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目的 初步分析虫类药治疗肝癌的用药规律。方法 从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检索筛选出含虫类药治疗肝癌的处方,利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分析其用药规律。结果 筛选出186首治疗肝癌的含虫类药处方,涉及中药221味,其中虫类药35味,高频虫类药为鳖甲、牡蛎、土鳖虫等;虫类中药多与补虚类药、解毒类药、化瘀类药、化湿类药、理气类药等配伍使用,处方中常用虫类药药味数为1-3味,药性以寒、温、平为主,五味以咸、甘为主,近1/3的虫类药均有毒性,主入肝、肾、心、胃、脾经。获得使用频次≥20次的常用含虫类药物药对47对,药物关联规则20条。基于复杂系统熵聚类分析,得到含虫类药物新方核心组合12个,治疗肝癌的候选新处方6个。结论 运用含虫类处方治疗肝癌常用鳖甲、牡蛎、土鳖虫等虫类药,其疗效确切、效专力猛,多与益气健脾、利水渗湿等功效的药物联用,契合病机,体现了肝癌扶正祛邪之大法,为临床用药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2.
肿瘤发病率、死亡率逐年升高,其死亡率仅次于心脑血管疾病。国医大师周仲瑛教授根据其六十余年临床实践,于上世纪90年代率先提出"癌毒"学说。周老认为癌毒是肿瘤发生发展的关键病机,在癌毒病机理论指导下结合临床实践,其创制了抗肿瘤有效中药复方消癌解毒方,其中含有白僵蚕、蜈蚣两味虫类药。虫类药物有扶正祛邪的作用,常为用于肿瘤的治疗。本文结合导师临床典型病案,从癌毒理论角度浅析虫类药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为运用癌毒病机理论指导虫类药治疗肿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概述近10年来虫类药治疗临床各科疾病的应用状况。虫类药治疗病种繁多,涉及全身多个系统疾患,提示虫类药所治病证均有相同的病机,即“经脉痹阻”;同时虫类药的临床运用亦较好地体现了“异病同治”的治疗原则。  相似文献   

4.
介绍虫类药在肺纤维化治疗中的应用。虫类药性喜攻逐走窜、通经达络,有植物类药不可及之优势。针对肺纤维化以虚为本,痰、瘀、毒为标的病机特点,施以虫类药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5.
中医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应在辨证治疗的基础上 ,结合本病的中西医病机特点 ,注意使用活血化瘀药、清热解毒药、化痰止咳药、调理脾胃药、虫类药、益气药等 ,以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举例探讨虫类药在糖尿病肾脏病(DKD)中的应用,推动虫类药的进一步研究和优化DKD的诊疗,为今后中医治疗DKD提供更为广阔的思路和方法。方法:通过查阅中医古籍和现代医学文献,论述络病理论的生理及病理及虫类药物及其作用特点,并基于络病理论,分析DKD的络病病机,糖毒损络为其发病基础,肾络痹阻为其病机关键;进而探讨虫类药在DKD中的应用,以及虫类药在DKD中的应用原则。结果:在络病理论的指导下,具有通络除痹作用的“血肉有情”之品虫类药,是治疗DKD的重要药物,具有搜风剔邪通络、泻热利水通络、化痰散结通络、活血化瘀通络、软坚消癥通络及补益肾阳涩络等功效。结论:虫类药在DKD治疗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DKD的治疗具有深远而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中医药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应在辨证治疗的基础上,结合本病的中西医病机特点,注意使用活血化瘀药、清热解毒药、调理脾胃药、虫类药、益气药等,以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虫类药在肝纤维化中的应用。方法结合肝纤维化久病入络的病机特点以及虫类药本身的特色,归纳出虫类药在肝纤维化证治中的应用。结果因虫类药其性味多偏咸辛,咸能软坚,辛可入络,咸辛相合,故而能够发挥攻坚破积、活血祛瘀、熄风镇惊、通阳散结之功效。虫类药这些性味特点以及特殊功效颇能切合肝纤维化过程中"痰瘀阻络""久病入络""久病正虚"等病因病机。结论虫类药在肝纤维化临床证治中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析虫类药治疗肿瘤的作用机理。方法:通过搜集历代中医大家对虫类药的运用心得,搜索现代对虫类药进行药理学研究的文献报道,并结合临床运用实践进行分析。结果:肿瘤的基本病机是气血不足,痰瘀、湿热、瘀毒等实邪痹阻形成的本虚标实之证,虫类药具有活血化瘀、散结通络、解毒攻毒的特性,用于肿瘤的临床防治正为合拍。结论:在辨证论治治疗肿瘤的基础上加用对症的虫类药,可以增强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0.
肝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为了深入研究治疗肝癌的虫类药,以期在改善症状、提升生活质量、控制瘤体生长以及延长生存期上发挥临床效果。此文对近5年虫类药的抗肿瘤活性研究进行总结和探讨,作者发现全蝎、壁虎、蜈蚣、蟾酥、斑蝥、水蛭是肝癌治疗中运用最为广泛的虫类药,以上药物主要通过影响细胞增殖分化和调节肿瘤微环境,尤其是肿瘤组织周围血管,达到治疗肝癌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李迎巧  高二超  王茂生 《陕西中医》2022,(5):628-631,652
总结名中医杨淑莲教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的临床经验。杨教授指出“虚”“毒”“瘀”为MM的主要病机特点,强调本病以肾虚为本,首辨虚实,邪毒、瘀血为标,杨教授针对本病机,在临床治疗过程中提出益肾、活血、解毒三法,结合现代医学研究以精准分层、分期论治、辨证辨病相结合,动态灵活运用三法,疗效显著。现从中医病因病机、辨证施治、分期论治等角度对杨教授治疗MM的临床经验进行总结,并在治疗过程中强调活血化瘀贯穿疾病始终,审时度势运用虫类药物以直达病所,发挥祛邪扶正之功效。  相似文献   

12.
骨转移是多数晚期恶性肿瘤患者不可避免的一个病程阶段,发病率逐年升高,伴有的疼痛、压迫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蒋教授长期临证观察,认为骨转移的发生以脏腑亏虚为本,尤以脾肾亏虚为主; 癌毒为基本病因; 癌毒走窜,胶结于骨,阻滞气机,则常见寒凝、瘀、痰等实邪之标。临床治疗当以扶正祛邪、辨证与辨病结合为治疗原则,多以补肾健脾、散寒通滞、祛瘀化痰为法,配合虫类药物攻除癌毒,佐以引经药物使药至病所,内外治结合以提高疗效。现从治本治标、辨证与辨病、虫类药物运用、引经药物使用、外治联合增效等多方面、立体地阐述了蒋益兰教授防治恶性肿瘤骨转移经验,供临证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名老中医治疗肝癌经验。方法:通过文献检索,收集、整理、总结名老中医治疗肝癌的经验,从病因病机、辨证论治、遣方用药、临床经验等方面进行研究。结果:肝癌多因情志抑郁、湿热、虫蛊、酒毒日久而致气滞、血瘀、湿热、痰湿、热毒等结为有形之邪,故酿生癌毒,癌毒与有形之邪结于肝脏而发病。可根据症状辨证论治以达到调和阴阳、扶正祛邪的治疗目的。结论:通过名老中医多年的临床实践,不断的研究、探索,提出了具有建设性的治疗经验,为后世提供了丰富的理论依据和临床经验。  相似文献   

14.
胃癌是全球高发的恶性肿瘤之一,及早识别和控制胃癌前病变(PLGC)向胃癌发展是防治胃癌的重要途径。课题组在此前的研究中,认为毒瘀交阻是发生PLGC的主要病机,采用具有解毒化瘀作用的金果胃康胶囊治疗本病,取得了良好的疗效,故本文从"毒瘀交阻"理论探讨辨治胃癌前病变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15.
叶天士的"久病入络"学术思想,其理论揭示了一般疾病发展的共同规律和邪气入深的共同通路,并指出其主要病理机转为络中气滞,血瘀或痰阻,在治疗上主用清络宣通、虫蚁搜剔之法,形成了系统的"久病入络"体系。笔者根据多年临证,体会到痹症日久迁延不愈,痰浊、瘀浊相互搏结,蕴结成毒,浊毒流注全身,导致恶性循环。故在从毒论治痹病的基础上,宗叶氏之法,以涤痰祛瘀,搜剔经络,解毒排毒为治法,运用涤痰蠲痹汤加减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痰瘀痹阻证。  相似文献   

16.
符方智  易港  任杰  周青 《陕西中医》2022,(7):918-920,935
慢性前列腺炎(CP)为成年男性常见疾病,其中医病因多与虚、湿、热、瘀相关,表现为虚实夹杂的病性特点。基于国医大师王琦从虫毒论治男性不育经验和中医“湿热生虫”理论,认为湿热常致虫毒患生,湿热证与虫毒证常同时出现,因此提出CP中医主导病机为肾虚湿热、血瘀虫毒。中医治疗应根据辨证给予“扶正”和“祛邪”,其中“祛邪”应注重辨治湿热、血瘀、虫毒。国医大师王琦、段亚亭根据《金匮要略》注“男子加滑石半两”,将当归贝母苦参丸加滑石用于CP的治疗。分析四味药物功用特点,当归化瘀润燥以行气血,贝母清热开肺以通水道,苦参清热燥湿以祛虫毒,滑石清热利水以通前窍,共奏清热利水、活血杀虫之效,符合CP“祛邪”的中医治法。结合现代药理研究认为,当归贝母苦参丸加滑石可能在下尿路症状感染、盆腔疼痛、细菌感染等方面具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7.
疑难病的概念在中医领域多用,比较笼统,范围较广,临床各科均有不少疑难病。国医大师张学文教授将疑难病的发病特点概括为:病因交错,病情多变,病机相反,数病相合。故疑难病诊断不易,治疗更难。张教授根据自己多年临床经验,总结大多数疑难病的主要病机常为肝郁气滞,痰瘀交结,故在治疗用药时具有善用化瘀药、喜用祛痰药、巧用虫类药、妙用理气药等用药特点。常能达到药到病除、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慢性萎缩性胃炎从“瘀毒”立论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石强 《辽宁中医杂志》2014,(12):2560-2561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因病机颇为复杂,而且涉及多脏腑。其病机,过去多认为以虚为主,如脾胃气虚、胃阴不足,尤其强调阴虚。但近年来的研究多认为:该病属虚多夹实或本虚标实,其基本病机之一是"瘀毒互结",即"瘀毒"贯穿于整个疾病发展过程始终,由微至著,是中医证候演变和转归的关键。"瘀毒"并不等同于血瘀或"癌毒",而是癌毒的前期状态,在临床上完全可能是可逆的。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本病多年的临床治疗观察,湿热疫毒为病因,使气机阻遏,肝失疏泄,脾失健运,肾失开阖,三焦失司,水湿泛滥,随着疾病的发展,疫毒耗伤肝血,气血失调,瘀血凝于肝络,肝体日渐枯萎变硬而失用;气滞、水停、血瘀为病机。运用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的原则,治以健脾除湿、行气利水、养血柔肝、化瘀解毒,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从毒痰瘀虚治疗肝硬化的用药规律。方法:对肝硬化门诊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采集,通过数据集成与汇交后,对数据进行抽取、转换与加载,再利用数据分类、关联、聚类等数大数据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从毒痰瘀虚的用药规律显示,根据用药频次,解毒常用茵陈蒿、黄连、连翘、白花蛇舌草、黄芩,化痰常用薏苡仁、枳实、半夏、陈皮、瓜蒌,祛瘀常用丹参、郁金、莪术、泽兰、蒲黄,补虚常用茯苓、鳖甲、白术、黄芪、党参(太子参)。针对“毒”药的选择,主要为寒性、苦味,归肝胆脾胃经,针对“痰”药的选择,主要为温性、辛味,归脾经与肺经,针对“瘀”药的选择,主要为寒性、苦味,归肝经、心经与脾经,针对“虚”药的选择,主要为平性、甘味,归脾经、肝经与肾。结论:湖北省中医院中医肝病研究所采用中医药治疗肝硬化主要从毒痰瘀虚进行辨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