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百草枯中毒肺部64层螺旋CT表现及临床价值。方法对百草枯中毒患者的不同时期分别行胸部64层螺旋CT检查,并对74例胸部CT影像征象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74例患者出现了肺纹理增多、肺实变和肺纤维化。结论百草枯中毒在肺部有明确的影像学征象,其影像学表现与病理密切相关,多层CT征象与中毒机制的对照研究对临床治疗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余翔  陆志前 《安徽医药》2019,23(6):1214-1217
目的 探讨百草枯(PQ)中毒早期胸部CT表现与临床预后的关系,为临床病情评估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宣城市人民医院2014年9月至2018年1月确诊为百草枯中毒的病人18例,分为存活组与死亡组,比较两组早期(<1周)与中期(1~2周)胸部病变区域CT值、是否合并肺外征象及发病年龄的差异;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中毒早期肺部病变范围与临床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18例病人存活11例、死亡7例,病死率38.89%;两组年龄、中毒早期肺部病变CT均值、中毒中期肺部病变CT增加值、是否合并肺外征象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中毒 后行多次CT复查的病人中,早期与中期CT均值(Uc=-2.701,P=0.007)和中毒中期胸部损伤范围变化(P=0.033)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病死率与中毒早期肺部损伤范围呈正相关(rs=0.655,P=0.003)。结论 胸部CT对百草枯中毒病人肺部损伤的显示优势明显,在口服剂量不能获得的情况下,早期胸部CT检查有助于评估病人的中毒程度及预后。  相似文献   

3.
4.
郑历明  耿左军  吴艳凯 《河北医药》2007,29(11):1172-1174
目的 探讨百草枯中毒肺MSCT(多层计算机X线断层扫描)征象及其中毒机制.方法 对百草枯中毒患者的不同时期分别行胸部MSCT检查,并对30例胸部MSCT影像征象及其中毒机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0例病例均出现了肺纹理增多、磨玻璃征,部分出现肺实变、胸水和气肿,存活到晚期者均见到肺纤维化.结论 百草枯中毒在肺部有明确的影像学征象,其中毒机制与影像学表现密切相关,MSCT征象与中毒机制的对照研究对临床治疗有不可或缺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百草枯中毒合理急救方案和预后因素,提高生存率。方法对2005年9月-2009年3月56例口服百草枯中毒患者临床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服毒量及院前急救是否及时是影响预后的关键。结论及早催吐、洗胃、导泻、适时反复血液灌流及药物综合治疗,可降低病死率。百枯中毒应强调早期全方位救治,减少或延迟并发症的发生,为进一步降低死亡率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6.
宋碧英  李巍  孙激  郭洁  陈才菊 《中国药业》2013,(16):113-114
百草枯中毒对肺的急性损伤最严重,虽急救护理水平已有较大的提高,但仍不容乐观。目前对百草枯中毒急性肺损伤的有效治疗与护理已成为研究的热点与难点。该文就近年来百草枯中毒的急性肺损伤机制、病理改变、临床表现、救治与护理进展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正>百草枯《paraquat》,又名克芜踪、对草快,商品用20%克芜踪,为蓝色溶液。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除草剂之一。百草枯对人的毒性较强,中毒后病死率较高,高达70%左右。人经口致死量为2~6g(50mg/kg),也有报道1~3g百草枯口服不但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实验室检测结果在判断百草枯中毒致急性肺损伤患者病情进展中的意义。方法对32例百草枯中毒致急性肺损伤患者入院当天、第3天、出院前的实验室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结果入院当天约80%患者外周血WBC 升高;65%~70%存在肝功能受损,表现为ALT、TBIL升高;84.4%有CK-MB 升高,提示心肌受损;25%的患者肾功能中BUN、Cr 升高,提示肾功能受损。入院第3天时,除CK-MB外,其他指标异常率均明显升高,其数值也升高明显。出院前检测中,各项目异常率有明显下降,均低于入院第1天。结论对于百草枯致急性肺损伤患者,及时准确的实验室检查结果可以帮助判断除肺以外其他脏器的损害情况,为及时有效的综合治疗措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分析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早期并发症的特点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32例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记录患者入院1周内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对死亡和存活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早期并发症主要为肾功能损害、肝功能损害、呼吸系统功能损害、心功能损害、低氧血症、凝血功能障碍、胰腺功能损害、肌肉损害、代谢性酸中毒以及胃肠道出血,其中死亡患者和存活患者分别在肝功能损害、呼吸功能损害、心功能损害、凝血功能障碍、胰腺功能损害5项并发症的发生数量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数目为0-2个的患者病死率显著低于并发症数目为3~5个的患者。结论百草枯中毒并发症发生率较高,早期对相关并发症予以关注并积极预防和治疗可能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百草枯(PQ)中毒患者血清磷水平与患者死亡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在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急诊重症监护室确诊为急性百草枯中毒58例患者临床资料,根据临床预后分为死亡组(n=46)和生存组(n=12),比较2组患者血清磷水平以及其他临床相关指标间的差异性,并通过ROC曲线分析、相关性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血清磷水平与患者28 d死亡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死亡组患者的血清磷水平明显低于生存组患者[(0.34±0.03)mmol/L vs(0.65±0.07)mmol/L,P<0.05];血清磷水平与28d死亡事件发生存在明显负相关(r=-0.524,P<0.05);ROC曲线分析示血清磷、APACHEII评分和百草枯口服量对死亡预后的AUC分别为0.737、0.683和0.724;Logistic回归分析血清磷[(≤0.032 mmol/L)OR=1.48,95%CI 0.82~3.13,P<0.05]和百草枯口服量[(≥15.8 mL)OR=2.12,95%CI 0.79~5.07,P<0.05]为百草枯中毒患者死亡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百草枯中毒患者早期血清磷水平与患者28 d死亡率密切相关,可作为评估患者预后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1.
赵燊  王晓萍  陈敏  林庆明 《中国医药》2013,8(2):228-231
目的观察贝那普利对百草枯中毒大鼠肺纤维化过程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72只SPF级SD雄性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百草枯染毒组(一次性百草枯60mg/kg灌胃)和贝那普利干预组[一次性百草枯60mg/kg灌胃并予贝那普利10mg/(kg·d)灌胃],每组24只。对照组用0.9%氯化钠注射液替代百草枯及贝那普利。各组于实验第3、7、14天分批随机处死8只动物,取肺组织行苏木素一伊红(HE)染色和Masson染色,观察大鼠肺泡炎、肺纤维化程度;免疫组织化学测胶原I、Ⅲ;定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Tl)mRNA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肺组织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蛋白表达。结果百草枯染毒组第3、7、14天大鼠肺组织ACEmRNA、AT1 mRNA及AngⅡ蛋白表达均较对照组增高[ACEmRNA分别为(3.15±0.13)比(1.02±0.01)、(3.88±0.21)比(1.05±0.02)、(4.16±0.12)比(1.03±0.01),AT1 mRNA分别为(1.53±0.23)比(1.00±0.01)、(2.92±0.05)比(1.06±0.03)、(3.62±0.03)比(1.08±0.05),Angll分另0为(10.55±0.24)μg/L比(3.00±0.12)斗g/L、(7.43±0.23)彬L比(3.05±0.16)彬L、(8.36±0.35)形L比(3.03±0.13)μg/L];贝习B普利干预组[第3、7、14天ACEmRNA分别为(2.20±0.22)、(2.95±0.08)、(2.80-t-O.16),ATlmRNA分别为(1.32±0.01)、(2.05±0.17)、(2.53±0.22),Angll分别为(5.85±0.32)、(6.21±0.16)、(6.13±0.33)μg/L]与百草枯染毒组比,表达下调(P〈0.05)。贝那普利干预组第7天始肺泡炎和纤维化程度积分及胶原I、Ⅲ含量低于百草枯染毒组(P〈0.05)。结论局部。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激活可能参与百草枯中毒致肺纤维化的发病过程。贝那普利对百草枯中毒大鼠肺纤维化有一定阻抑作用,可能与其抑制局部ACE,减少AngⅡ生成有关。  相似文献   

12.
张翠萍  王胜武  李丽 《中国医药》2012,7(9):1173-1175
目的 研究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数量在百草枯中毒患者预后判断中的意义.方法 139例百草枯中毒患者根据肺损伤程度分为4组:无肺损伤组(35例)、轻度肺损伤组(26例)、中度肺损伤组(18例)、重度肺损伤组(60例);根据治疗结果不同分为3组:治愈组(86例)、3d内死亡组(22例)、3d后死亡组(31例).重度肺损伤组60例患者又分为3组,重度肺损伤治愈组(8例)、重度肺损伤3d内死亡组(22例)、重度肺损伤3d后死亡组(30例).统计分析第1、3、5、7、9天各组患者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数.结果 中毒后第1天,重度肺损伤组患者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数升高,与无肺损伤组、轻度肺损伤组和中度肺损伤组患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白细胞总数:(9.2 ±3.0)×109/L、(9.6±3.6)×109/L、(10.3±4.7)×109/L比(18.6±7.6)×109/L;中性粒细胞数:(7.1±2.8)×109/L、(7.5±3.7)×109/L、(8.0±3.8)×109/L比(16.1±6.9)×109/L,均P<0.05].3d内死亡组和3d后死亡组患者的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数高于治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中毒后第1天:(9.8±3.8)×109/L比(24.0±7.1)×109/L比(16.0±6.2)×109/L,(7.7±3.5)×109/L比(20.9±6.3)×109/L比(13.9±5.7)×109/L;中毒后第3天:(9.6±3.9)×109/L比(22.0±7.2)×109/L比(16.2±6.6)×109/L,(7.5±3.4)×109/L比(19.0±6.4)×109/L比(13.9±5.7)×109/L,均P<0.05].中毒后第3天,重度肺损伤治愈组患者的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数下降,与重度肺损伤3d内死亡组和重度肺损伤3d后死亡组患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2.0±7.2)×109/L比(16.4±6.5)×109/L比(9.5±4.7)×109/L;( 19.0±6.4)×109/L比(14.2±5.6)×109/L比(7.8±4.5)×109/L,均P<0.05].结论 百草枯中毒患者的肺损伤程度越重,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数目越多;如果患者的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数在3~5d内很快下降至正常范围内,且停药后保持在正常范围内,则可能提示患者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3.
大鼠急性百草枯中毒血清中细胞因子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目的观察细胞因子TGF-β1、PDGFI、GF-1在急性百草枯中毒动物模型中的变化规律,探讨百草枯中毒致肺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72只Wister大鼠随机分为1个对照组和3个染毒组,分82、4、72 h 3个观察时段,观察不同剂量组在染毒后不同时间大鼠静脉血细胞因子TGF-β1、PDGFI、GF-1的动态变化,同时作病理检查。结果染毒大鼠于染毒后出现的中毒表现,8、247、2 h各剂量组所监测细胞因子的水平增加,24与72 h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72 h高剂量组各指标与同时间点低剂量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2 h高、中、低3个剂量组与8 h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检查示染毒后8 h出现肺泡毛细血管扩张、充血、中性白细胞浸润,24 h肺泡毛细血管扩张及炎性粒细胞浸润更加明显,有大量渗出液;72 h出现广泛弥漫的间质纤维化的表现。结论在百草枯中毒急性肺损伤机制中细胞因子TGF-β1、PDGFI、GF-1可能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百草枯中毒患者脏器损害与血清细胞因子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脏器损害与血清细胞因子变化。方法15例百草枯中毒患者于服毒后48h采集静脉血10ml,分离血清,取部分血清立即作肝肾功能及有关生化检查,其余置-70℃冻存,备测细胞因子。采集动脉血2ml行动脉血气检查。所有病人均行高分辨CT检查。对照组为15例健康查体志愿者。肝肾功能和动脉血气分析按照常规方法进行。血清PDF、IGF、TNF-α、IL-1β、IL-6和IL-10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结果百草枯中毒患者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尿素氮(BUN)、肌酐(Cr)、总胆红素(TBIL)较对照组升高明显(P<0.05或P<0.01)。患者动脉血氧分压(PO2)、二氧化碳分压(PCO2)下降明显,pH、碱剩余(BE)、碳酸氢盐(HCO3-)降低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者血清细胞因子PDGF、IGF-1、TNF-α和IL-10等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IL-1β、IL-6变化不明显。HRCT主要为肺部渗出性病变,表现为片絮状影、磨玻璃样影和肺叶实变等。结论百草枯中毒可造成肺、肝和肾的损害,在百草枯中毒发病机制中细胞因子的变化可能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方芳  张泓 《安徽医药》2011,15(11):1427-1428
目的分析急性肾损伤对百草枯中毒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56例,分为急性肾损伤组及无急性肾损伤组,以住院期间死亡为观察终点,分析两者死亡数及病死率的差异。结果在56例中出现急性肾损伤的患者36例,死亡24例,占急性肾损伤患者66.67%。无急性肾损伤患者20例,死亡7例,占无急性肾损伤患者35%,二者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肾损伤是导致百草枯中毒患者预后恶化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索简便、高效辨别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预后的主要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 选取2010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广州市第十二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201例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为研究对象, 依据出院时病情及中毒后60 d的随访结果, 分为存活组(78例)和死亡组(123例)。比较两组患者基本信息、诊疗方案、入院时实验室检验指标的差异, 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可独立预测中毒结局的主要影响因素, 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判定主要影响因素辨别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预后的效能。采用t检验、χ2检验。结果存活组男33例、女45例, 年龄(30.41±14.04)岁;死亡组男61例、女62例, 年龄(31.86±14.15)岁。存活组患者百草枯摄入量[(20.95±23.14)ml]、出现呕吐症状比例[70.51%(55/78)]、白细胞计数(WBC)[(12.39±4.93)×109/L]、血红蛋白(Hb)[(136.56±18.04)g/L]、凝血酶原时间(PT)[(12.49±3.52)s]、谷丙转氨酶(ALT)[(18.30±10.76)U/L]、谷草转氨酶(AST)...  相似文献   

17.
田雷  周殊  程景林 《安徽医药》2016,37(12):1522-1524
目的 研究大剂量氨溴索联合甲强龙早期应用对百草枯中毒患者肺纤维化的疗效。方法 选取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98例百草枯中毒患者,按入院日期随机分成甲强龙组(对照组)及氨溴索联合甲强龙组(观察组),每组49例,观察两组患者的存活率、肺纤维化发生率和肺纤维化程度。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在各时间点的存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在第3天的肺纤维化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4周时,观察组肺纤维化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在第1周比第3天的肺纤维化程度增加(P<0.05),而对照组各时间点比前一时间点的肺纤维化程度增加(P<0.05),在第2周及第4周时,观察组肺纤维化程度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大剂量氨溴索联合甲强龙早期应用对百草枯中毒患者的存活率不能显著提高,但使百草枯中毒导致的肺纤维化发生率及肺纤维化程度均有所下降,可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一氧化碳中毒迟发型神经损害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对本院收治的23例一氧化碳中毒迟发型神经损害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资料进行系统分析,并对预后进行评定。结果在药物对症治疗基础上行高压氧治疗,有效率为95.7%。一氧化碳中毒迟发型神经损害患者预后情况与年龄、昏迷时间、高压氧开始时间、治疗次数,以及并发症等密切相关。结论临床需加强对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神经损伤的认识,高压氧开始时间早及治疗持续时间长,预后越好。  相似文献   

19.
血必净联合甲强龙治疗百草枯中毒患者肺损伤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血必净联合甲强龙治疗百草枯中毒患者肺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急诊2004年1月-2008年9月收治的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51例,随机分为对照组(24例)与治疗组(2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血必净注射液50mL,2次/d,连用7d;甲强龙500mg,1次/d,连用5d。结果治疗组发生低氧血症、Ⅰ型呼吸衰竭、ALI、ARDS、机械通气例数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肺纹理增强、点片状影、磨玻璃影、胸腔积液、纤维条索、网状影、结节影表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入院后发生MODS、死亡数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必净联合大剂量甲强龙治疗可减轻肺组织损伤程度,降低患者死亡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