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大动脉炎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血管成像在诊断大动脉炎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临床拟诊大动脉炎的14例患者进行MSCT血管成像,扫描范围自颈2椎体水平至耻骨联合水平,图像后处理方法包括多平面重组、最大密度投影、容积重组、血管内镜及血管分析,充分显示受累血管的部位、范围及程度。结果 14例患者CT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动脉管壁增厚,管腔狭窄或闭塞,管腔狭窄具有向心性的特点,部分伴狭窄后扩张。按管腔情况包括狭窄-阻塞型8例,混合型6例。重组图像结合轴面图像观察,可以清晰显示受累大血管及其分支血管的狭窄程度或闭塞情况以及侧支血管形成情况。依据Lupi-Herrea分类法包括Ⅰ型5例,Ⅱ型2例,Ⅲ型6例,Ⅳ型1例,CT结果均与其临床表现相符。结论 MSCT血管成像同时显示大动脉炎的管腔情况和管壁改变,后者对于早期诊断及治疗、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可以作为此病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在大动脉炎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23例临床确诊为大动脉炎患者的64层螺旋CTA特点,图像后处理方法包括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曲面重组(CPR)、容积再现(VR)及血管分析,充分显示受累血管的部位、范围及程度.结果 23例CTA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动脉管壁增厚,管腔狭窄或闭塞,管腔狭窄具有向心性的特点,部分伴狭窄后扩张.活动期13例动脉管壁明显增厚,呈环形低密度,增强扫描有强化;而非活动期10例管壁增厚程度轻,平扫管壁密度增高或伴钙化,增强扫描无强化.后处理重建图像结合薄层轴位图像,可直观地显示受累大血管及其分支的部位、狭窄程度或闭塞以及侧支血管形成情况.结论 64层螺旋CT作为一种无创性血管成像技术,能同时显示大动脉炎的管腔情况和管壁改变,对于早期诊断、准确分型、检测疗效及判断预后有重要的指导价值,可作为大动脉炎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3.
多层螺旋CT诊断胡桃夹综合征的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对胡桃夹综合征(NCS)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经临床和相关检查诊断为NCS的患者(病变组)与80例正常肾血管者(对照组)的MSCT血管影像或CT增强扫描的影像资料。观察左肾静脉(LRV)及其属支的形态、走行位置以及与邻近结构的关系,测量2组中肠系膜上动脉(SMA)与腹主动脉(AA)的夹角(a)、SMA与从三角间隙内LRV断面中点水平SMA后缘与AA前缘的距离(d),在LRV横断面上分别测量:SMA和AA间隙内LRV的截面积(s1)、近肾侧LRV管径最大点截面积(s2),并计算s2和s1的比值(q),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病变组LRV均明显扩张,其中7例合并性腺静脉增粗。LRV狭窄并回流受阻的原因为:14例SMA与从的夹角狭小,2例LRV走行于AA后。病变组的a、d、s1、s2和q(s2/s1)分别为:(21±4)°、(0.53±0.11)cm、(0.28±0.06)cm^2、(1.42±0.48)cm^2、5.26,对照组上述指标分别为(52±24)°、(1.39±0.70)cm、(0.81±0.32)cm^2、(1、21±0.35)cm^2及1.5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MSCT能精确测量并判断LRV狭窄的程度,为诊断和治疗NCS提供了一种新的无创性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对儿童多发性大动脉炎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37例多发性大动脉炎患儿的MSCTA资料,图像后处理方法包括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和容积再现(VR)技术。结果:37例按Lupi-Herrea分类法,Ⅰ型2例,Ⅱ型18例,Ⅲ型15例,Ⅳ型2例。初诊时MSCTA检查显示所有受累血管共150支,狭窄-阻塞型37支,其中5支管腔闭塞,4支伴有细小侧支循环形成,1支伴局部血栓形成;扩张型11支,部分管壁伴有钙化;其余为混合型。狭窄血管中17支轻度狭窄、102支中度狭窄、15支重度狭窄、5支完全闭塞。不同时期受累血管均有不同程度的管壁增厚(2.0~7.0mm),活动期3.4~7.0mm,非活动期1.1~3.2mm。活动期CT平扫可见受累血管壁有环形低密度水肿状态带,增强扫描血管壁不均匀强化;非活动期局部血管可呈囊样扩张,管壁密度增高,部分可见钙化,增强扫描无强化。治疗后受累较轻血管可以完全恢复正常血管状态。结论:MSCTA在多发性大动脉炎的诊断方面有很高的准确性,可以作为多发性大动脉炎早期诊断的首选影像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5.
多层螺旋CT在诊断肺动脉栓塞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目的 评价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 (MSCTA)在诊断肺动脉栓塞 (PE)中的价值。方法 对 16例临床怀疑有PE的患者行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 ,其中 8例发现有肺动脉栓塞 ,5例在溶栓治疗 2 0~ 3 0d后进行了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复查。结果 8例PE患者中发现肺段以上肺动脉 43支发生肺动脉栓塞 ,CT影像表现为肺动脉的完全堵塞、不规则充盈缺损、附壁充盈缺损、轨道征等 ;肺动脉主干的扩张 ;肺段和肺叶的缺血性改变或表现为“马塞克”征。 5例在溶栓治疗后跟踪CT复查 ,4例肺动脉栓塞基本消失 ,1例明显缩小好转。结论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是诊断肺动脉栓塞的一种无创伤性的有效检查方法 ,也是临床判断溶栓疗效的直观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6.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对椎动脉观察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椎动脉走行及其毗邻关系复杂,椎动脉狭窄与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关系密切。螺旋CT血管造影能清晰显示椎动脉及其毗邻关系。本文简要介绍椎动脉螺旋CT血管造影的技术、方法、临床价值,并与其它血管造影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肠道血管畸形的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的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经手术证实的肠道血管畸形患者的CT表现。7例均行腹部平扫、动脉期、门静脉期和延迟期扫描,扫描范围从膈顶至耻骨联合。结果所有患者MSCTA像上均表现为局部血管丛增多、增粗、紊乱,粗细不等,其中2例增粗的血管局部呈"瘤"样改变,同时可见增粗的供血动脉及早显的引流静脉,1例见对比剂向肠腔内溢出,1例合并肠壁外血管畸形。结论肠道血管畸形的MSCTA诊断明确,具有简便、安全、无创、准确的特点,同时能发现肠壁及其他伴发病变,是肠道血管畸形有效的首选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64层MSCT血管成像对咯血的诊断及指导治疗作用.方法 22例因反复大量咯血的患者行胸部64层MSCT血管成像.结果 咯血相关血管表现为无支气管动脉供血型3例、单支或多支支气管动脉供血型15例、支气管动脉与非支气管动脉共同供血型3例以及直接异常体循环动脉供血型1例.结论 64层MSCT血管成像对支气管动脉DSA插管及栓塞治疗大咯血有明显的指导作用.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nse of CT angiography in the diagnosis of hemoptysis and guiding the treatment of it with 64-slice spiral CT.Methods Twenty-two patients with repeated and massive hemoptysis underwent chest CT angiography.Results The blood supply of hemoptysis was nonbronchial systemic arteries in 3 patients,single or multiple bronchial arteries in 15 patients,mixed arteries of nonbronchial systemic and bronchial arteries in 3 patients and abnormal systemic arteries in 1 patient.Conclusion With 64-slice spiral CT,CT angiography provided useful information for the treatment of hemoptysis by guiding bronchial arterial embolization. 相似文献
9.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主动脉夹层及主动脉瘤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主动脉夹层及主动脉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4例临床怀疑主动脉疾病者进行CT血管造影,层厚3.2mm,重建间隔1.6mm,pitchl 25,对比剂用量100ml,注射速度3ml/s,延迟时间23~28s;对所有病人进行最大密度投影、多平面重组、表面遮盖显示、仿真内窥镜、容积再现重组。结果:34例中,正常者7例,主动脉夹层16例,主动脉瘤7例,左锁骨下动脉瘤1例,马凡综合征1例,主动脉弓血管置换术后1例,腹主动脉瘤血管内支架术后1例。结论:MSCTA在主动脉夹层及主动脉瘤中有积极的临床应用价值,横断面CTA为诊断主动脉疾病的基础,图像后处理技术作为补充。 相似文献
10.
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质量及对冠状动脉病变诊断准确性的评价 总被引:35,自引:0,他引:35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MDCT)冠状动脉成像的图像质量及诊断冠状动脉病变的准确性。方法105例患者(包括高心率、冠状动脉钙化及肥胖病例,但除外房颤病例)作MDCT冠状动脉成像,并与常规冠状动脉造影对照。分析MDCT图像质量及对冠状动脉病灶的显示情况。结果每例均对冠状动脉的13个节段进行分析(共1365个节段)。1144个节段能满足管腔评价,221个节段因钙化严重(153个节段)或运动伪影(68个节段)无法满足管腔评价。105例中钙化积分中位数为154(范围0~1983);87例钙化积分〈1000,中位数105(范围0~994);18例钙化积分≥1000,中位数1477(范围1115-1983)。MDCT发现≥50%狭窄总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5.7%、97.9%、93.0%、95.5%。当评价局限在钙化积分〈1000的患者时,MDCT发现≥50%狭窄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6.0%、98.9%、95.3%、99.0%。临床正确诊断率(发现或排除至少1个有意义病灶)为92.4%(97/105)。结论对非选择性病例,MDCT可提供高诊断准确性的冠状动脉图像。 相似文献
11.
主动脉瘤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的临床应用价值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技术在诊断主动脉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对32例主动脉瘤和主动脉夹层患者进行MSCTA检查,将原始图像传至工作站进行后处理,运用不同的重建方法对血管进行显示,包括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表面遮盖法(SSD)和容积再现(VR)技术.结果主动脉瘤13例,主动脉夹层19例,多种重建图像与轴位图像相结合能清晰地显示动脉瘤的解剖细节及其与周围器官的空间解剖关系.结论 MSCTA技术对主动脉瘤的诊断具有独特的优越性,对于选择治疗方法、观察术后疗效及随访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多层螺旋CT脑血管造影容积显示技术成像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脑血管造影容积显示(VR)成像的临床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 36例疑脑肿瘤或脑血管病患者行多层螺旋CT脑血管造影术,准直1mm,层厚1.25mm,应用VR技术进行三维重建。结果 全部病例均经DSA或手术病理证实,其中正常3例;脑肿瘤19例,包括13例脑膜瘤,4例听神经瘤,2例颅咽管瘤;脑动脉瘤6例;脑血管畸形8例。VR图像可清晰明确地显示多血供肿瘤的大小、形态及与脑血管和颅骨的三维关系;能明确脑动脉瘤的部位、大小及瘤颈宽度;可准确显示血管畸形的大小、形态以及供血动脉、引流静脉的数量。结论 多层螺旋CT脑血管造影VR成像能清晰明确地显示颅内病变与血管间的解剖关系,可为临床提供更多信息并对手术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在诊断腹主动脉瘤中的价值.方法:对31例经手术证实的腹主动脉瘤患者的MSCTA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进行对照性研究.采用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组(MPR)、仿真内镜技术(VE)及表面遮盖显示(SSD)后处理方法.结果:MSCTA与DSA对腹主动脉瘤的诊断符合率达100%,对瘤体长度、近端瘤颈直径、近端瘤颈长度、近端瘤颈角度等参数的测量无明显差异,对瘤体直径的测量值差异有显著性,MSCTA测量值较DSA准确.结论:MSCTA可明确诊断腹主动脉瘤,对重要参数的测量值准确,可作为腹主动脉瘤诊断及术前评估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编辑减影技术在16层螺旋CT颈部血管成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30例疑颈部动脉病变患者,行低剂量CT平扫和颈动脉CTA扫描,采用小剂量对比剂预注射技术确定动脉期延迟时间,利用object editor后处理软件进行编辑减影去骨处理,完成颈动脉血管的去骨成像。结果:本组30例颈部动脉CTA共发现梭形动脉瘤4例,动脉局限性狭窄12例,钙化斑块共计71处。按骨骼完全去除、少许残留和残留明显等不同程度对图像进行评分(1~3),其中3分10例(33%),2分15例(50%),1分5例(17%)。结论:16层螺旋CT常规软件objecteditor能够快速、自动的去除颈部动脉CTA中的骨结构,直观、全面显示颈部血管,同时能快速去除充盈致密对比剂的头臂和上腔静脉影的干扰,并可选择性保留或除去血管壁钙化斑块,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MSCT双期血管成像对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的临床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双期脑血管成像对颈内动脉海绵窦瘘(ICCF)的诊断价值。方法:10例临床怀疑或确诊颈内动脉海绵窦瘘(ICCF)患者,均行颅脑CTA双期增强扫描,其中7例为术前检查,3例为介入栓塞术后复查,5例同期行DSA检查。采用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组(MPR)等技术处理图像。结果:7例术前CTA动脉期示患侧海绵窦早显扩大,同侧眼上静脉扩张纡曲,其中3例可见瘘口,3例同侧皮层静脉扩张,5例见岩上和岩下窦扩张.4例对倒海绵窦及眼上静脉显影扩大,3例患者有颅骨或颅底骨折。3倒术后复查CTA示患侧海绵窦及眼上静脉无旱显扩张,与DSA所见一致。结论:16层CT双期脑血管成像对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的诊断及介入栓塞术后疗效观察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临床放射学杂志》2009,28(11)
目的 通过对比DSA检查结果,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对胡桃夹综合征(nutcracker syn-drome,NCS)的临床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 对15例NCS患者的MSCTA后处理图像、DSA图像进行回顾性研究.观察左肾静脉(LRV)的形态、走行及空间结构.通过在MSCTA图像上测量狭窄处LRV的截面积(S1)与近肾端最宽处截面积(S2),计算LRV的狭窄程度,并与DSA结果进行比较.CT后处理技术采用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及容积再现(VR)技术.结果 MSCTA显示14例LRV狭窄程度分级与DSA完全相符,1例MSCTA诊断为Ⅲ级,DSA诊断为Ⅱ级.与DSA比较符合率为93.3%(14/15).MSCTA评估LRV狭窄程度为(78.6±11.8)%,DSA评估狭窄程度为(76.4±12.8)%,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SCTA对NCS具有极高的诊断价值,为诊断该病提供了一种新的、无创性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减影去骨法与手动去骨法对头颈血管CT成像的差异,探讨减影去骨法的应用价值。方法:51例患者30例行脑动脉CTA(12例行脑静脉CTV),另外21例行头颈动脉CT成像。先测试颅底动脉达峰时间,平扫后根据达峰时间行动脉期扫描,必要时立即行静脉期扫描;动脉增强、平扫薄层图像同层相减生成动脉期三维图像,少量残余骨质辅以手动去骨,同样方法处理静脉系统。以手动去骨处理血管增强的原始图像得到动脉(和静脉)三维结构图。观察颈根动脉、颈5椎体-颅内动脉以及脑静脉的完整度,观察颅内血管分支、颅底-颈5椎体动脉的清晰度,计算动脉系统成像后处理消耗的时间,与手动去骨成像对比。结果:减影去骨法显示颈5椎体颅内动脉的完整性优于手动去骨(χ^2=27,P=0.008),前者显示脑静脉的完整度明显好于后者,但两种方法显示颈根部动脉的效果都一般;手动去骨显示颅内动脉分支的清晰度优于减影去骨法(χ^2=9,P=0.01),显示颅底-颈5椎体动脉的清晰度差异无显著意义(χ^2=5.6,P=0.06);减影去骨处理动脉系统消耗的时间明显少于手动去骨(t=-11.16,P〈0.001);总共发现有病变的患者32例,其中减影去骨法对颅底血管狭窄和动脉瘤显示立体效果更好。结论:减影去骨法可显示血管全貌,对病变立体定位更好,但是脑部小血管亮度欠佳,对患者固定要求高。 相似文献
18.
前庭导水管扩大畸形的CT诊断 总被引:21,自引:3,他引:21
目的 探讨前庭导水管扩大畸形(large vestibular aqueduct,LVA)的轴位高分辨率CT(HRCT)诊断依据及不同CT扫描方式对LVA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 搜集12例LVA和80例正常人耳轴位HRCT图像资料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正常人前庭导水管均表现为位于岩骨后缘的浅小要糊骨切迹或与后半规管基本平行、原略低密度细短管状影。LVA的CT特点:(1)表现为“岩骨后缘深大角形明显骨缺损影”者最为多见;(2)“骨缺损影”边缘均清晰锐利,内端多与前庭或总脚呈“直接相通”表现;(3)前庭导水管中段最大前后径均>1.5mm。结论 轴位HRCT应以前术3个CT特点作为LVA的诊断依据,不应将实为内淋巴囊裂的“前庭导水管外口”宽度>1.5mm作为LVA的轴位CT诊断标准。轴位HRCT应作为LVA常规和首选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MDCTA在下肢动脉瘤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了18例临床诊断下肢动脉瘤病例的四排螺旋CTA影像.三种不同的重组后处理方式包括MIP,VR及CPR,以及横断位图像均被用于回顾性分析.结果:18位患者中共检出真性动脉瘤15例(23个),假性动脉瘤3例.MDCTA较好地显示了所有瘤腔及腔壁的血栓.其中8例真性动脉瘤和3例假性动脉瘤均经手术证实.结论:下肢动脉MDCTA成像技术安全可靠,在下肢动脉瘤病变的影像学诊断中有着较好的诊断价值,能够基本替代创伤性的血管造影.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下肢血管成像技术及其在下肢血管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 33例可疑下肢血管性疾病患者的MSCT血管成像资料,扫描条件:层厚1.25mm,螺距1.75,扫描时间15-20 s。对比剂总量80-100 ml,注射流率3.5-4.0 ml/s。在工作站上进行下肢血管图像重组。结果:全部病例下肢动脉的重组图像均能充分显示下肢动脉的空间关系及解剖细节,以VR和2D-MIP图像显示最佳,并能明确诊断下肢动脉性疾病和血管畸型;观察下肢静脉以2D-MIP图像为主。能对静脉血栓的诊断提供帮助。结论:MSCT下肢血管成像能准确直观地显示下肢血管的立体解剖特点,为下肢血管性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提供重要依据,是四肢血管病变较为理想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