气管暴露困难的病人 ,如体胖颈短、颈椎畸形、颈外伤不宜或不能采用平卧肩下垫枕位者。既往颈部手术史者 ,原因多为损伤甲状腺或肌肉分离过多所致。少量渗血以凡士林纱条压迫即可 ,量大者则需寻找出血…  相似文献   

8.
气管切开术是常用的解除呼吸道梗阻,保持呼吸道畅通的抢救治疗措施,由于患者病情危重,抵抗力差,气管切开又增加了感染的机会,加上易发生出血、皮下气肿、窒息等严重并发症。护理不当,极易加重病情,影响康复,济源市肿瘤医院于2005年5月至2009年6月共行气管切开术181例,现将气管切开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康利 《中国医药指南》2011,9(5):110-111
目的探讨气管切开术出现并发症的原因及预防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10年5月湖南省娄底市中心医院气管切开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20例气管切开术患者出现并发症25例,发生率7.81%,包括出血10例、皮下气肿6例、套管阻塞4例、脱管3例、感染2例,普通皮下气肿未予以特殊处理,严重气肿更换合适套管及松解切口缝线后,症状逐渐得以缓解。伤口出血换用带气囊的套管防止血液流入气管并用凡士林纱条填塞压迫止血后好转,切口感染有效吸痰、加强切口换药选用敏感的抗生素感染控制。套管阻塞经换管后呼吸改善。套管脱出,经重新插入气管导管后缓解。结论气管切开术是术后仍有不少原因可导致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必须防范管理意识,扎实的外科基本功,熟悉的颈部解剖知识,术后加强管理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气管切开术并发症及防治(附146例病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秋良  林芳  吕玉良 《江西医药》2007,42(6):506-508
目的 探讨气管切开术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及防治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1996年1月~2006年1月10年行气管切开术146例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无手术死亡病例,手术均完成,术中出现呼吸困难、窒息、置管困难、出血,术后出现继发性出血、脱管、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套管留置时间为7d~3个月,平均15d.结论 气管切开术是一种常规的抢救手段,熟悉掌握颈前解剖,正确、规范的术中术后处理,积极有效的预防措施,可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我科自1997年2月~2001年6月,在重型颅脑伤救治中行气管切开者146例,本文对146例重型颅脑伤患者行气管切开术后常见并发症分析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146例中男102例,女44例,最大年龄73岁、最小年龄3岁,特重型颅脑损伤(GCS3~5分)53例,重型颅脑伤(GCS5~8分)93例。气管切开维持时间1~130天。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气管切开术后缝合固定气管套管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58例行气管切开术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29例。对照组术后予以常规气管套管固定;试验组术后予以缝合固定气管套管。对2组术后置管并发症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皮肤挫伤、套管脱管、切口出血发生率分别为7.3%、0、0.6%,低于对照组的36.5%、10.3%、14.6%,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气管切开套管缝线固定能有效地保护颈部皮肤、减轻患者不适和痛苦、减少出血、避免套管脱出,提高了手术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气管切开是外科危重病人抢救和治疗的重要措施,对气管切开病人的护理越来越受到护理人员的高度重视,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本文就气管切开术病人的护理及并发症的防治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14.
将我院1981~1993年间因下呼吸道阻塞行气管切开术资料完整的病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气管切开术后脱管2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气管切开术是一种急救手术,对于下呼吸道分泌物潴留所引起的呼吸哀竭,气管切开术为重要的辅助性治疗手段,脱管是气管切开术后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若发现不及时或处置不当会造成严重的后果,甚至危及患者生命[1~2].本文通过对我院1998-2005年气管切开术后发生脱管的23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脱管发生的原因,探讨脱管后正确的处置方法及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讨论循证护理在气管切开术后防治并发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10例行气管切开术的患者进行研究,分为循证组和常规组。常规组予以常规的护理干预,循证组在常规组护理基础上实施循证护理。结果在治疗效果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等方面,循证组均明显优于常规组。结论实施循证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的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保障患者的健康。  相似文献   

17.
气管切开术是一种急救手术,最初只用于解除喉梗阻引起的呼吸困难.随着对呼吸道病理、生理的深入了解,气管切开术已成为治疗某些疾病的重要辅助手段.但是,气管切开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可达6%~66%[1].由此可见,对于气管切开术后患者的观察与护理极其重要,惟有科学、有效的观察及护理方法,才能防止或减少并发症发生,现将护理要点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8.
沈彬  杨丽华 《贵州医药》2012,36(10):955-957
气管切开技术是将颈段气管前壁切开,成人一般通过切口插入直径1 cm、长度8 cm左右的气管套管[1].是临床抢救危重症患者的有效治疗措施,为保持气道通畅,纠正患者的缺氧状态,改善通气功能和有效清除气道分泌物,是护理成功的关键所在,气管套管堵塞是气管切开最严重的并发症.我院2003年至2011年护理96例气管切开患者时有9例出现气管套管堵塞,其堵管率为9.4%.现将发生的原因分析及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烧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并发症的原因及防治方法。方法对实施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156例烧伤患者术后并发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56例手术均成功,共发生手术并发症15例,发生率为9.6%,所有并发症经及时处理后均好转或治愈。结论充分的术前评估,术中细致、熟练的操作以及术后综合观察和处理是防止手术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气管切开的术式,以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年9月以来,在气管切开术中采用倒“U”形气管黏膜软骨瓣的经验。结果在应用此法132例中,68例置换气管套管,气管切开均较顺利,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未发生喉气管狭窄。结论倒“U”形瓣气管切开术操作简单,对气管及甲状腺损伤轻,可避免气管狭窄,气管套管置换方便,值得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