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韩萍 《放射学实践》1999,14(3):200-202
螺旋门血管造影(CTangiography,CTA)是根据血液循环时间在靶血管内造影剂高峰期进行螺旋扫描、采集容积资料,然后通过影像后处理如最大密度投影(MIP)等获得血管影像的方法。由于螺旋CT扫描速度快,故可选择性地在腹主动脉、腔静脉、肝、肾、脾等器官动脉期、静脉期分别成像。CTA不仅是评价多种血管病变有希望的检查技术,而且由于它是Cf与血管造影技术的结合,还可对腹部实质器官如肝脏分别进行全肝动脉期,静脉期和实质期成像,动态观察肝脏和肝肿瘤的血流情况,达到对肝脏占位病变定性诊断和鉴别诊断的目的。造影利进入体内的…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告18例腔静脉综合征血管造影所见。腔静脉造影显示腔静脉狭窄或闭塞的部位及范围,侧支血管扩张;腔静脉移位和狭窄则提示邻近有占位性病变。腹主动脉造影可显示条纹状血管供应下腔静脉旁肿瘤。对其病因,临床表现及造影分型诊断进行扼要讨论,认为血管造影是诊断腔静脉综合征的准确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狭窄和闭塞的血管造影诊断及介入治疗的可行性.方法 对24例慢性肾功不全尿毒症期行血液透析合并动静脉内瘘狭窄和闭塞患者,直接穿刺肱动脉或桡动脉并经穿刺针外鞘行血管造影,确定病变部位后经导管导丝行机械捣栓、注射溶栓药物或行血管成形治疗.结果 12例血栓形成闭塞者行导管导丝机械捣栓及注射溶栓药物治疗;6例血管狭窄者经静脉流出道穿刺插管行药物溶栓及血管成形术,其中1例加行流出道分支静脉栓塞术;6例行外科手术治疗.术后狭窄段通畅,即时开通率达100%.随访10~24个月,未见复发.结论 直接穿刺肱动脉或桡动脉并行血管造影及血管成形术有助于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机能不全和闭塞的诊断,是一种安全、简单、有效的介入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下肢血管病变的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通过对16层螺旋CT下肢血管造影的扫描参数、造影计划和重建方式的选择,系统阐述了其最佳的成像技术规范,提出了直接CT静脉造影技术诊断髂静脉受压综合征并获得良好效果;同时也介绍了常见下肢动、静脉病变CTA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使用受试者操作特性曲线(ROC)比较并评价超声与磁共振血管造影对腹腔动脉硬化闭塞症的诊断价值。方法:41例患者同日分别进行超声及磁共振血管造影检查,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DSA)和/或手术相对照。结果:腹腔段超声诊断血管闭塞、狭窄(>50%)的Az值分别为0.979 6、0.938 6;磁共振血管造影诊断血管闭塞、狭窄(>50%)的Az值分别为0.965 4、0.995 5。结论:超声与磁共振血管造影诊断腹腔动脉硬化闭塞症均高度准确,可首选超声检查。  相似文献   

6.
目前,肝脏局灶性病变的首次检出和定性诊断几乎只有通过超声、CT以及超声和CT导向活检才能达到。血管造影的适应范围主要限于外科手术前确定肝动脉、门静脉和肝静脉的血管解剖以及用于门静脉肿瘤种植的局部化疗或肝肿瘤的栓塞治疗。当非损伤性影象检查方法被拒用以及活检不安全时,唯有血管造影对局灶性病变的定性诊断能提供更多的信息。术前必须了解肝的动脉和静脉的血供类型,占位性病变侵犯哪个(些)段以及门静脉在肝内的分支情况。腹腔——肠系膜动脉造影、间接门静脉造影、选择性肝灌注造影、经皮经肝穿刺门静脉造影以及选择性肝静脉造影可以解决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7.
血液透析分流通道机能不全和闭塞的造影诊断及介入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总结分析3年来有关血液透析(以下简称血透)分流通道机能不全和闭塞的造影诊断及介入治疗方面的经验和教训。方法对33例血透分流通道机能不全和闭塞做血管造影,包括27例自体血管瘘道、6例人工移植物瘘道。19例通道闭塞者行溶栓治疗,13例行经皮血管成形术。结果初次造影结果:19例通道闭塞,12例血管狭窄,2例假性动脉瘤形成。19例通道闭塞溶栓治疗即时开通率达89%(17/19):2例技术失败。溶栓后造影7例伴潜在血管狭窄,其中4例行血管成形术。血管成形术治疗共13例,9例为单纯狭窄,成功7例;4例为闭塞溶栓治疗后,成功1例。随访观察,溶栓后伴潜在狭窄未处理(3例)及血管成形失败者(3例),均于1个月内发生再阻塞。结论血管造影对通道机能不全或闭塞的诊断和介入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溶栓治疗对非解剖因素造成的闭塞疗效确实。对通道闭塞,单纯溶栓只能即时开通通道,不能保证完全恢复通道机能。单纯狭窄做血管成形成功率高于阻塞后。应加强通道监测,发现机能不全的早期征象后,立即造影检查,如有狭窄即行血管成形术,以恢复通道机能,预防发生通道闭塞。  相似文献   

8.
血管成像技术中数字血管造影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过去10年里,数字技术被广泛接受并应用于血管成像,其成像质量较早期模拟数字转换血管造影(DSA)有了巨大的进步。现各公司都开发了数字系统1024×1024矩阵,具有充足的内存,采集速度快,操作简便和运作可靠的特点,在应用数字技术的同时还具有早期胶片-增感屏(片-屏)成像功能,有快速采集、实时成像对比度敏感性高和图像可行后处理的优点,使之成为优良的血管成像方法。静脉和动脉 DSADSA 最初是用作为经静脉注射造影剂使  相似文献   

9.
CT血管造影在颅内静脉畸形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评价CT血管造影在诊断颅内静脉畸形中的价值与限度。材料与方法 5例经DSA证实的颅内静脉畸形病例,幕上1例,幕下4例。分别在动脉期(CTA)和静脉期(CTV)扫描采样,运用SSD和MIP进行重建。结果 CTA显示所有病灶,但没有显示颅内静脉畸形的“海蛇头”即引流静脉影像特征,而CTV不仅显示病灶,而且还显示了引流静脉“海蛇头”影像特征。结论 静脉期的CT血管造影(CTV)是诊断和随访颅内静脉畸形的有效方法,优于动脉期的CT血管造影(CTA)。  相似文献   

10.
冠状动脉的屏气二维磁共振血管造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冠状动脉的屏气二维磁共振血管造影研究时惠平高元桂高育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是常见病,可导致冠状动脉狭窄和闭塞而出现心肌缺血甚至心肌梗死。血管造影是诊断冠状动脉狭窄和闭塞的金标准,但由于它是一种创伤性检查手段,其临床应用受到一定的限制。快速磁共振成像(MR...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告对16例注射罂粟碱后勃起角<75°的阳萎患者进行了药物性阴茎海绵体造影.介绍了海绵体造影的适应症与造影方法,讨论了X 线诊断及其分型。认为药物性海绵体造影是一种简便、安全、可靠的诊断方法,对于临床诊断和治疗静脉性阳萎具有明确诊断和指导治疗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在器质性阳萎人群中 ,以血管性阳萎最为多见 ,约 3 4.1% ,临床上确定阳萎的病因 ,对治疗方案的选择至关重要。目前诊断血管性阳萎 (ErectileDysfunction ,ED)的常用方法为彩色多普勒超声 ,阴茎血管造影等。本研究对 17例罂粟碱试验诊为血管性ED的患者进  相似文献   

13.
双源CT在头颈部血管造影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冯赟  李玉华  薛建平   《放射学实践》2009,24(10):1087-1089
目的:探讨双源CT(DSCT)在头颈部血管造影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搜集126例疑为头颈部血管病变的患者,行双源CT头颈部血管造影,应用MIP、VR及双能量(DE)去骨等后处理技术进行重建。其中32例经DSA或手术证实。结果:126例均获得高质量图像,除11例阴性及15例正常变异之外,发现血管异常100例(动脉狭窄71例,动脉闭塞17例,动脉瘤9例,Sturge-Weber综合症2例,左颈内动脉缺如、发育性静脉异常、大动脉炎及Moyamoya病各1例)。检查结果与DSA基本一致。所有病例均可清晰显示脑血管主干及其Ⅰ~Ⅱ级分支,其中119例可显示大脑中动脉Ⅳ~Ⅴ级分支。结论:DSCT头颈部血管造影作为无创性检查技术,对于头颈部血管病变的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4.
螺旋CT血管造影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年来,磁共振血管造影和彩色多普勒超声等非创伤性技术发展起来。螺旋CT问世后又出现了另一种小创伤性血管检查技术-螺旋CT血管造影(Computeriz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 CTA)。螺旋CT血管造影就指利用螺旋CT在受检查者靶血管内造影剂充盈的高峰时期,进行连续解剖及病生理原始数据的立体采集,然后利用计算机的后处理功能.最终重建成靶血管立体影像的血管成像技术。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肢体和颅面部血管畸形的血管造影诊断及介入治疗的临床价值.资料与方法 56例肢体和颅面部血管畸形患者,颅面部14例,上肢18例,下肢24例.先行血管造影,了解病变部位、累及范围、供血动脉、引流静脉及侧支循环情况.然后行栓塞治疗,超选择插管至病变供血动脉内,根据病变性质、造影表现、插管的具体位置及治疗目的 ,选择不同种类、大小的栓塞剂及栓塞方法.对四肢近端局限性动静脉瘘患者置入带膜支架封堵瘘口.结果 56例患者通过选择性动脉造影均明确诊断,其中44例表现为动静脉畸形,供血动脉与引流静脉之间有明显迂曲扩张畸形血管团;12例表现为动静脉瘘.23例行介人治疗,其中21例栓塞后临床症状和体征均有不同程度的缓解,表现为局部包块缩小,血管杂音减轻或消失,心脏功能改善等,2例带膜支架置入后血管杂音消失.随访4~48个月,除2例臀部血管畸形患者栓塞后1年左右又出现临床症状而接受相应治疗外,其余患者均未出现明显临床症状.结论 经导管动脉造影是肢体和颅面部血管畸形的可靠诊断方法;介入治疗血管畸形创伤小、安全、有效,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6.
血液秀析分流通道机能不全和闭塞造影诊断及个人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总结分析3年来有关血液秀发流通道要能不全和闭塞的造影诊断及介入治疗方面的经验和教训。方法 对33例血透分流通道机能不全和闭塞做血管造影,包括27傲一血管瘘道、6例人工移植物瘘道。19例通道得行溶栓治疗,13例行经皮血管成形术。结果 初次造影结果:19例通道闭塞,12例血管狭窄,2例假性动脉瘤形成。19例通道闭塞溶栓治疗即时开通率达89%;2例技术失败。溶栓后造影7例伴潜在血管狭窄,其中4例行  相似文献   

17.
肾动脉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肾动脉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的诊断价值作一初步评估。方法 选择 18例疑有肾动脉疾病患者进行DCEMRA检查。 2 0mlGd -DTPA造影剂经肘静脉快速注射后 ,采用FSPGR序列在一次屏气时间内对肾动脉进行 1~ 2个序列冠状位信号采集 ,将所获得的原始图像输入工作站进行后处理 ,最终获得肾动脉MIP和MPVR重建图像。结果  12例肾动脉DCEMRA与动脉造影对照 ,DSA显示 12条肾动脉正常 ,DCEMRA显示 11条正常 ,1条轻度狭窄 ;DSA显示 5条轻度狭窄 ,DCEMRA显示其中 4条轻度狭窄 ,1条重度狭窄 ;DSA显示 5条重度狭窄和 3条闭塞与DCEMRA显示结果一致。结论 肾动脉DCEMRA检查与动脉造影比较具有很好的一致性 ,能够比较准确地评价肾动脉狭窄性病变 ,尤其对重度狭窄和闭塞准确性较高  相似文献   

18.
血管跟踪造影检查下肢血管病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血管跟踪造影技术检查下肢血管性病变的方法和效果。方法 :通过造影床的两次移动 ,先摄取未注射对比剂的下肢影像 ,再摄取注射后的血管图像 ,两者相减 ,得到整个肢体连续的血管减影图像。结果 :12例患者行 16例次跟踪造影均获得成功 ,11例发现病变 ,其中 9例下肢血管广泛性存在动脉粥样硬化 ,伴不同程度的狭窄 ;2例患者血管完全闭塞 ,其中 1例行经导管血栓旋切术后再通 ,另 1例溶栓治疗后 ,行PTA球囊扩张并置入血管内支架 1枚。结论 :利用跟踪造影技术检查下肢血管性病变 ,操作简单 ,患者痛苦小 ,病灶部位显示清楚。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诊断髂及下肢血管闭塞性病变的价值。材料和方法:185例怀疑髂总动脉及下肢动脉闭塞性病变的患者行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其中大动脉炎6例,外伤4例和动脉粥样硬化175例。采用16层螺旋CT,层厚1.25mm,重建间隔1mm。100mL非离子造影剂(300mgI/mL)以4mL/s的速度经手背静脉或肘静脉注入,注射开始后25~30S进行扫描。在工作站获得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最大密度投影(MIP)和容积重建(VR)图像,并应用血管分析软件测量血管狭窄程度。结果:128例CTA可显示髂及下肢动脉狭窄/闭塞。有7例患者行血管内支架治疗;26例行人工血管架桥或大隐静脉植入手术,31例患者同时进行了MSCTA和DSA检查。MSCTA对腘动脉以上和腘动脉以下狭窄和闭塞显示与DSA一致性好。结论:多层面螺旋CT是下肢血管病变的术前评价和术后复查非常有用的影像手段,可以替代有创的诊断性血管造影检查。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16排螺旋CT血管造影(CTA)对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功能不全的价值.方法 21例自体动静脉内瘘功能不全的患者进行血管造影检查后,分别采用最大密度投影(MIP)和容积再现(VR) 技术对扫描的图像进行二、三维重建后处理,观察自体动静脉内瘘血管的成像情况.结果 21例患者病变血管成像清晰,显示单纯吻合口狭窄4例;流入动脉狭窄4例,其中多处狭窄3例;流出静脉狭窄7例,其中多处狭窄5例,伴有明显的静脉侧支循环4例;流入动脉及流出静脉同时狭窄2例;流入动脉、流出静脉及吻合口均狭窄2例;仅有动脉粥样斑块但无明显狭窄2例.本组合并附壁血栓6例,静脉瘤样扩张5例.结论 CTA评估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功能不全,具有微创、能精准地显示内瘘血管的全貌和病变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