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2 毫秒
1.
目的:观察针灸、康复配合中药辨证施治对中风偏瘫的治疗效果。方法:本方从临床实践出发,总结了中医针刺、康复训练配合中医辨证施治治疗中风偏瘫90例,疗程3个月。结果显效患者63例,占70.0%;有效20例,占22.2%;无效7例,占7.8%,总有效率92.2%。结论:采取针刺、康复配合中药辨证施治等综合措施治疗中风后遗症患者,是当前治疗中风后遗症的有效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1.1一般资料本疗法所选择病例均须明确诊断为中风,头部CT检查有明确的出血性或缺血性病灶,经抢救治疗神志清醒、生命体征平稳后;病史2年以内;男女无限;年龄80岁以下。笔者所治48例患者:男性30例,女性18例;脑梗塞34例,脑出血14例;年龄最小50岁,最大75岁;病史最短1周,最长1年,均符合上述要求。  相似文献   

3.
中风偏瘫是临床常见疾病,笔者运用针刺、推拿,配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偏瘫,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中药辨证施治治疗痤疮的方法及疗效观察。方法:我院从2008年4月-2010年5月对门诊就诊病人采用中药辨证施治治疗痤疮,将120例患者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病程3个月~10年。两组性别、年龄、病情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因其在使用上辨证施治、从整体调节机体的内环境,又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长期应用激素和抗生素带来的副作用,在痤疮的治疗上有着确切的疗效且广泛应用于临床。以往中医治疗痤疮的报道多见以单种疗法,近年来中医综合治疗方法逐渐开展并得到肯定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针刺治疗中风偏瘫45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田丽莉 《山东中医杂志》1999,18(12):551-552
笔者于1994年9月至1995年8月采用针刺疗法治疗中风偏瘫45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45例病变部位均在基底节-内囊区。男27例,女18例;年龄最小46岁,最大70岁;脑梗死32例,脑出血13例;右侧偏瘫26例,左侧偏瘫19例;病程最短1d,最长1年,其中1~30d9例,31d~3个月23例,4~6个月8例,7个月~1年5例。诊断标准:1颅脑CT检查示基底节-内囊区脑梗死或脑出血;2症状:患侧肢体活动不灵;3体征:患侧肢体肌力0~3级,霍夫曼征( ),巴彬斯基征( )。2 治疗方法2.1 取穴 两侧风池,上肢取患侧肩、极泉、尺泽、曲池、外关、合谷,下肢取患侧环跳、风…  相似文献   

6.
针刺配合运动疗法治疗中风偏瘫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路阳  王玲 《四川中医》2001,19(12):76-76
采用针刺配合运动疗法治疗中风偏瘫34例,设单纯针刺对照组31例,4个疗程后比较针刺配合运动疗法的疗效优于单纯针刺对照组(P<0.05)。  相似文献   

7.
全经针刺法治疗中风偏瘫46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全经针刺法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46例中风偏瘫患者运用全经针刺法治疗,每天1次,12次为1疗程,休息2—4天再进行下1疗程。在1疗程12次治疗中,逐日针刺了全部的十二经脉和任督二脉的有关腧穴。所有病例均经3—10疗程的治疗。结果:基本恢复28例(60.9%);显著进步13例(28.3%);进步或稍进步4例(8.7%);无变化1例(2.1%)。总有效率97.8%。结论:全经针刺法治疗中风偏瘫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8.
赵丽琴 《光明中医》2022,37(4):670-673
目的 探讨针刺配合康复训练对中风偏瘫患者临床疗效及对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评分的影响.方法 选取晋中市第一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2019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且满足研究条件的106例中风偏瘫患者为对象,并采用Excel表对其进行编码后采用随机分组为对照组、研究组.对照组采用康复训练治疗,研究组则在康复训练...  相似文献   

9.
邱林  ;刘艳春 《河南中医》2014,(9):1827-1828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Bobath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针刺治疗。两组疗程均为8周。采用改良Ashworth痉挛评分量表对患者的肌张力进行评分、用Fugl-Meyer运动量表评定患者肢体的运动功能、用日常生活活动(ADL)指数法评价量表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用功能性步行分级量表(FAC)评定步行能力及步态分析。结果:对照组有效率为82.2%,观察组有效率为95.6%,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两组Ashworth肌张力分级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观察组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χ2=4.75,P〈0.05);治疗后观察组ADL、FAC、上、下肢Fugl-Meyer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Bobath康复治疗的基础上,针刺能改善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患者的肌张力、提高肢体运动能力、提高日常生活自理能力,促进患者康复,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刘绍敏 《中华中医药学刊》2005,23(11):2093-2093
中风属于现代医学中的脑血管病范畴,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的特点,患有该病的人中有86%的患者都留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因而对中风后遗症的治疗、减少致残率是医学界一个有待解决的难题.笔者在近年来的临床实践中,通过针刺结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偏瘫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针刺夹脊穴治疗中风偏瘫痉挛状态35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6  
目的:比较不同取穴法治疗中风偏瘫痉挛状态的疗效.方法:将70例中风偏瘫痉挛状态患者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采用针刺夹脊穴,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每日针刺1次,10次为1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同时以修订的Ashworth量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作观察指标,观察评定两组的治疗结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5.7%,两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针刺夹脊穴在缓解中风患者肢体痉挛方面优于常规针刺.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寻常性痤疮治疗中针灸辨证取穴结合局部围刺所展现出来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在本次研究中,选取于2017年2月份-2018年3月份在本院进行寻常性痤疮治疗的患者共55例,采用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成两组,分别为对照组和观察组。给予对照组患者针灸辨证取穴治疗方法,给予观察组患者针灸辨证取穴结合局部围刺治疗方法。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皮损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皮损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不良反应发生概率比较,观察组相对于对照组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对比,观察组相较于对照组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寻常性痤疮治疗中应用针灸辨证取穴结合局部围刺治疗方法,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皮损症状,降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概率,疾病临床治疗效果显著提升,缓解患者的不适感,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帮助患者早期恢复健康。  相似文献   

13.
齐晓甜  张家祥  张晓亮  黄娜娜  李晓宇  孙蓉 《中草药》2019,50(20):5088-5095
白细胞减少症是肿瘤患者化疗的严重毒副作用之一,影响肿瘤患者的治疗进程和预后与转归。临床上主要靠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等集落刺激因子类药物治疗该并发症,该类药物虽然能提升白细胞的数量,但对白细胞功能的提升相对不足,且价格昂贵、伴随一定毒副作用,因此临床应用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中医药在防治化疗毒副作用、减轻白细胞减少的症状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和多向性作用特征。通过文献资料的检索分析,综述了治疗肿瘤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的中医药研究进展,为临床上中医药治疗白细胞减少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痹病是以肢体筋骨、关节、肌肉的疼痛、重着、麻木、肿胀、筋脉拘挛、屈伸不利,甚则关节变形、功能废用,或累及脏腑为特征的一类病证的总称,其致残率较高,对患者身心造成极大的伤害。中医药通痹解结,治疗痹病的优势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认可。临床应以辨证选药施治为基础,同时结合临床研究进展辨病用药,以期获得较为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5.
王嫣然  王明珠  胡梦宇  胡芳 《中草药》2017,48(18):3897-3900
选取失眠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复杂网络节点中心性评估和聚类分析方法,探索失眠症辨证论治中核心中药及配伍规律。首先,通过构建失眠中药网络模型,引入复杂网络节点中心性评估单指标算法,挖掘中药网络的核心节点;其次,利用基于节点中心性的聚类算法CNM-Centrality对中药网络进行聚类划分,准确地找到药物间的配伍规律。  相似文献   

16.
中药资源化学学科的建立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段金廒  吴启南  宿树兰  周荣汉 《中草药》2012,43(9):1665-1671
中药资源化学是中药资源学的分支学科,是药用生物学、生理生态学、药材生产与加工学、中药化学与分析学、生物工程学、生物效应与功能评价、综合利用与产品开发、信息科学等多学科相互渗透、交叉融合形成的一门新兴学科。从广义上讲,中药资源化学是一门揭示自然资源中对人类健康及其相关领域具有应用价值或潜在价值的资源性化学成分的性质、分布、积累与消长规律,并通过适宜技术集成以实现资源的合理生产与科学利用的综合性与应用性特色突出的基础学科。系统阐述了中药资源化学学科概念与性质、内涵与外延、学科建立背景、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研究方向与目标任务等,为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中药资源化学的学科体系建设、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等提供理论依据和方法学支撑。  相似文献   

17.
潘慧欣  崔元璐 《天津中医药》2018,35(10):794-797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不仅具有强大的自我更新能力、多向分化潜能,还兼具低免疫原性及归巢能力,是骨及软骨组织工程中理想的种子细胞。目前,诱导BMSCs分化的细胞因子由于价格昂贵和安全性问题而无法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中。研究表明中药及其有效成分可诱导BMSCs分化,具有与细胞因子类似的生理活性。文章旨在对中药诱导BMSCs成软骨及成骨分化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骨科疾病的防治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中药水提液的絮凝和选择性絮凝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建伟  王中原  范红伟 《中草药》2006,37(8):1271-1275
絮凝法处理中药水提液比醇沉法具有成本低、有效成分损失小等优点。着重介绍中药絮凝的特点,中药絮凝的机制和中药的选择性絮凝,在分析中药絮凝特点和絮凝吸附力的基础上,提出了如何避免中药水提液有效成分损失的方法和一种有应用前景的絮凝剂——膨润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