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颅骨-脑膜的缺损引起蛛网膜下腔与鼻腔或鼻窦的沟通,即形成脑脊液鼻漏。脑脊液鼻漏分外伤性和非外伤性,90%为外伤性引起,病史明确,诊断清楚,但有很多迟发性或原因不明引起者,临床易误诊。其主要危险在于导致颅内感染、气脑等并发症,进而危及患者生命。我院近5a收治因脑脊液鼻漏致化脓性脑膜炎5例,且2例反复发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脑脊液生化指标在结核性脑膜炎和化脓性脑膜炎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102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结脑组)及89例化脓性脑膜炎患者(化脑组)为研究对象。对全部患者血浆及脑脊液中的蛋白、糖、氯化物和腺苷脱氨酶(ADA)进行检测。同时,对脑脊液与血浆中的蛋白、糖、氯化物和ADA比值进行计算并比较。结果结脑组脑脊液检测中,氯化物水平显著低于化脑组(P0.01),ADA水平显著高于化脑组(P0.01);结脑组血浆检测中,蛋白及氯化物水平显著低于化脑组(P0.01),ADA水平显著高于化脑组(P0.01);结脑组脑脊液与血浆生化指标比值中,蛋白及ADA的比值显著高于化脑组(P0.05),氯化物的比值显著低于化脑组(P0.01)。结论脑脊液中氯化物和ADA水平及脑脊液和血浆中蛋白、ADA及氯化物的比值对结核性脑膜炎和化脓性脑膜炎的早期鉴别诊断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回顾性分析宁夏地区成人化脓性脑膜炎(purulent meningitis in adult,APM)患者脑脊液(cerebrospinal Fluid,CSF)细菌构成及特点。方法收集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2002年01月至2014年07月诊治并行细菌培养的144例化脓性脑膜炎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比较致病菌检出阳性与阴性的实验室检查特点,以及不同致病菌(革兰阳性球菌、革兰阴性杆菌及革兰阳性杆菌)患者之间实验室检查特点。结果 144例化脓性脑膜炎的细菌检出阳性率为36.8%(53例),致病细菌以革兰阳性球菌常见[64.15%(34例)],其中以葡萄球菌属为主;细菌检出阳性组患者的血中性粒细胞比例、脑脊液白细胞计数及脑脊液蛋白含量均高于阴性组(分别(82.52±9.43)%,(78.13±13.25)%,P=0.022;(4078.13±5739.24)×10~6/L,(2181.61±4440.87)×10~6/L,P=0.010;(2.99±2.67)g/L,(2.18±2.01)g/L,P=0.041)。发病10d内就诊的101例患者,细菌检出阳性组脑脊液压力、脑脊液白细胞计数、脑脊液中性粒细胞比例亦均高于阴性组((263.82±55.05)mmH_2O,(236.03±66.26)mmH_2O,P=0.032;(4660.45±5756.37)×10~6/L,(2745.97±5193.33)×106/L,P=0.008;(70.21±30.51)%,(56.79±35.54)%,P=0.048),脑脊液淋巴细胞比例较阴性组低((18.92±24.10)%,(32.02±32.10)%,P=0.023)。结论成人化脓性脑膜炎的致病菌以革兰阳性球菌多见,其细菌培养阳性患者的脑脊液与培养阴性者具有一定差异,可能会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小儿化脓性脑膜炎脑脊液肝素结合蛋白(Heparin-binding protein,HBP)和血管内皮细胞钙黏蛋白(Vascular endothelial-cadherin,VE-cadherin)的水平变化及其对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2月-2021年本院收治的化脓性脑膜炎患儿106例[(Purulent meningitis,PM)组]和病毒性脑炎患儿75例[(Vascular endothelial,VE)组],同时选取60例在本院就诊的非感染性疾病患儿作为对照组; 比较3组患儿脑脊液HBP,VE-cadherin水平变化; 将PM组患儿依据出院时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lasgow outcome scale,GOS)标准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对比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患儿脑脊液HBP,VE-cadherin水平以及其他可能的影响因素; 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明确影响化脓性脑膜炎患儿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 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脑脊液HBP,VE-cadherin水平对化脓性脑膜炎患儿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 入院第1 d PM组、VE组患儿脑脊液HBP,VE-cadherin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 PM组患儿脑脊液HBP,VE-cadherin水平均高于VE组(P<0.05)。治疗后PM组与VE组患儿脑脊液HBP,VE-cadherin水平均低于入院第1 d(P<0.05),但2组治疗7 d后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预后不良组休克、意识障碍、脑脊液细菌培养阳性的占比、脑脊液白细胞计数(White blood cell,WBC)、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HBP(入院第1 d与治疗7 d后)、VE-cadherin(入院第1 d与治疗7 d后)水平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休克、意识障碍、HBP(入院第1 d与治疗7 d后)、VE-cadherin(入院第1 d与治疗7 d后)水平均是化脓性脑膜炎患儿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显示,入院第1 d脑脊液HBP联合VE-cadherin水平预测化脓性脑膜炎患儿预后不良的灵敏度、准确度、曲线下面积(Areaunder the curve,AUC)分别为93.57%、92.16%、0.915,均高于脑脊液HBP,VE-cadherin单独预测; 治疗7 d后脑脊液HBP联合VE-cadherin水平预测化脓性脑膜炎患儿预后不良的灵敏度、准确度、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96.89%、95.71%、0.931,均高于脑脊液HBP,VE-cadherin单独预测。结论 在化脓性脑膜炎患儿中脑脊液HBP,VE-cadherin水平异常升高,且是导致化脓性脑膜炎患儿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对小儿化脓性脑膜炎的预后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5.
脑脊液(CSF)细胞学检查发现脂肪球临床少见,我们在检测1例化脓性脑膜炎患者CSF中发现脂肪球。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化脓性脑膜炎患儿生活质量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0-03—2012-03收治的120例化脓性脑膜炎患儿为研究对象,对照组60例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60例采用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比较2组患儿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儿的体温恢复时间、症状消失时间、外周白细胞恢复时间、脑脊液白细胞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等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系统性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化脓性脑膜炎患儿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可明显缩短患儿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时间,缩短临床重要实验室指标的恢复时间,从而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促进预后恢复,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7.
现将我院儿科2006—03-2008—06收治的68例化脓性脑膜炎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0~3月龄婴儿化脓性脑膜炎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情况,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选择2015-01-01—2019-12-31在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新生儿诊疗中心住院的0~3月龄婴儿的5310份脑脊液标本为研究对象,对脑脊液培养阳性的化脓性脑膜炎婴儿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进行分析。结果5310份CSF标本共检出细菌175株,其中革兰阳性(G+)菌的构成比为68%,革兰阴性(G-)菌的构成比为32%。早期新生儿、晚期新生儿及29 d^3月龄小婴儿3个年龄组CSF培养检出G+菌、G-菌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SF培养检出率排名前7位的病原菌依次为大肠埃希菌、表皮葡萄球菌、屎肠球菌、溶血葡萄球菌、人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B群无乳链球菌。CSF培养病原菌中耐药菌株较多,耐药率为44%。构成比位居前5位的多重耐药菌依次为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32.5%)、产超广谱-内酰胺酶菌株(22.1%)、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19.5%)、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14.3%)、氨基糖苷类高水平耐药菌株(7.8%)。CSF培养病原菌中G-菌的耐药率(58.9%)高于G+菌的耐药率(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我院0~3月龄化脓性脑膜炎患儿CSF培养病原菌以G+菌为主,对抗菌药物耐药率较高。临床医师应根据菌株特点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脑脊液细胞学的检查,对神经科常见疾病的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的价值.方法 采用细胞玻片离心仪自动涂片,迈格吉染色,光学显微镜分类计数.结果 10例化脓性脑膜炎(化脑)急性期均以嗜中性粒细胞为主.31例结核性脑膜炎(结脑)急性期以混合性细胞为主.9例病毒性脑膜炎(病脑)以淋巴细胞为主.4例脑膜癌在脑脊液中找到了异形细胞.4例蛛网膜下腔出血在脑脊液中检查到红细胞.结论 脑脊液细胞学检查对临床上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在普通光镜下如何识别新型隐球菌及脑脊液中新型隐球菌数量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在入院及治疗1月后各腰穿取脑脊液3~4ml,充入白细胞计数池内,观察隐球菌形态并计数。分析隐球菌数量动态变化与临床疗效的关系。结果 隐球菌与细胞在高倍镜下形态明显不同。2例首次脑脊液隐球菌数>200×106/L者,均恶化。脑脊液隐球菌数小于50×106/L的3例患者全部治愈。治疗1月后4例隐球菌转为阴性者1例好转,3例痊愈;2例隐球菌数大于200 ×106/L者,病情无好转。结论 脑脊液隐球菌数量与临床疗效及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11.
儿童脑膜炎脑脊液中前列腺素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24例脑膜炎患儿包括结核性脑膜炎(结脑)、化脓性脑膜炎(化脑)、病毒性脑膜炎(病脑)和9例非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儿童脑脊液(CSF)中前列腺素(PG_s)包括PGF_(2α)PGF_2、6—酮—PGF_(1α)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脑膜炎患儿CSF中PG_s三项指标皆较对照组显著升高,其中以结脑组最高,PGF_(2α)在三项指标中升高尤为明显,表明PG_s在脑膜炎炎症反应及组织损伤过程中生成增多并释放至CSF中。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头孢曲松联合利福霉素治疗儿童化脓性脑膜炎有无协同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将108例化脓性脑膜炎患儿分成治疗组58例,应用头孢曲松联合利福霉素治疗,对照组50例应用头孢曲松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孢曲松联合利福霉素治疗化脓性脑膜炎患儿,可通过扩大抗菌谱,加强抗感染,促进化脓性脑膜炎炎症吸收,促使患儿早期康复。  相似文献   

13.
14.
脑脊液生化异常与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病情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脑脊液生化改变对于结核性脑膜炎 (结脑 )的诊断、病情和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 86例结脑患者的脑脊液生化改变与其临床特点的关系。结果 :结脑患者的脑脊液糖降低率为 73 3 % ,氯化物降低率为 72 1% ,蛋白质升高率为89 5 % ;脑脊液生化异常项目越多 ,其临床症状越严重 ,但与预后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脑脊液生化改变对于结脑的诊断、病情评估仍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5.
化脓性脑膜炎(purulent meningitis)是中枢神经系统常见的严重的感染性疾病,主要是由化脓性细菌感染所致的脑脊髓膜炎症,具有较高的病死率及致残率。因其致病菌的致病特点,此病一般好发于婴幼儿,儿童及老年人,成年人较少见[1]。随着抗生素的普遍应用,化脓性脑膜炎(化脑)患者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小儿化脓性脑膜炎的发病原因及治疗方案。方法收集我院收治的140例化脓性脑膜炎患儿的临床资料,重点研究患儿的发病原因、临床症状及治疗方法。结果小儿化脓性脑膜炎主要致病菌为脑膜炎链球菌,其他致病菌依次为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大肠埃希菌等,临床主要表现为反复高热、抽搐及脑膜刺激征等。经给予头孢曲松、万古霉素等抗感染治疗和地塞米松短期激素疗法,138例患儿发热、抽搐等症状基本消失,2例死亡,达到临床预期。结论本病仅依靠单一临床症状无法作出准确的诊断,需结合实验室相关数据进行辅助判断,血液及脑脊液检查是判断患儿病情和评估预后的重要指标。科学有效的抗生素治疗可有效避免并发症及后遗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正> 化脑、结脑与病脑是儿科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临床表现有许多相似之处,早期鉴别诊断困难。本文通过检测三种脑膜炎患儿急性期与恢复期脑脊液中sIL—2R的含量,评价其在脑膜炎患儿早期诊断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结核性脑膜炎(TBM)治疗前后脑脊液(CSF)的变化及其对临床诊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2011年南京脑科医院确诊的42例TBM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周及治疗后2周CSF各指标的动态变化。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第二周CSF各指标大部分有显著变化(P〈0.05)。治疗后第2周CSF各指标较治疗后第1周虽有变化,但大部分无明显差异,仅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免疫白蛋白及免疫球蛋白两项指标差异明显(P〈0.05)。结论TBM治疗前后CSF各指标变化明显,对于诊断有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老年结核性脑膜炎患者脑脊液细胞学(CSF)变化及临床特点。方法42例病人经临床和辅助检查确诊,采用脑脊液细胞玻片离心沉淀法收集细胞,经MGG染色后在显微镜下观察。结果全部病例脑脊液细胞学均有异常,老年患者脑脊液细胞学有明显不同的特点。结论初诊时,脑脊液细胞学以淋巴细胞比例占优势较多,随病程进展出现程度不同的混合细胞反应,治疗有效者嗜中性粒细胞下降及消失较快;一部分患者一直以淋巴细胞占优势,伴有激活淋巴细胞、激活单核细胞,并持续性较长时间。脑脊液细胞学的动态变化,为判断老年结核性脑膜炎的病情转归、疗效有着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结核性脑膜炎 (TM)的脑神经损害的特征 ,及其与脑脊液 (CSF)免疫球蛋白 (Ig)和白蛋白 (Alb)的关系。方法 将确诊的 4 8例TM患者分为两组 :无脑神经麻痹TM组 (A组 ,30例 )和有脑神经麻痹TM组 (B组 ,18例 ) ,用速率散射比浊法测定其CSFIg和Alb的含量。结果 B组中展神经受损最多 ,为 10例 (5 5 6 % ) ,其次为动眼神经受损 (6例 )。视神经、听神经损害分别为 4例、2例 ;B组CSF蛋白含量明显高于A组 (P <0 0 0 1) ,CSFIgG、IgM、Alb含量 :A组分别为 (135 7± 4 1 4 )mg/L、(12 4± 3 3)mg/L及 (5 6 6 5± 2 71 8)mg/L ,B组分别为 (197 2± 4 5 1)mg/L、(36 7± 5 8)mg/L及 (813 3± 2 84 5 )mg/L ,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 (均P <0 0 0 1)。结论 TM常有脑神经损害 ,且与血 脑屏障破坏、CSFIg和Alb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