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温病条辨》之学术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梅岭昌 《中医杂志》1992,33(4):13-16
本文总结了《温病条辨》在区别伤寒与温病,创立三焦辨证论治纲领及制订温病的治疗总则等方面的学术贡献。  相似文献   

3.
4.
《温病条辨》妙用桂枝汤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鞠通在《温病条辨》中第一方使用桂枝汤,被后世医家所质疑,认为温病的治疗,温者凉之是最起码的常识。而他却把第一方列为桂枝汤,明显违反了治疗原则,伤寒与温病是一对矛盾范畴,风温与中风病证不同,哪能在风温初起使用桂枝汤,伤寒与温病的辨证不能简单地以恶风寒与否作为辨证治疗的原则。  相似文献   

5.
6.
《温病条辨》是阐述温病辨证论治的专著。温病是感受温热病毒所致,其病变过程是以伤阴为主。该书虽附有《杂说》、《解产难》、《解儿难》等篇,亦多涉及阴血不足。故其论治之要“始终以救阴精为主”。《意园谈医书笔记》亦认为此书的治疗“重在清润以救阴液”。水和血均属人体阴液的  相似文献   

7.
吴鞠通对温病初起的治疗,是力斥辛温发汗而主张用辛凉之剂的,指出:“本论方法之始,实始于银翘散。”可见,《温病条辨》第一方用桂枝汤是假,而用辛凉之剂银翘散是真。  相似文献   

8.
《温病条辨》温药运用规律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9.
杨晓凤 《山西中医》2010,26(5):57-58
吴鞠通《温病条辨》中提出的三焦辨证,阐述了温病的演变规律,明确了温病的病位及病性,提出了相应的治法方药,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三焦辨证与张仲景六经辨证对照有一纵一横之妙,与叶天士卫气营血辨证结合有相辅相成作用。  相似文献   

10.
11.
一、肺疟王某某,男,42岁,农民。1950年9月13日就诊。患者20天前发热(低热),咳嗽、咯痰、量多稀白。在当地治疗,用青霉素肌注,2次/日,内服中药二陈汤、小半夏汤等方加减无明显效果。诊见:低热(37.8℃),渴饮,咳嗽频作。咯痰稀白,自觉背部畏冷,舌苔薄白腻,脉弦滑。实验室检查:白细胞10900/立方毫米。胸透见肺纹理增粗,余无异常。此为肺疟。治宜轻宣肺  相似文献   

12.
吴鞠通《温病条辨》是在温热大师叶天士的学术成就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编著的一本系统论述四时温病的专著,书中一整套温病的治疗大法和方剂,使温病学的辨证施治内容更趋完整。《温病条辨》上焦篇原文第七条谓:太阴温病,脉浮洪,舌黄,渴甚,大汗,面赤,恶热者...  相似文献   

13.
雷云霞  刘新 《中医药学刊》2002,20(4):470-470
《温病条辨》中的邪正合治观,贯穿于温病治疗的整个过程。呈鞠通组方常邪正兼顾,扶正不忘祛邪;祛邪不忘扶正。邪正合治观,即治上然,祛邪为主,预护基虚;治中焦,扶正与祛邪并重;治下焦,以扶正为主,兼顾余邪。  相似文献   

14.
王英  盛增秀 《中医药学刊》2006,24(5):918-919
对《温病条辨》提出的“温病死证五大纲”,联系现代临床实际,作了深入的探析,阐述其对中医和中西医结合诊治急性传染病危重症仍有着重要的启发和借鉴作用,现实意义未可低估。  相似文献   

15.
《温病条辨》保阴护津思想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温邪伤人每易伤津耗液,化燥伤津贯穿温病发展终始,因此保阴护津是温病治疗之关键。吴瑭之《温病条辨》一书,处处以固护阴津为要。因而从其温病的不同时期、不同的选方用药角度,浅析其保阴护津的思想。  相似文献   

16.
该文以<温病条辨>中湿热类温病所出83首方剂为研究资料,通过对其多频用药进行分析,提出该类温病以"祛湿、清热、补气、理气"为主要治法,进一步归纳湿热类温病之综合病理变化为"湿""热""虚""郁".并指出"湿""热"可外感,可内生;"虚"以气虚为主,亦可见阴虚;"郁"以气郁为主,尚可见血瘀.四者之中,"湿"与"热"为始动因素,是导致"虚""郁"形成的主要原因,从而构成温病湿热病证的综合病理变化.  相似文献   

17.
从《温病条辨》看温病特殊证治中的先后缓急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病临床治疗不仅要遵循卫气营血和三焦不同阶段的治疗大法,而且须讲究先后缓急策略,尤其是遇到多脏同病、虚实夹杂等复杂而特殊的证候时,更须如此.否则,若前后颠倒,缓急失当,则动手便错,后果堪忧.  相似文献   

18.
张斌  张思超 《中医杂志》2008,49(3):282-283
《温病条辨》中有“温病最忌辛温”的告诫,又在温病治疗中常常运用到辛温药物,甚至将辛温解肌的桂枝汤放在首位,提示辛温药物并非是温病的绝对禁忌。现就其运用辛温药的规律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19.
浅谈《温病条辨》之用辛凉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天士云:“温邪上受,首先犯肺。”《温病条辨》中云:“凡病温者,始于上焦,在手太阴。”即谓温热之邪由口鼻而入,自上而下,先病始于太阴肺经。故治肺乃为首。肺主皮毛、司呼吸,为气之主。其病则为卫分表证,或为肺经本脏病。临床上的表现,往往有以卫分表证为主,或以肺气不宣为主,或以肺热津伤为主等不同类型。温病初起,邪犯肺卫,肺是初起阶段的病变重心,以及这时温热之邪最易逆传心包,根据这一特点,吴鞠通确立病位在上焦心肺当用轻清之品,以宣肺达邪,透热外出的治疗措施,并将其概括为“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据此他在《温病条辨》上焦篇中以辛凉平剂银翘散、辛凉轻剂桑菊饮、辛凉重剂白虎汤3方治之。他破旧俗,创立新学说,对温病的认识和推动温病学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温病条辨》是祖国医学论洽外感温热病的专著,今已被誉为经典著作之一。仅就书中辛凉平、轻、  相似文献   

20.
吴鞠通对叶天士治疗温病的理法方药推崇备至,在所著《温病条辨》一书中,大量录用《临证指南医案》中治疗温病的医案,其中涉及的条文97条,方剂101人,吴氏将这些医案分门别类,再参以三焦理论,创建和发展了温病三焦辨证学说。深入研究《温病条辨》与《临证指南医案》的关系,对于继承和发展传统中医学大有裨益。本文后附有《温病条辨》有关方证和《临证指南医案》中相关医案对照表,为同道进一步研究提供极大方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