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身心调节护理对脑卒中后癫痫患者负性情绪及生活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同期80例脑卒中后癫痫患者,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以身心调节护理,分析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焦虑抑郁情况、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生活质量水平。结果与干预前比较,两组干预后SDS评分、SAS评分均显著下降,FMA评分、Barthel指数、SF-36量表各项评分均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SDS评分、S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干预后观察组FMA评分、Barthel指数及SF-36各项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身心调节护理能有效缓解脑卒中后癫痫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提高患者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对于脑卒中患者实施院外延伸康复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2014-03—2015-03收治的69例脑卒中患者为对照组,采取常规院内康复指导及功能锻炼,选取2015-05—2016-07收治的69例脑卒中患者为干预组,实施院外延伸康复护理模式,比较2组经护理干预后神经功能、日常活动能力、心理抑郁、生活质量等评分结果。结果出院时2组NIHSS评分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6个月、1a后对照组NIHSS神经功能评分均高于干预组(P0.05)。出院后6个月、1a后对照组Barthel指数评分均低于干预组(P0.05)。对照组日常生活质量等指标评分均低于干预组(P0.05)。护理干预后,干预组SD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院外家庭延伸康复护理指导模式可显著提高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减轻神经损伤状态,改善患者心理抑郁状态,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3.
脑卒中偏瘫患者家庭康复护理干预及效果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家庭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运动能力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经治疗好转出院8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干预组每月上门随访指导,对照组回家自行锻炼或休养,运动能力采用功能独立性评分(FIM)、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采用Barthel指数评分。结果6个月后干预组FIM及Barthe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家庭康复护理干预能明显改善脑卒中患者的运动能力和提高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优质护理对脑卒中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02—2016-01于开封市中心医院接受脑卒中术后康复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给予优质护理服务,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比较2组患者治疗1周、12周后各项生活质量评分、上下肢运动功能评分(FM)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Barthhel);对比2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 (1)2组患者护理第1周各项生活质量功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第12周,2组患者躯体功能、社会功能及心理功能评分均有所提升,组内前后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第12周各项功能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2组患者上、下肢运动功能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护理第1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第12周各项评分均有所提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第12周各项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96.0%,优于对照组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干预应用于脑卒中康复时期,可帮助患者更快恢复,提升患者生活质量与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05—2016-05在驻马店市中心医院治疗的脑卒中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早期康复治疗,比较2组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情况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干预前,2组患者的CCS评分、MBI评分及FMA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2组患者的CCS评分、MBI评分及FMA评分均有所改善(P0.05),干预后2组CCS评分、MBI评分及FMA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患者采用早期康复治疗有助于改善肢体运动功能和神经功能,促进患者肢体康复,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日常生活活动训练及常规康复措施对脑血管病后遗症患者预后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06例脑血管病后遗症患者随机分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接受常规康复训练措施,观察组同时接受日常生活活动训练。采用Barthel指数评估日常生活能力,采用Fulg‐Meyer运动量表评估肢体功能,采用SF‐36生活质量量表评估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后6个月观察组患者Barthel指数及Fulg‐Meyer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Barthel指数评分良、中等级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 SF‐36量表QOL躯体健康及精神健康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对脑血管病后遗症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训练,可显著提高患者肢体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脑卒中伴抑郁焦虑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脑卒中伴抑郁焦虑的患者164例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干预,4周后采用焦虑评价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测评2组疗效、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的变化。结果4周后实验组 HAMD和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依从性和生活功能质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能消除脑卒中伴抑郁焦虑症患者负性情绪,提高其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知信行模式干预主要照顾者对老年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63例老年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1例和干预组32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按知信行模式对主要照顾者进行干预。于入、出院时,采用照顾者问卷评价主要照顾者的知信行掌握情况,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价、比较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干预组NIHSS评分显著降低,MBI评分和主要照顾者的知识、信念和行为得分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MBI评分和主要照顾者的知识、行为得分亦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MBI评分和主要照顾者知识、信念、行为得分显著均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知信行模式能可提高照顾者的护理能力,从而改善老年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认知行为干预改善脑卒中患者抑郁障碍和生活质量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7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组48例给予常规护理与康复训练,观察组49例增加认知行为干预措施,对比改善抑郁障碍和生活质量的效果。结果 2组干预后HAMD评分均降低,观察组(15.47±2.35)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94±2.3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认知行为干预能够改善脑卒中患者的抑郁障碍,提高生活质量,在调整患者的心理状态和树立康复自信心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知信行理论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功能康复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9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采用神经内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知信行护理干预,比较2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5.6%,对照组为89.1%,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ADL评分指数为(67.4±18.2)分,对照组为(45.5±10.7)分,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基础之上加用知信行干预,可显著提高脑卒中患者功能康复效果,改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提高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品管圈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良姿摆放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1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根据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品管圈护理干预)各80例,观察和比较2组良姿摆放合格率、并发症发生情况,根据Fugl-Meyer运动功能积分法(FMA)、Barthel指数,评估护理前后2组肢体运动能力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良姿摆放合格率明显提高,关节萎缩畸形、肩关节脱位、垂足等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降低,护理后FMA、Barthel评分均明显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护理干预能够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良姿摆放合格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有利于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改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连续康复护理模式在脑卒中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3-05—2015-05南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04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2组按照数字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2例。其中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则进行连续康复护理,比较2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后的Barthel指数和FAM运动功能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理期间依从率为96.1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69%;观察组护理后生理功能、社会功能、情感职能以及精神健康等生活质量指标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连续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的护理效果更好,可有效改善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和治疗依从性,提供生活质量安全性高,实用性强,值得临床推荐。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丹红注射液联合运动康复疗法在缺血性脑卒中导致偏瘫的患者中的治疗作用,探索缺血性脑卒中偏瘫的最佳治疗方案。方法观察比较运动康复治疗及丹红注射液联合运动康复疗法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分别采用四肢简化Fugl-Meyer评分量表、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来评价)的差异。结果实验组干预治疗1个月后、3个月后、6个月后的肢体运动功能评分(分别为69.16±3.37、74.08±3.48、82.97±3.32)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64.72±3.63、68.66±3.55、74.12±3.8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动康复治疗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有助于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恢复,能够显著提高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超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恢复的影响。方法将12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一般药物治疗护理基础上进行超早期综合康复治疗护理。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评价患者对护理质量满意度,采用国际通用量表改良Barthel指数(MBI)、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量表(FMA)评价患者的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结果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为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4周后,观察组患者的FMA评分及MBI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早期综合康复护理可减少脑卒中患者的残疾发生,能明显改善脑卒中患者偏瘫肢体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脑卒中后抑郁等不良情绪,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康复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脑卒中患者11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2组A2组(对照组)55例行常规护理,A1组(观察组)55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康复护理。对比2组在日常生活能力恢复情况以及运动能力恢复情况的差异。结果 A1组日常生活能力恢复及运动能力恢复方面均优于A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恢复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降低临床致残率,显著提高脑卒中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连续性护理模式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探讨对脑卒中患者较为适合的护理策略。方法 106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6例)与干预组(60例)。对照组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护理模式,干预组采用连续性护理模式。详细收集入出院时患者的基本情况,出院后干预组连续随访3个月。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Rivermead运动指数、BBS评分工具对2组患者进行运动功能检测;改良Barthel指数评估患者生活质量;MMSE精神状态简明速检表评估患者智能及精神状态;心理状态评估采用SAS焦虑自评量表和SDS抑郁自评量表。结果 2组患者出院时基线无差异(P0.05),出院3个月复检时显示,干预组出院后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Berg评分(BBS)较对照组明显上升,改良Barthel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精神状态及心理状态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连续性护理模式能够改善患者运动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和改善患者心理精神状态。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康复护理措施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4-10—2015-10我院所接诊的80例脑卒中患者,通过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给予康复护理措施。观察2组患者护理前后心理状况、神经功能、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的变化。结果护理后,观察组SDS、SAS均低于对照组[(34.13±4.51)比(43.46±4.81),(33.84±4.04)比(45.12±4.43)](P0.05);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10.24±2.51)比(15.67±3.72)](P0.05);Fugl-Meyer评分及Barthel指数均高于对照组[(64.83±9.56)比(51.06±8.47),(50.74±9.59)比(41.01±7.4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患者给予康复护理措施,可改善患者的不良心理情绪,提高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效果优异,值得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改善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148例,随机分成两个组,对照组74例行神经内科常规护理,观察组74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情况和患者对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前观察组日常生活能力评估量表(ADL)评分和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1个月、2个月、3个月比较,两组ADL评分均明显高于护理前,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95.95%(71例),对照组74.32%(55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卒中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明显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提高患者对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定期康复干预对社区脑卒中患者的疗效。方法:2017年1月—2018年6月招募符合病例选择标准的60例已回归家庭和社区的脑卒中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定期康复干预组(30例)和非定期康复干预组(30例)。定期康复干预组患者每周接受1次门诊康复干预,由康复治疗师指导患者选择相适应的运动项目进行家庭自我康复训练;非定期康复干预组患者在接受1次门诊康复干预后,即进行家庭自我随意康复训练。分别采用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改良Barthel指数和生活满意度指数A问卷,对2组患者干预前(0周)、康复干预12周(12周)以及后续自我康复训练12周(24周)的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进行评价。结果:2组患者康复干预12周(12周)和后续自我康复训练12周(24周)的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均显著优于干预前(0周)(P 0.05)。康复干预12周(12周)时,定期康复干预组的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和生活满意度指数A问卷评分分别为72.74±9.32、75.98±8.71和12.93±1.75,非定期康复干预组分别为61.89±8.56、61.38±9.11和6.78±2.35;后续自我康复训练12周(24周)时,定期康复干预组的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和生活满意度指数A问卷评分分别为81.59±8.54、86.36±8.52和16.39±2.12,非定期康复干预组分别为62.78±12.34、63.13±13.37和8.54±4.51;定期康复干预组接受干预后的各项评分均显著高于非定期康复干预组(P 0.05)。结论:定期康复干预可显著改善社区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并且显示出良好的延续效应,值得在脑卒中社区康复治疗中进行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早期心理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2-01—2015-01收治的176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88例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88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早期心理护理干预,观察2组康复效果。结果护理干预前2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4、8周2组HAMD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改善,且观察组HAMD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前2组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问卷(WHOQOL-BREF)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4、8周2组WHOQOL-BREF评分较干预前显著提高,且观察组WHOQOL-BREF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心理护理干预能有效提升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康复效果,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增强其日常生活能力,改善生活、生存质量,值得临床开展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