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目的 比较右美托咪啶、丙泊酚与咪达唑仑辅助于臂丛阻滞麻醉中的镇静效果及对呼吸循环的影响.方法 选择60例ASA Ⅰ ~Ⅱ级拟行上肢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各20例.超声引导下臂丛阻滞成功后,右美托咪定组(D组)患者给予右美托咪啶0.5μg/kg静脉泵注10 min后按0.2~0.7 μg/(kg·h)的速率维持;丙泊酚组(P组)给予丙泊酚2 mg/kg静脉注射后以2~4 mg/(kg·h)维持;咪达唑仑组(M组)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05 mg/kg后以0.05~0.1 mg/(kg·h)维持.调整各组患者的输注速度使镇静目标维持Ramsay镇静评分为3~4分.术中监测不同时间点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pO2)、呼吸频率(RR)、脑电双频(BIS)指数值、Ramsay镇静评分,并记录术中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 在相同镇静评分下,D组的BIS值明显低于P、M组(P<0.05);3组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血压下降和心率减慢,D组HR下降较P、M组明显(P<0.05),P组MAP下降较D、M组明显(P<0.05);P、M组RR减慢较D组明显,需要辅助呼吸的比例明显高于D组(P<0.05).结论 丙泊酚和咪达唑仑能明显抑制呼吸,而右美托咪啶对呼吸和循环的影响小,辅助于臂丛阻滞麻醉镇静效果比较好,但易诱发心动过缓.  相似文献   

2.
李刚  刘彦涛  吕小静  刘印华 《河北医药》2016,(18):2799-2801
目的:研究右美托咪定(DEX)对妇科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中麻醉深度及苏醒期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择妇科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手术患者90例,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组(D1组)、右美托咪定2组(D2)和对照组(C 组),每组30例,右美托咪定1组(D1组, n =30)于麻醉诱导前15min 泵注负荷量右美托咪定0.5μg/kg 后持续泵注维持量0.2μg/kg/h 至手术结束前40 min 停药;右美托咪定2组(D2组, n =30)于麻醉诱导前15 min 泵注负荷量右美托咪定0.5μg/kg 后持续泵注维持量0.4μg/kg/h 至手术结束前40 min 停药;对照组(C 组, n =30)泵注等容量0.9%氯化钠溶液。采用静脉快速诱导全身麻醉,术中以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靶控输注维持。记录用药前 T0,用药15 min 后 T1,气腹完成时 T2,停药后 T3及手术结束时 T4的脑电双频指数(BIS)值,并观察记录苏醒期不良反应(拔管呛咳、术后恶心呕吐、躁动、寒战、苏醒时间延长等)的发生情况。结果在 T1、T2、T3及 T4四个时间点,D1及D2组的 BIS 值均比 C 组降低( P <0.05);D1及 D2组的拔管呛咳、恶心呕吐、躁动及寒战的发生率比 C 组明显降低( P <0.05),但 D2组术后苏醒延迟的发生率比其他两组明显增高( P <0.05)结论静注右美托咪定可使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中 BIS 值降低,术中持续泵注0.2μg/kg/h 的右美托咪定可有效减少苏醒期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摘要]目的:比较右美托咪定单独或分别复合咪达唑仑、氯胺酮作为儿童术前用药的镇静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Ⅰ~Ⅱ级行择期手术患儿75例,年龄2~12岁,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啶组(D组)、右美托咪定复合咪达唑仑组(DM组)和右美托咪定复合氯胺酮组(DK组)。术前30 min右美托咪啶1 μg/kg、右美托咪啶1 μg/kg+咪达唑仑0.2 mg/kg和右美托咪定1 μg/kg+氯胺酮3 mg/kg分别滴鼻给药,观察给药后5 min(T1)、10 min(T2)、15 min(T3)、20 min(T4)、25 min(T5)、30 min(T6)时患儿的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呼吸频率(RR)、氧饱和度(SpO2)和Ramsay镇静评分。结果:与D组比较,DK和DM组T1~T6时心率降低(P<0.05);与D组、DK组比较,DM组T1~T6时收缩压降低(P<0.05);与D组、DK组比较,DM组T1~T6时舒张压降低(P<0.05)。与D组比较,DK组和DM组T1~T6时镇静评分升高(P<0.05);与DM组比较,DK组T2~T6时镇静评分降低(P<0.05),无镇静过度。结论:在小儿麻醉前给予右美托咪定 1 μg/kg +氯胺酮3 mg/kg滴鼻可以产生良好的镇静效果且无滴鼻刺激性。  相似文献   

4.
摘 要 目的:在麻醉深度指数(CSI)指导下,评价眼科玻璃体手术中右美托咪定镇静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双盲对照试验方法,60例择期行玻璃体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组(D组,右美托咪定以0.25 μg·kg-1·h-1输注)和咪达唑仑组(M组,咪达唑仑以25 μg·kg-1·h-1输注)。患者入手术室后行常规麻醉监测和CSI监测,术中CSI靶目标值设定为>80。术中根据CSI值调整药物输注速率。记录术中循环、呼吸参数,术后对患者行镇痛评分、记录不良反应、评估患者和手术医生满意度。结果:D组患者手术开始35~50 min和术毕心率均低于M组(P<0.05),疼痛评分显著低于M组(P<0.05);两组患者其他血流动力学和呼吸参数、手术满意度和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右美托咪定在玻璃体手术中可降低心率,镇痛起效快,且不良反应小,适于该类手术镇静。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比较右美托咪定与咪达唑仑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中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择期行ERCP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即右美托咪定组(D组)和咪达唑仑组(M组),每组30例。D组于10 min内给予1μg/kg负荷剂量的右美托咪定,随后以0.5μg/(kg·h)速度泵注,使拉姆齐镇静评分(Ramsay Sedation Scale,RSS)维持于3~4分。M组静脉注射0.04 mg/kg咪达唑仑,然后逐次追加0.5 mg,使RSS评分维持于3~4分。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注药前(T1)、注药后(T2)、手术开始5min(T3)、10 min(T4)、15 min(T5)及入恢复室后(T6)等各时点的生命体征(HR、M AP)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D组T3、T4、T5、T6各时点的HR明显低于T1,且明显低于M组(P<0.05);M组T3、T4、T5各时点的M AP明显低于T1,且明显低于D组(P<0.05);在手术过程中,M组患者呛咳发生率为83.3%,躁动发生率为50%,而D组分别为20%和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需要丙泊酚辅助的例数略少于M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于咪达唑仑,右美托咪定是ERCP清醒镇静时的更好选择。  相似文献   

6.
万芳  余奇劲  肖兴鹏  陶红 《中国药师》2014,(10):1744-1747
摘 要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啶在硬膜外麻醉经腹子宫全切术中的镇静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硬膜外麻醉经腹子宫全切术择期患者120例随机分为4组,即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啶镇静组(D1组,D2组,D3组)和咪达唑仑镇静组(M组)。D1组、D2组、D3组在手术前10 min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啶0.5μg·kg-1,随之分别以0.4,0.6,0.8 μg·(kg·h)-1维持输注;M组患者在手术前10 min静脉泵注咪达唑仑0.06 mg·kg-1,随之以0.04 mg·(kg·h)-1维持输注。比较各组患者入室时(T0)、确定硬膜外麻醉阻滞效果满意时(T1)、镇静药物泵注后10 min(T2)、20 min(T3)、40 min(T4)、手术结束时(T5)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呼吸频率(RR)和血氧饱和度(SpO2),以及镇静药物使用时间和手术时间。评估各时点镇静程度,及术后患者手术期间遗忘程度、药品不良反应和麻醉服务满意度。结果:T3时点后,D3组HR显著低于其余3组(P<0.05);T2时点后,4组HR均明显低于T0时(P<0.05和P<0.01)。M组T3、T4 时点RR显著低于其余3组(P<0.05)。与T0时比较,T2时点后,各组患者均取得显著镇静效果(P<0.05和P<0.01);D3组T3、T4时镇静评分显著优于D1组和M组(P<0.05)。4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药品不良反应。结论: 硬膜外麻醉经腹子宫全切术应用右美托咪啶维持镇静无类似输注咪达唑仑后发生呼吸抑制的风险,但剂量宜低于0.8 μg·(kg·h)-1。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用于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时的镇静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65~78岁,ASAI~Ⅲ级的PVP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D组(右美托咪定组)与M组(咪达唑仑组)各30例。D组给予右美托咪定1μg/kg,注药时间10min,术中0.5μg·kg^-1·h^-1维持;M组予咪达唑仑0.04mg/kg,术中0.05mg·kg^-1·h^-1维持。观察2组Ramsay镇静评分、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及血氧饱和度(SpO2)。结果D组患者术中镇静效果优于M组,各时间点MAP和HR均低于M组,D组SpO:均无下降,M组5例下降至90%以下。结论右美托咪定用于老年经皮椎体成形术患者的镇静安全有效,血流动力学平稳,患者舒适感较强。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盐酸右美托咪定对甲状腺手术患者围术期血糖、IL-6和TNF-α的影响,探讨该药能否减轻围术期应激反应和炎性反应.方法 选择40例在颈丛麻醉下行双侧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的择期手术患者,年龄30~60岁,ASA Ⅰ~Ⅱ级,随机分为两组(n=30):D组(盐酸右美托咪定组)给予盐酸右美托咪定0.8μg/kg负荷剂量10 min静脉输注完,后以0.3~0.6 μg/(kg·h)的输注速度持续静脉输注;C组(对照组)等量生理盐水持续静脉输注.两组分别于麻醉前10 min(T0)、切皮即刻(T1)术毕即刻(T2、术后6 h(T3)和术后24 h (T4)抽取外周静脉血,测定血糖、血清TNF-α和IL-6水平.结果 与T0点相比,对照组在T1、T2时点MAP和HR显著升高(P<0.05),T1~T4时点血糖显著升高(P<0.05),T1~T3时点血清TNF-α和IL-6浓度明升高(P<0.05);盐酸右美托咪定组在各时点均无明显变化,两组各时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甲状腺次全切除术中辅用盐酸右美托咪定对可有效降低围术期血糖、血清TNF-α和IL-6水平,抑制围术期应激反应和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9.
杨少华  陈美丽  陈玲燕 《江西医药》2013,48(4):357-358,363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复合氯胺酮麻醉患者血压、心率改变及苏醒期躁动、谵妄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锁骨内固定物取出术患者,随机分为D组(右美托咪定组)和M组(咪达唑仑组),每组30例。D组术前泵入右美托咪定1mg/kg(15min)后,以0.7μg/kg.h维持。M组术前缓慢静注咪达唑仑0.04mg/kg后,以0.05mg/kg.h维持。两组皮肤消毒前缓慢静注氯胺酮0.75mg/kg,后以10μg/kg.gmin维持,睫毛反射消失后手术。记录术前(T0)、睫毛反射消失(T1)、切皮(T2)、缝皮(T3)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及术后躁动、谵妄状况。结果D组T1、T2、T3血压、心率明显低于M组(P<0.05),D组苏醒期躁动、谵妄发生率明显少于M组(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复合氯胺酮麻醉,心率、血压更稳定,苏醒期躁动、谵妄发生率降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全身麻醉(全麻)诱导时复合右美托咪定与咪达唑仑药物效果的差异。方法择期全身麻醉下行上腹部手术患者60例,将入选病例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组(D组)和咪达唑仑组(M组),各30例。记录麻醉诱导前(T0)、插入气管插管前(T1)、插入气管插管后即刻(T2)、切皮即刻(T3)、拔出气管插管后即刻(T4)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记录诱导后脑电双频谱指数(BIS)值降到55时丙泊酚的效应室靶浓度、苏醒期患者拔管时间、躁动情况、Ramsey镇静评分。结果 T2-T4时D组SBP明显低于M组, T2-T4时M组SBP、DBP明显高于T0时(P〈0.05);T1-T4时D组HR明显慢于M组, T1-T3时D组HR降低程度大于T0时, T1、T4时M组HR明显快于T0时(P〈0.05);BIS值降到55时丙泊酚的效应室靶浓度和拔管时间D组与M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躁动D组明显低于M组, Ramsey镇静评分D组高于M组(P〈0.05)。结论在行上腹部手术中右美托咪定与咪达唑仑应用效果相比,血流动力学更稳定,术后不良反应更少。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与现代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硬核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24例(124眼)硬核白内障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行现代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ECCE组,62眼)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PHACO组,62眼)。分别记录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的视力和角膜中央区内皮细胞丢失率,并观察手术并发症。采用非参数检验、t检验和X^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后3个月PHACO组视力明显高于ECCE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PHACO组角膜中央区内皮细胞丢失率高于ECCE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HACO组术后3个月后发性白内障的发生率较ECCE组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是治疗硬核白内障有效和比较安全的手术方法,但与现代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相比,对角膜内皮细胞的损伤较大。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妇科腹腔镜手术病人120例,随机分成A、B、C三组,A组为安慰剂组(10ml生理盐水),B组为小剂量右美托咪定组(0.5μg/kg,右美托咪定),c组为大剂量右美托咪定组(1.0μg/kg右美托咪定)。记录输注DEX前(T0)、插管前(T1)、切皮前(T2)、切皮后(T3)、术毕(T4)和拔管后(T5)的平均动脉压、心率、芬太尼用量,拨管期躁动、呛咳、术后寒颤、恶心呕吐发生率,分析它们是否有差异。结果T2、T3、T4和T5时间点相比于T1,三组患者的平均动脉压和心率都有明显升高(P〈0.05),但是此时A组患者的平均动脉压和心率略高于T0时刻的值;B组患者的平均动脉压和心率与T0时刻的值相接近;C组患者的平均动脉压和心率低于T0时刻的值。B、C组芬太尼用量都低于A组,但是B组和C组没有明显差异(P〈0.05)。B、C组出现拔管期躁动、呛咳、寒战和恶心呕吐的人数也低于A组,同时c组也低于B组(P〈0.05)。结论腹腔镜妇科手术中使用右美托咪定能维持手术期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减少麻醉药用量,降低麻醉苏醒期副作用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黄富  梁梅英  梁永祥  张定秀 《安徽医药》2014,(12):2368-2370
目的:探讨丙泊酚及咪达唑仑复合瑞芬太尼麻醉在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中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接受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患者26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132例,对照组给予局部表面麻醉,观察组给予丙泊酚及咪达唑仑复合瑞芬太尼静脉诱导麻醉,记录术前及术中MAP、HR及SpO2的变化;评价麻醉效果;调查知晓率及满意度及比较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对照组4例插管失败,观察组均完成检查。术前血压( MAP)、心率( HR)及血氧饱和度( SpO2)水平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检查中MAP、HR最高值及SpO2最低值两组之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术中MAP较术前降低(P<0.05),而HR及SpO2较术前无明显变化(P>0.05);对照组MAP及HR较术前升高,SpO2较术前降低(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麻醉效果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满意度调查观察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丙泊酚及咪达唑仑复合瑞芬太尼用于纤支镜检查麻醉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啶联合丙泊酚对全麻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60例择期行全麻手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氯化钠注射液组(C组)、右美托咪啶组(D1D4组)。所有患者均给予丙泊酚进行麻醉诱导,C组患者给予氯化钠注射液,D1D4组)。所有患者均给予丙泊酚进行麻醉诱导,C组患者给予氯化钠注射液,D1D4组患者均给予右美托咪啶。监测5组患者诱导前(T0)、给药后5 min(T1)、10 min(T2)、睫毛反射消失时(T3)、意识消失时(T4)、气管插管前即刻(T5)、气管插管后1 min(T6)、3 min(T7)时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变化;记录睫毛反射消失时、意识消失时丙泊酚效应室浓度(ECC)及剂量;记录患者气管插管阳性反应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C组、D1组患者T5及T6时HR、MAP均显著高于T0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2组、D3组患者T1D4组患者均给予右美托咪啶。监测5组患者诱导前(T0)、给药后5 min(T1)、10 min(T2)、睫毛反射消失时(T3)、意识消失时(T4)、气管插管前即刻(T5)、气管插管后1 min(T6)、3 min(T7)时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变化;记录睫毛反射消失时、意识消失时丙泊酚效应室浓度(ECC)及剂量;记录患者气管插管阳性反应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C组、D1组患者T5及T6时HR、MAP均显著高于T0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2组、D3组患者T1T4时HR、MAP均显著低于T0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4组患者各时点HR均显著低于T0时,T1、T2时点MAP均显著高于T0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2组、D3组、D4组患者HR较C组、D1组在T2T4时HR、MAP均显著低于T0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4组患者各时点HR均显著低于T0时,T1、T2时点MAP均显著高于T0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2组、D3组、D4组患者HR较C组、D1组在T2T6时点均显著降低,D2组、D3组患者MAP较C组、D1组在T3T6时点均显著降低,D2组、D3组患者MAP较C组、D1组在T3T6时点均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睫毛反射消失时和意识消失时D2组、D3组、D4组患者ECC及剂量较D1组、C组均显著降低,且D3、D4组显著低于D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2组、D3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C、D1、D4组患者,且D2组显著低于D3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啶联合丙泊酚应用于全麻手术患者,不仅可以维持患者全麻诱导期间血流动力学稳定,还可有效控制患者的应激反应。但是,右美托咪啶用于老年患者麻醉诱导期间的确切疗效和安全性尚须进一步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DEX)用于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URHL)的镇静效果。方法将312例行URHL的输尿管结石患者随机分为A组、B组,每组156例。术中A组与B组分别静脉泵注DEX、丙泊酚维持麻醉。记录麻醉前(T0)、置入输尿管镜(T1)、碎石时(T2)、灌洗时(T3)、术毕(T4)时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pO2)及警觉/镇静(OAA/S)评分。结果 T2T4时,A组HR、MAP低于B组(P<0.05);T2T4时,A组HR、MAP低于B组(P<0.05);T2T4时,A组SpO2高于B组(P<0.05);T2T4时,A组SpO2高于B组(P<0.05);T2T3时,A组OAA/S低于B组(P<0.05);T4时,两组OA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B组(P<0.05)。结论 DEX用于URHL持续硬膜外麻醉,镇静效果好,血流动力学稳定,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术前应用右美托咪定对心内直视手术患者脑电双频谱指数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取拟行心内直视手术患者40例(瓣膜替换术、冠状动脉搭桥术、房颤矫治术、心脏良性肿瘤摘除术),ASAⅢ-Ⅳ级,年龄45 - 65岁,BMI 20 - 30 kg/m2,随机分为2组,每组20例.D组术前静注右美托咪定1.0 - 1.2 μg/kg;M组术前用吗啡0.1 -0.15 mg/kg,双盲对照观察.记录两组给药后(T1)、麻醉诱导插管后(T2)、插管后3 min(T3)、插管后10 min(T4)、开皮时(T5)、劈胸骨时(T6)各时点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和脑电双频谱指数(BIS).结果 两组患者给药后各时点HR无明显变化(P>0.05);D组MAP于T4和T6时与M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患者BIS值于各时点均明显低于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在心脏外科手术中对HR和MAP的影响很小,血流动力学稳定,BIS值较低,可产生明显镇静效应.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右美托咪啶在麻醉管理监护(MAC)下行脑血管造影手术(DSA)的效果。方法 36例择期行脑血管造影手术患者,按1∶1∶1的比例随机分为D1组(DEX 0.5μg/kg单次负荷),D2组[DEX 0.5μg/kg单次负荷后0.5μg/(kg h)维持]及P组(生理盐水安慰剂组),每组12例。穿刺局部麻醉开始前通过每次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5mg使三组患者均达到同样的目标镇静水平(BIS值70~80),需要时每次静脉注射芬太尼0.05mg以缓解疼痛,最后比较三组患者使用咪达唑仑和芬太尼的用量及手术满意度。结果 D1组、D2组的咪达唑仑和芬太尼的总用量均明显减少,循环及呼吸抑制的发生率明显减少,使用右美托咪啶的患者对手术过程满意度更高。结论右美托咪啶用于MAC下行脑血管造影手术的患者,不良反应少,对手术过程更加满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盐酸右美托咪定在骨科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90例患者选择硬膜外麻醉的骨科手术,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右美托咪定组(D组)和丙泊酚组(P组)。三组患者均接受利罗合剂(1%利多卡因和0.5%罗哌卡因)连续硬膜外麻醉。观察并记录给药前(T0)、切皮前即用药后15 min(T1)、45 min(T2)、术毕(T3)时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Ramsay镇静评分,并同时测定血糖。结果 C组在T1、T2和T3时间点HR和MAP明显高于D组和P组,Ramsay镇静评分低于D组和P组(P<0.05);D组和P组在T1、T2和T3时MAP明显低于T0(P<0.05),T1时Ramsay镇静评分高于T0(P<0.05);D组在T1、T2和T3时HR明显低于T0。与T0点相比,C组在T1、T2时点血糖升高,且高于D组和P组(P<0.05)。结论盐酸右美托咪定能够对清醒的患者提供良好镇静作用,降低围术期手术患者的血糖,抑制机体的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比研究维吾尔族与汉族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屈光参数及人工晶状体度数。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2。11月克拉玛依市中心医院眼科行白内障摘除加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维吾尔族与汉族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110只眼(右眼)使用IOLMaster进行眼轴长度、角膜平均曲率、前房深度测量,计算人工晶状体度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民族患者眼轴长度、前房深度及人工晶状体度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角膜曲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民族不同性别患者眼轴长度、角膜曲率、前房深度及人工晶状体度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汉族较维吾尔族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眼轴更长,前房更深,人工晶状体度数更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帕瑞昔布钠联合地塞米松对全麻苏醒期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全身麻醉下行择期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四组:帕瑞昔布钠组(P组)、地塞米松组(D组)、帕瑞昔布钠联合地塞米松组(C组)、生理盐水组(N组)。观察并记录四组患者:①麻醉前(T0)、拔管时(T1)、拔管后5min(T2)、拔管后10min(T3)四个时点四组患者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②拔管后反应:镇痛及舒适度情况(疼痛评分(PS)、躁动评分(RS)、镇静评分(RSS)、全麻后身体舒适度评分(BCS))。结果①各时点MAP与HR比较:①组间比较:T1、T2时点,P组、D组及C组MAP、HR均低于N组(P〈0.01),其中,C组与P组、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3时点P组、D组及C组MAP、HR均低于N组(P〈0.01)。②组内比较:各组MAP、HR均在T1时点最高,T2、T3时点有所下降;D组在T1,T2时点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T1时点MAP、HR高于其余时间点(P〈0.05);P组、N组四个时点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四组患者拔管后反应比较:P组、C组疼痛评分(PS)、躁动评分(RS)明显低于D组和N组(P〈0.05);镇静评分(RSS)、全麻后身体舒适度评分(BCS)明显高于D组和N组(P〈0.05)。结论帕瑞昔布钠及地塞米松均可减轻全麻患者拔管期间的心血管反应,两者联合应用作用效果优于单独使用帕瑞昔布钠或地塞米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