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伴高血糖的临床特点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将262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例分为AMI合并糖尿病(A)组;应激性高血糖(B)组;血糖正常(C)组3组。所有病例均按急性心肌梗死常规治疗。观察各组胸痛、CK-MB的峰值、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感染及病死率指标,并做x^2检验。结果;A组感染的发生率、病死率显著高于C组(P<0.01)。A组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的发生率C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与糖尿病有相关性,其严重并发症是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临床必须给予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2.
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高血糖发生的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早期出现空腹高血糖的相关危险因素,以早期识别高危患者,改善其预后。方法分析阜外医院2005年8月至2007年8月收治的初次发生ST段抬高AMI且在12h内接受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连续276例住院患者,以空腹血糖11.1mmol/L(200mg/d1)为标准划分为高血糖组和普通血糖组,分析空腹高血糖发生的危险因素及两组患者住院期间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ac events,MACE)。结果全组共53例发生高血糖(53/276,19.2%)。与普通血糖组相比,高血糖组患者的年龄偏大[(70±14)岁vs(59±11)岁,P=0.039]、女性患者较多(38%vs26%,P=0.001)、糖尿病患者较多(45%vs17%,P〈0.001)、心功能Killip分级≥Ⅱ级者较多(72%vs16%,P〈0.001)、血糖值偏高[(14.3±2.3)mmol/L vs (6.6±1.4)mmol/L,P〈0.001],心力衰竭(5%vs 1%,P=0.008)和MACE发生率增高(26%vs7%,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提示高龄[OR 1.048,95%CI 1.014to1.085,P=0.006],女性[OR 2.528,95%CI 1.036 to 6.159,P=0.042],心功能Killip分级≥Ⅱ[OR 11.412,95%CI 5.144 to 25.338,P〈0.001]合并糖尿病[OR 1.024,95%CI 1.089 to 1.467,P〈0.001]是空腹高血糖发生的危险因素。276例患者中院内总病死率3.6%(10/276);与普通血糖组相比,空腹高血糖组患者死亡率增高3.5倍(9%vs 2%,P=0.025),MACE发生率增高2.7倍(26%vs 7%,P〈0.01)。结论高龄、女性、糖尿病史、心功能≥II级(Killip分级)是空腹高血糖发生的危险因素,入院早期高血糖提示AMI患者住院期间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3.
<正>急性心肌梗死(AMI)大部分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少部分由冠状动脉痉挛及其他原因引起;而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大部分是脑动脉粥样硬化所致,少部分为血栓栓塞[1]。两者共同的病理基础是动脉粥样硬化。虽然急性期2种类型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与高血糖的关系尚未完全研究透彻,但就目前的研究结果来看,两者在诸多方面有着异同,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论述。1高血糖的定义及流行病学资料1.1高血糖的定义以往的研究对AMI及AIS后高血糖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伴随应激性高血糖患者冠状动脉造影及临床特点。方法 5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两组:应激性高血糖AMI组:30例,伴随应激性高血糖(血糖≥7.0 mmol/L);血糖正常AMI组:28例,血糖正常(血糖≤6.1 mmol/L)。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结果 应激性高血糖AMI组和血糖正常AMI组相比,前者年龄较大,且心功能不全,无复流现象较高,病死率较高。应激性高血糖AMI组患者3支病变、弥漫性病变与血糖正常AMI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合并应激性高血糖的心肌梗死患者年龄较大,心功能差,相关病变血管多为前降支或右冠状动脉近端,住院死亡率高。  相似文献   

5.
在危重症状况下,非糖尿病患者出现的暂时性血糖升高,被称为应激性高血糖。相较于单一血糖值,应激性高血糖比调整了上次就餐及基础血糖的影响,有利于非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预测。通过对应激性高血糖发生及损伤机制的研究,并进行早期适当治疗,有利于患者预后的改善,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6.
急性心肌梗死与应激性高血糖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应激性高血糖与急性心肌梗死 (AMI)之间的关系及对患者急性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对 94例AMI患者入院时的血糖进行测定 ,并根据血糖测定结果 ,将其分为无应激性高血糖组和应激性高血糖组 ,观察 2组严重心律失常、充血性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及死亡情况。结果  94例AMI患者急性期有 32例出现高血糖 ,发生率为 34 0 % ,应激性高血糖组严重心律失常、充血性心力衰竭和心源性休克及死亡发生率比无应激性高血糖组高 ,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结论 AMI有性高血糖患者其死亡及发生严重心律失常、充血性心力衰竭或心源性休克的危险均显著高于无应激性高血糖者 ,可作为反映患者病情严重度、判断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7.
应激性高血糖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老年AMI后应激性高血糖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101例不伴糖尿病的老年AMI患者根据入院早期空腹血糖水平分成3组.A组55例,血糖正常(≤6.1mmol/L).(2)B组21例,血糖介于6.1与8.0mmol/L之间.(3)C组25例,血糖≥8.0mmol/L.对3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3组梗死部位无差异,P>0.05.B组,C组心衰发生率较A组高,P<0.05.C组心源性休克,死亡率较A组高,P<0.05.死亡组血糖水平高于存活组(8.1±3.1mmol/L vs6.6±2 1mmol/L,P<0.01).结论老年AMI伴应激性高血糖心衰发生率高,当血糖≥8.0mmol/L时,心源性休克及死亡率亦增加,AMI后应激性高血糖提示预后不良,应引起临床医生重视.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糖尿病与脑梗死后应激性高血糖对急性脑梗死溶栓效果和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纳入2012年1月—2013年8月于北京军区总医院接受阿替普酶溶栓治疗的急性期脑梗死(≤4.5h)患者127例。根据有无糖尿病史、入院时随机血糖及7d后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将其分为糖尿病组(35例),应激性高血糖组(49例)及血糖正常组(43例)。比较溶栓后24 h两组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血管再通率及90 d的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结果溶栓前,糖尿病组、应激性高血糖组及血糖正常组NIHSS评分分别为(14.2±5.1)、(12.8±5.6)、(13.0±4.6)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后24 h,分别为(14.7±6.0)、(11.9±4.9)、(8.0±2.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糖尿病组和应激性高血糖组的NIHSS评分与溶栓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糖正常组NIHSS评分低于溶栓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后3组再通良好率分别为54.3%(19例)、57.2%(28例)、67.4%(29例),出血转化率分别为14.3%(5例)、6.1%(3例)、2.3%(1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溶栓后90d 3组mRS评分显示,血糖正常组的预后良好率为72.1%(31例),显著高于应激性高血糖组的51.0%(25例)和糖尿病组的28.6%(10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应激性高血糖组与糖尿病组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与应激性高血糖均对急性期脑梗死溶栓治疗的效果和短期预后有不同程度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9.
急性心肌梗死(AMI)可激发全身应激反应,其中应激性高血糖是影响AMI预后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高血糖可使细胞线粒体产生超氧阴离子增多,后者通过间接作用影响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的活性,使舒血管因子一氧化氮(NO)的生物利用度下降,从而导致血管内皮功能紊乱[1].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胰岛素强化治疗能有效地减少高血糖所致的并发症,促进AMI的恢复,改善其预后.本研究通过静脉微量泵泵入胰岛素,治疗由AMI引起的应激性高血糖,并将其控制在不同水平,探讨胰岛素治疗AMI后应激性血糖升高对内皮功能的影响和寻求最佳胰岛素控制范围.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急性心肌梗死(AMI)伴有应激性高血糖患者的冠脉造影和临床特点。方法将83例AMI患者分为伴应激性高血糖33例(A)组,血糖正常50例(B)组,比较两组临床特点等。结果 A组和B组比较,A组年龄大,心功能差,住院病死率高。A组无复流现象高于B组。A组中女性、冠状动脉三支病变、弥漫性病变高于B组,病变程度重。结论合并应激性高血糖的心肌梗死患者年龄大,心功能差,冠脉病变严重,住院病死率高。临床上对急性心肌梗死并高血糖患者应给予充分重视。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生应激性高血糖的相关危险因素,并评估应激性高血糖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和意义.方法:对我院2005-08至2009-04初次发生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且在12 h内接受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329例非糖尿病住院患者进行分析,以空腹血糖≥7.0 mmol/L划分为有应激性高血糖组(n=121)和<7.0 mmol/L为无应激性高血糖组(n=208)两组,随访50天,进行应激性高血糖发生危险因素的logistics回归分析及死亡发生风险的Cox分析.结果:应激性高血糖发生率是36.8%(121/329),50天内总病死率是8.5%(28/329).与无应激性高血糖组患者相比,有应激性高血糖组患者的年龄偏大[(64±12)岁vs(58±12)岁,P<0.001]、女性患者较多(33.1%vs 13.9%,P<0.001)、心功能Killip分级≥Ⅱ级者较多(52.9%vs 15.9%,P<0.001),血糖浓度较高[(9.1±3.3)mmol/L vs(5.4±0.4)mmol/L,P<0.001],病死率较高(16.5%vs 3.8%,P<0.001),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s回归提示高龄[比值比(OR)1.024,95%可信区间(CI)1.001 to 1.047,P=0.043],女性[OR 3.013,95%CI 1.617 to5.616,P=0.001]和心功能Killip分级愈高[OR 2.161,95%CI 1.532 to 3.048,P<0.001]是应激性高血糖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对两组患者50天内发生的死亡进行分析,提示应激性高血糖是死亡[OR 2.459,95%CI 1.022 to 5.921,P=0.045]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高龄、女性、心功能Killip分级愈高是应激性高血糖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提示老年女性心功能愈差愈容易发生应激性高血糖.应激性高血糖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住院期间预后不良的独立预测因子和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急性高血糖:心肌梗死时一个新的危险因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无论是糖尿病患者还是非糖尿病患者,在急性心肌梗死发生时常伴有血糖的升高,血糖升高可以加重心肌的损害,也是增加心肌梗死发病率和死亡率的独立危险因素.因此,提高对急性心肌梗死时的高血糖产生原因,高血糖加重心肌梗死的机制及其防治的认识,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就急性心肌梗死与应激性高血糖的关系以及强化胰岛素治疗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无论是糖尿病患者还是非糖尿病患者,在急性心肌梗死发生时常伴有血糖的升高,血糖升高可以加重心肌的损害,也是增加心肌梗死发病率和死亡率的独立危险因素。因此,提高对急性心肌梗死时的高血糖产生原因,高血糖加重心肌梗死的机制及其防治的认识,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就急性心肌梗死与应激性高血糖的关系以及强化胰岛素治疗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与急性心肌梗死危险因素的异同.方法 分析11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和10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性别、年龄、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生活方式因素等以及入院后血糖、血脂、尿酸、纤维蛋白原等生化资料.结果 急性脑梗死患者高血压病发病率、血清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高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0.05);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尿酸(UA)、纤维蛋白原(FIB)水平高于脑梗死患者(P<0.01或P<0.05).结论 高血压与TC、LDL-C水平作为发病危险因素与脑梗死的密切程度高于心肌梗死;纤维蛋白原和尿酸异常在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中可能有更明显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动态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3 d内的血糖变化,了解血糖情况与脑卒中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发病≤12 h,经头颅MRI证实的首发或再发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 67例,其中糖尿病患者56例(糖尿病组),非糖尿病患者111例(非糖尿病组)。糖尿病组和非糖尿病组患者分别根据血糖正常、基线高血糖、平均高血糖、持续高血糖4个不同血糖水平进行比较,评估各项危险因素,动态观察入院时及发病3 d内的血糖情况,发病30 d以改良的Rankin残障量表(mRS)评估预后。结果与非糖尿病组比较,糖尿病组患者mRS评分明显降低。与血糖正常患者比较,糖尿病组和非糖尿病组平均高血糖和持续高血糖患者预后良好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急性脑梗死的预后与基线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是否发生合并症及血糖情况相关。结论脑卒中后持续高血糖预示着脑卒中预后不良,脑卒中后的血糖水平是动态变化的,与单个血糖值比较,持续血糖变化情况能够更充分的预测脑卒中的预后。  相似文献   

16.
李卫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3):3191-3192
出血性脑梗死即患者发生脑梗死之后再出现脑部出血,老年人出血性脑梗死的发病率较高,这与老年患者血管弹性减弱有关,且老年患者多半有高血压、高血糖等慢性疾病,使出血的风险明显增大,脑出血致残率极高,而且有很大的致死率,所以应该引起临床医生的高度重视。出血的发生与梗死面积、血  相似文献   

17.
危重症患者应激性高血糖影响因素回归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应激性高血糖的危险因素。方法:将研究对象分为危重症应激高血糖组(A1组)、危重症应激非高血糖组(A2组)与健康对照组,分别采用双抗体夹心化学发光免疫法、单克隆双抗体酶联免疫吸附法及放免法测定3组在静脉精氨酸刺激下胰岛素分泌第一时相的真胰岛素、C肽、胰岛素原及免疫反应性胰岛素,采用多元回归分析危重症应激性高血糖的危险因素。结果:危重症应激性高血糖APACHEⅡ评分、空腹C肽水平及补体C3水平的回归系数分别为0.121、1.416、~0.071。结论:APACHEⅡ评分、空腹C肽水平、血浆补体C3水平是应激性高血糖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急性心肌梗死与高血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无论有无糖尿病病史,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常伴有高血糖。急性血糖升高可对心血管造成许多有害影响,并可加重患者的不良转归。强化高血糖控制措施可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预后。因此,提高对急性心肌梗死与高血糖之间相关关系、产生机制及其防治的认识,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不同类型心肌梗死患者急性期高血糖与其心血管不良事件及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 将183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分为ST段抬高型84例(STEMI)及非ST段抬高型99例(NSTEMI),根据入院即刻血糖(ABG)、入院后首次(次日)空腹血糖(FBG)、是否合并有糖尿病为切点,回顾性分析各组患者住院期间急性期高血糖与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心力衰竭、恶性心律失常、死亡)以及心梗后心功能状态的相关指标(Killip分级、LVEF、BNP)和心梗后心肌缺血、病变严重程度及范围的相关指标(冠脉病变支数、Gensini积分)的关系。结果 ABG、FBG 水平与 Killip分级、BNP、冠脉病变支数、Gensini积分等指标均呈正相关,与LVEF值均呈负相关,且相关程度STEMI均较NSTEMI更明显。结论 急性期高血糖水平在STEMI患者中对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的预测较 NSTEMI患者更好,心梗后心功能状态、冠脉病变程度相关性更高,有助于住院期间不良心血管事件及心梗后心功能的判断,可作为STEMI患者危险分层及评估心梗后高危人群的一个简易临床指标。  相似文献   

20.
急性心肌梗死与反应性高血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合并反应性高血糖即应激性高血糖是非常普遍的,其显著增加住院期间患者死亡率。产生反应性高血糖的主要原因是激素调节异常和细胞因子的大量分泌以及胰岛素抵抗。高血糖主要是通过能量供需矛盾、纤溶失活、氧化应激及内皮功能失衡等机理影响患者近期预后,因此,一些研究提示反应性高血糖可作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近期预后不良的敏感、简便、直观的预测因子:现就近年来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反应性高血糖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