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5 毫秒
1.
通过病案举例,介绍"温肝散寒法"在男科疾病治疗中的应用,明确作者的观点。强调"温肝散寒法"在男科疾病治疗中的作用。应用"温肝散寒法"治疗男科疾病,疗效较佳。  相似文献   

2.
在杂病治疗中,根据五脏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为用的生理特点,调理一脏而治疗其它脏器的病变,常常有满意的疗效。本文就调肝法在杂病治疗中的应用情况,作如下介绍: 一、疏肝运脾法疏肝运脾法,是脾病而治肝的方法。肝  相似文献   

3.
李曰庆教授在治疗男科疾病方面经验丰富。临证时善于抓住男科疾病主要病机,以肝肾为本,将调补肝肾作为常法;重视郁在男科疾病的发病中的作用,灵活应用解郁之法;强调血瘀病机,将活血化瘀贯穿男科疾病始终。丰富中医药治疗男性不育的理论,提出宏微观相结合,微调阴阳治不育。倡导以疗效为根本,综合治疗,提出治标与治本相结合、治病与治人相结合、内治与外治相结合、男女同治等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为男科疾病的诊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前人治男科病多以治肾为常法,认为肾为先天之本,所藏精气为生殖发育之源。故有“男子治肾,女子治肝”之说。但在临床上应用龙胆泻肝汤治疗男科诸病者亦多,如明代医家武之望在《济阴纲目》中载:“龙胆泻肝场,治阴囊肿痛、或溃栏作痛、或睾丸悬挂及一切湿痒、腥臭等症”。验之临床,只要谨守病机,每多获良效。本文将对此方治疗男科请病的病机作一分析,使之应用此方切中病机,灵活应用,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1龙胆泻肝汤药物组成特点龙胆泻肝汤始出自金元李东垣《兰室秘藏》由龙胆草、生地、当归、柴胡、泽泻、车前子、木通所组成。《…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对中医文献有关“肝主筋”和“肝主疏泄”的理论对男性性功能、生殖机能等方面的生理病理影响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男科病症从肝论治的观点,简述了肝经病变在男科病症中的主要表现,列举了应用疏肝解郁等治肝之法在男科病症治疗中的临床体会。  相似文献   

6.
疏肝法是条达肝之气机,以恢复“肝主疏泄”正常生理功能的治疗方法,在临床五脏本病的治疗中也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从理论上对疏肝法在治疗五脏本病中的重要作用进行了阐述,以期使疏肝法的临床应用更加合理,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
浅谈疏肝法在治疗五脏本病中的重要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品良  王洪 《中医药学刊》2006,24(8):1533-1534
疏肝法是条达肝之气机,以恢复“肝主疏泄”正常生理功能的治疗方法,在临床五脏本病的治疗中也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从理论上对疏肝法在治疗五脏本病中的重要作用进行了阐述,以期使疏肝法的临床应用更加合理,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
基于筋膜理论,探讨筋膜理论在男科生理、病理及临床诊治的发挥和运用,阐述在筋膜理论指导下尹周安老师以“柔韧宗筋”为总则,运用疏肝法、清肝法、温肝法、补肝法诊治男科疾病的临床经验,为男科诊疗拓展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傅青主是明末清初著名医家,其代表作《傅青主女科》被后世医家视为中医妇科学的奠基之作。傅青主重视脏腑辨证,重肝而多从肝脾肾立论,调理先天肝肾的同时,又始终固护后天脾胃。其肝脾同治之法基于脏腑辨证及五行理论,肝脾同治法的使用贯穿在对女性经、带、胎、产各个阶段疾病的治疗中。对傅青主应用肝脾同治法治疗妇科疾病的经验进行分析:脾病及肝、土壅木郁,治宜健脾疏肝;肝病及脾、肝郁克脾,治宜抑木扶土;肝病及脾、木不疏土,治宜补虚降逆;肝脾同病、藏统失司,治宜大补肝脾。结合临床病案对肝脾同治法在妇科病中的应用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10.
范金茹 《中华中医药学刊》2007,25(11):2238-2239
对常用治肝之法如疏肝、缓肝、柔肝、平肝、清肝、泻肝进行了诠释,并从辛散酸收并用、疏肝为治肝之通法、治肝勿忘顾护肝阴、柔肝养阴务必法取灵动、实脾为治肝的防治之法、脏腑相关疾病调肝为先、举例瓜蒌柴胡运用等5方面讨论了临证治肝之法的体会,旨在灵活运用治肝之法治疗内科杂病。  相似文献   

11.
刘教授长期从事中医药与康复相结合防治脑血管疾病的研究,临床经验丰富.对于中风病,进行了深入研究,曾提出"瘀血生风"的理论,辨证论治中风病及其合并症,临床疗效显著.刘教授认为中风后抑郁的发生是由于肝气郁结,心神失养,阴阳失调所致,提出"疏肝解郁,宁心安神,调和阴阳"的基本治疗大法,自拟"疏肝宁神方",随症加减,减轻了患者...  相似文献   

12.
探讨“柔肝缓急”法用于膀胱过度活动症的辨治思维以及具体的临床运用。本病属于中医学上的“淋证”范畴,近年来有医家从肝论治膀胱过度活动症,采用了“镇肝息风”“疏肝健脾”“调肝理血”等治法。本文则认为此病病程长久,易反复发作可能与肝阴、肝血亏虚、湿热瘀滞有关。肝为刚脏,体阴而用阳,治疗上以柔肝缓急为要,以芍药甘草汤为基础方,酸甘化阴,柔肝缓急以息风、止痛、宁神、育阴利水,临床上加减辨证辅予清热利湿、活血化瘀之法。“柔肝缓急”法临床多用于治疗阴虚血亏的痉挛性疾病及各种疼痛等,异病同治,运用此法治疗膀胱过度活动症亦有奇效。现从病因病机入手,剖析其内涵以及临床具体应用,为临床上治疗本病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相似文献   

13.
《临证指南医案》一书详细反映了叶天士在温热时证、杂病各科的诊疗经验,其中“癥瘕”篇记载了叶天士对于癥瘕病因病机的独特理解及辨治特色,结合脏腑辨治,治从“久病入络”,善用辛散之品温通络脉,配合疏肝健脾、滋阴固气之品,分证论治,攻补兼施,祛邪兼以扶正,调动周身气血运行,祛瘀生新,消癥散结。文章旨在总结叶氏治疗癥瘕的临床经验,期望为现代临床治疗妇科肿瘤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4.
抑郁证属于中医郁证的范围,中医治疗抑郁证多立论于心、肝、脾、肾四脏其中“疏肝解郁”是主流治疗原则,而经验总结得来的“温阳开郁”治疗原则临床亦有较好的疗效。通过比较2种治法的异同发现2种治法的争论源于指导理论不同,温阳开郁法涵盖疏肝解郁法中调畅气机的重要内涵,并包含温补肾阳、肝阳、脾阳即“调整阴阳”的关键思想,是中医治疗郁证的关键临床经验,并有待从经典理论中进行系统的阐述。  相似文献   

15.
目的:确定和比较两种免疫调节药在治疗多种皮肤病中所起的作用和效果。方法:随机抽取门诊四种皮肤病患者,根据病种分为四个观察小组。每组分别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患者肌注“迪苏”;观察组患者口服“甘露聚糖肽胶囊”。剔除干、肾功能患者和服用其他药品患者。观察三个月。结果:四种皮肤病共观察521例;分别为(1)荨麻疹组;(2)银屑病组;(3)玫瑰糠疹组;(4)带状疱疹组。所有病例的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治疗疗效经过统计学处理具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迪苏”肌注治疗各种皮肤病疗效明显优于口服“甘露聚糖肽胶囊”。  相似文献   

16.
以慢性胃炎、足跟痛、复发性口腔溃疡、偏头痛、胁痛为例,介绍赵和平运用一贯煎的临床经验。以其滋阴疏肝之效辨治相应内伤杂病。  相似文献   

17.
王雨青  孙霃平  刘胜 《陕西中医》2022,(7):929-931,949
现行对于乳房疾病的病机认识众说纷纭,调肝在临床中重视不足。文章通过辨析“乳为肝窍”的含义,强调乳房与肝在生理上紧密相连,病理上相互影响,从而为从肝论治乳房疾病提供了有力的病理生理学基础,对疏肝法、清肝法、柔肝法、平肝法在乳房疾病的临床应用进行了论述,同时提出并论述了调肝法治疗乳癖、乳痈、乳衄、乳岩、乳疬,为后续临床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徐志鹏 《四川中医》2013,(10):87-89
目的:比较疏肝健脾法应用于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2年11月本院内科病房收住的106例IBS—D患者,将患者分为疏肝健脾组和西药组,治疗1个月后进行疗效比较。结果:疏肝健脾组和西药组患者疾病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2.1%、70.90%,健脾疏肝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西药组(P〈0.05);中医证候治疗1个月后疏肝健脾组、西药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0.39%、70.90%,疏肝健脾组优于匹维溴胺西药组(P〈0.05)。结论:疏肝健脾法对于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临床疗效较佳,其临床有效率及中医证候治疗情况明显优于西药组.能明显改善临床不适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19.
本文旨在探析曾普华教授基于"癌毒致虚"理论,治疗胰腺癌的辨治思路及临床用药特色。基于"癌毒致虚"理论及临床经验,曾师认为胰腺癌以"肝郁脾虚、毒瘀互结"为主,常兼夹湿热内蕴、水湿内停、胃失和降、气血亏虚、肝肾不足等证,当以"疏肝健脾、解毒化瘀"为基本治法,配合清热利湿、利水消肿、降逆和胃、补益气血、滋补肝肾等法。曾师认为胰腺癌早期治疗以疏肝健脾、解毒化瘀为主;中期以扶正培本、解毒化瘀为主;晚期以扶正培本为主,解毒化瘀为辅。基于"癌毒致虚"理论及临床经验,肝脾并治,多脏调燮,特色用药,在临床上已获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和评价黄芪及其提取物或有效成分治疗消化道肿瘤的文献。方法:在CNKI、万方、维普及PubMed数据库以“黄芪、黄芪注射液、黄芪总苷、黄芪甲苷、黄芪多糖”和“胃癌、肝癌、食管癌、大肠癌、胰腺癌”为主题词检索1994-2012关于黄芪及其有效成分治疗消化道肿瘤的文献,并进行评价。结果:符合要求的文献共60篇,其研究主要集中在肝癌与胃癌方面,研究包含了动物实验、体外细胞实验和临床试验,其机制包括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抑制肿瘤侵袭转移和血管生成,并发现黄芪与其他抗肿瘤药物合用时具有抗瘤减毒增效作用。结论:黄芪及其有效成分是防治消化道肿瘤的有效中药,应进一步加强其抗肿瘤的机理研究和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